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6609发布日期:2021-07-27 13:3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酷暑难熬现象,为了解决持续的高温,给大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大多数家庭利用分体式空调降温,而大型场所一般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一台空调散发的热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有限的,而空调数量多了以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坏。目前的空调存在以下问题:

1、市面空调在使用中存在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尽管空调厂家对空调的泄漏做了严格的防护,但是室内的风机系统一旦发生泄漏,泄漏气体会对人身造成危害。

2、随着全球资源的逐渐枯竭,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尤为重要。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在天气高温的情况下,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借助空调驱热,这样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的集中过度消费和浪费。

3、大部分的空调机型安装困难。如分体式空调,一般都有室外机,室外机的安装对于安装人员来说,安全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恐高、设备重量等因素。

4、空调使用的局限性(北方)。在寒冷的北方,空调在制热方面很难满足要求,还需要利用集体的供暖设备,进行集体供暖,这样就造成空调在冬季的闲置,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5、空调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型欠佳。在冬天制热模式下,能够产生非常干燥的热量,易使人的呼吸系统产生不适感;在夏季制冷模式下,产生的气体过凉,会对人体各处的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空调无法满足室内新风和回风的比例。每个家庭的居室内新风的更换和补充,只能通过开窗或者开门来满足,而目前市面上的空调无法对新风和回风的比例进行合理的控制。

7、空调的空气净化部分清洗困难。空调用久了以后,需要对空气滤器部分进行清洗,滤器的清洗无法自己完成,只能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清洗,这样就增加了日常开支,经济性变差。

8、大部分空调对室内的空气无净化和杀菌功能。部分空调对空气的过滤功能较弱,尽管部分空调装有空气过滤网,但是无法实现对室内空气的精过滤,即使有精过滤功能,但是没有对空气的消毒杀菌作用。

9、空调故障后修理困难、费用高。有的空调在故障后,进行修理时,发现维修费用接近于买一台新空调的费用。有的空调出现故障后难以查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以达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能源,使用安全可靠,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和方便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包括制冷设备、供热设备,以及并联的多组散热制冷单元,所述制冷设备和供热设备并联后通过总进水管路连接散热制冷单元的进水管,所述散热制冷单元的出水管并联后通过总出水管路连接制冷设备和供热设备;所述散热制冷单元包括并联的散热片和空调机,所述制冷设备、供热设备,以及散热片和空调机连接的管路上均设置阀门,所述制冷设备和空调机组成制冷循环系统,所述供热设备和散热片组成制热循环系统。

上述方案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依次通过制冷剂管路循环连接的干燥过滤器、蒸发器一、储液器、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一上设置冷媒水出口一和冷媒水进口一,所述冷媒水出口一连接总进水管路,所述冷媒水进口一连接总出水管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过滤器上设置外部制冷剂入口、制冷剂流出口和制冷剂流入口,所述制冷剂流出口连接蒸发器一,所述制冷剂流入口连接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流出口和制冷剂流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旁通管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蒸发器一的冷媒水出口一处设置循环泵一、投药柜和储压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低压控制器和高压控制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器上设置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视液镜和安全阀一,所述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和供水泵连接水井,所述冷却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水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过滤器和蒸发器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机包括支架和机壳,所述机壳内下部为混合室,上部为处理室,所述混合室侧壁开设回风进口和新风进口,所述回风进口处安装可拆卸盖板,所述新风进口处安装新风管路,所述新风管路位于混合室内的末端设置扩压管,所述扩压管开口朝下,所述混合室内设置紫外线灯管;所述处理室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粗滤网箱、空气精滤器、蒸发器二、加热器、加湿器和正反转型风机,所述处理室上方开设混合风出口;所述蒸发器底部设置冷凝水集水槽,所述冷凝水集水槽连接排水管;所述蒸发器二上设置冷媒水进口二和冷媒水出口二,所述冷媒水进口二连接总进水管路,所述冷媒水出口二连接总出水管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热设备包括锅炉,所述锅炉上设置燃烧器和安全阀二,所述锅炉分别连接总进水管路和总出水管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减少全球空调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和散发热量的总和。

(2)避免了制冷剂气体的泄漏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3)可以使资源整合,利用现有的供热系统,有利于节省资源。

(4)减少了空调安装时的困难,使安装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5)打破了空调的使用局限性,避免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6)增加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以有效的控制新风和回风的比例,并对进入居室内的空气进行精过滤和消毒杀菌。

