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17598发布日期:2023-05-19 19:1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制冷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制冷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现有的制冷器具通常会在制冷间室内设置多个抽屉,以尽可能提高制冷间室的空间利用率,还能方便用户按需分区储物。

2、为安装抽屉,需要在制冷间室的内胆安装导轨。现有技术中导轨支架通常采用螺钉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繁琐,即影响装配效率又不易拆卸。此外,随着制冷器具使用时间增长,螺钉在制冷间室内容易生锈,生锈后的螺钉承重能力减弱,在导轨承重过大时甚至可能断裂。因此,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导轨安装结构存在装配复杂、难以拆卸以及承重能力弱等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器具。

2、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之内的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隔热层,至少一个制冷间室形成于所述内胆中,所述制冷间室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容器,所述制冷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安装有导轨,所述储物容器连接于所述导轨并可沿着所述导轨被拉出或推回所述制冷间室;支架固定器,与所述隔热层结合,并且部分所述支架固定器穿过开设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的安装孔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内;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架固定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相配合以限位所述支架。

3、采用本实施方案,能够便捷地将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架固定器从而易于更换,且支架在制冷间室内的定位更为精确,支架固定器的结构强度高可承受大载荷。

4、具体而言,支架固定器部分包裹于隔热层内使其及固定其上的支架能够与内胆牢固结合。支架固定器与内胆利用隔热层粘接在一起,内胆能够分担支架及支撑其上的储物容器施加给支架固定器的作用力,使得本实施方案所提供支架固定器的支撑效果更优。进一步,安装孔是在内胆上冲孔形成的,利于保证固定于支架固定器穿过安装孔的部分的支架与内胆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架固定器,从而实现支架的可重复拆装。进一步,支架还通过第二固定部与制冷间室的底壁之间的配合保证支架和内胆之间的定位准确,进而确保支撑于支架的储物容器与内胆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

5、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制冷间室在至少一个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此,支架与内胆在前后和/或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均得以保证。

6、可选的,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制冷间室在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上的移动。由此,第二固定部与设置于制冷间室的底壁的限位结构配合,使得尤其在发泡前支架与内胆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精确。

7、可选的,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具有朝着所述隔热层凹陷的定位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伸入所述定位槽内。例如,第二固定部包括定位筋,通过与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前后定位。

8、可选的,沿着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定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槽的两端相抵。由此,能够有效实现支架与内胆的前后定位。

9、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前端,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前方。通过将定位槽设置在制冷间室较浅的位置,更方便装配,安装过程中易于确认第二固定部与定位槽的位置,使得安装时能够快速地将第二固定部插入定位槽中。

10、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十字筋,所述定位槽为矩形盲孔。十字形的定位筋除了在前后方向上限制支架移动外,在左右方向上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11、可选的,所述支架固定器具有朝着所述隔热层凹陷的容纳腔,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以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纳腔。由此,支架固定于容纳腔时利用容纳腔凹陷入隔热层的部分实现在制冷间室内的可靠固定和定位。进一步,容纳腔隔开支架和隔热层,使得支架能够方便的自支架固定器上拆除。另一方面,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可以减少所述支架用于和支架固定器固定的部分对制冷间室空间的占据,有利于提高制冷间室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有利于获得一个容积更大的储物容器用于储物。

12、可选的,所述支架固定器包括与所述隔热层相结合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穿过所述安装孔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内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容纳腔由底壁、前壁、后壁和一对侧壁围成,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以及一部分的侧壁、前壁和后壁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容纳腔的剩余部分的侧壁、前壁和后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由此,第一支撑部被包裹在隔热层中,与内胆利用隔热层粘接在一起从而对支架提供可靠支撑。第二支撑部供支架可拆卸固定并将支架与隔热层物理隔离。进一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是一体件,从而支架固定器的结构强度更高,不易受外力作用而裂开、损坏。

13、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定位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基本齐平。由此,支架伸入容纳腔的部分以及位于容纳腔外并伸入定位槽的部分的底部齐平,使得支架的底面平整,支撑储物容器时的受力能够均匀分布到支架固定器和内胆。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自所述容纳腔向外伸出的裙边,所述裙边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抵持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所述裙边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与所述隔热层结合。由此,裙边既能确保支架固定器牢固地固定于内胆,又能隔离隔热层以避免漏泡。

15、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裙边与所述容纳腔的连接处大致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中部。由此,容纳腔留在内胆外的高度和伸入制冷间室内的高度基本相等,使得支架伸入容纳腔的部分不至于过浅而影响支架与容纳腔的结合可靠性,并且容纳腔伸入制冷间室内的部分也不至于过高而在日常使用中被外力损坏。

16、可选的,所述裙边围绕所述容纳腔形成闭环,以有效避免漏泡。

17、可选的,至少在未填充所述隔热层时,所述裙边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呈线接触。考虑到内胆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壁厚不均匀的现象,裙边可以为软性结构,并且支架固定器在发泡前装配至内胆时至少使得裙边与制冷间室的底壁线接触。发泡时,无论被裙边覆盖区域内的内胆的壁厚较薄还是较厚,软性结构的设计都能提供足够压力使得裙边和内胆紧密贴合,避免发泡时漏泡。

