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

文档序号:27719668发布日期:2021-12-01 10:4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


背景技术:

2.地源热泵机组是一种采用循环流动于公共管路中的水、从水井、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在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或冷(热)水的设备,现有的地源热泵机组其地下水渗透回路为获取更高的地下水渗透率,常会深埋在地下较深处,导致施工难度较大,损耗资源较多,且现有的抽回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会堆积较多杂质,影响地源热泵机组的换热效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包括卡接在抽回井上的井盖,所述抽回井的侧壁上连通有回水管,所述抽回井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换热管,且多个换热管远离抽回井的一端连通有主管,所述主管上连通有排水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探管,每个所述探管上均固定连接有弯管,所述抽回井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有多个泄水细孔,所述井盖与抽回井之间安装有提升机构,且提升机构与移动板相配合。
6.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中,每两个左右位置相对应的所述探管上的两个弯管的弯曲方向不同。
7.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中,所述回水管靠近抽回井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
8.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中,所述提升机构由支杆、转杆、两个齿轮、两个齿条、两个丝杆、两个斜齿轮一以及两个斜齿轮二组成,所述支杆固定安装在抽回井内,所述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杆上,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转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丝杆均转动连接在抽回井内,且两个丝杆均与移动板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齿条均固定安装在井盖上,且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斜齿轮一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丝杆上,两个所述斜齿轮二分别固定安装在转杆的两端,且两个斜齿轮二分别与两个斜齿轮一相啮合。
9.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中,所述移动板、丝杆以及转杆均为耐腐蚀材料制成。
1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1.1:通过换热管、探管以及弯管的设计,使得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更为错综复杂,进而可提高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的换热效果,因此无需将该其安装在地下较深处,仅需在浅层安装即可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资源损耗。
12.2:通过移动板与两个丝杆的配合,可在需要时将堆积在抽回井中的杂质移动至抽回井上端,便于将杂质排出,提高其整洁程度,降低因杂质堆积较多导致该地源热泵机组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13.3:通过提升机构的设计,可在将井盖从抽回井上取下时,自动使得丝杆转动带动移动板上移,可降低操作步骤,且相对直接将移动板提起的操作而言,所需动能较小,更易实现杂质的排出操作。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错综复杂的地下回路设计,可提高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的换热效果,因此仅需在浅层安装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即可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资源损耗,且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较为方便的将抽回井中的杂质排出,可避免其内杂质堆积较多导致该地源热泵机组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右视图;
17.图3为图2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抽回井、2井盖、3换热管、4回水管、5探管、6弯管、7滤网、8移动板、9丝杆、10齿条、11转杆、12齿轮、13斜齿轮一、14斜齿轮二、15排水管、16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照图1

4,一种强制渗流地源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渗流循环回路,包括卡接在抽回井1上的井盖2,抽回井1的侧壁上连通有回水管4,抽回井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换热管3,且多个换热管3远离抽回井1的一端连通有主管16,主管16上连通有排水管15;
22.回水管4与地源热泵机组的进水端连通,且回水管4与地源热泵机组之间安装有抽水泵,抽水泵未在图中示出,排水管15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出水端连通,多个换热管3均埋设在地下,当地源热泵机组内的热水从出水端排出后,其经过主管16进入多个换热管3中,随后通过换热管3与地下土壤以及地下水的热量交换,对其内的热水进行降温,随后在抽水泵的作用下,抽回井1会将多个换热管3中经过冷却的水通过回水管4送回地源热泵机组中,完成换热操作。
23.每个换热管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探管5,每个探管5上均固定连接有弯管6,每两个左右位置相对应的探管5上的两个弯管6的弯曲方向不同,通过换热管3、探管5以及弯管6的设计,使得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更为错综复杂,使得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的渗
透效果更好,因此无需将该地下渗透循环回路安装在地下较深处,仅需在浅层安装即可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资源损耗。
24.回水管4靠近抽回井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7,滤网7的设计,可降低杂质从抽回井1中进入地源热泵机组中的可能,保持地源热泵机组内部的整洁程度,确保其使用效果。
25.抽回井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上设有多个泄水细孔,井盖2与抽回井1之间安装有提升机构,且提升机构与移动板8相配合。
26.提升机构由支杆、转杆11、两个齿轮12、两个齿条10、两个丝杆9、两个斜齿轮一13以及两个斜齿轮二14组成。
27.支杆固定安装在抽回井1内,转杆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杆上,两个齿轮12分别固定安装在转杆11的两端,两个丝杆9均转动连接在抽回井1内,且两个丝杆9均与移动板8螺纹连接,两个齿条10均固定安装在井盖2上,且两个齿条10分别与两个齿轮12相啮合,两个斜齿轮一1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丝杆9上,两个斜齿轮二14分别固定安装在转杆11的两端,且两个斜齿轮二14分别与两个斜齿轮一13相啮合,当将井盖2从抽回井1上取下时,齿条10与齿轮12的啮合效果,会使转杆11进行转动,随后通过两个斜齿轮一13与两个斜齿轮二14的啮合效果,使得两个丝杆9同时同向转动,进而可带动移动板8同时从抽回井1中上移,将堆积在其内的大部分杂质带动至抽回井1上端部分,便于将杂质从抽回井1内部排出,提高其整洁程度,降低因杂质堆积较多导致换热管3堵塞影响该地源热泵机组换热效果的问题,且通过齿轮12与齿条10的啮合作用带动移动板8上移的方式,相对直接将移动板8提起的操作而言,所需消耗的动能更小,更易实现杂质的排出操作。
28.移动板8、丝杆9以及转杆11均为耐腐蚀材料制成(耐腐蚀材料具体可采用36l不锈钢材料),36l不锈钢材料的使用,可有效确保各组件的强度以及耐腐蚀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