(7)减少了维护保养的困难,便于对故障的查找和问题的解决。

(8)可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更换,以及对空气精滤器的自动清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机(安装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机(拆卸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盛水容器的自动补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制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供热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机壳;3、混合室;4、处理室;5、回风进口;6、空气粗滤器一;7、新风管路;8、扩压管;9、空气粗滤器二;10、挡板;11、挡板密封;12、紫外线灯管;13、粗滤网箱;14、空气精滤器;15、蒸发器二;16、加热器;17、加湿器;18、风机;19、混合风出口;20、冷凝水集水槽;21、排水管;22、下水道;23、进水管路;24、出水管路;25、截止阀一;26、截止阀二;27、电动三通阀;28、盛水容器;29、截止阀三;30、液位控制器;31、补水管路;32、电动补水阀;33、滤器;34、旁通管路;35、截止阀四;36、温度传感器一;37、流量传感器;38、温度传感器二;39、压力传感器一;40、压力传感器二;41、盖板;42、冷媒水进口二;43、冷媒水出口二;44、蒸发器一;45、储液器;46、压缩机;47、油气分离器;48、冷凝器;49、冷媒水出口一;50、冷媒水进口一;51、投药柜;52、自动补水阀;53、循环泵一;54、储压罐;55、泄水阀;56、外部制冷剂入口;57、制冷剂流出口;58、制冷剂流入口;59、旁通管路;60、电子膨胀阀;61、低压控制器;62、高压控制器;63、冷却水进口;64、冷却水出口;65、视液镜;66、安全阀一;67、供水泵;68、水井;69、锅炉;70、燃烧器;71、安全阀二;72、热水分配总管;73、锅炉回水总管;74、散热片;75、空调机;76、截止阀五;77、防冻温度控制器;78、循环泵二;79、干燥过滤器;80、总进水管路;81、总出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整合现有的集体供暖系统,通过切换阀门,达到制冷与供热的目的。

一种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包括制冷设备、供热设备,以及并联的多组散热制冷单元,制冷设备和供热设备并联后通过总进水管路80连接散热制冷单元的进水管,散热制冷单元的出水管并联后通过总出水管路81连接制冷设备和供热设备。

散热制冷单元包括并联的散热片74和空调机75,制冷设备、供热设备,以及散热片74和空调机75连接的管路上均设置阀门,制冷设备和空调机75组成制冷循环系统,供热设备和散热片74组成制热循环系统。

一、空调机75

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机75包括支架1和机壳2,机壳2内下部为混合室3,上部为处理室4。混合室3用于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的混合;处理室4用于混合风的过滤、降温、加热、加湿等处理。

1、混合室

混合室3侧壁开设回风进口5和新风进口,回风进口5处设置空气粗滤器一6,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粗过滤。回风进口5处位于空气粗滤器一6外侧设有可拆卸盖板41,盖板41上设有密封,并且通过锁紧螺母安装在机壳2上,其作用是在风机18反转程序时,用来将回风进口5关闭。新风进口处安装新风管路7,新风管路7位于混合室3内的末端设置扩压管8,扩压管8开口朝下,对进入空调机75的新风起到减压和与回风充分混合的作用。新风管路7上设置空气粗滤器二9,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粗过滤。新风管路7内设置挡板10,挡板10通过马达调节旋转角度,可以调节进入混合室3的新风流量,挡板10与新风管路7连接处设置挡板密封11,挡板密封11选择耐腐蚀材料。马达选择带有pid控制功能的变频马达。

混合室3内设置紫外线灯管12,其作用是对混合空气进行杀菌消毒,为居室提供更加安全的空气。

2、处理室

处理室4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粗滤网箱13、空气精滤器14、蒸发器二15、加热器16、加湿器17和风机18,处理室4上方开设混合风出口19。

粗滤网箱13内填充活性炭,用于吸附异味气体,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粗滤网箱13选择网孔较大的,以便使空气顺利通过。

空气精滤器14安装在粗滤网箱13的上面,蒸发器二15的下端;选择耐腐蚀的材质;根据室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数。

蒸发器二15底部设置冷凝水集水槽20,用于收集蒸发器二15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集水槽20连接排水管21,可通入下水道22。蒸发器二15上设置冷媒水进口二42和冷媒水出口二43;蒸发器一44上设置冷媒水进口一50和冷媒水出口一49。冷媒水进口二42通过进水管路23连接总进水管路80后,与蒸发器一44上的冷媒水出口一49相连;冷媒水出口二43通过出水管路24连接总出水管路81后,与蒸发器一44上的冷媒水进口一50相连。进水管路23上设置截止阀一25,出水管路24上设置截止阀二26,进水管路23和出水管路24通过电动三通阀27连接。

