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

文档序号:27627936发布日期:2021-11-29 15:3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属于能源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加热,是指用某种方式去除溶剂保留固体含量的工艺过程,通常是指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的过程。加热技术在工业上被广泛的应用,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一般加热采用热加热,需要消耗巨大的热量来满足技术的使用。传统的加热技术都是依赖于锅炉加热系统,用燃煤锅炉来产生蒸汽。但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燃煤锅炉将会逐步被取代,新的加热技术被应用与研究。而基于工业加热的使用环境,在工业加热领域使用高成本的能源供热将收到限制。
3.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的节能系统,通过热泵系统可以有效地回收低品位能源,降低高品位能源的消耗,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缓解能源危机的压力。通过热泵系统将自然界中的低品位能源转换为高品位能源,进一步实现低温到高温的转变,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现有技术中热泵系统中的热泵传热工质多采用氯氟烃类人工合成物质,此类工质会破坏臭氧层,从而增加温室效应,从环保角度上讲,其未来的使用与发展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基于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热泵开始使用低温室效应的环保工质,水作为自然工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为了突破100摄氏度供热的高温热泵系统,人们逐渐使用多级压缩来提高热泵系统的效率。
5.申请号为201710630592.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热源的两级闪蒸两级压缩式热泵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双热源、两级闪蒸和两级压缩的方式,将低品热源转换为高品热源,由于基于废热和太阳能的利用,废热的来源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太阳能却受到季节、地域或天气的影响,太阳能集热有较大的浮动,不利于热泵系统稳定的供热使用。
6.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杨前明等在论文《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热源联供热水系统的节能分析》中披露为了在全年四季中均能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提出一种更具节能潜力的复合系统:太阳能

