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门体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2027发布日期:2022-12-30 19:2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门体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冰箱的门体及冰箱。


背景技术:

2.现阶段,用户冰箱中食材存储混杂,饮品大量存储,食材的干湿分储越来越明确化、分区化。
3.但目前冰箱中用于食材分区的抽屉空间有限,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食材精细化分储的需求。
4.冰箱座体安装在门体上,其为开放式结构,与冷藏室的湿度和温度相近,可简易存放饮品等无需密封隔离的物品或食材,但无法形成密封空间来存储需要无菌隔离的食材,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的门体和冰箱,以解决冰箱的第一座体功能单一的问题。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门体,包括:本体;第一座体,具有开口端并设于所述本体;遮盖件,设于所述本体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运动,以遮盖所述第一座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座体共同限定出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的侧壁设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或所述出风风道,以驱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风道进入所述储物空间和/或所述储物空间内的空气经所述出风风道排出;除湿装置,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内。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冰箱主体;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冰箱的门体,能够开合地盖设于所述冰箱主体。
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门体和冰箱,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0.在本体设置能够相对于第一座体活动的遮盖件,当遮盖件遮盖第一座体的开口端时,遮盖件与第一座体共同围合形成储物空间。驱动装置工作时,驱动外部的空气经储物空间经进风风道进入储物空间,储物空间内的空气排出,除湿装置对进风风道内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得经进风风道进入储物空间内的空气为干燥空气,经过空气在储物空间内的不断流动,可使储物空间达到干区效果;当储物空间需要湿区环境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储物空间内无空气流动,储物空间中的湿度在存储食材的作用下逐步提升,达到湿区环境。因此储物空间可在干区环境和湿区环境之间转换,实现了储物空间的多功能,满足用户多种存储需求,避免了现有的第一座体功能单一的弊端。
1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门体在第一座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15.图3是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2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18.图6是图5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门体在第一座体处于密封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门体在第一座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门体在第一座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门体在第一座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本体;11、进风风道;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2、壳体;13、门衬;14、卡块;15、排风风道;151、进气口;152、出气口;21、第一座体;211、连接壁;2111、第一通孔;2112、第二通孔;22、遮盖件;221、第二座体;23、储物空间;24、第一密封件;25、第二密封件;26、卡槽;3、驱动装置;31、进风装置;32、排风装置;4、第一开关件;41、第一变形件;411、第一进风区域;4111、第一通风孔;412、第一非进风区域;4121、第一凸起;5、第二开关件;51、第二变形件;511、第四进风区域;5111、第四通风孔;512、第四非进风区域;5121、第二凸起;61、进风格栅;611、第二进风区域;6111、第二通风孔;612、第二非进风区域;62、排风格栅;621、第五进风区域;6211、第五通风孔;622、第五非进风区域;71、第一隔离板;711、第三进风区域;7111、第三通风孔;712、第三非进风区域;72、第二隔离板;721、第六进风区域;7211、第六通风孔;722、第六非进风区域;8、泄压件;9、翻转移动装置;91、翻转部;911、第一端;912、第二端;92、移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26.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
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7.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8.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0.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结合图1-10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箱的门体,包括本体1、第一座体21、遮盖件22、驱动装置3和除湿装置。
33.第一座体21具有开口端并设于本体1;遮盖件22设于本体1并能够相对于第一座体21运动,以遮盖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与第一座体21共同限定出储物空间23,储物空间23的侧壁设有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5,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5的一端均与储物空间23相连通,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5的另一端均与储物空间23外相连通;驱动装置3设于进风风道11和/或排风风道15,以驱动外部空气经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和/或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经排风风道15排出,其中,外部空气可以为冰箱腔室(冷藏室和/或冷冻室)中的空气,也可以为冰箱外部的外界空气;除湿装置设于进风风道11内或设于储物空间23内。
34.如图1和图8所示,普通状态下,遮盖件22不遮盖第一座体21,第一座体21可作为普通座体使用,用于存储无需密封隔离的物品或食材。
35.如图7和图9所示,当第一座体21需要密封时,移动遮盖件22至第一座体21开口端以使第一座体21和遮盖件22之间形成密封的储物空间23。
