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标本送检装置

文档序号:27106751发布日期:2021-10-27 18:1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标本送检装置

1.本发明涉及物品的低温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血液标本送检装置。


背景技术:

2.血液标本送检在医学领域应用比较广泛,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检测中心或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同时在送检过程中,根据检测标本的不同,对血液标本的温度也有不同要求。
3.比如,儿茶酚胺、血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标本,则需要2

8摄氏度低温或冰浴送检。这些标本采集后立即放置到冰水混合物中,不可以使用大块冰块来取代冰水,因为冰块与样品之间的接触不充分。
4.现有的冰水混合物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的是预先将冰块粉碎,然后制备成冰水混合物,但是一般送检路途较远,耗时过长时,冰水混合物难以保持较长的低温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送检装置存在的冰水混合物难以保证长时间的低温的问题,提供一种血液标本送检装置,其能够在送检过程中实现碎冰,不断补充碎冰,保证血液标本时刻处于冰水混合物的低温环境下。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血液标本送检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标本容纳单元、碎冰单元和冰块容纳单元;
8.所述碎冰单元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冰块容纳单元中容纳的冰块逐渐破碎的碎冰刀;
9.所述标本容纳单元包括标本容器容纳腔、第一碎冰通道和第二碎冰通道,所述第一碎冰通道的顶部一端用于承接从所述碎冰刀破碎出的碎冰,所述第二碎冰通道的顶部一端与所述标本容器容纳腔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碎冰通道的底部一端和所述第二碎冰通道的底部一端通过转换通道相互连通,所述转换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碎冰通道中的碎冰转换至第二碎冰通道中的碎冰转移机构。
10.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冰块容纳单元顶部的挤压单元,所述挤压单元包括气囊部壳体和可充气气囊,所述可充气气囊包括均气隔板,所述均气隔板将所述可充气气囊分割为第一气囊本体和第二气囊本体,所述第一气囊本体镶嵌于所述气囊部壳体中,所述第二气囊本体用于充气后挤压所述冰块容纳单元的冰块,可充气气囊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气囊本体上。
11.可选地,还包括驱动电机和风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风机,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可拆卸管路连接所述可充气气囊的进气口;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碎冰刀和碎冰转移机构。
12.可选地,所述碎冰单元和冰块容纳单元能够相对于标本容纳单元的一侧转动而开合,所述挤压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冰块容纳单元的一侧而转动开合。
13.可选地,所述冰块容纳单元包括冰块支架,所述冰块支架采用圆锥腔体结构,且小径一端与所述碎冰刀接触、大径一端与所述可充气气囊接触,且所述冰块支架的内圈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气囊。
14.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水冻成冰的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中间设置有能够放置所述冰块支架的敞口腔体,所述冰块支架能够将其大径一端与敞口腔体的底部接触而放置于所述第一托盘中,所述第二托盘设置有填充冰块支架与第一托盘的间隙的延伸部,所述第二托盘能够盖合于所述第一托盘上,第二托盘上设置有注水孔。
15.可选地,所述碎冰刀中间还设置有若干个退冰槽,用于将刀刃部刮落的碎冰导入所述第一碎冰通道中,所述第一碎冰通道采用敞口结构。
16.可选地,所述碎冰转移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上套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连接有能够密封转换通道的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形成能够暂存碎冰的暂存空间,所述螺杆往复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支架在所述转换通道内移动,当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暂存空间周期性的对接第一碎冰通道和第二碎冰通道,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暂存空间与第二碎冰通道对接时,封闭所述第一碎冰通道的通道封板。
17.可选地,所述标本容器容纳腔中设置有橡胶套,标本容器插入所述标本容器容纳腔中时,所述橡胶套能够包裹在标本容器表面。
18.可选地,所述标本容器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碎冰挡板,且相邻两层的碎冰挡板之间错开分布。
1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冰块存储的冰块容纳单元,并设置有碎冰单元,能够实时进行碎冰,保证在送检过程中,冰水混合物长时间的存在,而冰块是设置在顶部与水分离的位置,所以保持时间也比较长;在碎冰和水进行混合的时候,通过设置有第一碎冰通道和第二碎冰通道以及碎冰转移机构,能够保证碎冰能够从标本容器容纳腔的底部由下至上的混合进入,各个位置温度均匀。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血液标本送检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血液标本送检装置的空载状态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标本容器的状态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安装冰块的状态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托盘组件的冰冻状态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托盘组件的拆分状态图。
27.图标:100

