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输送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3298发布日期:2022-01-15 05:1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媒输送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输送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空调在维修后继续保持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目前的市售空调,其压缩机在工作时冷媒与润滑油被混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循环;在售后维修时,若将冷媒直接排放,则压缩机的润滑油也会被排出制冷系统中,导致压缩机缺油,进而影响机组的可靠性、稳定性;此外,也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不够经济环保。
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将冷媒雾化分离后在同一空间内集油,并及时送回压缩机内,从而保证压缩机在工作中所需的润滑油量。上述装置的存油量有限,同时返回压缩机后容易对冷媒的直接排放造成干扰,不适用于冷媒排放时润滑油的收集。
4.由此可见,需要设计一种冷媒输送装置以用于冷媒排放时润滑油的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在冷媒直接排放时润滑油的快速收集。本实用新型结局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便捷的将收集润滑油充注至制冷系统。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媒输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分离组件,所述第一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管、第二连管相连,用于冷媒、润滑油的气液分离;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用于收集第一腔体分离的液体。
7.利用上述冷媒输送装置进行放液时,含有冷媒经分离组件分离后,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二腔体内收集,而气态冷媒则通过第二管进行排放;收集的润滑油不会对待分离油气产生干扰;同时,实现冷媒排放时润滑油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环境污染小。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管包括与第一腔体相连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第三阀体;所述第一连管还包括与第二腔体相连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第四阀体。
9.该设置可在放液时打开第三阀体、关闭第四阀体来实现润滑油的分离、收集;同时在加注冷媒时,通过关闭第三阀体,打开第四阀体,与加液泵连通的第二管内充入冷媒,冷媒经第一腔体后进入第二腔体,并最终将收集的润滑油反充注到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内,也能避免更换冷媒导致的压缩机缺油,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0.优选的,所述冷媒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连管之间;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二连管之间。
11.该设置在充注时直接将第二管内充注的冷媒进入第二腔体内,减少充注阻力,避免充注时冷媒泄露,提高冷媒输送装置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第二阀为压力阀,能够在冷媒充注压力下自动打开,使待充注冷媒从第二管进入第二腔体内。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在靠近第一阀体的一端设置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
二连管相连,所述第一阀体能够控制所述排气孔的通断。该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体具有控制排气孔断开的第一位置和排气孔连通的第二位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的下部设置集油孔,所述集油孔的下部与第二腔体相连,所述集油孔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阀体能够控制所述排气孔的通断。优选的,所述集油孔、排气孔为同时打开或同时关闭;该设置可实现一个阀体对两个位置通断的控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14.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喷嘴,所述喷嘴一端与所述第一连管相连。经第一连管进入第一腔体内时,喷嘴将待分离液体充分雾化,由于冷媒、润滑油密度不同,气态冷媒向上并进入第二连管排出,而液体润滑油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二腔体内收集。
15.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挡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相对设置。混合气体经喷嘴喷射至挡板上,一部分润滑油经挡板凝结并最终流到第二腔体内,避免气流流速过大时大量润滑油被带走,提高回收率。
16.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之间;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面为倾斜设置,所述集油孔位于所述中隔板的最低点。该设置可使混合气体在第一腔体内停留时间尽可能的长,分离效果好。
17.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底壁,所述下底壁靠近第二腔体的一侧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下底壁的最低点相连通。该设置可在充注冷媒时,冷媒尽可能与第二腔体内润滑油接触,润滑油回注效果佳。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媒输送装置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媒输送装置能够在排放冷媒时实现对混合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同时在在充注冷媒时将收集的润滑油反充注至冷媒系统,避免压缩机因缺油带来的可靠性问题;(2)通过对压缩机中润滑油的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媒输送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输送装置。所述空调器具有与上述冷媒输送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冷媒输送装置在放液状态下冷媒流向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冷媒输送装置在加液状态下冷媒流向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阀正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阀侧示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壳体;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上顶壁;1031-安装座;104-下底壁;105-中隔板;106-第一腔体;107-第二腔体;2-第一连管;21-第一支管;22-第二支管;3-第二连管;4-第一阀体;41-下压部;42-延伸部;43-连通孔;5-第二阀体;6-集油孔;7-排气孔;8-第三阀体;9-第四阀体;10-喷嘴;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随着消费水平和空调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空调器的维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由于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冷媒与润滑油被混合在一起同时循环;例如,当旧空调需要更换新的制冷剂时,需要将原冷媒如氟利昂等直接排掉,此时会将润滑油也一并排出;一方面,充注新的冷媒后,制冷系统缺乏润滑油而容易导致压缩机缺油而损坏,造成空调可靠性故障;另一方面,排出的润滑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维修成本。