空气能

污水余热复合系统(solar

air heat pump

waste heat recovery,saw)。此文主要提出saw热水系统的构成及运行原理和saw系统的热负荷计算与分析,并没有给出一种具体可用的热泵系统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加热技术的热源供应由于环保和成本发展受限,结合热泵系统和saw系统理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能源利用率高的新型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包括多热源加热模块、热泵模块和高温蒸汽加热模块,多热源加热模块连接热泵模块,热泵模块连接高温蒸汽加热
模块;多热源加热模块包括闪蒸储液罐,闪蒸储液罐连接太阳能装置、余热流体装置、热泵装置;热泵模块包括水蒸气压缩机、蒸发罐,闪蒸储液罐连接水蒸气压缩机,水蒸气压缩机连接蒸发罐内的蒸发盘管,蒸发盘管连接集液灌,集液灌连接闪蒸储液罐,形成回路;高温蒸汽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水蒸气压缩机和加热箱,蒸发罐连接加热水蒸气压缩机,加热水蒸气压缩机连接加热箱。通过太阳能装置、余热流体装置、热泵装置为闪蒸储液罐内的水工质提供热源,使水工质形成低压蒸汽。上述低压蒸汽通过水蒸气压缩机进入蒸发罐内的蒸发盘管,蒸发罐内的液体和蒸发盘管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蒸汽。上述高温蒸汽通过加热水蒸气压缩机形成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加热箱,进行加热作业。
9.闪蒸储液罐一方面用来储存水工质高温热泵系统中的水工质,另一方面用来接收多热源加热系统的热量,实现水工质的蒸发;蒸发罐主要用来接收水工质高温热泵系统的冷凝热,进一步的加热高温蒸汽加热系统的补充液,使其蒸发。
10.作为优选,闪蒸储液罐内设置喷淋板,通过喷淋板将闪蒸储液罐分隔成两个空间;闪蒸储液罐内使用水工质。通过喷淋板分散高温热水,进一步分散气液两相混合物,液体均匀往下流动被充分加热。
11.作为优选,闪蒸储液罐内使用水工质。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水作为循环工质,相比其他工质,水获取容易,使用成本最低,经济性好;水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存在其他工质长期使用产生的分解,水本身对臭氧层无破坏,温室效应低,避免了氯氟烃类人工合成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其高的温室效应,有效地保护了环境;水本身安全性好,其不具有毒性,可燃性,易爆性等危险属性,作为循环工质无论是在液态或气态下发生泄漏时不会构成任何安全隐患。
12.作为优选,本新型的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太阳能出水管、太阳能进水管连接到闪蒸储液罐,形成工质循环回路;太阳能进水管上设置太阳能循环泵;太阳能出水管延伸至闪蒸储液罐内喷淋板的上方,太阳能出水管的出口末端设置喷洒头。
13.作为优选,本新型的余热流体装置包括余热出水管、余热蒸发盘管、余热进水管,余热蒸发盘管设置在闪蒸储液罐内的喷淋板的下方,余热蒸发盘管分别连接余热出水管和余热进水管。
14.作为优选,本新型的热泵装置包括热泵压缩机、热泵排气管、热泵冷凝盘管、热泵回液管、热泵膨胀阀、热泵膨胀管、热泵蒸发器、热泵吸气管、蒸发进热管、蒸发排热管;热泵冷凝盘管设置在喷淋板的下方,热泵冷凝盘管的进出口分别连接热泵排气管和热泵回液管,热泵排气管连接热泵压缩机,热泵压缩机连接热泵吸气管,热泵吸气管与热泵蒸发器连接;热泵回液管通过热泵膨胀阀连接热泵膨胀管,热泵膨胀管与热泵蒸发器连接。热泵蒸发器外接蒸发进热管、蒸发排热管,蒸发进热管和蒸发排热管在热泵蒸发器内连通。
15.本新型的热泵装置提供的热量,可以选择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或者余热源热泵等多种不同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本新型优选的三种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使用。
16.作为优选,本新型的蒸发罐内设置布液板,布液板将蒸发罐隔离成两个空间,布液板下方设置蒸发盘管;闪蒸储液罐通过吸气管连接水蒸气压缩机,水蒸气压缩机通过排气管连接蒸发盘管进口,蒸发盘管出口连接回液管,回液管连接集液罐,集液罐连接膨胀管,膨胀管上设置膨胀阀,膨胀管出口末端延伸至喷淋板的上方,膨胀管的出口末端设置喷洒
头。
17.作为优选,本新型的集液罐和水蒸气压缩机通过补水调节管连接,补水调节管上设置补水调节阀。通过使用补水调节阀门和补水调节管,将集液罐内的高温高压冷凝水喷入水蒸气压缩机内,水蒸气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升高时所需喷入水的量也要增大,集液罐内压力与压缩机排气压力保持一致会随着压缩机排气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集液罐内压力的升高会导致喷水压力增大,喷水量也会增大,形成了补水量的自动调节,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18.作为优选,本新型的蒸发罐还连接补液装置,补液装置包括补液管,补液管进口连接预热器,补液管出口末端延伸至布液板的上方,补液管的出口末端设置喷洒头,补液管上设置补液单向阀,补液单向阀设置在预热器和蒸发罐之间。通过补液管为蒸发罐内补充液体工质。补充液通过补液管流经补液预热器和补液单向阀流入蒸发罐中,并被布液板均匀分布,往下流动,吸收来自蒸发盘管中的热量蒸发,产生的蒸汽被加热水蒸气压缩机压缩,产生更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并被送入加热箱中,用于高温加热使用。
19.优选的,加热箱内连接加热箱内排液管,保证加热箱最终的冷凝液可以通过排液管排出回收,也可以通过补液管在次送入到蒸发罐中循环使用。
20.作为优选,本新型的蒸发罐底部连接溶液循环泵,溶液循环泵连接溶液循环管,溶液循环管接入蒸发罐和补液单向阀之间,溶液循环管上还设置溶液循环阀。蒸发罐在加热蒸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内的补充液充分蒸发,蒸发罐底部部分未蒸发的补充液通过溶液循环管由溶液循环泵在此送入到布液板上,重新往下流动被在此加热蒸发,以保证补充液的顺利蒸发。
21.作为优选,本新型的蒸发罐底部还连接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出液阀。以保证蒸发罐内无法蒸发的多余液体的顺利排出。
22.综上,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23.将高温热泵的工艺使用在工业加热领域,相比传统烧煤加热形成的蒸汽加热,高效、节能、环保、性价比高,更有利于使用推广。
24.本新型系统均采用水工质,成本低、易取得、无二次污染。
25.本新型系统采用三种热源,扩大了系统的使用范围,升温获取的温度更高,提高系统的加热效率。特别使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有效地利用了清洁可持续的太阳能,进一步的提升了系统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26.本新型系统的布局合理、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的系统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