36.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3设于进风风道11内的情况下,驱动装置3驱动外部空气通过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储物空间23内空气增多后,储物空间23内气压增大,储物空间23内多余的空气经排风风道15排出,除湿装置对进风风道11内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得经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为干燥空气,经过空气在储物空间23内的不断流动,可使储物空间23达到干区效果;当储物空间23需要湿区环境时,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储物空间23内无空气流动,储物空间23中的湿度在存储食材的作用下逐步提升,达到湿区环境。
37.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3设于排风风道15内的情况下,驱动装置3驱动储物空间23内
的空气经排风风道15排出,使得储物空间23内气压减小,外部空气通过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实现储物空间23内空气的流动,除湿装置对进风风道11内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得经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为干燥空气,随着空气在储物空间23内的不断流动,可使储物空间23达到干区效果;当储物空间23需要湿区环境时,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储物空间23内无空气流动,储物空间23中的湿度在存储食材的作用下逐步提升,达到湿区环境。
38.当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5内均设有驱动装置3时,驱动装置3驱动外部空气通过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并驱动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经排风风道15排出,除湿装置对进风风道11内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得经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为干燥空气,通过进风风道11的进风和排风风道15的出风,空气在储物空间23内不断流动,使储物空间23达到干区效果;当储物空间23需要湿区环境时,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储物空间23内无空气流动,储物空间23中的湿度在存储食材的作用下逐步提升,达到湿区环境。
39.可选地,如图2、图5和图7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进风装置31设于进风风道11内,以驱动外部空气经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排风装置32设于排风风道15内,用于驱动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经排风风道15排出。排风装置32与储物空间23相连通,排风装置32工作时,气流从储物空间23流入排风风道15,储物空间23内气压降低,储物空间23内能形成负压密封的环境,从而形成无菌隔离空间,能够存储化妆品、母婴产品等需要隔离或被隔离的存储物。而且当储物空间23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遮盖件22和第一座体21之间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接触更紧,使储物空间23内能够持续维持负压无菌隔离空间,同时,随着储物空间23内气流不断流出,储物空间23内氧气浓度不断减小,减缓了储物空间23内所放物品的氧化,增强了保鲜效果。
40.在本体1设置进风风道11并与该储物空间23连通,在进风风道11内设置进风装置31和除湿装置,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干区时,进风装置31和除湿装置工作,外部空气在进风装置31驱动下通过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除湿装置对进风风道11内的空气进行除湿,以除去空气中的水汽,使进入储物空间23的空气变为干燥空气,同时,排风装置32工作,排风装置32驱动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和水分子排出,经过空气的不断循环,干燥空气不断进入储物空间23,储物空间23原有的湿气不断排出,储物空间23内湿度降低,达到干区环境要求;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湿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停止工作,储物空间23的空气循环停止,在存储食材的作用下,储物空间23中的湿度逐步提升,达到湿区环境要求。
41.通过进风装置31、除湿装置和排风装置32,可以使储物空间23具有干湿分离功能,既可调节成干区,又可调节为湿区。
42.可选地,进气装置和排风装置32均可以为风扇、气泵或其它可产生气体交换的部件。
43.通过设置除湿装置,使得外部空间的空气能够变为干燥空气进入储物空间23,该种方式简单,且不会增加门体厚度。
44.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遮盖件22或第一座体21设有第一密封件24,第一密封件24用于遮盖件22与第一座体21之间的密封。换言之,当遮盖件22盖设在第一座体21上,与第一座体21形成储物空间23时,第一密封件24设于遮盖件22和第一座体21之间,用以密封储物空间23,提高储物空间23的密封性。
45.可选地,第一座体21开口端和/或遮盖件22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24的安装槽,第一密封件24设于安装槽中以加强第一密封件24安装的牢固性。
46.可选地,如图1-10所示,本体1包括壳体12及设于壳体12内侧的门衬13,第一座体21设于门衬13背离壳体12的一侧,即设于门衬13的内侧,其中,靠近冰箱腔室的方向为内,远离冰箱腔室的方向为外。进风风道11至少部分设于门衬13内,且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设于门衬13,在进风装置31的作用下,外部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111进风风道11的进入进风风道11,经除湿装置除湿变为干燥空气,经出风口112进入储物空间23。
47.第一密封件24可以为密封圈或其它形状的密封件。
48.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座体21的侧壁包括连接壁211,连接壁211设于本体1,例如连接壁211抵靠在门衬13的内表面。
49.连接壁211设有连通储物空间23和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的第一通孔2111,连接壁211与本体1(例如门衬1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25。
50.连接壁211与本体1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25防止第一通孔2111和出风口112处漏气,影响储物空间23内负压环境、干区环境和湿区环境的形成。
51.可选地,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与连接壁211的第一通孔2111相适配,出风口112伸入第一通孔2111中使进风风道11和储物空间23相连通。
52.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件25设于出风口112与第一通孔2111之间。
