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3420发布日期:2021-06-18 20: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为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和流式细胞诊断等诊断方法。而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需要利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的体外诊断设备进行上述诊断。

体外诊断过程中,常会利用辅助试剂进行检测,而大部分辅助试剂需要低温(如2℃~8℃)保存。但大部分体外诊断设备要求在室温环境(18℃~30℃)下使用,以保证检测精度。故体外诊断设备需要设置具有保冷功能的试剂仓来存储辅助试剂,以避免辅助试剂所处环境过高而变质失效。

目前,大部分体外诊断设备会采用外置水冷机为试剂仓提供保冷液,以保持试剂仓内低温环境。而外置水冷机通常使用压缩机进行制冷,但压缩机的体积较大,导致外置水冷机整体比较笨重,不利于体外诊断设备的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能缩小体积,简化结构,有利于搬运。

其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组件,包括换热件、帕尔帖制冷件及风冷散热器;换热件包括换热通道、与换热通道相通的进液接口以及与换热通道相通的出液接口;帕尔帖制冷件包括吸热部及与吸热部间隔设置的放热部,吸热部与换热通道的侧壁热传导配合;风冷散热器设置于换热件上,风冷散热器包括与放热部相对设置的散热部。

上述制冷组件使用时,向换热通道内通入保冷液,利用帕尔帖制冷件作为制冷元件,通过吸热部将换热通道内的保冷液进行冷却,而吸热部会将吸收的热能传递到放热部,然后利用风冷散热器(如散热风扇)对放热部进行散热,进而完成对换热通道的保冷液的冷却。此制冷过程所需的零件少,简化结构,且体积小,进而能够缩小制冷组件的体积,有利于降低制冷组件的重量。同时,帕尔帖制冷件进行热能转换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而风冷散热器的噪音相比于压缩机的噪音也小得多,进而使得制冷组件的静谧性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热层,第一导热层设置于吸热部与换热通道的外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具有弹性,并被挤压在吸热部与换热通道的外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热层,第二导热层设置于放热部与散热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部包括散热体,第二导热层具有弹性,并被挤压在放热部与散热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均热层,均热层设置于第二导热层与散热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夹设于散热体与均热层之间的导热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换热件的出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包裹换热件的侧壁设置,隔热件设有与换热通道的外侧壁相对应的容纳槽,帕尔帖制冷件设置于容纳槽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冷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组件,该液冷装置还包括水泵,水泵与换热通道连通。

上述液冷装置可作为供冷设备,为试剂仓提供保冷液,以保持试剂仓内部存储所需的环境温度。液冷装置使用时,向换热通道内通入保冷液,帕尔帖制冷件及风冷散热器启动,通过吸热部将换热通道内的保冷液进行冷却,而吸热部会将吸收的热能传递到放热部,然后利用风冷散热器(如散热风扇)对放热部进行散热,进而完成对换热通道的保冷液的冷却。同时,水泵动作将冷却后的保冷液输送至试剂仓中,经试剂仓出来后,可以重新送回换热件中进行冷却。该液冷装置利用体积小,重量轻、静谧性好的制冷组件进行制冷,有利于液冷装置的小型化,使得本申请的液冷装置能够设计的小巧,便于搬运。同时液冷装置可以通过管道与试剂仓连通,可以设置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外部,便于进行散热,有利于保证制冷效果;而液冷装置损坏时,也不会影响体外诊断设备其他功能的使用,体外诊断设备无需停机。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泵包括进液端以及与进液接口连通的出液端,液冷装置还包括三通管及缓冲容器,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及以及设置于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之间的第三管口,第一管口与进液端连通,缓冲容器与第三管口连通,并设置于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还包括箱体、进液管及出液管,箱体设有防护腔,进液管与第二管口连通,出液管与出液接口连通,制冷组件、水泵、三通管及缓冲容器均设置于防护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制冷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换热件的出液温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水泵、帕尔帖制冷件及风冷散热器的通断。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体外诊断设备,包括试剂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冷装置,液冷装置用于为试剂仓提供保冷液。

上述体外诊断设备采用了上述液冷装置,能降低搬运的劳动强度,且能降低运行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剂仓包括存储腔以及环绕存储腔的侧壁设置的保冷管,保冷管的一端与出液接口连通,另一端与进液接口连通;和/或,试剂仓的侧壁设有保温层;和/或,液冷装置的侧壁设有保温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液冷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制冷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换热件的换热通道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箱体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液冷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的体外诊断设备的局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试剂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液冷装置;110、制冷组件;111、换热件;1111、换热通道;1112、进液接口;1113、出液接口;112、帕尔帖制冷件;1121、吸热部;1122、放热部;113、风冷散热器;1131、散热部;1002、散热体;114、第一导热层;115、第二导热层;116、均热层;117、温度传感器;118、隔热件;1181、容纳槽;120、水泵;122、进液端;124、出液端;130、三通管;132、第一管口;134、第二管口;136、第三管口;140、缓冲容器;150、箱体;152、防护腔;154、进风孔;156、出风孔;160、进液管;170、出液管;200、试剂仓;210、存储腔;220、保冷管。

