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5514发布日期:2021-08-06 18:3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1139761.x、申请日为2018年09月28日、发明名称为“便携式冷冻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使用便携式冷冻装置时,例如车载式冰箱,在制冷的腔室和保温的腔室的通风不流畅,影响了其制冷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流畅,制冷效率的便携式冷冻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便携式冷冻装置,包括制冷装置和保温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腔室和连通所述制冷腔室的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保温腔室和连通所述保温腔室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送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流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制冷腔室和保温腔室具有多个通道连通,并且可以形成从送风口到进风口,从进风口到出风口,从出风口到回风口,从回风口到送风口的循环风路,使得制冷腔室和保温腔室通风流畅,提高了制冷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箱体,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箱体,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保温箱体的底壁面上,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制冷箱体的顶壁面上,所述制冷箱体的顶壁面和所述保温箱体的底壁面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壁面的中央,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顶壁面的中央,所述送风口和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如此设置有利于低温控制散布至保温腔室中,提高制冷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等,且所述多个出风口和所述多个回风口一一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周围,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口周围。如此设置有利于低温控制散布至保温腔室中,提高制冷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内的送风风扇和设置在所述回风口内的回风风扇。设置送风风扇和回风风扇提高了制冷腔室和保温腔室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进风口向上延伸的送风壳体。设置送风壳体使得进入保温腔室中的低温空气被引导至保温腔室的上部,避免刚进入保温腔室后就从出风口排出,从而提高了制冷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壳体呈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送风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送风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壳体的顶部封闭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促使低温空气从侧壁上的多个送风孔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制冷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密封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冷冻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保温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制冷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保温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自动取物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保温盖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保温盖体的外部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保温盖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进风口开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冷冻装置的出风口开闭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出风口开闭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便携式冷冻装置

10、制冷装置101、制冷腔室103、第一通风口

105、制冷箱体107、压缩机109、制冷风扇

111、冷凝器113、蒸发器115、接水盘

117、送风口119、回风口121、送风风扇

123、回风风扇

20、保温装置

201、保温腔室202、操作面板203、第二通风口

205、保温箱体207、保温盖体209、进风口

211、出风口213、送风壳体215、送风孔

217、取物口219、取物盖221、自动取物装置

223、升降座225、提拉件227、滑轮组件

229、提拉绳231、提拉环233、置物槽

235、弹簧237、第一滑轮239、第二滑轮

241、第三滑轮243、止挡组件245、止挡块

247、止挡弹簧249、加重块251、自动开盖装置

253、电机255、传动齿轮257、外盖

259、夹层261、触动开关263、金属触体

265、信号受体接收器267、控制器269、通孔

271、进风口开闭装置273、出风口开闭装置275、进风口密封塞

277、蜗杆279、进风口电机281、螺母

283、出风口密封塞285、出风口电机287、出风口齿轮

289、密封拉绳291、复位弹簧293、支撑柱

295、密封座297、密封凹槽299、密封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参考图1和图2所示,介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冷冻装置1包括制冷装置10和保温装置20。制冷装置10包括制冷腔室101和连通制冷腔室101的第一通风口103。保温装置20包括保温腔室201和连通保温腔室的第二通风口203。进一步的,制冷装置10和保温装置20可拆分连接。当制冷装置10和保温装置20配接在一起时,第一通风口103和第二通风口203相对设置,制冷腔室101和保温腔室201通过第一通风口103和第二通风口203流体连通。制冷装置10在制冷腔室101中所形成的低温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103和第二通风口203进入保温装置20的保温腔室201中。而保温腔室201可以用于存储保温物品,例如需要冷冻的食品和饮料。当用户需要将保温物品移动至其他地方时,可以将保温装置20和制冷装置10分离,对保温装置20进行单独的搬运。如此,既可避免搬运较为沉重的制冷装置10,也不必为了搬运的方便而将保温物品从保温装置20中取出。因此,同时保证了运输的便捷性以及制冷和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0包括制冷箱体105和设置在制冷箱体105内的压缩机107、制冷风扇109、冷凝器111、蒸发器113和位于冷凝器111下方的接水盘115。制冷装置10通过压缩机107、冷凝器111和蒸发器113制冷的具体原理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制冷装置1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制冷,在制冷腔室101中形成低温空气。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示,保温装置20包括保温箱体205和保温盖体207,保温腔室201位于保温箱体205内,保温盖体207用于打开和关闭保温腔室201。