太阳能集热器,11

太阳能出水管,12

太阳能出水阀,13

余热出水管,14

余热
蒸发盘管、15

余热进水管,16

太阳能进水阀,17

太阳能循环泵,18

太阳能进水管,20

热泵压缩机,21

热泵排气管,22

热泵冷凝盘管,23

热泵回液管,24

热泵膨胀阀,25

热泵膨胀管,26

热泵蒸发器,27

热泵吸气管,28

蒸发进热管,29

蒸发排热管,30

闪蒸储液罐,301

喷淋板,31

吸气管,32

水蒸气压缩机,33

排气管,34

蒸发盘管,35

回液管,36

集液罐,37

膨胀阀,38

膨胀管,39

补水调节阀,40

补水调节管,50

蒸发罐,501

布液板,51

加热吸气管,52

加热水蒸气压缩机,53

加热排气管,54

加热排气阀,55

加热箱,56

排液管,57

补液预热器,58

补液管,59

补液单向阀,60

溶液循环阀,61

溶液循环管,62

溶液循环泵,63

出液管,64

出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33.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多热源耦合热泵蒸汽加热系统,包括多热源加热模块、水工质高温热泵模、高温蒸汽加热模块,多热源加热模块连接热泵模块,热泵模块连接高温蒸汽加热模块。多热源加热模块包括太阳能装置、余热流体装置、热泵装置,闪蒸储液罐30;太阳能装置、余热流体装置、热泵装置为闪蒸储液罐30内的水工质提供热源,使水工质形成低压蒸汽。热泵模块包括水蒸气压缩机32、蒸发罐50,上述低压蒸汽通过水蒸气压缩机32进入蒸发罐50内的蒸发盘管34,蒸发罐内50的液体通过蒸发盘管34冷凝放热,形成高温蒸汽。高温蒸汽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水蒸气压缩机52和加热箱55,上述高温蒸汽通过加热水蒸气压缩机52形成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加热箱55,进行加热作业。
34.本实施例内的循环工质均使用水工质。
35.具体的,闪蒸储液罐30连接太阳能装置、余热流体装置、热泵装置。通过此三种装置为闪蒸储液罐30内的水工质加热,三种加热装置互不干涉,可独立工作,根据需求选择组合加热方式。
36.太阳能装置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0加热水工质,太阳能集热器10通过太阳能出水管11连接到闪蒸储液罐30,太阳能出水管11上设置太阳能出水阀12,方便调节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0进入闪蒸储液罐30的水流量。闪蒸储液罐30内设置喷淋板301,通过喷淋板301将闪蒸储液罐30隔离成两个空间,太阳能出水管11延伸至闪蒸储液罐30内喷淋板301的上方,并在太阳能出水管11的出口末端设置喷洒头。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0加热的水工质通过太阳能出水管11的出口末端的喷洒头均匀的喷洒到喷淋板301,由喷淋板301分散高温水,使其在闪蒸储液罐30中充分闪蒸产生蒸汽。闪蒸储液罐30的下方通过太阳能进水管18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0,太阳能进水管18上设置太阳能循环泵17,太阳能循环泵17和闪蒸储液罐30之间设置太阳能进水阀16。
37.闪蒸储液罐30内的水工质通过太阳能进水管18、太阳能集热器10、太阳能出水管11形成一个小循环。闪蒸储液罐30内部的液态水工质,经过太阳能进水管18流入太阳能集热器10,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0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工质经过太阳能出水管11流入闪蒸储液罐30,并在闪蒸储液罐30内气液分离。
38.余热流体装置包括余热出水管13、余热蒸发盘管14、余热进水管15,余热蒸发盘管14设置在闪蒸储液罐30内的喷淋板301的下方,外接余热出水管13、余热进水管15。余热流体通过余热进水管15流经余热蒸发盘管14,与闪蒸储液罐30中的水工质进行换热,使其吸热蒸发,换热后通过余热出水管13流出。
39.热泵装置可以是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或者余热源热泵等可供热装置。