53.可选地,门衬13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25的安装槽;或者,连接壁211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25的安装槽。
54.可选地,第二密封件25可以是密封圈或其他形状的密封件。
55.可选地,如图3所示,门体还包括第一开关件4,第一开关设于进风风道11,用于控制进风风道11的开闭。
56.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遮盖件22盖设在第一座体21上)下,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干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工作,第一开关件4控制进风风道11打开,进风装置31驱动外部空气通过进风风道11,空气经除湿装置除湿变为干燥空气后进入储物空间23,在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共同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空气流通,储物空间23原有空气不断排出,干燥空气进入储物空间23,使储物空间23内逐渐形成干区环境。
57.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湿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停止工作,第一开关件4控制进风风道11关闭,外部干燥空气无法通过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减少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流通,使储物空间23内的湿度在存放食材作用下逐渐提升。
58.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件4包括第一变形件41,第一变形件41设于进风风道11内并在进风装置31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打开进风风道11。
59.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储物空间23设定为干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工作,进风装置31驱动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道11,使得第一变形件41背离储物空间23的一侧气压增大,在第一变形件41朝向储物空间23的一侧和背离储物空间23的一侧产生压差,当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打开进风风道11,外部空气在进风装置31的作用下进入进风风道11,经除湿装置除湿后进入储物空间23,在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共同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空气流通,逐渐形成干区环境,由于进风装置31一直工作,干燥空气不断通过第一变形件41进入储物空间23,使得第一变形件
41朝向储物空间23的一侧压力增大,当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无法使第一变形件41变形时,第一变形件41复位,进风风道11关闭,使储物空间23形成密封状态以保持干区环境。
60.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湿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停止工作,储物空间23无空气流动,第一变形件41两侧无压差,第一变形件41不发生变形,进风风道11关闭,使储物空间23形成密封环境,在储存食材的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的湿度逐渐提升。
61.可选地,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与外部空间连通,外部空间可以为冰箱的腔室(冷藏室和/或冷冻室),也可以为冰箱以外的外界环境,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与储物空间23连通,第一变形件41位于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处,或者第一变形件41距离出风口112的距离小于距离进风口111的距离,即第一变形件41靠近出风口112设置。
62.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当进风装置31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进风风道11,在第一变形件41两侧产生压差,当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进风风道11打开,空气经除湿装置除湿后经出风口112进入储物空间23;当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复位,关闭进风风道11。
63.通过设置第一变形件41,当进风装置31工作时打开进风风道11使经过除湿装置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进入储物空间23,使储物空间23内形成干区环境;当进风装置31停止工作时第一变形件41关闭进风风道11,使储物空间23保持密封状态。
64.可选地,第一变形件41的形状和尺寸与进风风道11相匹配。
65.可选地,进风装置31靠近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设置。
66.可选地,除湿装置采用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设于第一变形件41,由于防水透气膜的隔离作用,进入储物空间23的空气中的的水分子被隔离在外面,只有干燥空气进入到储物空间23内,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子进入储物空间23。除湿装置还可以是干燥剂等能够降低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装置。
67.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变形件41设有第一进风区域411和第一非进风区域412;门体还包括进风格栅61,进风格栅61设于进风风道11内,且沿进风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进风格栅61和第一变形件41依次设置,进风格栅61包括第二进风区域611和第二非进风区域612,且第二进风区域611能够连通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在进风装置31作用下且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一第一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一非进风区域412封盖第二进风区域611,第一进风区域411对应第二非进风区域612,以在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第一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一非进风区域412与第二进风区域611相错开,第一进风区域411与第二进风区域611相连通。
68.如图3所示,第二进风区域611能够连通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第一变形件41的第一进风区域411也能够连通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当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一非进风区域412封盖第二进风区域611,第二进风区域611无法进风,第一进风区域411对应第二非进风区域612,导致第一进风区域411被第二非进风区域612遮挡,第一进风区域411也无法进风,进风风道11关闭。