18、可选的,所述裙边可被所述隔热层挤压变形。由此,裙边能够与内胆紧密贴合,例如形成面面接触,更有利于阻止发泡液从安装孔泄漏。

19、可选的,所述裙边自所述容纳腔向外并向所述支架的方向延伸。由此,支架固定器在发泡前安装至内胆时裙边的边沿能够与制冷间室的底壁线接触。例如,裙边呈朝着支架弯曲的弧面,以进一步为发泡液提供膨胀空间使得裙边能够被隔热层挤压地与内胆紧密贴合。

20、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裙边的根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存在间隔,所述裙边的末端抵持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由此,裙边和制冷间室的底壁之间的间隙能够为发泡时裙边被隔热层挤压变形提供形变空间。进一步,该间隙还能够实现密封缓冲,即使发泡时有少量发泡液进入裙边和内胆之间的缝隙,多余的发泡液可以积聚在该间隙内而不至于从安装孔溢出至制冷间室内。

21、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存在间隙。由此,支架固定器除裙边外的主体尺寸小于内胆冲孔,从而减少内胆壁厚变化对支架和支架固定器的配合影响,消除冲孔误差对支架安装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在内胆冲孔形成的安装孔的公差控制较好的场景中,可以没有明显的间隙。

22、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纵向支撑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自所述纵向支撑部向外凸出的突起部,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第一适配部,其中,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适配部下方。由此,第一适配部形成固定扣位,与突起部配合实现支架和支架固定器的紧固。进一步,第一适配部可以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强度,使得支架固定器能够承受大载荷。

23、可选的,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一适配部在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储物容器支撑于导轨并被沿着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拉出或推回制冷间室时,容易导致支架受力不均匀而在端部向上翘起,本实施方案将突起部设置于第一适配部下方并使两者至少部分重叠,使得第一适配部能够勾住突起部以将支架牢固地固定在原处,避免支架的端部随着储物容器的拉出而翘起。

24、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后端,所述第一适配部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后壁。第一适配部的结构强度更大不易变形,设置在后端能够更好的防止储物容器向前拉动时支架后端翘起。具体而言,储物容器支撑于导轨并被沿着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拉出制冷间室时容易导致支架后端向上翘起,本实施方案在后端将突起部设置于第一适配部下方并使两者至少部分重叠,使得第一适配部能够勾住突起部以将支架牢固地固定在原处,避免支架后端随着储物容器的拉出而翘起。

25、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容纳腔的前壁从上到下包括相连的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适配部包括朝着所述容纳腔的前壁凸起的第二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重合。装配时,支架后端的突起部勾住支架固定器的第一适配部,然后支架以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为旋转支点向下旋转。随着支架的旋转,支架前端依次沿着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伸入容纳腔内直至安装到位。由此,通过支架和支架固定器在配合面上的特别设计,采用以扣位圆心为圆心向下旋转的方式,实现支架和支架固定器之间的固定以及支架和内胆之间的定位。进一步,支架的竖向加强筋的底部形状可以与容纳腔的前壁形状相适配,从而确保支架能够以后端为轴向下旋转安装到位,其中,竖向加强筋为沿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26、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卡扣部,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第二适配部,所述卡扣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适配部卡合或相解耦。由此,卡扣部和第二适配部的卡合能够进一步确保支架和容纳腔的可靠结合。进一步,卡扣部与第二适配部可以是相解耦的从而支架能够自容纳腔内被拆卸。

27、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沿着所述纵向支撑部的边沿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扣部,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相对应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适配部。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支架和容纳腔的可靠结合。

28、可选的,所述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纵向支撑部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二适配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支架和容纳腔的可靠结合。

29、可选的,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具有朝着所述支架凸起的凸台,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凸台上,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凸台并至少沿所述制冷间室的宽度方向包覆所述凸台的两侧。由此,能够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左右定位。具体而言,内胆冲孔且周围一圈凸起形成定位面,支架至少在左右包覆定位面以实现左右定位。支架同支架固定器装配时,将内胆上的凸台夹持于两者之间,从而利用凸台的形状实现定位。

30、可选的,所述支架具有贴合所述凸台的形状延伸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适于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部。由此,支撑面形成的第二固定部和凸台形成的定位面零间隙适配,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左右定位。

31、可选的,所述凸台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并排设置。由此,定位槽和定位筋形成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前后定位,并且,凸台和支撑面形成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左右定位。

32、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支架的前端覆盖所述凸台的前端。由此,既能改善制冷间室的正面美观度,又能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前后定位。

33、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纵向支撑部以及自所述纵向支撑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两个延伸支撑部,所述延伸支撑部朝向所述凸台的一侧与所述凸台面面接触或线面接触。由此,延伸支撑部作为支架的侧翼支撑于纵向支撑部两侧,且侧翼没有设置加强筋,而是侧翼的整个面贴合于内胆凸台,这同样可以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左右定位。

34、可选的,所述延伸支撑部的边沿抵持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的围绕所述凸台的部分。由此,在左右和/或前后方向上均可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定位。

