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结构、制冷系统以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0350发布日期:2022-05-06 01:1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管路结构、制冷系统以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结构、制冷系统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制冷设备如冰箱或冰柜等一般采用的是压缩式制冷系统,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等,其通过管路连接成一个密封系统,制冷剂在内部发生相变从而放热、吸热,进行制冷。对于整个制冷系统而言,密封性尤为重要,一旦发生制冷剂泄漏,影响制冷性能,现有制冷系统管路的密封普遍采用的是火焊,火焊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密封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路结构、制冷系统以及制冷设备,可以提高密封效率。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路结构,应用于制冷系统,管路结构包括:
5.外管;
6.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于所述外壁表面,所述外管可套接所述内管至所述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括与所述外管相邻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二表面;
7.密封液,所述密封液可沿着所述突出部第二表面的一侧流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缝隙,以对所述制冷系统的管路密封。
8.可选的,所述外壁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突出于外壁表面,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间隔设置,所述外管可套接所述内管至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限位部,所述密封液可沿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的空隙流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缝隙。
9.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内管外壁。
10.可选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内管一体成型。
11.可选的,所述内管外壁设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所述密封液还可沿多个所述突出部之间的空隙流入所述外管内壁与所述内管之间的间隙。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管路结构,应用于制冷系统,包括:
13.外管;
14.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于内管外壁的凸点,所述外管套接于所述内管至所述凸点;
15.密封液,所述密封液可沿所述凸点的一侧流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缝隙,以对所述制冷系统的管路密封。
16.可选的,所述内管的外壁设置有突出于内管外壁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所述第一凸点和所述第二凸点对称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密封液可沿所述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之间的间隔流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缝隙。
17.可选的,所述凸点与所述内管一体成型。
1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结构。
1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
20.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内管外壁设置突出部,不但套接时可以对外管进行限位,还可以使密封液从突出部第二表面的一侧流入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缝隙,增大密封液的流入面积,提高密封效率。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26.图5为图4所示管路结构注入密封液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所示管路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所示管路结构的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0.图9为图8所示管路结构注入密封液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制冷设备10可以为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制冷设备10可以包括三个存储制冷室,分别为冷藏室11、变温室12以及冷冻室13,制冷设备10可以为三开门的冰箱,每个门体对应一制冷存储室,当然,制冷设备10也可以为双开门的冰箱,通过合理的布局,在双开门冰箱没设置三个存储制冷室。可以理解的是,三个制冷存储室的设置位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37.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还可以只包括冷藏室、变温室以及冷冻室中的一种或两种存储室,制冷设备还可以包括多个冷冻室、多个变温室和/或多个冷冻室。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38.制冷设备10设置有制冷系统20,通过制冷系统20可以实现对制冷存储室制冷,下面将对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20进行说明。
39.请继续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应用于制冷设备,制冷系统2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以及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以及蒸发器之间通过管路结构连接,管路结构将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以及蒸发器连接成一个密封系统,制冷剂在管路结构内部可发生相变从而放热吸热进而制冷,其中,毛细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冷藏毛细管和/或冷冻毛细管,蒸发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冷藏蒸发器、冷冻蒸发器和/或变温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各个部件之间可通过管路结构连通。相关技术中,管路结构的密封方式往往通过火焊密封,通过火焰高温焊接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处,使得管与管之间密封连接,由于制冷系统的管路结构较为细小,火焊需要对技术人员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且当管路结构需要批量生产时,需要较多的技术人员,生产成本较高,密封效率不高。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路结构,以提高管路结构的密封效率。