69.当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第一非进风区域412与第二进风区域611相错开,第一进风区域411与第二非进风区域612相错开,使得第一进风区域411和第二进风区域611相连通,此时进风风道11打开,外部空气在进风装置31的作用下进入进风风道11,经过除湿装置除湿后,干燥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区域611和
第一进风区域411进入储物空间23,在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共同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空气流通,使干燥空气充满储物空间23,形成干区环境。
70.关于第一进风区域411、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第二进风区域611、第二非进风区域612的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区域411设于第一变形件41中部,第一非进风区域412设于第一变形件41周向的边缘;相对应的,第二非进风区域612设于进风格栅61的中部,第二进风区域611设于进风格栅61周向的边缘。
71.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区域411设于第一变形件41周向的边缘,第一非进风区域412设于第一变形件41中部;相对应的,第二非进风区域612设于进风格栅61周向的边缘,第二进风区域611设于进风格栅61的中部。
72.可选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非进风区域412包括设于第一变形件41并朝向第二进风区域611的第一凸起4121,第一凸起4121能够插拔的设于第二进风区域611,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区域611。
73.第一非进风区域412设置第一凸起4121,变形件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的情况下,变形件不发生形变,第一凸起4121插入第二进风区域611,第二进风区域611被关闭;变形件两侧的压差不小于第一预设压差的情况下,变形件发生变形,第一凸起4121从第二进风区域611拔出,第二进风区域611被打开,通过第一凸起4121的运动实现第二进风区域611的打开和关闭,结构简单,成本低。
74.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进风区域611包括第二通风孔6111,第一非进风区域412设有多个与第二通风孔6111相适配的第一凸起4121,第一凸起4121插入或拔出第二通风孔6111以打开或关闭第二通风孔6111,实现进风风道11的开闭。
7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非进风区域612设有朝向第一进风区域411的第一凸起4121,所述第一凸起4121能够插拔的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区域411,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区域411。
76.当变形件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凸起4121插入第一进风区域411,第一进风区域411关闭;当变形件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变形件向远离进风格栅61的方向运动,第一凸起4121从第一进风区域411拔出,第一进风区域411打开。
77.可选地,第一变形件41为弹性变形件。
78.在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发生弹性形变,风道打开;当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靠自身弹力发生回弹,风道关闭。可选地,第一变形件41可以采用硅胶膜、橡胶膜或其它易变形的弹性材料。
79.可以理解,第一变形件41也可以不采用弹性变形件,在门体和第一变形件41背离进风口111的一侧设置例如弹簧等的复位件,通过复位件带动第一变形件41复位。
80.可选地,如图3所示,门体还包括第一隔离板71,第一隔离板71沿进风风道11内的气流方向,第一变形件41和第一隔离板71依次设置,第一隔离板71设有连通第一变形件41和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的第三进风区域711,在进风装置31作用下第一变形件41具有与第一隔离板71相抵靠的极限位置。
81.在进风风道11内,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变形件41和第一隔离板71,当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朝向第一隔离板71运动,当第一变
形件41抵靠在第一隔离板71上时,由于第一隔离板71的限位作用,第一变形件41停止变形,从而防止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过大使第一变形件41损坏或导致第一变形件41无法复位。
82.可选地,在进风装置31未工作的情况下,第一隔离板71的一部分与第一变形件41相抵接,以支撑第一变形件41,如图3中,第一隔离板71的周向边缘与第一变形件41相抵接,第一隔离板71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变形件41之间具有间隙,当进风装置31工作且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朝向第一隔离板71运动,并在两侧的压差足够大时,运动至与第一隔离板71的另一部分相抵靠的极限位置。
83.第三进风区域711连通第一进风区域411和进风风道11的出风口112,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进风装置31工作且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与第一隔离板71抵靠,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离开第二进风区域611,此时第二进风区域611、第一进风区域411和第三进风区域711连通,在进风装置31作用下,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道11,经过除湿装置除湿后,干燥空气从出风口112进入储物空间23内;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未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不发生形变,第一变形件41与第一隔离板71之间存在不为零的间隙,第一非进风区域412遮挡第二进风区域611,进风风道11被关闭。
84.可选地,第三进风区域711与第一进风区域411相对应,例如第一进风区域411位于第一变形件41的中部,第三进风区域711也位于第一隔离板71的中部。第三进风区域711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隔离板71上的多个第三通风孔7111。
85.第一隔离板71上还设有第三非进风区域712,以增强第一隔离板71的强度。