31.如图1、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冷媒直接排放时,对润滑油的分离、分离收集,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冷媒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第一腔体106,所述第一腔体106内设置分离组件,所述第一腔体1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管2、第二连管3相连;用于冷媒的输送;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06相连的第二腔体107,用于收集第一腔体106分离的液体,例如润滑油。
32.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侧壁101、上顶壁103、第二侧壁102、下底壁104相互围合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壳体1内设置中隔板105,所述中隔板105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腔体106、第二腔体107,所述第一腔体106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例如正上方或斜上方,所述第二腔体107所述壳体1的下部,例如正下方或斜下方;该设置能够使第一腔体106内分离的润滑油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腔体107内。优选的,所述第第一腔体106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07的正上方,该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所述第一腔体106内设置排气孔7,用于与所述第二连管3相连,用于冷媒的输送;所述第一腔体106的下部设置集油孔6,所述集油孔6与所述第二腔体107的上部相连,用于润滑油的收集。
33.为了将冷媒、润滑油充分分离,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喷嘴10,所述喷嘴10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0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管2相连,例如高压雾化喷嘴等;经第一连管2进入第一腔体106内时,喷嘴10将待分离液体充分雾化,由于冷媒、润滑油密度不同,气态冷媒向上并进入第二连管3排出,而液体润滑油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二腔体107内收集。为了进一步改善雾化效果,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6内的至少一个挡板11。所述挡板11与所述喷嘴10的喷射方向相对设置,例如二者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为75-105
°
。优选的,所述α为90
°
,混合气体经喷嘴10喷射至挡板11上,一部分润滑油经挡板11凝结并最终流到第二腔体107内,避免气流过快时大量润滑油被带走,提高回收率。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连管2包括与第一腔体106相连的第一支管
21,所述第一支管21上设置第三阀体8;所述第一连管2还包括与第二腔体107相连的第二支管22,所述第二支管22上设置第四阀体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三阀体8、第四阀体9为截止阀,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排放冷媒时,打开第三阀体8,关闭第四阀体9,含油冷媒经第一支管21进入喷嘴10进行雾化,并打在第一腔体106及挡板11上,冷媒和润滑油充分分离;冷媒经排气孔7至第二连管3排出,润滑油则在重力作用下经集油孔6进入第二腔体107内收集。注入冷媒时,则关闭第三阀体8,打开第四阀体9,冷媒经第二连管3进入第一腔体106内,再经集油孔6进入第二腔体107内,与润滑油混合后,携带润滑油经第二支管22返回至压缩机内。
35.为了改善冷媒换液装置的放液时集油、加液时充注油的效果,申请人对上述结构进一步优化。优选的,所述中隔板105在靠近第一腔体106的一侧为倾斜设置,所述集油孔6位于所述中隔板105的最低点;所述下底壁104在靠近第二腔体107的一侧,也就是所述下底壁104的上端面为倾斜设置,所述下底壁104存在物理最低点,所述第二支管22与所述下底壁104的最低点相连。优选的,所述集油孔6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6的一侧,所述喷嘴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6的另一侧;该设置可使混合气体在第一腔体106内停留时间尽可能的长,分离效果好。优选的,所述下底壁104的最低点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07远离所述集油孔6的一侧;该设置可在充注冷媒时,冷媒尽可能与第二腔体107内润滑油接触,润滑油回注效果佳。例如,所述喷嘴10位于第一腔体106的左侧,所述集油孔6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6的右侧;所述下底壁104的最低点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07的左侧。
36.冷媒充注时,通常需要加压操作,此时第三阀体8在高压压力下易发生故障,甚至冷媒发生严重泄漏;为此,申请人对上述结构进一步改进。
37.所述冷媒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体4、第二阀体5,所述第一阀体4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6与所述第二连管3之间;所述第二阀体5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07和所述第二连管3之间。优选的,所述集油孔6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阀体4能够控制排气孔7的通断,同时所述第一阀体4还能控制集油孔6的通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阀体4为连通阀芯,包括相连的下压部41、延伸部42,所述延伸部42上设置连通孔43,所述第一阀体4存在闭合排气孔7、集油孔6的第一位置以及打开排气孔7、集油孔6的第二位置。优选的,所述上顶壁103上设置安装座1031,用于与下压部41配合完成对第一位置的限位。所述第二阀体5为压力阀,能够在充注冷媒的压力下打开。
38.冷媒排放时,第三阀体8打开,第四阀体9闭合,同时第一阀体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集油孔6、排气孔7均打开,含混合油的冷媒由第一支管21进入喷嘴10,雾化后与挡板11碰撞,润滑油凝结与冷媒分离,冷媒经排气孔7进入第二连管3排出;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经集油孔6进入第二腔体107内收集;加注冷媒时,第三阀体8闭合,第四阀体9打开,同时第一阀体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集油孔6、排气孔7均闭合,冷媒经第二连管3进入冷媒输送装置;第二连管3接冷媒充注用的加液泵,在冷媒压力作用下,第二阀体5向下打开,冷媒经第二连管3直接进入第二腔体107,第二腔体107内收集的润滑油在冷媒气流下重新带回至制冷系统。
39.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