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目前,体外诊断过程中,常会利用辅助试剂进行检测,而大部分辅助试剂需要低温(如2℃~8℃)保存。但大部分体外诊断设备要求在室温环境(18℃~30℃)下使用,以保证检测精度。故体外诊断设备需要设置具有保冷功能的试剂仓来存储辅助试剂,以避免辅助试剂所处环境过高而变质失效。

大部分体外诊断设备会采用外置式水冷机为试剂仓提供保冷液,以保持试剂仓内低温环境。而外置水冷机通常使用压缩机进行制冷,但压缩机的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导致外置水冷机整体比较笨重。

而部分体外诊断设备会采用内置式制冷器件对试剂仓降温,以保持试剂仓内低温环境,但此内置制冷会造成体外诊断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加速设备老化;同时体外诊断设备内部的散热效果差。而且,内置式制冷系统在检修或维护时需要停机,影响体外诊断设备的正常使用。

故本申请通过改进制冷组件,使得制冷组件体积小,有利于液冷装置的小型化;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环境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制冷组件,通过应用了该制冷组件的液冷装置进行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为一实施例中液冷装置的结构视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液冷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制冷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换热件的换热通道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液冷装置100包括水泵120及制冷组件110,水泵120用于将利用制冷组件110冷却后的液体进行输送。

该制冷组件110包括换热件111、帕尔帖制冷件112及风冷散热器113;换热件111包括换热通道1111、与换热通道1111相通的进液接口1112以及与换热通道1111相通的出液接口1113;帕尔帖制冷件112包括吸热部1121及与吸热部1121间隔设置的放热部1122,吸热部1121与换热通道1111的侧壁热传导配合;风冷散热器113设置于换热件111上,风冷散热器113包括与放热部1122相对设置的散热部1131。

上述制冷组件110使用时,向换热通道1111内通入保冷液,利用帕尔帖制冷件112作为制冷元件,通过吸热部1121将换热通道1111内的保冷液进行冷却,而吸热部1121会将吸收的热能传递到放热部1122,然后利用风冷散热器113(如散热风扇)对放热部1122进行散热,进而完成对换热通道1111的保冷液的冷却。此制冷过程所需的零件少,简化了结构,且体积小,进而能够缩小制冷组件110的体积,有利于降低制冷组件110的重量。同时,帕尔帖制冷件112进行热能转换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而风冷散热器113的噪音相比于压缩机的噪音也小得多,进而使得制冷组件110的静谧性好。

如图1及图4所示,水泵120与换热通道1111连通。上述液冷装置100可作为供冷设备,为试剂仓200提供保冷液,以保持试剂仓200内部存储所需的环境温度,如2℃~8℃。液冷装置100使用时,向换热通道1111内通入保冷液,帕尔帖制冷件112及风冷散热器113启动,通过吸热部1121将换热通道1111内的保冷液进行冷却,而吸热部1121会将吸收的热能传递到放热部1122,然后利用风冷散热器113(如散热风扇)对放热部1122进行散热,进而完成对换热通道1111的保冷液的冷却。同时,水泵120动作将冷却后的保冷液输送至试剂仓200中,经试剂仓200出来后,可以重新送回换热件111中进行冷却。该液冷装置100利用体积小,重量轻、静谧性好的制冷组件110进行制冷,有利于液冷装置100的小型化,使得本申请的液冷装置100能够设计的小巧,便于搬运。同时液冷装置100可以通过管道与试剂仓200连通,可以设置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外部,便于进行散热,有利于保证制冷效果;而液冷装置100损坏时,也不会影响体外诊断设备其他功能的使用,体外诊断设备无需停机。

需要说明的是,“风冷散热器11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如直接利用散热风扇构成,此时,散热部1131对应为散热风扇的出风孔156或进风孔154;或者利用散热风扇结合散热翅片结构构成,此时,散热部1131设置于散热翅片结构的接触面上(具体可参照中央处理器散热器,亦称cpu散热器)。

一示例性中,风冷散热器113由静音散热风扇与散热翅片结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通道1111”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迂回管道结构,腔体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进液接口1112”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凸出的管道结构(如管道接头)、内凹的通孔结构(如内螺纹孔、内卡孔等)。

同理,“出液接口1113”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凸出的管道结构(如管道接头)、内凹的通孔结构(如内螺纹孔、内卡孔等)。

