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18124发布日期:2021-12-28 22: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空调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近年来,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体地,蒸发冷热泵机组在制冷时热源侧采用蒸发式冷凝器进行散热,在制热时热源侧采用翅片式换热器进行吸热,因而蒸发冷热泵机组中始终有一个换热器闲置,制冷时为翅片式换热器闲置,制热时为蒸发式冷凝器闲置。
3.在蒸发冷热泵机组进行模式转换或蒸发冷热泵机组中的部分阀件密封不严时,很容易造成冷媒偏移的问题,即,冷媒容易从闲置的换热器中流出而参与到换热循环中,在此情形下,就会导致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流通的冷媒量与实际需求冷媒量不匹配,进而导致换热量低、耗能高等问题,甚至还会导致液击等损害机组的情况发生。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蒸发冷热泵机组容易因冷媒偏移现象而导致机组的流通冷媒量与实际需求冷媒量不匹配进而导致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蒸发式冷凝器、储液罐、壳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以及用于连接各个元件的多条冷媒管路,
7.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口通过冷媒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依次相连,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媒管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相连,
8.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通过冷媒管路依次与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蒸发式冷凝器、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储液罐、所述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相连并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e口,
9.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口通过冷媒管路依次与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相连并连接至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
10.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储液罐,
11.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连接至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之间,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储液罐,
12.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口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动阀和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之间,
13.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动阀和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之间,所述
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储液罐和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
14.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动阀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之间,
15.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液罐和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
16.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7.在整机电流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的情形下,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18.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
19.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的步骤包括:
20.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一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
21.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2.在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23.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
24.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度。
25.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26.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三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
27.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
28.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9.在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30.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四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31.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液位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液位高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
32.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33.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五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
34.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35.在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36.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
述第三电磁阀关闭;
37.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液位高度。
38.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39.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七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
40.其中,所述第七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
41.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42.在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43.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八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
44.其中,所述第八预设液位高度小于所述第七预设液位高度且大于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
45.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开启方式均为间隔开启。
4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四通换向阀和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之间增设所述第三电动阀,以便有效保证在制冷时cd侧高压,进而有效防止cd、se侧因压差不足而导致密封不严的问题;还通过增设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以使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流通冷媒量能够得到调控,进而有效保证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能够达到更好的运行状态。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能够在整机电流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的情形下,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以便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对冷媒量的实际需求及时准确地对流通冷媒量进行调节,以使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的流通冷媒量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控,进而有效保证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能够达到更好的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47.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48.图1是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9.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50.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51.附图标记:11、压缩机;12、气液分离器;13、蒸发式冷凝器;14、储液罐;15、壳管式换热器;16、翅片式换热器;17、电子膨胀阀;18、四通换向阀;19、第一单向阀;20、第二单向阀;21、第三单向阀;22、第四单向阀;23、第一电动阀;24、第二电动阀;25、第三电动阀;26、第一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8、第三电磁阀;29、第四电磁阀;30、油分离器;31、干燥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尽管本技术中按照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些顺序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所述步骤。