挤压单元,101

气囊部壳体,102

可充气气囊,103

均气隔板,104

可拆卸管路,105

风机,200

冰块容纳单元,201

冰块支架,202

支撑气囊,203

冰块,300

碎冰单元,301

碎冰刀,302

退冰槽,400
‑ꢀ
标本容纳单元,401

标本容器,402

碎冰挡板,403

标本容器容纳腔,405
‑ꢀ
第一碎冰通道,406

第二碎冰通道,407

橡胶套,500

碎冰转移机构,501
‑ꢀ
螺杆,502

支架,503

通道封板,504

第一密封垫,505

第二密封垫,600
‑ꢀ
驱动电机,
700

托盘组件,701

第一托盘,702

第二托盘,703

延伸部, 704

注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

4.本发明的血液标本送检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标本容纳单元400、碎冰单元300和冰块容纳单元200,标本容器401放置于标本容纳单元400里面,而冰块容纳单元200中容纳一块大冰块203,然后通过碎冰单元300能够将大冰块203逐渐破碎,破碎的碎冰则引入及补充到标本容纳单元400中,使得标本容纳单元400时刻保持冰水混合物的存在。
30.具体地,碎冰单元300设置有用于将碎冰刀301冰块容纳单元200中容纳的冰块203逐渐破碎的碎冰刀301,碎冰刀301采用旋转碎冰的方式,碎冰刀301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驱动电机600,然后在驱动电机600的驱动下,碎冰刀301实现旋转,旋转速度根据碎冰融化的速度来决定。本实施例中,碎冰刀301采用一圆形回转体结构的刀座,刀座上端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个碎冰刀301,而冰块容纳单元200位于碎冰单元300的上方,这样碎冰刀 301在旋转时,即可实现对冰块203底部的破碎。
31.为了保证碎冰能够准确的进入到下方的标本容纳单元400的指定位置,碎冰刀301中间还设置有若干个退冰槽302,这样破碎的冰就会汇集入退冰槽302,然后从退冰槽302再进入到标本容纳单元400中,碎冰不会过多的浪费。
32.冰块容纳单元200包括冰块支架201,冰块支架201采用圆锥腔体结构,且小径一端与碎冰刀301接触,且冰块支架201的内圈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气囊202。由于冰块支架201采用圆锥腔体结构,其中的冰块 203也是与之适配的结构,这样一方面依靠冰块203自身的重量,冰块203 与冰块支架201之间会贴合的较为紧密,保证碎冰刀301能够保持碎冰状态,如果不是圆锥结构,冰块203就容易发生倾斜,碎冰刀301难以实现有规律的碎冰,碎冰效果也不是很好。
33.当冰块203重量较轻时,碎冰刀301的碎冰过程,可能难以实现,冰块容易被抛起,所以在冰块容纳单元200的上方还设置有挤压单元100,挤压单元100包括气囊部壳体101和可充气气囊102,可充气气囊102包括均气隔板103,均气隔板103将可充气气囊102分割为第一气囊本体和第二气囊本体,第一气囊本体镶嵌于气囊部壳体101中,第二气囊本体用于充气后挤压冰块容纳单元200的冰块203,可充气气囊102的进气口位于第一气囊本体上。通过可充气气囊102在上方对冰块203的大径一端进行挤压,能够保证冰块203的小径一端就能够时刻与碎冰刀301接触,碎冰效果更佳。而且在后期,冰块203融化到一定程度后,自重不足的情况下,也是有挤压力的加持,冰块203可能实现长时间碎冰。
34.通过支撑气囊202的支撑、顶部可充气气囊102的挤压,从而在冰块 203的四周形成了柔性支撑,碎冰刀301碎冰的时候,不容易把整个冰块 203裂开,冰块203一旦裂开,则碎冰效果就不会很好。如果四周或顶部采用硬支撑,这样容易和碎冰刀301硬对硬,冰块203则容易破裂,影响到碎冰效果。
35.而可充气气囊102中间设置有均气隔板103,能够保证从单一进气口进入的气体首先在第一气囊本体内充盈,然后再通过均气隔板103及进入到第二气囊本体中,这样第二气囊本体对冰块203的挤压则是比较均匀的,避免挤压力过度集中而导致的冰块203倾斜,冰
块203倾斜后,碎冰刀301 的碎冰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36.可充气气囊102通过可拆卸管路104连接有风机105,风机105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驱动电机600,本实施例中,挤压单元100能够相对于冰块容纳单元200的一侧而转动开合。这样能够方便冰块203的添加,在需要添加冰块203时,只需要拆卸掉可拆卸管路104与可充气气囊102的进风口则可以实现挤压单元100的翻转,实现冰块203添加,操作简单且方便。
37.参照图5

