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5360发布日期:2022-10-28 22:0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麦克风的门体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用户对制冷设备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制冷设备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实现人机交互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就是在制冷设备上设置语音结构,一般语音结构包括接收用户声音的麦克风、向用户传输声音的扬声器。
3.然而,现有的麦克风通常是安装于门体左右两侧的边框内,且麦克风的接收位置通常暴露于边框外侧,不仅影响门体的整体性和美观度,而且人机交互时,麦克风位于侧边不利于接收用户的声音,导致无法进行精准识别,人机交互体验下降。
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及制冷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麦克风的门体及制冷设备。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所述门体具有位于其下侧的下饰条、安装于所述下饰条上的麦克风组件,其中,所述麦克风组件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安装盒、设置于安装盒内的麦克风、与安装盒相固定的盖板,所述门体还包括设置于下饰条和麦克风组件之间的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包括设置下饰条上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和紧固孔、设置于盖板两侧且分别与卡槽和紧固孔相配合的卡持部和配合孔、与所述紧固孔和配合孔相配合的螺钉。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饰条具有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的固定面、自固定面中间进一步凹陷的安装空间,所述麦克风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面上,所述安装空间沿横向方向一侧的内壁进一步凹陷与下饰条的底壁形成所述卡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饰条的底壁还具有自下饰条的底壁向上突伸的凸筋,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凸筋的下方相抵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还具有便于所述卡持部伸入凸筋上方的导引斜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包括与安装盒相固定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且固定至所述下饰条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盖板还包括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若干加强部,所述安装盒突出于所述下饰条的下端。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打开或关闭箱体的门体,其中,所述门体为如上所述的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箱体上且与门体相配合的铰链组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置于铰链盒内的扬声器,所述铰链盒包括设置于箱体上方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至门体上方的铰链轴盖,所述主体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与铰链轴座相连的铰链容置区、沿横向方向相邻铰链容置区设置的扬声区。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与扬声器电性连接的控制板、沿前后方向与铰链容置区相邻设置的控制区,所述扬声区包括扬声器容置区和位于所述扬声器容置区前侧的导声结构,所述扬声器容置区沿横向方向相邻所述控制区设置,所述导声结构沿横向方向相邻所述铰链容置区设置,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门体内以连接所述麦克风和控制板的门体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部和控制板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自主体部向下突伸且位于控制板前后的限位部、自主体部突伸的导柱、设置于控制板一侧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导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板呈矩形状,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控制板沿横向方向的一侧的角部,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控制板前后侧的一对所述限位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组件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下饰条上设置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和紧固孔、在盖板两侧且分别设置与卡槽和紧固孔相配合的卡持部和配合孔,从而不仅方便麦克风组件和下饰条相固定,且固定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铰链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铰链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
21.图5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门体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7是图6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24.图8是图6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5.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10是麦克风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