一示例性中,换热件111可以通过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作而成,如铜或铝等。

一示例性中,水泵120可以为低压潜水泵120等。

一示例性中,帕尔帖制冷件112与风冷散热器113为一组,换热通道1111包括两侧壁,两侧壁均设置有一组帕尔帖制冷件112与风冷散热器113。

当然了,换热通道1111的多个侧壁均可分别设置一组帕尔帖制冷件112与风冷散热器113。

帕尔帖制冷件1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包括但不限于1个、2个、3个、4个、5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110还包括第一导热层114,第一导热层114设置于吸热部1121与换热通道1111的外侧壁之间。如此,通过利用第一导热层114可以更好地将换热通道1111内的热量导向给吸热部1121,提高制冷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热层114”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置于吸热部1121与换热通道1111之间,如粘贴、涂抹、喷涂形成,或者通过固定连接方式将成型好的第一导热层114固定在吸热部1121和/或换热通道1111的外侧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14具有弹性,并被挤压在吸热部1121与换热通道1111的外侧壁之间。如此,第一导热层114能够充分填充吸热部1121与换热通道1111之间的缝隙,使得吸热部1121能够充分利用第一导热层114进行吸热。同时,第一导热层114具有弹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可以保护帕尔帖制冷件112。

一些示例性中,第一导热层114为导热硅胶、导热橡胶等导热胶体中的一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110还包括第二导热层115,第二导热层115设置于放热部1122与散热部1131之间。如此,通过利用第二导热层115可以更好地将放热部1122内的热量导向给散热部1131,提高散热效率,加快帕尔帖制冷件112内部的能量流动效率,进而可以提高制冷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热层115”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置于放热部1122与散热部1131之间,如涂抹、喷涂形成,或者通过固定连接方式将成型好的第一导热层114固定在吸热部1121和/或换热通道1111的外侧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1131包括散热体1002,第二导热层115具有弹性,并被挤压在放热部1122与散热体1002之间。如此,第二导热层115能够充分填充放热部1122与散热体1002之间的缝隙,使得放热部1122能够充分利用第二导热层115进行散热。同时,第二导热层115具有弹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可以保护帕尔帖制冷件112。

结合前述具有弹性的第一导热层114,该帕尔帖制冷件112被两个缓冲弹性件保护,能够提高本制冷组件110的耐用性及可靠性。

一些示例性中,第二导热层115为导热硅胶、导热橡胶等导热胶体中的一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110还包括均热层116,均热层116设置于第二导热层115与散热体1002之间。如此,利用均热层116能够将第二导热层115的热量均匀分散,避免第二导热层115局部过热,进而影响制冷效率。同时与散热体1002配合,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一示例性中,均热层116为板状结构,并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换热件111上。如此,可以通过均热层116来压紧第一导热层114、帕尔帖制冷件112及第二导热层115,有利于热量被快速导入到均热层116上进行散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110还包括夹设于散热体1002与均热层116之间的导热胶。如此,导热胶能够充分填充均热层116与散热体1002之间的缝隙,使得散热接触面积更充分,提高散热效率。

导热胶可通过涂抹、粘接的方式形成(如导热硅胶),亦可通过胶体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散热体1002”可以为“散热部1131的一部分”,即“散热体1002”与“散热部113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散热部1131的其他部分,如安装结构”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散热体1002”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散热部1131的其他部分,如安装结构”组合成一个整体。

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110还包括隔热件118,隔热件118包裹换热件111的侧壁设置,隔热件118设有与换热通道1111的外侧壁相对应的容纳槽1181,帕尔帖制冷件112设置于容纳槽1181内。如此,利用隔热件118能够减少帕尔帖制冷件112的制冷量的损失,有利于提高制冷效率,充分利用电能。

进一步地,该隔热件118还具有保护层。能够减少外部热能,同时能有效保持换热件111的低温状态。

一示例性中,水泵120的外侧壁以可包裹隔热保温材料,如保温泡棉,优选的可以使用阻燃等级b1的nbr发泡材料(丁腈橡胶)制作而成。

如图5至图7所示,为另一实施例中液冷装置100的结构视图。其中,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液冷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箱体150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液冷装置100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水泵120包括进液端122以及与进液接口1112连通的出液端124,液冷装置100还包括三通管130及缓冲容器140,三通管130包括第一管口132、第二管口134及以及设置于第一管口132与第二管口134之间的第三管口136,第一管口132与进液端122连通,缓冲容器140与第三管口136连通,并设置于第一管口132及第二管口134的上方。如此,利用三通管130与缓存容器配合,可以利用缓冲容器140存储保冷液内析出的气体或流道内残留的液体。具体地,当保冷液流动时,气泡也会随保冷液流动,当流动到第三管口136时,至少部分气泡会随浮力向上运动至缓冲容器140中,进而能够利用存储或从缓冲容器140流出,而缓冲容器140内的液体能够补充回制冷回路中。