6,本发明还设置有用于将水冻成冰的托盘组件700,该托盘组件700用于放置于冷冻设备中,冻制冰块203专用的。托盘组件700 包括第一托盘701和第二托盘702,第一托盘701中间设置有能够放置冰块支架201的敞口腔体,冰块支架201能够将其大径一端与敞口腔体的底部接触而放置于第一托盘701中,第二托盘702设置有填充冰块支架201与第一托盘701的间隙的延伸部703,第二托盘702能够盖合于第一托盘701 上,第二托盘702上设置有注水孔704。通过注水孔704,即可向其中注水,然后放置于冰冻设备,例如冰柜、冰箱中,待其冰冻后,即可取出使用。取出时,将托盘组件700反转,第一托盘701位于上方,第二托盘702位于下方,取下第一托盘701,即可方便的将冰块支架201从第二托盘702中取出。然后实现前面所说的冰块203添加。
38.标本容纳单元400包括标本容器容纳腔403、第一碎冰通道405和第二碎冰通道406,第一碎冰通道405的顶部一端用于承接从碎冰刀301破碎出的碎冰,第二碎冰通道406的顶部一端与标本容器容纳腔403的底部连通,第一碎冰通道405的底部一端和第二碎冰通道406的底部一端通过转换通道相互连通,转换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碎冰通道405中的碎冰转换至第二碎冰通道406中的碎冰转移机构500。第一碎冰通道405的顶端是敞口结构,从退冰槽302中掉出来的碎冰,则落入第一碎冰通道405中,然后掉落刀第一碎冰通道405的末端,然后通过碎冰转移机构500,将其转换到第二碎冰通道406中,在第二碎冰通道406中是冰水混合物的存在,在有水的情况下,碎冰比水的密度小,碎冰能够在水中浮起,这样碎冰就可以通过第二碎冰通道406进入到标本容器容纳腔403,并且是一个由下至上的流动过程,而且一般流动缓慢,标本容器容纳腔403中各个位置温度趋于一致。
39.为了进一步降低碎冰的浮起速度,在标本容器容纳腔403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碎冰挡板402,且相邻两层的碎冰挡板402之间错开分布。碎冰挡板402一方面具有阻挡碎冰上浮的效果,降低流速,另外一方面碎冰在碎冰挡板402下方会存留,这样可以保证在每一层高度,都有碎冰的存在,使得冰水温度更加均匀。碎冰挡板402可以根据阻挡效果,设计成各种形状,比如开口向下的弧形结构等等。为了保证整个碎冰上浮,添加顺利,在标本容器容纳腔403的顶部开设有溢流通道(图未示),溢流通道连接有一水箱(图未示),保证多余的水是可以正常溢流出去的。
40.标本容器容纳腔403中设置有橡胶套407,标本容器401插入标本容器容纳腔403中时,橡胶套407能够包裹在标本容器401表面,为了更好的实现标本容器401与冰水混合物的充分接触,同时在取放时,标本容器401 的外表面又不会沾染冰水,通过设置一橡胶套407,类似于气球,在放置标本容器401时,则可以直接将其插入到橡胶套407中,橡胶套407被绷直,而且橡胶套407柔性较强,冰水混合物可以很好的挤压橡胶套407而实现与标本容器401贴合,保证标本容器401的低温存在。
41.本实施例的碎冰转移机构500包括螺杆501,螺杆501上套设有支架 502,支架502的端部连接有能够密封转换通道的第一密封垫504和第二密封垫505,第一密封垫504和第
二密封垫505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形成能够暂存碎冰的暂存空间,螺杆501往复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架502在转换通道内移动,当第一密封垫504和第二密封垫505的暂存空间周期性的对接第一碎冰通道405和第二碎冰通道406,支架502上设置有用于暂存空间与第二碎冰通道406对接时,封闭第一碎冰通道405的通道封板503。