55.具体地,首先参阅图1,该图是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蒸发式冷凝器13、储液罐14、壳管式换热器15、翅片式换热器16、电子膨胀阀17、四通换向阀18、第一单向阀19、第二单向阀20、第三单向阀21、第四单向阀22、第一电动阀23、第二电动阀24、第三电动阀25、油分离器30以及用于连接各个元件的多条冷媒管路,四通换向阀18的s口通过冷媒管路与气液分离器12和压缩机11的入口依次相连,压缩机11的出口通过冷媒管路与油分离器30和四通换向阀18的d口依次相连,四通换向阀18的d口通过冷媒管路依次与第一电动阀23、蒸发式冷凝器13、第一单向阀19、储液罐14、电子膨胀阀17、第二单向阀20和壳管式换热器15相连并连接至四通换向阀18的e口,四通换向阀18的c口通过冷媒管路依次与第三电动阀25、翅片式换热器16和第二电动阀24相连并连接至电子膨胀阀17和第二单向阀20之间,第三单向阀21的入口连接至第二单向阀20和壳管式换热器15之间,第三单向阀21的出口连接至储液罐14,第四单向阀22的入口连接至翅片式换热器16和第二电动阀24之间,第四单向阀22的出口连接至储液罐14。
5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各个元件的具体类型以及冷媒管路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油分离器30,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显然还可以不包括油分离器30。
57.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6,第一电磁阀26的第一端(即图1中的左端)通过冷媒管路与四通换向阀18的s口相连,第一电磁阀26的第二端(即图1中的右端)通过冷媒管路连接至第三电动阀25和翅片式换热器16之间。
58.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7的第一端(即图1中的上端)连接至第三电动阀25和翅片式换热器16之间,第二电磁阀27的第二端(即图1中的下端)连接至储液罐14和电子膨胀阀17之间。
59.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第三电磁阀28,第三电磁阀28的第一
端(即图1中的右端)连接至四通换向阀18的s口和气液分离器12之间,第三电磁阀28的第二端(即图1中的左端)连接至第一电动阀23和蒸发式冷凝器13之间。
60.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第四电磁阀29,第四电磁阀29的第一端(即图1中的上端)连接至储液罐14和电子膨胀阀17之间,第四电磁阀29的第二端(即图1中的下端)连接至蒸发式冷凝器13和第一单向阀19之间。
6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干燥过滤器31,在此情形下,第二电磁阀27的第二端(即图1中的下端)连接至干燥过滤器31和电子膨胀阀17之间,第四电磁阀29的第一端(即图1中的上端)连接至干燥过滤器31和电子膨胀阀17之间。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显然还可以不包括干燥过滤器31,并且本发明也不对干燥过滤器31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62.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结构,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在各个模式下的冷媒流通情况如下:
63.在制冷模式下,四通换向阀18的c口与d口连通,且s口与e口连通,第一电动阀23处于通电状态;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由油分离器30和第一电动阀23后进入蒸发式冷凝器13中并被冷凝为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经由第一单向阀19进入储液罐14,再经过干燥过滤器31进入电子膨胀阀17中,经过电子膨胀阀17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经过第二单向阀20进入壳管式换热器15中,冷媒在壳管式换热器15中吸收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冻水的热量后蒸发为低压过热的气态冷媒,再经过四通换向阀18进入气液分离器12中进行气液分离,液态冷媒短暂存储于气液分离器12中,气态冷媒再次回到压缩机11中,以实现冷媒循环。
64.在制热模式下,四通换向阀18的c口与s口连通,且d口与e口连通,第二电动阀24和第三电动阀25处于通电状态;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由油分离器30后进入四通换向阀18中再进入壳管式换热器15中被冷凝为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经由第三单向阀21进入储液罐14,再经干燥过滤器31后进入电子膨胀阀17中,经过电子膨胀阀17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经过第二电动阀24进入翅片式换热器16中并吸收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热量后蒸发为低压过热的气态冷媒,之后再经过第三电动阀25进入四通换向阀18中,经过四通换向阀18进入气液分离器12中进行气液分离,液态冷媒短暂存储于气液分离器12中,气态冷媒再次回到压缩机11中,以实现冷媒循环。
65.在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18的c口与d口连通,且s口与e口连通,第三电动阀25处于通电状态;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由油分离器30后进入四通换向阀18中再经由第三电动阀25进入翅片式换热器16中被冷凝为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从而对翅片式换热器16进行除霜处理,接着,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经由第四单向阀22进入储液罐14中,再经干燥过滤器31后进入电子膨胀阀17中,经过电子膨胀阀17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0进入壳管式换热器15中,冷媒在壳管式换热器15中吸收温度相对较高的热水的热量后蒸发为低压过热的气态冷媒,再经过四通换向阀18进入气液分离器12中进行气液分离,液态冷媒短暂存储于气液分离器12中,气态冷媒再次回到压缩机11中,以实现冷媒循环。
66.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12中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能够检测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取所述液
位计的检测数据,并且所述控制器还能够控制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运行状态,例如,控制所述四通阀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连通状态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和型号作任何限制,并且所述控制器既可以是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原有的控制器,也可以是为执行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单独设置的控制器,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所述控制器的结构和型号。
67.本发明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基于上述结构改进就能够实现流通冷媒量的调节,并且本发明还结合以下控制方法对流通冷媒量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控。
68.接着参阅图2,该图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69.s1:在整机电流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的情形下,获取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70.s2:根据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择一开启。
71.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实时获取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整机电流并计算其整机电流变化率,以便及时判断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整机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预设变化率,进而判断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是否已经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变化率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在整机电流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的情形下,则说明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已经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在此情形下,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液位计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控制器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的具体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还可以通过技术人员手动输入。
72.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择一开启,即,控制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均不开启或者控制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中的一个开启。
7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上述具体控制方式作任何限制,只要是根据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和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选择性地控制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择一开启就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在预设运行模式下判断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所处的数值范围以选择性地控制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择一开启;又例如,还可以在预设运行模式下判断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满足的关系式以相应选择性地控制第一电磁阀2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择一开启。
74.最后参阅图3,该图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75.s101:在整机电流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的情形下,获取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76.s102:如果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一预设