加热器16是在冬天取暖时的辅助设备,选择耐腐蚀性的、耗能小、产热高的材料;与空调机75的机壳2的连接做好高防水和高绝缘;与空调机75的机壳2的连接是可拆卸式的,便于维护保养;按照空调机75的尺寸大小选择合适尺寸大小的加热器16;根据实际使用的场所,选择合适的功率大小;安装在加湿器17的下面,蒸发器二15的上面;与蒸发器二15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20mm,加热器16的组数根据空调机75的实际空间大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选择耐腐蚀的材料;每组加热器16之间的间距要适当。

加湿器17是和加热器16搭配使用的设备,安装在加热器16的上面,尽量靠近加热器16,但是不能接触,标准距离是:当加热器16在最大功率工作时,加湿器17内的水温度最高在30-45℃之间,而不能高于50℃;目的是让加湿器17内的水加热后,更容易蒸发形成水蒸气,增加空气的湿度;加湿器17的组数按照实际需要决定,一般有几组加热器16,就需要几组加湿器17;加湿器17选择耐腐蚀、传热性能好的材料;加湿器17的外壁尽量制作成薄壁,这样有利于热量的吸收,水更容易加热,节约能源。

加湿器17通过管路连接盛水容器28,管路上设置截止阀三29。盛水容器28内设置液位控制器30,盛水容器28连接补水管路31,补水管路31上设置电动补水阀32和滤器33,补水管路31上并联旁通管路34,旁通管路34上设置截止阀四35。盛水容器28选择耐腐蚀材料;安装在高于加湿器17的合适位置,可以在空调机75内也可以在外;盛水容器28的容量必须远大于所有加湿器17总容量的3/4。利用重力滴注法,通过调节截止阀三29的开度,使得合适的水分不断的加入到加湿器17内,实现了空气湿度的合理控制。盛水容器28内水分的加注,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如果自动加注,需要增加一套自动补水装置,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当液位控制器30检测到盛水容器28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将低水位信号传递给plc,plc将实际信号和设定信号对比后,发出开阀信号给电动补水阀32,使阀打开进行补水,当水位到达设定值时,plc发出关阀信号给电动补水阀32,使阀关闭停止补水。截止阀四35可以在确保电动补水阀32出现故障时,仍然能够进行补水。

风机18安装在处理室4上方,混合风出口19的下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正反转风机;根据使用场所的大小,选择合适功率的风机18;风机18的叶轮壳体的外围以及风机18以上的全部空间,都要包扎隔热材料,以防冷凝水的出现;风机18与空调机75的机壳2的连接是可拆卸式的,安装在便于拆卸和维护保养的位置。处理室4上部与风机18连接处为锥形结构,用于混合风在此处的混合缓冲。

新风管路7上设置流量传感器37和温度传感器一36,流量传感器37是对进入居室内的新风量起到反馈作用;温度传感器一36是对进入居室的新风温度进行监控和测量。混合室3内回风进口5处设置温度传感器二38,温度传感器二38用来监控和测量回风进口5处的回风温度。空气精滤器1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一39和压力传感器二40,压力传感器一39和压力传感器二40分别用来检测空气精滤器14两边的混合空气压力。上述传感器均与plc信号连接。

3、空调机75的工作原理

居室内的空气(回风)经过空气粗滤器一6后,进入到混合室3内,与此同时来自室外的新风,根据新风流量设定值的大小,控制马达使得挡板10动作到合适的位置,使设定流量的新风经过空气粗滤器二9、挡板10、扩压管8后,进入到混合室3内,与来自居室内的回风进行混合,混合空气经过紫外线灯管12的消毒杀菌,经过粗滤网箱13内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后,去除异味,再经过空气精滤器14后,进入到蒸发器二15内,在蒸发器二15内温度高的混合空气与蒸发器二15内低温的冷媒水,进行热量交换。

经过热量交换后,混合空气释放热量后变为低温混合空气,冷媒水吸收热量后变为温度高的冷媒水,低温混合空气穿过加热器16、加湿器17后,经过风机18加速作用,再经过空调机75的混合风出口19后,将得到的杀菌的、无异味的、干净的、低温的混合空气,排放到居室内,使得室内温度下降。

在蒸发器二15内,在热量交换的同时,温度高的混合空气与温度低的蒸发器二15接触后,混合空气中的水分会析出,形成液滴,然后慢慢聚集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会聚集到冷凝水集水槽20内,然后经过排水管21通入下水道22。

来自制冷设备的冷媒水,从蒸发器一44的冷媒水出口一49经过循环泵一53的加压后,再经过总进水管路80、进水管路23、截止阀一25、冷媒水进口二42,进入到蒸发器二15内,在蒸发器二15内与温度高的混合空气热量交换后,变为温度高的冷媒水,温度高的冷媒水经过冷媒水出口二43、截止阀二26、出水管路24、电动三通阀27、总出水管路81后,再经过蒸发器一44的冷媒水进口一50后,重新流回到制冷设备中,形成连续的系统循环。