一示例性中,缓冲容器140可作为补充保冷液的容器使用。进而能够自动补充使用过程中流失的液体。也即,缓冲容器140中存储的保冷液,能补充因管道内残留气体或因管壁微渗透造成的液体损失。具体地,当保冷液流动时,气泡也会随保冷液流动,当流动到第三管口136时,至少部分气泡会随浮力向上运动至缓冲容器140中,进而使部分保冷夜从缓冲容器140流出,补充到制冷回路中。

一示例性中,第一管口132与第二管口134相对设置。如此,水泵120工作时,可以将大部分第二管口134的流体直接抽到第一管口132内,继续循环制冷,有利于保持循环用保冷液的温度,避免被外部热量加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液冷装置100还包括箱体150、进液管160及出液管170,箱体150设有防护腔152,进液管160与第二管口134连通,出液管170与出液接口1113连通,制冷组件110、水泵120、三通管130及缓冲容器140均设置于防护腔152内。如此,利用箱体150可以集成制冷组件110、水泵120、三通管130、缓冲容器140,便于进行搬运;同时利用防护腔152进行防护可以提高液冷装置100的耐用性及可靠性。

一些实例性中,箱体150还设有进风孔154及出风孔156,进风孔154及出风孔156相对设置,并分别与防护腔152相通;风冷散热器113包括设置于散热部1131上的散热风扇,散热部1131设有多个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风道,散热风扇的进风口朝向进风孔154设置,散热风扇的出风口通过风道朝向出风孔156设置。如此,使得散热风可以从进风孔154进入防护腔152内,可以统一液冷装置100进风及出风方向,然后经散热风扇进入风道并从出风孔156流出,以保证防护腔152内风道,减少紊流,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液冷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制冷组件110包括温度传感器117,温度传感器117用于检测换热件111的出液温度,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如此,便于利用温度传感器117监控换热件111的出液温度,当温度低于0℃时(如果使用防冻液作为保冷液可设置为更低的温度),可利用控制器控制使帕尔帖制冷件112停止工作,防止流道内保冷液凝固,影响循环流动性。同时也避免保冷液结冰膨胀,损坏液冷装置100。

一示例性中,风冷散热器113、帕尔帖制冷件112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换热件111中,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接等。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可编程控制器、运动控制卡、智能终端(电脑、手机等)、控制开关等控制元件,只要能够控制电控设备执行相应的动作即可。

此外,控制器与各执行元件(如水泵120、帕尔帖制冷件112、风冷散热器113、温度传感器117)及反馈元件(如识别单元)之间的通信控制手段属于传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温度传感器117”可以为“制冷组件110”这一模块的其中一个零件,即与“制冷组件110的其他构件”进行单独组装,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到液冷装置100中;也可以与“制冷组件110的其他构件”相对独立,独立安装到液冷装置100中,即可在本装置中与“制冷组件110的其他构件”进行配合。

等同的,本申请、“组件”、“装置”、“设备”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通信连接”可以利用有线通信技术实现,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属于传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上述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的通信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的通信连接。

如图8及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体外诊断设备的部分结构视图。其中,图8为一实施例中的体外诊断设备的局部结构连接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试剂仓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一种体外诊断设备,包括试剂仓20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冷装置100,液冷装置100用于为试剂仓200提供保冷液。

上述体外诊断设备采用了上述液冷装置100,能降低搬运的劳动强度,且能降低运行噪音,有利于提高诊断精度。同时,该液冷装置100可以灵活对接至少一个试剂仓,并设置于体外诊断设备的箱体外部,不会增加箱体内的散热负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试剂仓200包括存储腔210以及环绕存储腔210的侧壁设置的保冷管220,保冷管220的一端与出液接口1113连通,另一端与进液接口1112连通。如此,利用保冷管220围设形成保冷区,以保证存储腔210的存储低温。同时,可以循环利用液冷装置100提供的保冷液,使得存储腔210内的温度能够保持在预设范围内,如2℃~8℃。

保冷管220在存储腔210侧壁上围设的圈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再次不做限制。

和/或,试剂仓200的侧壁设有保温层。如此,利用保温层可以保持试剂仓200的低温,结合隔热材料可以减少试剂仓200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进一步保持存储腔210的低温保持环境,使得辅助试剂可以被可靠地存储。

和/或,液冷装置100的侧壁设有保温层。如此,利用保温层可以保持液冷装置100的低温,结合隔热材料可以阻碍外部环境的热量进入防护腔152内,进一步保持防护腔152的低温保持环境,提高制冷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