参考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103位于制冷箱体105的顶部,且形成为贯通制冷箱体105上表面的开口。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103包括送风口117和回风口119。送风口117和回风口119与制冷腔室101连通。送风口117和回风口119位于制冷箱体105的顶壁面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送风口117位于制冷箱体105的顶壁面的中央。而参考图3所示,第二通风口203位于保温箱体205的底部。第二通风口203包括进风口209和出风口211。进风口209和出风口211与保温腔室201连通。进风口209和出风口211位于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209位于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的中央。制冷箱体105的顶壁面和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相对设置。进风口209和送风口117流体连通,出风口211和回风口119流体连通。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送风口117和进风口209相对设置,出风口211和回风口119相对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口211和回风口119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等,且多个出风口211和多个回风口119一一相对设置。进一步的,出风口211位于进风口209周围,回风口119位于送风口117周围。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制冷装置10和保温装置20配接在一起时,进风口209和送风口117相对,出风口211和回风口119相对。当制冷装置10制冷时,制冷腔室101中的低温空气通过出风口送风口117离开制冷腔室101,从进风口209进入保温腔室201。而保温腔室201中的高温空气通过出风口211开所保温腔室201,从回风口119进入制冷腔室,从而实现了制冷腔室101和保温腔室201的热交换,实现了对保温腔室201中的保温物品的冷冻。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送风口117内的送风风扇121和设置在回风口119内的回风风扇123。设置送风风扇121和回风风扇123提高了制冷腔室101和保温腔室20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的,参考图1和图5所示,保温装置20还包括从进风口209向上延伸的送风壳体213。送风壳体213成中空的柱状结构,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送风孔215。设置送风壳体213使得进入保温腔室201中的低温空气被引导至保温腔室的上部,避免刚进入保温腔室201后就从出风口211排出,从而提高了制冷的效率。进一步的,送风壳体213的顶部封闭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促使低温空气从侧壁上的多个送风孔215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制冷效率。进一步的,保温装置20还包括用于密封进风口209和出风口211的密封塞。当制冷装置10完成对保温装置20的制冷后,密封塞用于封闭进风口209和出风口211,从而便于在单独运输保温装置20时,提高保温装置20的保温效果。当然,保温装置20既可以配合制冷装置10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当保温装置20配合制冷装置10使用时,保温装置20用于冷冻物品并保持物品的低温状态。而当保温装置20单独使用时,既可以用于收纳冷冻物品,保持其温度位于较低的水平,也可以用于收纳高温物品,保持其温度位于较高的水平。

参考图10-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装置20还包括通风开闭装置,通风开闭装置用于自动打开和关闭第二通风口203。通风开闭装置包括进风口开闭装置和出风口开闭装置。进风口开闭装置271用于打开和关闭进风口209,出风口开闭装置273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211。

参考图10所示,进风口开闭装置271设置于送风壳体213的内部。进风口开闭装置271包括进风口密封塞275、从进风口209向上延伸的蜗杆277、驱动蜗杆277旋转的进风口电机279和与进风口密封塞275固定连接的螺母281,螺母281套设在蜗杆277上。螺母281中设置有滚珠(未示出)。当需要打开进风口时,进风口电机279驱动蜗杆277转动,蜗杆277的转动使得螺母281带动进风口密封塞275沿着蜗杆277向上运动。当需要关闭进风口时,进风口电机279驱动蜗杆277反向转动,蜗杆277的反向转动使得螺母281带动进风口密封塞275沿着蜗杆277向下运动,直至进风口密封塞275关闭进风口209。优选的,蜗杆277的高度高于送风孔215。如此设置,当打开进风口209时,进风口密封塞275可以向上运动至高于送风孔215的位置,从而避免了进风口密封塞275堵住送风孔215的情况,提高了低温空气的流动畅通性,提高了制冷效率。