8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风装置31设于进风风道11进风口111,第一变形件41和第一隔离板71设于进风风道11出风口112处,沿进风风道1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进风格栅61、第一变形件41、第一隔离板71依次设置,第一隔离板71和第一变形件41之间设有供第一变形件41运动的空间。第一进风区域411设于第一变形件41中部,第一非进风区域412设于第一变形件41的周向边缘;在进风格栅61上与第一进风区域4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非进风区域612,在进风格栅61上与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进风区域611;在第一隔离板71上与第一进风区域4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进风区域711。第一变形件41的第一非进风区域412设有多个朝向出风口112的第一凸起4121,第一进风区域411包括多个第一通风孔4111;进风格栅61的第二进风区域611设有多个与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的第一凸起4121相适配的第二通风孔6111;第一隔离板71的第三进风区域711设有多个与第一通风孔4111相连通的第三通风孔7111。
87.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未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的第一凸起4121插入第二通风孔6111中,以封挡第二进风区域611使出风口112关闭;储物空间23设定为干区时,第一座体21密封状态下,进风装置31工作时,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道11,进风风道11内气压升高,在第一变形件41两侧形成压差,其中第一变形件41朝向进风口111一侧的压力大于第一变形件41朝向第一隔离板71一侧的压力,当压差达到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朝第一隔离板71方向运动,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的第一凸起4121从第二通风孔6111中拔出,第二通风孔6111与第一通风孔4111相连通,出风口112打开,空气经除湿装置除湿后,经第二通风孔6111、第一通风孔4111、第三通风孔7111进入储物空间23,在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共同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空气流通,使干燥空气充满储物空
间23,直至第一变形件41两侧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恢复形变,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的第一凸起4121再次插入第二通风孔6111中将出风口112关闭,储物空间23形成干区密封环境。
88.可选地,第一变形件41和第一隔离板7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
8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风格栅61、第一变形件41和第一隔离板71的形状为方形,沿进风风道11中气流的流通方向,进风格栅61、第一变形件41和第一隔离板71依次设置。第一隔离板71的中部设有方形的第三进风区域711,第三进风区域711包括多个第三通风孔7111;第一变形件41中部设有方形的第一进风区域411,第一进风区域411与第三进风区域71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进风区域411与第三进风区域711大小相同,第一进风区域411包括多个第一通风孔4111,第一通风孔4111与第三通风孔7111大小相同且一一对应,在第一变形件41的周向边缘设有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第一非进风区域412包围第一进风区域411,第一进风区域411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4121;在进风格栅61中部设置第二非进风区域612,第二非进风区域612与第一进风区域411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同,在进风格栅61周向边缘设置第二进风区域611,第二进风区域611与第一非进风区域412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同,第二进风区域611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6111,第二通风孔6111与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的第一凸起4121相适配,第一非进风区域412的第一凸起4121可插入第二通风孔6111以封堵第二进风区域611。
90.第一开关件4除可以为第一变形件41外,还可以采用阀门的形式,阀门设置于进风风道11,用于控制进风风道11的开闭,且阀门与冰箱的控制器相连通,通过控制器控制阀门的通断,以控制进风风道11的开闭。
91.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本体1还设有与储物空间23相连通的排风风道15,门体还包括第二开关件5,第二开关件5设于排风风道15,用于控制排风风道15的开闭。
92.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当储物空间23需要抽负压操作时,第一开关件4控制进风风道11关闭,第二开关件5控制排风风道15打开,排风装置32驱动储物空间23内气流通过排风风道15流出,使得储物空间23形成负压密封环境,当储物空间23不需要抽负压操作时,第二开关件5控制排风风道15关闭,储物空间23中的气流无法通过排风风道15流出。
93.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干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工作,第一开关件4控制进风风道11打开,第二开关件5控制排风风道15打开,排风装置32驱动储物空间23内气流通过排风风道15流出,外部空气在进风装置31和除湿装置的作用下转化为干燥空气,通过进风风道11进入储物空间23,在排风装置32和排风装置32共同作用下,干燥空气充满储物空间23,使储物空间23形成干区环境。
94.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湿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停止工作,第一开关件4控制进风风道11关闭,第二开关件5控制排风风道15关闭,储物空间23内无空气流动,在存储食材的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的湿度逐渐提升。
95.可选地,如图6所示,连接壁211设有连通储物空间23和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的第二通孔2112,连接壁211与本体1(例如门衬1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96.连接壁211与本体1间设置第三密封件防止第二通孔2112和进气口151处漏气,影响储物空间23内负压环境、干区环境和湿区环境的形成。
97.可选地,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与连接壁211的第二通孔2112相适配,进气口151伸入第二通孔2112中使排风风道15和储物空间23相连通。
98.可选地,第三密封件设于进气口151与第二通孔2112之间。
99.可选地,门衬13设有用于安装第三密封件的安装槽;或者,连接壁211设有用于安装第三密封件的安装槽。
100.可选地,第三密封件可以是密封圈或其他形状的密封件。
101.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开关件5包括第二变形件51,第二变形件51设于排风风道15内并在排风装置32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打开排风风道15。