40.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管路结构注入密封液后的结构示意图。
41.管路结构30可应用于上述制冷系统20,管路结构30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内管32外壁设置有突出结构33,突出部33可以为突出于内管32外壁的环状结构,外管31的管径可大于内管32的管径,外管31可套接内管32至突出结构33处,突出结构33用于保证内管32插入外管31的深度,以对外管31进行限位,外管31套接内管32后,设置于内管32外壁的环状结构33可抵接形成外管31管口的管壁,将密封液34滴入环状结构33与形成外管31管口的管壁之间的空隙35,密封液34可以靠虹吸作用或重力流到外管31的内壁与内管32的外壁之间的间隙36中,在注入密封液后,可以通过紧固件37通过物理压合的方式,使外管31和内管32粘接在一起,以对外管31和内管32形成的管路进行密封。
42.环状结构与外管31之间的空隙35较小,密封液34容易将入口堵住,导致密封液34很难进入外管31和内管32之间的间隙36中,焊漏率较高,为了降低焊漏率,只能牺牲焊接效率,将外管31套接至靠近环状结构处,环状结构与外管31管口之间预留出较大的空间,向该预留空间滴入密封液34,使得密封液34流入外管31和内管32之间的间隙36,滴入密封液34后,再将外管31套接至环状结构处,使得环状结构与形成外管31管口的管壁抵接。再通过紧固件37进行物理压合,以对外管31和内管32形成的管路进行密封。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液的进液效率,对管路结构30进一步改进。
43.请继续参阅图6至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管路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管路结构的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管路结构注入密封液后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管路结构30,应用于上述制冷系统20,管路结构30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内管32的外壁设置有突出部33,突出部33突出于外壁表面,外管31可套接内管32至突出部33,突出部33包括与外管31相邻的第一表面331以及与第一表面331相邻的第二表面332,管路结构30还包括密封液34,密封液34可沿着突出部33第二表面332的一侧333流入外管31与内管32之间的缝隙35,以对制冷系统20的管路密封。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通过在内管32外壁设置突出部33,不但套接时可以对外管31进行限位,还可以使密封液34从突出部33第二表面的一侧流入外管31和内管32之间的缝隙35,增大密封液34的流入面积,提高密封效率。其中,突出部33可以与内管32外
壁一体成型,例如将内管放入模具中压合在内管外壁形成突出部33,当然,突出部33与内管32也可以分开成型。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外壁还可以设置有限位部,请继续参阅图1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46.内管32外壁还设置有限位部334,限位部334突出于外壁表面,限位部334与突出部33间隔设置,外管31可套接内管32至突出部33和限位部334,密封液可沿突出部33和限位部334之间的空隙335流入外管31与内管32之间的缝隙35。其中,限位部334的结构可以和突出部33的结构相同,例如尺寸、形状和材质相同,当然限位部334的结构也可以和突出部33的结构不同。
4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34与突出部33对称设置于内管32外壁,其中,限位部334与突出部33可以以内管32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使得外管31套接内管32至突出部33和限位部334时受力平衡。且密封液可以均匀的从限位部334和突出部33之间的空隙335流入外管31与内管之间的缝隙35。其中,突出部33和限位部334可与内管32一体成型,例如将内管放入模具中压合在内管外壁形成突出部33和限位部334,当然,突出部33和限位部334也可以分开成型与内管32的外壁。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外壁可以设置有多个突出部,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49.内管32外壁可以设置有多个突出部33,例如,在内管32外壁设置三个突出部33,多个突出部33可以围绕内管32外壁设置,密封液可沿多个突出部33之间的空隙335流入外管31内壁与内管32之间的间隙35。为了使得密封液可以均匀流入外管31内壁与内管32之间的间隙35,三个突出部33两两之间间隔的距离可以相同,又例如,在内管32外壁设置四个突出部33,多个突出部可以围绕内管外壁设置,密封液可沿多个突出部33之间的空隙335流入外管31内壁与内管32之间的间隙35。为了使得密封液可以均匀流入外管31内壁与内管32之间的间隙35,四个突出部33两两之间间隔的距离可以相同。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示例中的突出部和限位部的形状以及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为其他突出于外壁的结构。
51.请继续参阅图1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管路结构40,应用于上述制冷系统,管路结构40包括:外管41和内管42,内管42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于内管32外壁的凸点43,外管41套接于内管42至凸点43,管路结构40还包括密封液44,密封液44可沿凸点43的一侧流入外管41与内管42之间的缝隙45,以对制冷系统的管路密封。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相较于在内管42外壁设置一圈突出的环状结构,通过在内管42外壁设置凸点43,不但套接时可以对外管41进行限位,还可以使密封液44从凸点43的一侧45流入外管41和内管42之间的缝隙46,增大密封液44的流入面积,提高密封效率。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点43可以与内管42外壁一体成型,例如将内管42放入模具中压合在内管外壁形成凸点43,当然,凸点43与内管42也可以分开成型。
54.还可以在内管42外壁设置多个凸点,请继续参阅图1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内管42的外壁设置有突出于内管42外壁的第一凸点431
和第二凸点432,第一凸点431和第二凸点432对称设置于内管42的外壁,密封液44可沿第一凸点431和第二凸点432之间的间隔45流入外管41与内管42之间的缝隙46。其中,第一凸点431和第二凸点432的结构可以相同,例如尺寸、形状和材质相同,当然第一凸点431的结构也可以和第二凸点432的结构不同。
5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管路结构、制冷系统以及制冷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