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出风口开闭装置273包括出风口密封塞283、出风口电机285、出风口齿轮287、密封拉绳289和复位弹簧291。出风口电机285固定设置在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上。密封拉绳289一端固定在出风口密封塞283上,另一端卷绕在出风口齿轮287上。复位弹簧291一端固定在出风口密封塞283上,另一端固定在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上。进一步的,复位弹簧29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弹簧291分别位于密封拉绳289的两侧。如此可以提高出风口开闭装置273动作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密封拉绳289由尼龙材料支撑。进一步的,出风口开闭装置273还包括从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撑柱293,密封拉绳289和复位弹簧291均设置在支撑柱293的内部,出风口密封塞283可以沿支撑柱293的纵长延伸方向滑动。进一步的,出风口开闭装置273还包括设置在保温箱体205的底壁面的密封座295,密封座295和出风口密封塞283中的一个设置有密封凹槽297,另一个设置有密封凸起299,密封凹槽297和密封凸起299可以互相配合以密封地关闭出风口211。当需要打开出风口211的时候,出风口电机285驱动出风口齿轮287转动,出风口齿轮287的转动使卷绕在出风口齿轮287上的密封拉绳289松开,而出风口密封塞283则在复位弹簧291的弹力下沿着支撑柱293向上运动。当需要关闭出风口211的时候,出风口电机285驱动出风口齿轮287反向转动,出风口齿轮287的反向转动使密封拉绳289卷绕在出风口齿轮上,而出风口密封塞283在密封拉绳289的拉力下,克服复位弹簧291的弹力沿着支撑柱293向下运动,直至密封凹槽297和密封凸起299紧密配合在一起。

参考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装置20还包括操作面板202、控制面板、电池。控制面板与电池、操作面板、通风开闭装置电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202控制通风开闭装置打开和关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腔室20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未示出)。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保温腔室201内的温度值。通风开闭装置根据保温腔室201内的温度值打开和关闭出风口211。

参考图5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盖体207上还设置有贯通保温盖体207的取物口217和用于打开和关闭取物口217的取物盖219。取物口217与保温腔室201连通。在保温盖体207上设置取物盖219后,当用户需要取出位于保温腔室内201的保温物品时,可以只打开取物盖219,而不必打开整个保温盖体207,这样就可以保持保温腔室内的低温环境不被迅速破坏,也有利于便携式制冷装置1的能耗的降低。

进一步的,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箱体205内还设置有自动取物装置221,自动取物装置221用于将位于保温腔室201内的保温物品推送出取物口217。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取物装置221包括升降座223和提拉件225。升降座223位于保温腔室201内。进一步的,升降座223位于取物口217的下方。提拉件225设置在保温箱体205上,且位于保温箱体205的外部。用户可以通过提拉件225拉动升降座223,使升降座223在保温腔室201内上升,直至升降座223上的保温物品到达取物口217。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取物装置221还包括位于保温箱体205内的滑轮组件227。提拉件225包括提拉绳229和提拉环231。提拉绳229绕设在滑轮组件227上,且一端固定于升降座223上,另一端固定在提拉环231上。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取物装置221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保温箱体205内的置物槽233和位于置物槽233内的弹簧235,升降座223设置在置物槽233一端,弹簧235设置在置物槽233的另一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置物槽233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69。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低温空气的通过效率。更具体的,弹簧23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置物槽上,另一端朝向升降座223设置。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滑轮组件227包括第一滑轮237、第二滑轮239和第三滑轮241。第一滑轮237、第二滑轮239和第三滑轮241均固定设置在置物槽233上。其中,第一滑轮237位于置物槽233的一端的上方,即位于升降座223的上方。第三滑轮241位于置物槽233的另一端的上方。第三滑轮241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滑轮237位于相同的高度。第二滑轮239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滑轮237和第三滑轮24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滑轮237和第三滑轮241的下方。提拉绳229一端固定在升降座223上,然后提拉绳229先从第一滑轮237的上方绕过,接着从第二滑轮239的下方绕过,在从第三滑轮241的上方绕过,最后提拉绳229的另一端穿过保温箱体205固定在提拉环231上。设置了滑轮组件227的自动取物装置能够使得用户在拉动提拉件225时更加顺畅。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拉绳229为两根,滑轮组件227为两组。这两根提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至升降座223的两侧,这两组滑轮组件227分别位于置物槽233的两侧。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拉绳229由尼龙材料制成。如此设置,使得升降座223的升降更加平稳可靠。自动取物装置221还包括设置于置物槽233内的止挡组件243,止挡组件包括位于升降座下方的止挡块245和位于止挡块下方的止挡弹簧247。当拉动提拉环231时,提拉绳229拉动升降座223上升,位于升降座223上的保温物品随之上升。升降座223升起后,止挡块245在止挡弹簧247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挡住置物槽233中的其他保温物品在弹簧235的作用下运动至升降座223的下方。当升降座223中的保温物品被取走后,升降座223下降至止挡块245的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克服止挡弹簧247的弹力将止挡块245压下后,置物槽233中的其他保温物品在弹簧235的作用下运动至升降座223中。更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座223还包括加重块249。加重块249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如此设置,使得升降座223的重力增加,确保能够将止挡块245压下,提高了自动取物装置221的可靠性。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取物装置221的数量为多个,取物口217的数量也为多个,自动取物装置221和取物口217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取物口217和自动取物装置221,有利于将保温物品分类放置于不同的置物槽233中,从而便于用户取出自己想要的保温物品。例如,可以在相同的置物槽233中放置相同口味的饮料,不同的置物槽233中放置不同口味的饮料,用户可以通过打开对应的取物口来获取自己需要的饮料。