102.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储物空间23需要抽负压操作时,进风装置31停止工作,第一变形件41两侧无压差,进风风道11关闭,排风装置32驱动排风风道15内空气流出,使得第二变形件51背离储物空间23的一侧气压减小,在第二变形件51朝向储物空间23的一侧和背离储物空间23的一侧产生压差,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打开排风风道15,由于储物空间23一直排风,第二变形件51朝向储物空间23的一侧气压降低,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无法使第二变形件51变形时,第二变形件51复位,排风风道15关闭,排风结束,储物空间23形成负压密封状态。
103.储物空间23设定为干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工作,进风装置31驱动外部空气进入进风风道11,使第一变形件41发生形变,打开进风风道11,空气经除湿装置除湿后变为干燥空气进入储物空间23,排风装置32驱动排风风道15内空气流出,使第二变形件51两侧产生压差,当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打开排风风道15,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在排风装置32的作用下经排风风道15排出,在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共同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空气流通,使储物空间23充满干燥空气,由于排风装置32和进风装置31一直工作,促使储物空间23与外部空间空气循环,使得第一变形件41和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减小,当第一变形件4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压差时,第一变形件41复位,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复位,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5关闭,使储物空间23形成密封的干区环境。
104.当储物空间23设定为湿区时,进风装置31和排风装置32停止工作,储物空间23无空气流动,第一变形件41和第二变形件51两侧无压差,第一变形件41和第二变形件51不发生变形,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5关闭,使储物空间23形成密封环境,在储存食材的作用下,储物空间23内的湿度逐渐提升。
105.可选地,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与储物空间23连通,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与外部空间连通,外部空间可以为冰箱的腔室(冷藏室和/或冷冻室),也可以为冰箱以外的外界环境,第二变形件51位于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处,或者第二变形件51距离进气口151的距离小于距离出气口152的距离,即第二变形件51靠近进气口151设置。
106.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当排风装置32工作时,在第二变形件51两侧产生压差,当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排风风道15打开,储物空间23内空气通过进气口151、第二变形件51进入排风风道15;当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复位,关闭排风风道15。
107.通过设置第二变形件51,当排风装置32工作时打开排风风道15使经过除湿装置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进入储物空间23,使储物空间23内空气排出;当排风装置32停止工作时第
二变形件51关闭排风风道15,使储物空间23保持密封状态。
108.可选地,第二变形件51的形状和尺寸与排风风道15相匹配。
109.可选地,排风装置32靠近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设置。
110.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变形件51设有第四进风区域511和第四非进风区域512;门体还包括排风格栅62,排风格栅62设于排风风道15内,且沿排风风道15内的气流方向,排风格栅62和第二变形件51依次设置,排风格栅62包括第五进风区域621和第五非进风区域622,且第五进风区域621能够连通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和出气口152;在排风装置32作用下且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四非进风区域512封盖第五进风区域621,第四进风区域511对应第五非进风区域622,以在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四非进风区域512与第五进风区域621相错开,第四进风区域511与第五进风区域621相连通。
111.如图6所示,第五进风区域621能够连通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和出气口152,第二变形件51的第四进风区域511也能够连通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和出气口152。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四非进风区域512封盖第五进风区域621,第五进风区域621无法进风,第四进风区域511对应第五非进风区域622,导致第四进风区域511被第五非进风区域622遮挡,第四进风区域511也无法进风,排风风道15关闭。
112.当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第四非进风区域512与第五进风区域621相错开,第四进风区域511与第五非进风区域622相错开,使得第四进风区域511和第五进风区域621相连通,此时排风风道15打开,储物空间23内空气在排风装置32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五进风区域621和第四进风区域511排出。
113.关于第四进风区域511、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第五进风区域621、第五非进风区域622的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进风区域511设于第二变形件51中部,第四非进风区域512设于第二变形件51周向的边缘;相对应的,第五非进风区域622设于排风格栅62的中部,第五进风区域621设于排风格栅62周向的边缘。
114.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进风区域511设于第二变形件51周向的边缘,第四非进风区域512设于第二变形件51中部;相对应的,第五非进风区域622设于排风格栅62周向的边缘,第五进风区域621设于排风格栅62的中部。
115.可选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非进风区域512包括设于第二变形件51并朝向第五进风区域621的第二凸起5121,第二凸起5121能够插拔的设于第五进风区域621,以打开或关闭第五进风区域621。
116.第四非进风区域512设置第二凸起5121,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二变形件51不发生形变,第二凸起5121插入第五进风区域621,第五进风区域621被关闭;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不小于第二预设压差的情况下,第二变形件51发生变形,第二凸起5121从第五进风区域621拔出,第五进风区域621被打开,通过第二凸起5121的运动实现第五进风区域621的打开和关闭,结构简单,成本低。