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
77.s103:如果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三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
78.s104:如果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且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五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三电磁阀开启;
79.s105:如果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且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七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四电磁阀开启;
80.s106:在第一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81.s107:在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82.s108:在第三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83.s109:在第四电磁阀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
84.s110: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
85.s111: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四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
86.s112: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大于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三电磁阀关闭;
87.s113: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小于第八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四电磁阀关闭。
88.首先,作为一种优选控制方式,在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由制热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时,先控制第三电动阀25得电,以使冷媒还能够流经翅片式换热器16,进而使得翅片式换热器16中由于长期放置而静置呈液态的冷媒能够进入储液罐14中以参与冷媒循环;经过预设开启时长后,再控制第三电动阀25断电,接着,再执行以下控制逻辑。当然,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开启时长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另外,如果不满足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由制热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的情形,则直接执行以下控制逻辑即可。
89.进一步地,在步骤s101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实时获取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整机电流并计算其整机电流变化率,以便及时判断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整机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预设变化率,进而判断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是否已经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变化率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在整机电流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的情形下,则说明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已经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在此情形下,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液位计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控制器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的具体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还可以通过技术人员手动输入。
90.接着,在步骤s102中,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小于第一预设液位高度,则说明机组中的流通冷媒量不足,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26开启,翅片式换热器16内储存的气态冷媒经第一电磁阀26和气液分离器12被压缩机11吸入以参与到冷媒循环。在步骤s106中,在第一电磁阀26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
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以便有效判断第一电磁阀26的关闭时机。在步骤s110中,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一电磁阀26关闭;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度。作为一种优选开启方式,第一电磁阀26采取间隔开启的方式,即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开启第二预设时长,以便有效提升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直至满足关闭时机。
91.进一步地,在步骤s103中,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冷模式且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三预设液位高度,则说明机组中的流通冷媒量过量,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27开启,机组中的液态冷媒经第二电磁阀27进入翅片式换热器16中进行储存,从而不再参与制冷时的冷媒循环;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在步骤s107中,在第二电磁阀27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以便判断第二电磁阀27的关闭时机。在步骤s111中,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小于第四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二电磁阀27关闭;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液位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液位高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另外,作为一种优选开启方式,第二电磁阀27采取间隔开启的方式,即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长,开启第四预设时长,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长,以便有效提升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直至满足关闭时机。
9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三预设液位高度和所述第四预设液位高度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四预设液位高度和所述第三预设液位高度满足从小到大的大小关系即可。
93.接着,在步骤s104中,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且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小于第五预设液位高度,则说明机组中的流通冷媒量不足,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28开启,蒸发式冷凝器13内储存的常压气态冷媒经第三电磁阀28和气液分离器12被压缩机11吸入以参与到冷媒循环。在步骤s108中,在第三电磁阀28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以便有效判断第一电磁阀26的关闭时机。在步骤s112中,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大于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三电磁阀28关闭;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度小于所述第五预设液位高度,以便有效根据不同运行模式作出准确判断。作为一种优选开启方式,第三电磁阀28采取间隔开启的方式,即每间隔第五预设时长,开启第六预设时长,以便有效提升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直至满足关闭时机。
94.进一步地,在步骤s105中,如果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且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大于第七预设液位高度,则说明机组中的流通冷媒量过量,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四电磁阀29开启,机组中的液态冷媒经第四电磁阀29进入蒸发式冷凝器13中进行储存,从而不再参与制热时的冷媒循环;其中,所述第七预设液位高度大于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在步骤s109中,在第四电磁阀29开启的情形下,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以便判断第四电磁阀29的关闭时机。在步骤s113中,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12的液位高度小于第八预设液位高度,则控制第四电磁阀29关闭;其中,所述第八预设液位高度小于所述第七预设液位高度且大于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另外,作为一种优选开启方式,第四电磁阀29采取间隔开启的方式,即每间隔第七预设时长,开启第八预设时长,其中,所述
第七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八预设时长,以便有效提升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直至满足关闭时机。
9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第五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七预设液位高度和所述第八预设液位高度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第五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六预设液位高度、所述第八预设液位高度和所述第七预设液位高度满足从小到大的大小关系即可。
9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