参考图5和图7所示,保温装置20还包括自动开盖装置251。当保温物品到达取物口217处时,自动开盖装置251自动打开取物盖219。自动开盖装置251包括位于保温盖体207内部的电机253和传动齿轮255。取物盖219可转动地设置在保温盖体207的内部,电机253可以通过传动齿轮255驱动取物盖219转动。自动开盖装置251还包括设置在取物盖219上的第一感应装置(未示出)和设置在取物口217处的第二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感应保温物品到达取物口217,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感应保温物品离开取物口217。保温装置20还包括控制器267,控制器267与电机253、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电连接。当第一感应装置感应到保温物品到达取物口217处,控制器控制电机253驱动取物盖219打开。当第二感应装置感应到保温物品离开取物口217时,驱动取物盖219关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装置包括应变片,应变片用于感测保温盖体207的应变值。当保温物品到达取物口217处时,保温物品与取物盖219接触,保温物品对取物盖219的作用力使取物盖219产生应变,第一感应装置可以用于感应该应变值。第二感应装置为触动开关,261当保温物品位于取物口217时,触动开关261处于导通状态,当保温物品离开取物口217时,触动开关261处于断开状态。进一步的,参考图9所示,触动开关261包括金属触体263和信号受体接收器265。其中信号受体接收器265于控制器267电连接。信号受体接收器265位于取物口217内,当保温物品进入取物口217时,信号受体接收器265在保温物品的作用下于金属触体263接触时,触动开关261处于导通状态,当保温物品离开取物口217时,信号受体接收器265复位,触动开关261处于断开状态。

参考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取物口217的数量为多个时,取物盖219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取物口处均设置有对应的取物盖219。自动开盖装置251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自动开盖装置251与多个取物盖219一一对应,同样的,也与多个取物口217一一对应。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动开关261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个取物口217设置有两个触动开关261。这两个触动开关261的触动动作方向互相垂直。进一步的,这两个触动开关261中的任意一个处于导通的状态时,自动开盖装置251保持该取物口217所对应的取物盖219处于打开的状态。这两个触动开关261均处于断开状态时,自动开盖装置251关闭该取物口217所对应的取物盖219。设置两个触动开关261有利于准确判断取物口217处是否有保温物品,尤其是针对体积较小的保温物品而言。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取物口217的面积小于保温盖体207面积的四分之一。进一步的,当取物口217为多个时,每个取物口217的面积均小于保温盖体207面积的四分之一。具体的,保温盖体207的面积是指保温盖体207用于关闭保温腔室201的表面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取物口217呈圆形。采用小面积的取物口使得用户在拿取保温物品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保温腔室的温度。而采用圆形的取物口可以便于用户拿取饮料瓶的圆柱形的物品。

进一步的,参考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取物口217的数量为四个。优选的,四个取物口217布置在保温盖体207的中央,且以2×2的方式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参考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盖体207的外部还设置有外盖257。外盖257从保温盖体207的外部覆盖住取物口217。设置外盖257可以进一步提升保温装置20的保温效果。而当取物盖219已经打开,而保温物品尚未被取走时,外盖257也避免保温腔室内的空气直接与外界空气对流。优选的,当取物口217为多个时,外盖257的数量也为多个,且与取物口217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参考图5、7-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盖体207包括夹层259,取物盖219设置在夹层259中。设置夹层259一方面有利于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将取物盖219设置在其中,有利于保温盖体207的美观。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253、传动齿轮255也设置在夹层259中。如此设置,有利于保护自动开盖装置251不被人为损坏,同样也有利于保温盖体207的美观。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位于夹层259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各个电连接的部件之间可靠性和安全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