117.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五进风区域621包括第五通风孔6211,第四非进风区域512设有多个与第五通风孔6211相适配的第二凸起5121,第二凸起5121插入或拔出第五通风孔6211以打开或关闭第五通风孔6211,实现排风风道15的开闭。
118.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五非进风区域622设有朝向第四进风区域511的第二
凸起5121,第二凸起5121能够插拔的设于第四进风区域511,以打开或关闭第四进风区域511。
119.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凸起5121插入第四进风区域511,第四进风区域511关闭;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向远离排风格栅62的方向运动,第二凸起5121从第四进风区域511拔出,第四进风区域511打开。
120.可选地,第二变形件51为弹性变形件。
121.在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发生弹性形变,风道打开;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靠自身弹力发生回弹,风道关闭。可选地,第二变形件51可以采用硅胶膜、橡胶膜或其它易变形的弹性材料。
122.可以理解,第二变形件51也可以不采用弹性变形件,在门体和第二变形件51背离出气口152的一侧设置例如弹簧等的复位件,通过复位件带动第二变形件51复位。
123.可选地,如图6所示,门体还包括第二隔离板72,第二隔离板72沿排风风道15内的气流方向,第二变形件51和第二隔离板72依次设置,第二隔离板72设有连通第二变形件51和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的第六进风区域721,在排风装置32作用下第二变形件51具有与第二隔离板72相抵靠的极限位置。
124.在排风风道15内,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变形件51和第二隔离板72,当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朝向第二隔离板72运动,当第二变形件51抵靠在第二隔离板72上时,由于第二隔离板72的限位作用,第二变形件51停止变形,从而防止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过大使第二变形件51损坏或导致第二变形件51无法复位。
125.可选地,在排风装置32未工作的情况下,第二隔离板72的一部分与第二变形件51相抵接,以支撑第二变形件51,如图6中,第二隔离板72的周向边缘与第二变形件51相抵接,第二隔离板72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变形件51之间具有间隙,当排风装置32工作且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朝向第二隔离板72运动,并在两侧的压差足够大时,运动至与第二隔离板72的另一部分相抵靠的极限位置。
126.第六进风区域721连通第四进风区域511和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第一座体21在密封状态下,排风装置32工作且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与第二隔离板72抵靠,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离开第五进风区域621,此时第五进风区域621、第四进风区域511和第六进风区域721连通,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五进风区域621、第四进风区域511和第六进风区域721进入排风风道15的进气口151;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不发生形变,第二变形件51与第二隔离件之间存在不为零的间隙,第四非进风区域512遮挡第五进风区域621,排风风道15被关闭。
127.可选地,第六进风区域721与第四进风区域511相对应,例如第四进风区域511位于第二变形件51的中部,第六进风区域721也位于第二隔离板72的中部。第六进风区域721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二隔离板72上的多个第六通风孔7211。
128.第二隔离板72上还设有第六非进风区域722,以增强第二隔离板72的强度。
12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排风装置32设于排风风道15出气口152,第二变
形件51和第二隔离板72设于排风风道15进气口151处,沿排风风道15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排风格栅62、第二变形件51、第二隔离板72依次设置,第二隔离板72和第二变形件51之间设有供第二变形件51运动的空间。第四进风区域511设于第二变形件51中部,第四非进风区域512设于第二变形件51的周向边缘;在排风格栅62上与第四进风区域5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五非进风区域622,在排风格栅62上与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五进风区域621;在第二隔离板72上与第四进风区域5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六进风区域721。第二变形件51的第四非进风区域512设有多个朝向进气口151的第二凸起5121,第四进风区域511包括多个第四通风孔5111;进气口151的第五进风区域621设有多个与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的第二凸起5121相适配的第五通风孔6211;第二隔离板72第六进风区域721设有多个与第四通风孔5111相连通的第六通风孔7211。
130.第二变形件51两侧的压差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的第二凸起5121插入第五通风孔6211中,以封挡第五进风区域621使进气口151关闭;第一座体21密封状态下,排风装置32工作时,排风风道15内空气流出,排风风道15内气压降低,在第二变形件51两侧形成压差,其中第二变形件51朝向出气口152一侧的压力小于第二变形件51朝向第二隔离板72一侧的压力,当压差达到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发生形变朝第二隔离板72方向运动,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的第二凸起5121从第五通风孔6211中拔出,第五通风孔6211与第四通风孔5111相连通,进气口151打开,储物空间23内空气经第五通风孔6211、第四通风孔5111、第六通风孔7211进入排风风道15,直至第二变形件51两侧压差小于第二预设压差时第二变形件51恢复形变,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的第二凸起5121再次插入第五通风孔6211中将进气口151关闭,储物空间23形成密封环境。
131.可选地,第二变形件51和第二隔离板7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
