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2238发布日期:2021-11-03 12:0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领域,具体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2.冷却器是对物料进行冷却的装置,当需要冷却的物料与冷却器表面接触时,冷却器表面和物料之间存在温差,物料的热量通过冷却器,冷却器内的冷媒带走热量,使物料降温。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器大都是物料通入到冷却器内腔内,而在冷却器内腔中设置有冷凝管,冷凝管内设置有冷媒,可以带走物料中的热量,存在着热量交换效率较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该种气体冷却器结构设计巧妙,换热效率更高。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物料管,所述物料管的表面上套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散热圈,所述散热圈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所述散热圈呈圆锥形结构,且散热圈的弧形朝向物料进入的方向;在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倾斜向上设置,在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与进水管相对的壳体侧壁上。
5.优选的,所述物料管外部套装有若干个固定套,每个固定套上均设置有散热圈。
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有两条。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物料管的外部套装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连接有散热圈,一方面物料管中物料的热量可以随着进入到散热圈中,加快散热速度,另一方面固定套向外辐射的面积更大,可以更充分的接触进水管处喷射的水流,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率;2、进水管倾斜向上设置,则水流喷射出来之后,沿着壳体的内壁可以做螺旋运动,提高水流的接触面积,便于带走热量。3、在散热圈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可以将水流分流,也可以延长与水流接触的时间,便于热量的传递。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10.附图标记:
11.1、壳体;2、物料管;3、固定套;4、散热圈;5、分流孔;6、进水管;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3.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物料管2,所述物料管2的
表面上套装有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上设置有散热圈4,所述散热圈4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5,所述散热圈4呈圆锥形结构,且散热圈4的弧形朝向物料进入的方向;在壳体1上还设置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倾斜向上设置,在壳体1上还设置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设置在与进水管6相对的壳体1侧壁上。
14.物料管2外部套装有若干个固定套3,每个固定套3上均设置有散热圈4,所述进水管6设置有两条。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物料管2的外部套装有固定套3,固定套3上连接有散热圈4,一方面物料管2中物料的热量可以随着进入到散热圈4中,加快散热速度,另一方面固定套3向外辐射的面积更大,可以更充分的接触进水管6处喷射的水流,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率;2、进水管6倾斜向上设置,则水流喷射出来之后,沿着壳体1的内壁可以做螺旋运动,提高水流的接触面积,便于带走热量。3、在散热圈4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5,可以将水流分流,也可以延长与水流接触的时间,便于热量的传递。
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物料管,所述物料管的表面上套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散热圈,所述散热圈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所述散热圈呈圆锥形结构,且散热圈的弧形朝向物料进入的方向;在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倾斜向上设置,在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与进水管相对的壳体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管外部套装有若干个固定套,每个固定套上均设置有散热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有两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领域,具体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物料管,所述物料管的表面上套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散热圈,所述散热圈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所述散热圈呈圆锥形结构,且散热圈的弧形朝向物料进入的方向;在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倾斜向上设置,在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与进水管相对的壳体侧壁上。该种气体冷却器结构设计巧妙,换热效率更高。换热效率更高。换热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郑长振 陈传敬 董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长振
技术研发日:2021.03.08
技术公布日:202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