28.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9.请参图6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的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的门体包括位于其下侧的下饰条7、安装于所述下饰条7上的麦克风组件8,所述麦克风组件8通过门体线与所述铰链组件电性连接从而实现麦克风组件8和扬声器2的相互配合,进而实现人机交互。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组件8设置于下饰条7上,不易被用户察觉,
可以有效提高美观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组件8也可以设置于门体的上饰条上。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体主要应用于制冷设备中的冰箱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也可以应用于冷柜、酒柜、冰柜等制冷设备。
31.具体的,所述麦克风组件8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麦克风组件8包括安装盒81、设置于安装盒81内的麦克风82、与安装盒81相固定的盖板83,所述门体还包括设置于下饰条7和麦克风组件8之间的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包括设置下饰条7上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71和紧固孔76、设置于盖板83两侧且分别与卡槽71和紧固孔76相配合的卡持部88和配合孔89、与所述紧固孔76和配合孔89相配合的螺钉。
32.因此,通过在盖板83一侧设置卡持部88,另一侧设置配合孔89,不仅可以实现麦克风组件8的快速安装,且固定牢固。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饰条7具有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的固定面72、自固定面72中间进一步凹陷的安装空间73,所述麦克风组件8固定于所述固定面72上,所述安装空间73沿横向方向一侧的内壁进一步凹陷与下饰条7的底壁形成所述卡槽71。所述安装空间73可以用来收容对接端子或线束等结构。
34.所述麦克风组件8沿高度方向的投影大致呈矩形状,因此,所述安装空间73也大致呈矩形状,其中所述固定面72分别设置于安装空间73的前后两侧和横向方向的一侧,并且所述紧固孔76设置于横向方向一侧的固定面72上,从而便于与所述盖板83相固定。由于所述卡槽71是下饰条7底壁与其上方的安装空间73相互形成的,因此,当卡持部88与卡槽71配合时,实际是卡持部88抵接于下饰条7底壁的上表面。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饰条7的底壁还具有自下饰条7的底壁向上突伸的凸筋74,所述卡持部88与所述凸筋74的下方相抵接。通过设置所述凸筋74可以加强下饰条7的底壁结构,降低受损风险。其中,所述凸筋74还具有便于所述卡持部88伸入凸筋74上方的导引斜面75。因此,可以便于卡持部88的配合安装。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81沿前后方向呈梯形状,所述安装盒81具有收容所述麦克风82的收容腔、向后开设的开口。所述麦克风组件8包括一对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麦克风82。
37.所述盖板83包括与安装盒81的开口相固定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部85、与所述第一固定部85相连且固定至所述下饰条7的固定面72上的第二固定部86,所述盖板83还包括连接第一固定部85和第二固定部86的若干加强部87,所述安装盒81突出于所述下饰条7的下端。其中,所述卡持部88和配合孔89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86上。因此,安装盒81突出于下饰条7下端,可有利于接收到更加清晰的用户声音,提高人机交互效率。
38.请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组件的实施例,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盒1,其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铰链盒1内的扬声器2和与扬声器2电性连接的控制板3,所述铰链盒1包括主体部11、自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铰链轴盖12,所述主体部11形成有沿前后方向与铰链轴座相连的铰链容置区13、沿横向方向相邻铰链容置区13设置的扬声区、沿前后方向与铰链容置区13相邻设置的控制区16。
39.具体的,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的门体,所述主体部11设置于箱体上方,所述铰链轴盖12设置于门体的转轴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单独设
置于箱体的一侧,当冰箱为对开门冰箱时,可通过在左右门体上方分别设置一个铰链组件,即设置两个铰链盒1,当然也可以将左右两侧的铰链盒1做成一体结构,即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盒1设置于箱体右侧,所述扬声区包括扬声器容置区14和位于所述扬声器容置区14前侧的导声结构15,所述扬声器容置区14沿横向方向相邻所述控制区16设置,所述导声结构15沿横向方向相邻所述铰链容置区13设置。
41.因此,所述铰链盒1一共分为四个区域,包括位于前侧沿横向方向相邻设置的铰链容置区13和导声结构15,位于后侧沿横向方向相邻设置的控制区16和扬声器容置区14,并且,所述扬声器容置区14和导声结构15相对于控制区16和铰链容置区13靠外设置。因此,通过上述分区布局可以使得铰链盒1结构合理紧凑,降低生产成本。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包括顶壁、自顶壁四周向下延伸的四个侧壁,所述四个侧壁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左右相对设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主体部11还包括自后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7、自横向方向两侧壁其中远离铰链轴盖12的一侧壁的底部向外的第二延伸部18。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7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18向左延伸形成,因此,主体部11靠近外侧的右侧壁呈竖直状态,不具有向外突伸的结构,从而保证了制冷设备整体的美观度。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还包括向下突伸且设置于控制板3和扬声器2之间的分隔壁19,所述分隔壁19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分隔壁19与左侧壁形成所述扬声器容置区14,所述分隔壁19与右侧壁形成所述控制区16,并且所述控制区16沿前后方向与所述铰链容置区13相连通。