13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排风格栅62、第二变形件51和第二隔离板72的形状为方形,沿排风风道15中气流的流通方向,排风格栅62、第二变形件51和第二隔离板72依次设置。第二隔离板72的中部设有方形的第六进风区域721,第六进风区域721包括多个第六通风孔7211;第二变形件51中部设有方形的第四进风区域511,第四进风区域511与第六进风区域721的位置相对应,第四进风区域511与第六进风区域721大小相同,第四进风区域511包括多个第四通风孔5111,第四通风孔5111与第六通风孔7211大小相同且一一对应,在第二变形件51的周向边缘设有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第四非进风区域512包围第四进风区域511,第四进风区域511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起5121;在排风格栅62中部设置第五非进风区域622,第五非进风区域622与第四进风区域511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同,在排风格栅62周向边缘设置第五进风区域621,第五进风区域621与第四非进风区域512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同,第五进风区域621设有多个第五通风孔6211,第五通风孔6211与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的第二凸起5121相适配,第四非进风区域512的第二凸起5121可插入第五通风孔6211以封堵第五进风区域621。
133.第二开关件5除可以为第二变形件51外,还可以采用阀门的形式,阀门设置于排风风道15,用于控制排风风道15的开闭,且阀门与冰箱的控制器相连通,通过控制器控制阀门的通断,以控制排风风道15的开闭。
134.可选地,如图9-10所示,冰箱的门体还包括泄压件8,泄压件8与储物空间23相连
通。
135.当储物空间23为负压状态时,通过打开泄压件8,储物空间23内的空气经泄压件8排出,解除储物空间23负压状态,可以方便地打开储物空间23。当打开泄压件8时,外界气体可以进入到密封的储物空间23内,待内外气压相同,就可以打开遮盖件22。
136.可选地,泄压件8设于第一座体21,第一座体21侧壁设有连通储物空间23和外部空间的泄压孔,泄压件8可开启地设于泄压孔内。
137.当储物空间23是负压状态且泄压件8封堵泄压孔时,储物空间23保持负压状态,当需要解除储物空间23地负压状态时,开启泄压件8,使外部气体进入储物空间23内,当储物空间23和外部地气压相等时,即可容易地打开遮盖件22。
138.可选地,泄压件8还可以设于遮盖件22,遮盖件22设有连通储物空间23和外部空间的泄压孔,泄压件8可开启地设于泄压孔。
139.可选地,泄压件8可以是硅胶、橡胶等软胶材料,这样可以容易地开启泄压孔,便于储物空间23泄压。泄压件8也可以是泄压阀,泄压阀设于泄压孔内,并在控制器的控制器下能够打开或关闭泄压孔。
140.关于遮盖件22遮盖第一座体21开口端的形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遮盖件22包括第二座体221,第二座体221和第一座体21中的至少一个与本体1滑动连接,以使第二座体221能够相对于第一座体21朝向第一座体21开口端的方向运动,以关闭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
141.正常情况下,如图8所示,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可作为普通座体使用,用于存放普通食材;需要形成存储空间时,如图9所示,将第二座体221相对于第一座体21朝向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滑动,使得第二座体221封盖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共同限定出密封的储物空间23。
142.第二座体221位于第一座体21正上方,当需要密封时,向下滑动第二座体221,使第二座体221底部封盖第一座体21开口端,形成密封空间。也可以向上滑动第一座体21,使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与第二座体221底部相贴合,形成密封空间。
143.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遮盖件22包括具有开口端的第二座体221,门体还包括翻转移动装置9,翻转移动装置9与第二座体221驱动连接,带动第二座体221翻转并移动至第二座体221的开口端与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相扣合。
144.翻转移动装置9翻转第二座体221使第二座体221的开口端与第一座体21开口端相对应,再将第二座体221的开口端朝向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运动,使得第二座体221的开口端与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相扣合,以形成密封的储物空间23,此时所形成的储物空间23包括第一座体21的容纳空间和第二座体221的容纳空间,可以存放更多需要密封保存的物品。
145.可选地,第一座体21开口端和第二座体221开口端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46.可选地,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分别与本体1卡合连接,例如本体1设有卡块14,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分别设有与卡块14相适配的卡槽26。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作为普通座体使用时,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的卡槽26分别与本体1的卡块14相卡接,当第一座体21需要密封时,第二座体221的卡槽26与本体1的卡块14相脱离,通过翻转移动装置9运动至封盖第一座体21开口端的位置,以形成密封的储物空间23。
147.可选地,如图8所示,翻转移动装置9包括翻转部91和移动部92,翻转部91的第一端
911与第一座体21转动连接,第二座体221位于第一座体21下方,翻转部91的第二端912与第二座体221连接,将第二座体221绕翻转部91的第一端911转动,以使第二座体221向上翻转并位于第一座体21上方,且第二座体221的开口端朝下。移动部92连接在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1之间,或连接在第二座体221与门体之间,用以调整第二座体221和第一座体21之间的距离。连接部带动第二座体221向下运动,使第二座体221的开口端盖设在第一座体21的开口端,形成储物空间23。
148.移动部92可以为伸缩杆或滑道。
14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冰箱主体和上述任一项的门体,门体能够开合地盖设于冰箱主体,并与冰箱主体共同围设出冷藏室和冷冻室,第一座体21位于冷藏室,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与所述冷藏室相连通,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与冷藏室相连通。
15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门体,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门体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51.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和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分别与冷藏室相连通,冷藏室内的空气经进风口111流入进风风道11,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流出的空气流入冷藏室内,避免进风风道11的进风口111和排风风道15的出气口152与冰箱以外的外界环境相连通导致储物空间23及冷藏室温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节约冰箱的能耗。
152.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