35、可选的,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凸台的一侧设置有多道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末端的形状与所述凸台的形状相贴合。凸台和支架上的加强筋零间隙配合定位,由于两者成型均有模具保证使得支架和内胆的定位更为准确。进一步,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模具以调节加强筋和凸台之间的配合效果,由于模具修改的可调整性强,易于操作,因而可以更为快速、精准的实现支架和内胆的精确定位。

36、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所述加强筋跨越所述凸台并抵持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的围绕在所述凸台外的部分。由此,既能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分散受力以改善结构强度。

37、可选的,所述多道加强筋包括沿着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加强筋,以及沿着所述制冷间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加强筋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前方,所述第二部分加强筋分布于整个所述凸台。由此,第一部分加强筋可以起到支撑和前后定位作用,第二部分加强筋可以起到支撑和左右定位作用。

38、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纵向支撑部以及自所述纵向支撑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两个延伸支撑部,所述纵向支撑部和两个延伸支撑部为一体件。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的支架。左右两个延伸支撑部能够对纵向支撑部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使得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进一步,一体件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连接于纵向支撑部两侧的导轨因支架的装配误差而无法对齐的问题,极大的降低分别连接于两侧导轨的两个储物容器之间的高度差。进一步,一体件的设计还利于减少部件数。

39、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延伸支撑部和所述储物容器至少部分重叠。例如,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一侧面的延伸支撑部和储物容器在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制冷间室的空间,使得储物容器能够做的尽可能宽,增加储物空间。

40、可选的,所述纵向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延伸支撑部具有第二支撑面,沿着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或第二支撑面向后并向下延伸。由此,支架的三个主支撑面均可以设计成前高后低的形式,主支撑面用于在发泡时与发泡模具配合从而在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上限制发泡层的膨胀幅度。

41、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储物容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轨包括适于支撑两个所述储物容器中之一的第一导轨,以及适于支撑两个所述储物容器中之另一的第二导轨,所述纵向支撑部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安装部,且沿所述制冷间室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不在同一直线上。由此,连接于该支架的两个储物容器不易产生高度差,利于改善储物容器放置在制冷间室内的美观度。进一步,支架两侧安装导轨的安装部错位设计,较之现有左右两个抽屉的安装部必须沿制冷间室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实现方案,能够极大减小支架沿制冷间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从而有利于增加制冷间室内可用于储物的有效容积,例如,并排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两个储物容器的容积可以增加。

42、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基本齐平。由此,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在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上保持在同一高度,使得两个储物容器在制冷间室内的支撑高度保持齐平。进一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设置在支架这同一部件上,在制造时是在同一个模具上形成的,因而能够最小化两者之间的位置偏差,更不会引入装配误差,利于确保支撑于支架两侧的两个储物容器之间的对准精度。支架主支撑面都设计为前高后低的情况下,更加便于发泡模具滑块在箱体发泡过程中,对支架的主支撑面形成支撑。

43、可选的,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中任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螺钉孔、位于所述螺钉孔与所述支架的顶端之间的第一区段,以及位于所述螺钉孔与所述支架的底端之间的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采用不同的抽芯机构成型得到。由此,通过不同的抽芯机构分别成型安装部的一部分,使得在一体式的支架上形成安装部成为可能。进一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集中到一个部件上并一次注塑成型,通过注塑模具保证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对齐,以尽可能消除两侧导轨的高度差。

44、可选的,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盲孔,所述两个盲孔靠近所述螺钉孔一侧的边缘均为以所述螺钉孔为圆心、相同半径的圆弧。由此,拔模得到的安装部中螺钉孔一圈壁厚均匀。进一步,盲孔的设计使得拔模成型安装部的同时支架顶端不塌陷。

45、可选的,所述两个盲孔之间以竖筋分隔,所述竖筋过所述螺钉孔的圆心。进一步,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交界线过所述螺钉孔的圆心。由此,螺钉孔位于安装孔的中心,以使螺钉孔承受的导轨及支撑于导轨的储物容器的力能够均匀分散到安装孔上,提高部件的结构强度。

46、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被第一导轨遮挡,所述第二安装部被所述第二导轨遮挡。由此,通过适配导轨,安装部上抽芯形成的孔洞被导轨遮挡而处于对外不可见的状态,更为美观。

47、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述制冷器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支架固定器由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外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以位于所述制冷间室内;将所述支架固定至所述支架固定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支架固定器耦合,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相配合;向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填充隔热材料以形成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适于与所述支架固定器位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外的部分结合以固定所述支架固定器。

48、采用本实施方案,在发泡前后均能实现支架和内胆之间的精准定位。发泡前,支架利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与内胆实现准确定位,并将支架固定器固定在内胆上。发泡后,支架固定器起到支撑、受力和定位作用。

49、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支架固定器由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外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以位于所述制冷间室内包括: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从下至上地将所述支架固定器由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外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直至所述支架固定器的裙边从下方抵持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由此,制冷间室的底壁被夹在支架和裙边之间,以在发泡前将支架固定器及连接其上的支架可靠地固定在内胆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