44.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和控制板3之间的预定位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自主体部11向下突伸且位于控制板3前后的限位部111、自主体部11突伸的导柱112、设置于控制板3一侧与所述导柱112相配合的导孔31。
45.具体的,所述控制板3呈矩形状,所述导柱112设置于所述控制板3沿横向方向的一侧的角部,且一对所述限位部111沿横向方向呈错位设置。因此,只需要通过所述导柱112和限位部111即可对主控板进行预定位,结构简单,并且由于限位部111为突筋结构,相比于导柱112结构较小,从而也可降低成产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柱112也可以设置为多棱结构,从而实现只需一个导柱112即可固定。
46.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自主体部11向下突伸的定位柱113、自固定柱115向上凹设的固定孔,设置于控制板3一侧的定位孔32、将固定孔和定位孔32相固定的固定件4,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置于控制板3对角处的一对所述固定结构,一对所述固定结构分别沿横向方向设置于控制板3两侧。
47.其中所述定位孔32和导孔31分别设置于控制板3的三个角落,并且导孔31靠近主体部11的右侧壁且设置于控制板3的前侧,从而使得控制板3左侧的结构较少,方便走线。
48.所述主体部11具有贯穿其侧壁以对控制板3进行散热的散热孔1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114设置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11的后侧壁设置,不仅可以方便散热,同时还可提高整体的美观度。
49.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和扬声器2之间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自主体部11突伸的固定柱115、自扬声器2横向方向的两侧突伸的固定片21、将固定柱
115和固定片21相固定的螺钉,所述固定片21具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穿孔,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穿孔内的缓冲垫圈5,所述缓冲垫圈5具有夹设于螺钉和固定片21之间的第一缓冲部、夹设于固定片21和固定柱115之间的第二缓冲部。
50.通过设置所述缓冲垫圈5,可以有效降低扬声器2工作时与铰链盒1之间的震动,进而降低噪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115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115也可以沿高度方向延伸形成。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声结构15为设置于扬声器2前侧且自所述铰链盒1向下凹陷设置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垂直于铰链盒1顶壁且沿横向方向设置的两侧壁、连接两侧壁的后侧壁、连接两侧壁及后侧壁的底壁,所述底壁的底面高度自后向前呈逐渐向上延伸设置,所述凹陷部的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壁其中至少一者为向外偏移延伸,偏移角度范围为1-5
°

5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扬声器2顺利向前出声直接向用户传递,有利于人机交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向外偏移设置,从而使得声音整体上略微呈扩散性传播,避免声音发闷,并且声音传播方向主要向前,从而更加有利于传递至用户处。所述凹陷部的底壁自后向前呈逐渐向上延伸的弧面结构,也有利于声音向前传播。其中所述降噪结构6还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的下表面。
53.所述主体部11具有设置于扬声器2出声位置前侧的出声部116,所述出声部116具有供扬声器2出声的多个出声孔1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声部116即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
54.所述铰链盒1还具有沿横向方向贯穿所述凹陷部侧壁的排水孔118、沿横向方向贯穿其外壁的通孔119,所述通孔119与排水孔118相连通以便将凹陷部内的水排至铰链盒1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118贯穿所述凹陷部的左侧壁设置,所述通孔119贯穿所述主体部11的左侧壁设置。从而避免水分向控制板3侧流动,降低控制板3受损风险。
55.所述铰链盒1还具有贯穿凹陷部底壁的通槽120,所述通槽120连接所述排水孔118和出声部116。即所述通槽120设置于出声部116的前侧。因此,当导声结构15内存在水分时,水分可沿凹陷部的底壁流至通槽120内,进一步通过排水孔118和通孔119排至铰链盒1外。
56.所述铰链盒1还具有自其上表面向前突伸至所述出声部116前侧的遮挡部121,所述遮挡部121可避免铰链盒1上方的水直接流至出声部116位置处,降低水分借由出声部116进入扬声器2的风险。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121向前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通槽120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因此,当水分沿所述遮挡部121可直接流至通槽120内,提高排水效果。