在plc控制的冷媒水流量下,一部分温度高的冷媒水在经过电动三通阀27前,重新流回到进水管路23上,与进水管路23上的冷媒水重新混合后,使得原来冷媒水的温度稍微升高,温度稍微升高后的冷媒水,经过截止阀一25、冷媒水进口二42进入到蒸发器二15内,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过冷媒水出口二43、截止阀二26、出水管路24、电动三通阀27后,再经过蒸发器一44的冷媒水进口一50后,流回到制冷设备中去,形成不间断的循环系统。冷媒水的循环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冷媒水的利用率,起到节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温度稍高的冷媒水,防止室内温度过低。

为了将居室内的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plc首先将温度传感器一36和温度传感器二38检测到的新风和回风温度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后,取其平均值,然后再与设定值对比后,根据温度偏差,发出控制信号给电动三通阀27使其动作。如果测得居室内混合空气温度的实际平均值高于设定值,则plc发出信号给电动三通阀27,使其往开大阀方向动作,使流过蒸发器二15的冷媒水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冷媒水的流量。

当居室内的空气需要更换时,将风机18停止运转,将盖板41安装在回风进口5处,盖板41安装好后,启动风机18,使风机18反向运转,此时室内的空气经过混合风出口19进入,然后经过加湿器17、加热器16、蒸发器15、空气精滤器14、粗滤网箱13、扩压管8后,进入到新风管路7内,然后通过空气粗滤器二9排到室外。同时,也对空气粗滤器二9进行了反向冲洗。

同理,压力传感器一39和压力传感器二40将检测到的不同压力信号传递给plc,plc将设定压差和实际压差对比后,如高于设定压差值,plc发出报警信号通知人员,空气精滤器14需要更换或者清洗。空气精滤器14脏堵后的报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可以直接对空气精滤器14进行更换,也可以进行反向冲洗,反向冲洗程序与居室内空气更换程序相同。

二、制冷设备

如图5所示,制冷设备包括依次通过制冷剂管路循环连接的干燥过滤器79、蒸发器一44、储液器45、压缩机46、油气分离器47和冷凝器48。

蒸发器一44上设置冷媒水出口一49和冷媒水进口一50,冷媒水出口一49连接总进水管路80;冷媒水进口一50连接总出水管路81。蒸发器一44的冷媒水出口一49处设置防冻温度控制器77、投药柜51、自动补水阀52、截止阀五76、循环泵一53、储压罐54。防冻温度控制器77的作用是:防止蒸发器一44内的冷媒水的温度过低,导致温度低于零度以下,使蒸发器一44内产生结冰现象,一般冷媒水温度设定在≥3℃以上。当防冻温度控制器77检测到冷媒水出口一49处冷媒水温度低于3℃时,就会发出信号给plc,plc发出信号使压缩机46自动停止,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为了更加精确的检测冷媒水的温度,防冻温度控制器77尽可能的安装在冷媒水出口一49的出口处;投药柜51用于往系统中加注化学防腐剂,目的是保护系统的冷媒水管路不受腐蚀;自动补水阀52外接补水管路,用于给系统补水,补水来自于外来的自来水系统;截止阀五76的作用是:当自动补水阀52故障后,可以通过截止阀五76给系统补水,起到辅助补水的作用;储压罐54可以选择氮气储液罐也可以选择液压油储液罐,用于给循环泵一53提供稳定的吸入压力。蒸发器一44底部设置泄水阀55,作用是:将系统的冷媒水进行更换或者放空蒸发器一44。其中,在本制冷设备中,为了图纸的精简化,还有一小部分的小型零部件没有画出,如温度计、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小部分的阀件等,这些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是:进一步保证整个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便于本制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展开。

干燥过滤器79上设置外部制冷剂入口56、制冷剂流出口57和制冷剂流入口58。制冷剂流出口57连接蒸发器一44,制冷剂流入口58连接冷凝器48,制冷剂流出口57和制冷剂流入口58的管路上设置旁通管路59,旁通管路59对制冷剂起到旁通作用。其中,在整个制冷设备中冷媒水循环管路上的阀件为截止阀,制冷剂循环管路上的阀件为球阀。

对于外部制冷剂进入系统时,需经过干燥过滤器79,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在正常工作时,也要经过干燥过滤器79的干燥净化作用,只有当干燥过滤器79脏堵或者损坏后,需要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才使用旁通管路59。干燥过滤器79和蒸发器一4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电子膨胀阀60,电子膨胀阀60是plc控制的pid阀,在系统中起到减压的作用。

