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双系统管的顶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0909发布日期:2022-02-08 09:0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双系统管的顶排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库排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双系统管的顶排管。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氨制冷系统事故的频频发生,处于安全考虑,近期不少冷库采用冰河冷媒载冷系统或者二氧化碳载冷系统,考虑到食品冷藏的干耗问题,大部分低温冷链冷库采用顶排管的方式进行制冷降温。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载冷系统在降温后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顶排管结霜,冰河载冷剂或者二氧化碳用过低温降温后,化霜时直接加热化霜,而冷媒由于受热,导致介质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载冷降温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新型的双系统管的顶排管,该实用新型既能将制冷、化霜过程分离,互不影响,又可方便控制调节阀门,减少了化霜时对载冷剂介质成分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化霜的效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双系统管的顶排管,包括顶排管,所述顶排管包括降温管、化霜管、大翅片和小翅片,所述降温管和化霜管互相平行设置,降温管上相对设置有两组大翅片,其中一组大翅片与化霜管侧壁连接,化霜管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小翅片。
6.作为优化,所述降温管和化霜管均为u形管,所述降温管的管径大于等于化霜管的管径。
7.作为优化,所述降温管至少设置有一组,每组降温管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8.作为优化,所述大翅片和小翅片为铝肋化翅片,大翅片和小翅片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大翅片的宽度大于等于小翅片宽度。
9.作为优化,所述降温管、化霜管的u形空隙中均设置有至少一组支架。
10.作为优化,所述降温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液阀站、第一回液阀站连接,所述化霜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液阀站、第二回液阀站连接。
11.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供液阀站包括第一供液阀和第一供液集管,所述第一供液阀用于连接降温管和第一供液集管,所述第一回液阀站与第一供液阀站完全相同,所述第二供液阀站包括第二供液阀和第二供液集管,所述第二供液阀用于连接化霜管和第二供液集管,所述第二回液阀站与第二供液阀站完全相同。
12.

技术实现要素: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通过设置降温管,可以使低温的载冷剂在管内流动,与冷库空气进行热湿交换;通
过设置化霜管,形成双系统管路,使乙二醇在管内流动,通过大翅片和小翅片传导温度,进行化霜;通过设置第一供液阀站、第一回液阀站、第二供液阀站和第二回液阀站,分别控制降温管、化霜管形成的双系统管路,使制冷、化霜过程不会互相产生影响,有利于集中控制阀门,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化霜时对载冷剂介质成分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化霜的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部分断面图。
16.图3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供液阀站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二供液阀站示意图。
19.图中1.降温管,2.化霜管,3.大翅片,4.小翅片,5.支架,6.第一供液阀,7.第一供液集管,8.第二供液阀,9.第二供液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新型的双系统管的顶排管,包括顶排管,所述顶排管包括降温管1、化霜管2、大翅片3和小翅片4,所述降温管1和化霜管2互相平行设置,降温管1上相对设置有两组大翅片3,其中一组大翅片3与化霜管2侧壁连接,化霜管2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小翅片4。
22.通过设置降温管1,可以使低温的载冷剂在管内流动,与冷库空气进行热湿交换;通过设置化霜管2,形成双系统管路,使乙二醇在管内流动,通过大翅片3和小翅片4传导温度,进行化霜。
23.所述降温管1、化霜管2均为倾斜设置的u形管,所述降温管1的管径大于等于化霜管2的管径。通过设置降温管1、化霜管2为倾斜的u形管,形成折线状排列,增强化霜管2对相邻降温管1、大翅片3和小翅片4的影响,加快化霜速度,并且减少顶排管占用冷库空间体积。
24.所述降温管1至少设置有一组,每组降温管1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25.所述大翅片3和小翅片4为铝肋化翅片,大翅片3和小翅片4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大翅片3的宽度大于等于小翅片4宽度。通过设置大翅片3和小翅片4为铝肋化翅片,大翅片3的宽度大于等于小翅片4宽度,增强了降温管1的换热速度。
26.所述降温管1、化霜管2的u形空隙中均设置有至少一组支架5。通过设置多组支架5,可以将顶排管安装在冷库内。
27.所述降温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液阀站、第一回液阀站连接,所述化霜管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液阀站、第二回液阀站连接。通过设置第一供液阀站、第一回液阀站、第二供液阀站和第二回液阀站,分别控制降温管1、化霜管2形成的双系统管路,使制冷、化霜过程不会互相产生影响,有利于集中控制阀门,操作方便。
28.所述第一供液阀站包括第一供液阀6和第一供液集管7,所述第一供液阀6用于连接降温管1和第一供液集管7,所述第一回液阀站与第一供液阀站完全相同,所述第二供液阀站包括第二供液阀8和第二供液集管9,所述第二供液阀8用于连接降温管1和第二供液集管9,所述第二回液阀站与第二供液阀站完全相同。
29.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化霜液可以使用乙二醇,在降温系统中,第一供液阀站的第一供液集管7与载冷剂贮液罐连接,第一回液阀站与换热设备入口连接,换热设备的出口与载冷剂贮液罐的入口连接;降温时,降温管1内低温的载冷剂与冷库空气进行热湿交换,升温后的载冷剂被输送到换热设备处与制冷剂进行换热降低温度,降温后的载冷剂重新被输送到降温管1内,如此循环;在化霜系统中,化霜液箱的安装位置低于顶排管,与第二供液阀站、第二回液阀站连接,形成化霜系统,化霜系统中还包括循环泵,当制冷系统循环时,打开第二回液阀站的所有阀门,由于高度差,化霜管2内的化霜液流回化霜液箱,使化霜管2管内是空的;当需要对顶排管进行化霜时,先停止制冷循环的载冷剂泵,然后关闭所有的第一供液阀6,当载冷剂由于重力作用流回到载冷剂贮液罐后,再关闭第一回液阀站内所有的第一回液阀,然后开启化霜用的第二供液阀站与第二回液阀站内所有的阀门,开启循环泵,使乙二醇化霜液在化霜管2中流动,由大翅片3和小翅片4传导温度,降温管1、化霜管2排列成折线状,增强了化霜管2对相邻降温管1、大翅片3和小翅片4的影响,加快化霜速度,化霜完成后,先关闭第二供液阀站的第二供液阀,使化霜管2内的化霜液流回化霜液箱,排空化霜管2,然后打开第一供液阀站和第一回液阀站内的所有阀门,开启载冷剂泵,重新开始制冷降温。
30.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