58.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控制板3和扬声器2的线束(未图示),所述线束包括线束本体及连接于线束本体末端的端子插接部,所述分隔壁19和控制板3、分隔壁19和扬声器2之间分别形成供收容所述线束的收容空间、连通所述收容空间以便出线的出口。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还包括位于收容空间前侧以固定控制板3的线束的第一束线部122、固定扬声器2的线束的第二束线部123。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束线部122可以导引自控制板3延伸出的线束本体沿第一束线部122向前延伸,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束线部123,可以将扬声器2延伸出的线束本体缠绕在其上面,从而使得受力点变为第一束线部122和第二束线部123,进而避免线束本体和控制板3及扬声器2的连接处受力,避免拉扯受损。
60.其中,所述第一束线部122设置于分隔壁19前侧且沿横向方向设置于控制板3和分隔壁19之间,所述第一束线部122包括与所述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弧形导引部。
61.具体的,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定位柱113相连,从而整体上加强两者的结构强度,不易受损,所述第二部自所述弧形导引部向前延伸形成,从而在绕线时避免线束本体与棱角接触,降低受损几率,同时借助受损弧形导引部也可便于线束本体向前延伸,其次,第一部和第二部为片状结构,所需材料较小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当控制板3的线束本体向前拉扯时,所述第一束线部122可作为受力点,抵消部分作用力,降低受损风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束线部122也可以为一柱状结构,进一步的可以设置为圆柱状。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束线部123设置于第一束线部122前侧,所述第二束线部123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水平部、自水平部末端向上延伸的钩部,所述控制板3的线束自第一束线部122固定延伸越过所述水平部的上方。所述扬声器2的线束缠绕于所述水平部上,从而使得扬声器2的端子插接部和控制板3的端子插接部位于第二束线部123前侧与其他结构对接,并且通过设置所述钩部,避免了线束从而水平部中沿横向方向脱离,保证了线束有序整齐。
63.为降低扬声器2工作震动而产生的噪音,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下方的降噪结构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结构6为泡棉或海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结构6也可以为其他缓冲减震材料。
6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结构6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分隔壁19和导声结构15下方,从而对扬声器2进行环绕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和分隔壁19还分别具有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设置的限位槽124,所述限位槽124沿高度方向的深度小于降噪结构6的厚度。
65.因此,通过设置所述限位槽124,可以方便安装固定所述降噪结构6。另外,限位槽124的高度小于降噪结构6的厚度,从而降低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和分隔壁19直接与箱体顶部相接触的风险,进而降低上述结构与箱体之间的震动,降低噪音。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24高度方向的深度小于降噪结构6厚度的一半,从而当铰链盒1完全固定在箱体上时,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和分隔壁19也不会与箱体顶部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与箱体之间的震动,降低噪音。
67.所述主体部11还包括自右侧壁的内壁沿横向方向突伸的凸部125,所述凸部125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设置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和第三凸部的下端高于所述侧壁的下端。
68.所述降噪结构6还设置于所述凸部125上,所述降噪结构6包括贴合于第一凸部前表面的第一降噪部、贴合于第二凸部后表面的第二降噪部、连接第一降噪部和第二降噪部且贴合于第三凸部下表面的第三降噪部。从而进一步降低右侧壁与箱体之间的震动,降低噪音。
69.除此之外,所述降噪结构6还设置于扬声器2的上下表面,从而使得降噪结构6与缓冲垫圈5相互配合,避免了扬声器2直接与铰链盒1接触,有效避免与铰链盒1之间的震动,降低噪音。
70.不仅如此,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束线部122和第二束线部123前侧且与所述端子插接部配合设置的降噪结构6,具体设置于第二束线部123前侧,所述降噪结构6为泡棉或海绵,从而使得端子插接部设置于所述降噪结构6下方,避免端子插接部直接其他结构接触产生噪音。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盒1还具有自主体部11的第一延伸部17向后继续延伸的安装部126、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126的第一安装孔127、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凹陷部的底壁的第二安装孔128、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11顶壁的第三安装孔129,所述第三安装孔129位于铰链容置区13位置处,通过第一安装孔127、第二安装孔128和第三安装孔129可将铰链盒1固定于箱体上。
7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组件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下饰条7上设置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71和紧固孔76、在盖板83两侧且分别设置与卡槽71和紧固孔76相配合的卡持部88和配合孔89,从而不仅方便麦克风组件和下饰条7相固定,且固定效果可靠。
7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