压缩机46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低压控制器61和高压控制器62,作用是:用于控制和保护压缩机46。压缩机46可以是全封闭式也可以是半封闭式。

冷凝器48上设置冷却水进口63、冷却水出口64、视液镜65和安全阀一66。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和供水泵67连接水井68,冷却水出口64通过管路连接水井68,水井可以是直接挖地下水使用,也可以使用小型的储水柜。冷却水从水井68内经过供水泵67的加压后,进入到冷凝器48内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温度高的冷却水经过冷却水出口64后流回水井68。

制冷剂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路线:制冷剂经过外部制冷剂入口56后,再经过干燥过滤器79的干燥过滤作用和电子膨胀阀60的减压作用后,进入到蒸发器一44内进行热量交换,经过热量交换后,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制冷剂经过储液器45后,再经过压缩机49的加压作用后,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再经过油气分离器47后,进入到冷凝器48内,在冷凝器48内放出热量,变为高压低温的液体,再经过管路上的各个阀件、干燥过滤器79和电子膨胀阀60后,进入蒸发器一44内,再一次与冷媒水进行热量交换,实现了制冷剂的循环流动。如果干燥过滤器79脏堵或者损坏,在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时,在不影响系统的工况下,可以使用旁通管路59使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冷媒水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路线:在蒸发器一44内部,冷媒水与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经过热量交换后,冷媒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温度低的冷媒水由冷媒水出口一49流出,经过循环泵一53加压后,经过总进水管路80、进水管路23、截止阀一25后,进入空调机75的蒸发器二15内,与混合风进行热交换后,冷媒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媒水经过截止阀26、出水管路24、电动三通阀27后,进入总出水管路81,然后经过连接管路和冷媒水进口一50后,流回到蒸发器一44内,完成冷媒水在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在空调机75的蒸发器二15内,混合空气与冷媒水经过热交换后,混合空气的流动路线同上。

三、供热设备

如图6所示,供热设备包括锅炉69,锅炉69上设置燃烧器70和安全阀二71,锅炉69通过循环泵二78分别连接总进水管路80和总出水管路81。根据使用场景的需要,可以设置热水分配总管72和锅炉回水总管73,通过分支管路分别连接总进水管路80和总出水管路81。供热设备可采用现有的市政供热锅炉系统。

四、散热片

散热片74为家庭内的地暖盘管或者暖气片。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体供暖与制冷系统,在供暖区可以利用原有的供暖管路,再增加一套制冷设备和空调机75,即可以实现集体乘凉又可以实现集体供暖,既节约了空间,又保护了环境;在非供暖区,同样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铺设相应的管路后,同样可以实现集体乘凉的效果。在冬季需要供暖时,切换相应的阀门,采用锅炉69产生热水,经过散热片74进行供暖。如散热片74的散热效果偏差时,经过相应阀件的转换后,让热水直接进入本系统中的空调机75,利用空调机75的温度自动调节功能,向居室内提供适宜的热量;当居室内温度达不到舒适值时,可以开启空调机75的辅热功能,使空调机75内的加热器16和加湿器17投入工作,为居室内提供更多的加湿热量,最终使居室内温度和湿度达到舒适值。在夏季需要制冷时,切换相应的阀门,采用制冷设备产生冷水,经过空调机75向室内吹冷风进行制冷,工作原理同上。

本系统冬季供暖原理的描述分为:第一:利用本系统中空调机75的供暖原理描述;第二是:正常的供暖原理描述。

1):本系统中空调机75的供暖原理是:锅炉75中的热水经过相应的阀件、循环泵二78、热水分配总管72、总进水管80后,再经过进水管路23、截止阀一25和冷媒水进口二42后,进入空调机75的蒸发器二15内,在蒸发器二15内与混合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交换后,热水的温度下降,温度下降的热水经过冷媒水出口二43、截止阀26、出水管路24、电动三通阀27后,进入总出水管路81,然后再经过管路进入到锅炉回水总管73后,最终流回到锅炉69内。与此同时,在空调机75的蒸发器二15内,混合空气与热水交换热量后,混合空气的流动路线同上。

利用本系统的空调机75进行供暖时,此时的工作原理与制冷时的工作原理相同。

2):正常供暖原理:锅炉69中的热水经过相应的阀件、循环泵二78、热水分配总管72、总进水管80后,进入散热片74,在散热片74内将热量散发出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热,然后进入总出水管路81,再经过管路进入到锅炉回水总管73后,最终流回到锅炉69内,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