40.本实施例采用的热泵装置包括热泵压缩机20、热泵排气管21、热泵冷凝盘管22、热泵回液管23、热泵膨胀阀24、热泵膨胀管25、热泵蒸发器26、热泵吸气管27、蒸发进热管28、蒸发排热管29。热泵冷凝盘管22设置在闪蒸储液罐30内的喷淋板301的下方,热泵冷凝盘管22的进出口分别外接热泵排气管21和热泵回液管23。热泵排气管21通过热泵压缩机20连接热泵吸气管27,热泵吸气管27与热泵蒸发器26连接。热泵回液管23通过热泵膨胀阀24连接热泵膨胀管25,热泵膨胀管25与热泵蒸发器26连接。热泵蒸发器26外接蒸发进热管28、蒸发排热管29,蒸发进热管28和蒸发排热管29在热泵蒸发器26内连通。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低品位热量通过蒸发进热管28流入热泵蒸发器26,换热后通过蒸发排热管29流出,加热热泵蒸发器26中的工质,使其蒸发产生低压蒸汽,低压蒸汽通过热泵吸气管27被热泵压缩机20吸入压缩,再通过热泵排气管21进入闪蒸储液罐30中的热泵冷凝盘管22,加热闪蒸储液罐30中的水工质使其吸热蒸发,热泵冷凝盘管22内的热泵工质放热冷凝后通过热泵回液管23流经热泵膨胀阀24回流入热泵蒸发器26中,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41.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加热闪蒸储液罐30内部的液态水工质,使水工质蒸发形成低压蒸汽,此低压蒸汽进入热泵模块。
42.热泵模块包括水蒸气压缩机32、蒸发罐50,上述低压蒸汽通过水蒸气压缩机32压缩升压升温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后进入蒸发罐50内的蒸发盘管34内冷凝放热,蒸发罐50内的水工质通过吸收蒸发盘管34冷凝放出的热量,形成高温蒸汽。蒸发罐内50外接补液装置,通过补液装置为蒸发罐50内补充水工质。
43.水蒸气压缩机32通过吸气管31和闪蒸储液罐30连接,为便于气体走向,吸气管31设置在闪蒸储液罐30的上方。水蒸气压缩机32通过排气管33连接蒸发盘管34,蒸发盘管34设置在蒸发罐50内,蒸发盘管34出口连接回液管35,回液管35连接集液罐36。集液罐36通过膨胀管38连接闪蒸储液罐30,在膨胀管38上装有膨胀阀37,膨胀管38延伸至闪蒸储液罐30内喷淋板301的上方,并在膨胀管38的出口末端设置喷洒头。闪蒸储液罐30内的低压蒸汽通过吸气管31被吸入水蒸气压缩机32,在水蒸气压缩机32中压缩升压升温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并通过排气管33送入蒸发罐50的蒸发盘管34中,进行冷凝放热。蒸发罐50中的液体吸热蒸发,蒸发盘管34内冷凝后的液体通过回液管35回流入集液罐36中,并通过膨胀阀37形成气液两相混合物回流入闪蒸储液罐30中,喷在喷淋板301,由喷淋板分散气液两相混合物,液体均匀往下流动被充分加热。
44.集液罐36外接补水调节管40,补水调节管40的另端与水蒸气压缩机32连接,补水调节管40上设置补水调节阀39。水蒸气压缩机32压缩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排气温度,部分集
液罐36中的水工质通过补水调节管40被喷入压缩机中,吸收热量,降低排气温度。
45.蒸发罐50内设置布液板501,通过布液板501将蒸发罐50隔离成两个空间,蒸发盘管34设置在布液板501下方。蒸发罐50内外接补液装置包括补液管58,补液管58出口末端延伸至蒸发罐50内布液板501的上方,并在补液管58的出口末端设置喷洒头。补液管58另端连接预热器57,蒸发罐50和补液管58之间设置补液单向阀59。蒸发罐50底部外接溶液循环泵62,溶液循环泵62连接溶液循环管61,溶液循环管61接入蒸发罐50和补液单向阀59之间,溶液循环管61上还设置溶液循环阀60。蒸发罐50底部还外接出液管63和出液阀64。
46.蒸发罐50内所需的补充液水工质由补液管58通过预热器57、补液单向阀59流入蒸发罐50中,并被布液板501均匀分布,往下流动,吸收来自蒸发盘管34中的热量蒸发,产生高温蒸汽。同时在加热蒸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补充液的充分蒸发,蒸发罐50底部部分未蒸发的补充液通过溶液循环泵62经溶液循环管61、补液管58的喷洒头,喷洒到布液板501上,重新往下流动并在此加热蒸发,以保证补充液的顺利蒸发,最终剩余的部分液体可以通过出液管63排出蒸发罐50。
