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98590发布日期:2022-05-05 19:4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热量利用领域,涉及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


背景技术:

2.燃煤机组热电联产是能量利用效率最高的供热方式,通过燃煤机组接出蒸汽供热管道向用户供蒸汽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但现有蒸汽管网主要用于供蒸汽和供热,用户比较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承担用户的冷负荷,从而有效扩展热用户,提高蒸汽管网流量,从而大幅降低蒸汽管网的管损,实现节能节水。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包括热电联产机组、蒸汽供应主管道和吸收式制冷机;
6.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的入口连接,蒸汽供应主管道与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的供冷端连接用户。
7.优选的,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
8.发生器的供热端入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连接,发生器制冷剂出口端依次连接冷凝器的热端、蒸发器的冷端和吸收器的溶液入口;发生器的溶液出口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入口,吸收器的溶液出口连接发生器的溶液入口,蒸发器热端连接用户。
9.进一步,吸收器的溶液出口和发生器的溶液入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
10.进一步,冷凝器的热端和蒸发器的冷端之间设置有节流阀。
11.进一步,吸收式制冷机内的溶液为溴化锂溶液。
12.优选的,发生器的供热端出口连接有供热管道。
13.优选的,蒸汽供应主管道上设置有分支口,分支口连接有蒸汽供应分管道的入口,蒸汽供应分管道的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连接。
14.进一步,蒸汽供应分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吸收式制冷方式为用户供冷,承担用户的冷负荷,从而有效扩展热用户,在夏天时,有效节省了空调所需的电能,并且提高蒸汽的使用量,进而提高蒸汽管网流量,从而大幅降低蒸汽管网的管损,实现节能节水。
17.进一步,蒸汽先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然后用于供热,实现供热蒸汽的梯级利用。
18.进一步,蒸汽供应分管道上的流量调节阀,能够对蒸汽供应主管道流入蒸汽供应
分管道的蒸汽流量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热电联产机组;2-蒸汽供应主管道;3-蒸汽供应分管道;4-发生器;5-冷凝器;6-蒸发器;7-吸收器;8-节流阀;9-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包括热电联产机组1,蒸汽供应主管道2,蒸汽供应分管道3,发生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节流阀8和循环泵9。
23.热电联产机组1的蒸汽出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2的入口连接,蒸汽供应主管道2上设置有分支口,所述分支口与蒸汽供应分管道3的入口连接,蒸汽供应分管道3的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的供冷端连接用户。
24.蒸汽供应分管道3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能够对蒸汽供应主管道2流入蒸汽供应分管道3的蒸汽流量进行调节。
25.发生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节流阀8和循环泵9组成吸收式制冷机。
26.发生器4的供热端入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2连接,发生器4的供热端出口连接有供热管道。发生器4制冷剂出口端依次连接冷凝器5的热端、蒸发器6的冷端和吸收器7的溶液入口;发生器4的溶液出口连接吸收器7的溶液入口,吸收器7的溶液出口连接发生器4的溶液入口,蒸发器6热端连接用户。
27.吸收器7的溶液出口和发生器4的溶液入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9,冷凝器5的热端和蒸发器6的冷端之间设置有节流阀8。
28.吸收式制冷机内的溶液为溴化锂溶液,冷凝器5和吸收器7冷端的冷却介质采用冷却水。
29.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30.热电联产机组1输出的蒸汽通过蒸汽供应主管道2进入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吸收式制冷机吸收蒸汽的热量进行制冷,向用户供冷。
31.蒸汽通过蒸汽供应分管道3进入发生器4的热端,在发生器4中加热由溶液泵9从吸收器7输送来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稀溶液,并使稀溶液中的大部分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5热端中,又被冷凝器5冷端中的冷却介质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经节流阀8降压到蒸发压力。制冷剂经节流进入蒸发器6冷端中,吸收被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即蒸发器6热端的热量,而激化成蒸发压力下的制冷剂蒸气,蒸发器6热端连接用户,用于向用户供冷。在发生器4中经发生过程剩余的浓溶液经进入吸收器7溶液入口中,与从蒸发器6冷端出口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相混合,并吸收低压制冷剂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吸收过程往往是一个放热过程,故需在吸收器7中用冷却水来冷却混合溶液。在吸收器7中恢复了浓度的溶液又经溶液泵9升压后送入发生器4中继续循环。通过采用吸收式制冷方式为用户供冷,承担用户的冷负荷,从而有效扩展热用户,提高蒸汽管网流量,从而大幅降低蒸汽管
网的管损,实现节能节水。
32.发生器4的蒸汽出口用于给蒸汽用户供蒸汽。蒸汽先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4,然后用于供热,实现供热蒸汽的梯级利用。
3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联产机组(1)、蒸汽供应主管道(2)和吸收式制冷机;热电联产机组(1)的蒸汽出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2)的入口连接,蒸汽供应主管道(2)与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的供冷端连接用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发生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和吸收器(7);发生器(4)的供热端入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2)连接,发生器(4)制冷剂出口端依次连接冷凝器(5)的热端、蒸发器(6)的冷端和吸收器(7)的溶液入口;发生器(4)的溶液出口连接吸收器(7)的溶液入口,吸收器(7)的溶液出口连接发生器(4)的溶液入口,蒸发器(6)热端连接用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器(7)的溶液出口和发生器(4)的溶液入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器(5)的热端和蒸发器(6)的冷端之间设置有节流阀(8)。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式制冷机内的溶液为溴化锂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生器(4)的供热端出口连接有供热管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蒸汽供应主管道(2)上设置有分支口,分支口连接有蒸汽供应分管道(3)的入口,蒸汽供应分管道(3)的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蒸汽供应分管道(3)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包括热电联产机组、蒸汽供应主管道和吸收式制冷机;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与蒸汽供应主管道的入口连接,蒸汽供应主管道与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的供冷端连接用户。热电联产机组输出的蒸汽通过蒸汽供应主管道进入吸收式制冷机的供热端,吸收式制冷机吸收蒸汽的热量进行制冷,向用户供冷。通过采用吸收式制冷方式为用户供冷,承担用户的冷负荷,从而有效扩展热用户,在夏天时,有效节省了空调所需的电能,并且提高蒸汽的使用量,进而提高蒸汽管网流量,从而大幅降低蒸汽管网的管损,实现节能节水。实现节能节水。实现节能节水。


技术研发人员:彭烁 周贤 钟迪 姚国鹏 黄永琪 安航 白烨 蔡浩飞 王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