42.第一密封垫504和第二密封垫505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柔性,移动的时候不会损害,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当暂存空间与第一碎冰通道405对接时,第二密封垫505就起着很好的阻隔作用,避免第一碎冰通道405中的水进入到暂存空间内;当暂存空间与第二碎冰通道406 对接时,第一密封垫504就起着很好的阻隔作用,也能避免水进入到第一碎冰通道405中。
43.碎冰转移机构500用于将第一碎冰通道405中的碎冰转移到第二碎冰通道406中,螺杆501往复旋转,则支架502在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暂存空间上下移动,从而将第一碎冰通道405中的冰顺利的过度到第二碎冰通道406中。
44.本实施例中,碎冰转移机构500的螺杆501、碎冰刀301的转轴以及风机105的转轴,均可以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到驱动电机600上,从而实现一个电机驱动多组执行机构,而电机的动力则通过设置蓄电池即可,蓄电池的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不做过多追溯,根据需要布置相应位置即可。
45.本实施例中,托盘组件700采用第一托盘701和第二托盘702的组合方式,可以方便的实现冻冰,可以预先冻制,随取随用;取冰块203时,只需要将托盘组件700倒扣,即可方便的将冰块支架201提出。而挤压单元100与冰块容纳单元200采用一侧铰接的结构,因此可以翻转挤压单元 100,然后将碎冰支架放入到冰块容纳单元200中,扣上挤压单元100,即完成冰块203放置。碎冰单元300和冰块容纳单元200的整体与标本容纳单元400的一侧也是采用铰接结构,可以将整个碎冰单元300与冰块容纳单元200的整体翻转,然后将采集好血液标本的标本容器401放入到标本容器容纳腔403中,然后盖合标本容器容纳腔403的盖子,然后再扣上整个碎冰单元300和冰块容纳单元200的整体,这样完整整个安装工作。启动驱动电机600,驱动电机600则分别带动碎冰刀301刮冰,碎冰流入第一碎冰通道405,碎冰转移机构500将其转移至第二碎冰通道406,实现冰水混合。而驱动电机600也同时驱动风机105转动,风机105向可充气气囊 102注入空气,挤压冰块203,保证碎冰刀301的均匀碎冰。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整个血液样本送检装置设计,可以采用圆形布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长条形的布置方式。
48.要实现长条形的布置,对应的可充气气囊102、冰块支架201以及下方的标本容纳单元400均采用长条形的布置,这样的布置结构,能够容纳更多的标本容器401,保证存储量更多。而碎冰刀301则采用横向布置,碎冰刀301的驱动机构采用丝杆螺母来驱动,实现沿长度方向的移动,下方设置若干个标本容纳单元400即可,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不做过多追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相应的调整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