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机除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5506发布日期:2021-06-15 20:0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冰机除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式制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机除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化工系统中采用的大型离心式制冷机组制冷介质一般采用氨或者丙烯。在蒸发器侧换热时,液态制冷剂吸热变成气态制冷剂,但是由于换热温差、负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气态制冷剂中有可能混有少量的液态制冷剂。由于离心压缩机叶轮旋转速度可以达到300m/s以上,即使微小的液滴也会持续冲击也会造成叶轮损坏。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前,先进入分离器,根据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液位量来进行判断机组是否带液,当分离器液位超过规定高度,机组自动停机。为了避免自动停机,在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排液阀与排液泵连接,通过排液泵加压把制冷剂液体排至储槽。

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分离器液位高度上升,只能说明制冷介质中混有液态制冷剂,并不能说明分离后的制冷剂中是否还含有液态制冷剂,可能造成误停机,对用户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2、由于排液泵要求启动前需要排尽泵前后管道的气体,并将泵体管道充满液体并冷却至与制冷剂液体温度相同(最低为-40℃),启动时泵容易使制冷剂气化,造成泵超电流跳车,无法使用。泵频繁启动容易造成泵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冰机除液系统。

一种冰机除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压缩机、中间槽和省功器,其中,所述分离器的上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且所述分离器上端口与所述压缩机进口之间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所述分离器的下端出口与所述中间槽的进口相连,且所述分离器下端口与所述中间槽进口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且所述分离器进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之间设有热气旁通阀,所述中间槽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且所述中间槽进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中间槽的出口与所述省功器的进口相连,且所述中间槽出口与所述省功器进口之间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分离器上设有第一液位变送器,所述中间槽上设有第二液位变送器和第二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省功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省功器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省功器进口之间设有第四控制阀。

上述冰机除液系统,通过设置在分离器上的第一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和第一液位变送器实时压力、温度和液位高度,并根据实时压力和温度计算分离器中气体的冷凝裕度,根据液位高度计算实时液位上升速率,根据冷凝裕度和液位上升速率,对热气旁通阀的阀门开度进行调整,让热气进入,将液体汽化,完成除液;同时还可以通过将分离器中的液体通过重力流向中间槽,再通过压力将中间槽的液体排向省功器中,再由省功器排出至用户使用,从而完成除液。解决了大部分机组误报停车的问题,把误报造成机组停车的机率降低90%,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并且设计了新的除液方式,实现了整个流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除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冰机除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分离器1、第一液位变送器11、第一压力变送器12、温度变送器13、第一控制阀14、压缩机2、热气旁通阀21、第二控制阀22、中间槽3、第二液位变送器31、第二压力变送器32、第三控制阀33、省功器4、第四控制阀41、冷凝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冰机除液系统,包括分离器1、压缩机2、中间槽3、省功器4和冷凝器5,其中,分离器1的上端出口与压缩机2的进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分离器1上端口与压缩机2进口之间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12和温度变送器13,分离器1的下端出口与中间槽3的进口相连,且分离器1下端口与中间槽3进口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14,分离器1的进口与压缩机2的出口相连,且分离器1进口与压缩机2出口之间设有热气旁通阀21,中间槽3的进口与压缩机2的出口相连,且中间槽3进口与压缩机2出口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22,中间槽3的出口与省功器4的进口相连,且中间槽3出口与省功器4进口之间设有第三控制阀33,分离器1上设有第一液位变送器11,中间槽3上设有第二液位变送器31和第二压力变送器32。冷凝器5的出口与省功器4的进口相连,且在冷凝器5出口与省功器4进口之间设有第四控制阀41,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器5的进口相连通。

具体地,分离器1的上端出口至压缩机2进口的管道的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12和温度变送器13,将温度与压力的事实数据传递到控制系统,经过控制算法计算后,确定进气制冷剂的冷凝裕度,冷凝裕度即为温差,将冷凝裕度作为判断的指标1。分离器1中液位上升的速率反映了制冷剂气体中含有液态制冷剂的量,通过在分离器1上设置有第一液位变送器11监测液位上升的速度,并与机组流量对比。液位上升速率指将液位上升速率作为判断指标2。

根据指标1和指标2的处理方法具体见下表:

表中的热气旁通阀21开启至20%、40%或者70%,是指的阀门的开度,打开热气旁通阀21,压缩机2中的热气会通过出口流向分离器1中,分离器1中的液体在热气的作用下变成气体,实现除液;表中的冷凝裕度为0℃是指气态介质中已经开始有液体生成,而上升速率是指每分钟上升的量占液位计量程的比例,通过上表的操作,可以把误报造成机组停车的机率降低90%。

在分离器1下部设置有中间槽3,当分离器1液体液位高于第一液位变送器11量程20%时,自动打开第一控制阀14,通过重力作用将液体排至中间槽,排液完毕后关闭第一控制阀14。当中间槽3的液位大于第二液位变送器31量程40%时,打开中间槽3和压缩机2出口高压区之间的第二控制阀22,将中间槽3的压力升高,当压力达到1.2mpa时关闭第二控制阀22。再打开与省功器4连接的第三控制阀33,通过压差将液体迅速排放至省功器4中,排液完毕关闭第三控制阀33,同时省功器4还可以将液体通过出口排出到用户处,以供用户使用。通过本方案在用户现场实现自动化控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