47.高温蒸汽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水蒸气压缩机52和加热箱55,上述补充液受热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加热水蒸气压缩机52形成温度更高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加热箱55,进行加热作业。
48.水蒸气压缩机52通过加热吸气管51和蒸发罐50连接,为便于气体走向,加热吸气管51设置在水蒸气压缩机52的上方。水蒸气压缩机52下游连接加热排气管53,加热排气管53连接加热箱55,加热箱55下接排液管56。加热排气管53上设置加热排气阀54。所述补充液受热产生的高温蒸汽经过加热吸气管51被加热水蒸气压缩机压缩52吸入,产生更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并由加热排气管53经加热排气阀54被送入加热箱55中,用于高温加热使用,最终的冷凝液通过排液管56排出回收,也可以通过补液管58再次送入到蒸发罐50中循环使用。
49.本实施例的系统内水工质形成多个循环,主要包括两个大循环,一个是闪蒸储液罐30内的水工质循环,一个是蒸发罐50内的水工质循环。
50.闪蒸储液罐30内的水工质循环:
51.打开太阳能进水阀16、太阳能出水阀12,闪蒸储液罐30内的水工质在太阳能循环泵17的作用下,经过太阳能进水管18流经太阳能集热器10内,并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0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水工质太阳能出水管11进入闪蒸储液罐30内,并通过喷洒头和喷淋板301,由喷淋板301分散高温水,使其在闪蒸储液罐30中充分闪蒸产生气液分离,蒸汽向上,液态流下。液态水工质均匀流到喷淋板301的下方的余热蒸发盘管14和热泵冷凝盘管22上,进一步对余热蒸发盘管14和热泵冷凝盘管22带入闪蒸储液罐30内的热量进行交换,增加闪蒸储液罐30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闪蒸储液罐30内蒸汽的温度和量。
52.闪蒸储液罐30内形成的低压蒸汽通过吸气管31,在水蒸气压缩机32的作用下,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并通过排气管33送入蒸发罐50的蒸发盘管34中,进行冷凝放热。蒸发盘管34中的水工质经冷凝后,通过回液管35回流入集液罐36中,集液罐36内的水工质通过膨胀阀37形成气液两相混合物通过膨胀管38回流入闪蒸储液罐30中,喷在喷淋板301上,由喷淋板分散气液两相混合物,液体均匀往下流动被充分加热。
53.水蒸气压缩机32压缩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排气温度,打开补水调节阀39,部分集液
罐36中的水工质通过补水调节管40被喷入压缩机中,吸收热量,降低排气温度。
54.蒸发罐50内的水工质循环:
55.补充蒸发罐50内的水工质,打开补液单向阀59,通过预热器57后的水工质经由补液管58流入蒸发罐50中,并被布液板501均匀分布。同时在加热蒸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补充液的充分蒸发,打开溶液循环阀60,蒸发罐50底部部分未蒸发的补充液在溶液循环泵62作用下,经溶液循环管61、补液管58的喷洒头,重新喷洒到布液板501上,以保证补充液的顺利蒸发。而最终未被气化的液体通过出液管63排出蒸发罐50。经布液板501均匀分布的液体往下流动,与蒸发盘管34进行热交换,产生高温蒸汽,此高温蒸汽经过加热吸气管51被加热水蒸气压缩机压缩52吸入,产生更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并由加热排气管53经加热排气阀54被送入加热箱55中,用于高温加热使用,最终的冷凝液通过排液管56排出回收,也可以通过补液管58再次送入到蒸发罐50中循环使用。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57.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8.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轮组件、轨道夹持装置和轨道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