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6216发布日期:2022-07-06 0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水循环模块、蓄热模块、冷媒循环模块、热交换模块;冷媒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采暖水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冷媒循环模块与采暖水循环模块通过热交换模块进行热量传递;热交换模块设置在蓄热模块内,蓄热模块用于通过热交换模块储蓄热量;蓄热模块中的蓄热介质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采暖水循环模块包括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第一水阀(11)、第二水阀(63)、三通阀(62)、水泵(7);第一水管(8)一端通过三通阀(62)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另一端与采暖房间内的换热器连通,为用户输送采暖供水;采暖回水依次通过设置在第二水管(9)上的第一水阀(11)、水泵(7)和第二水阀(63)后回输至热交换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模块包括外壳(61)、套管换热器(6)、第三水管(13)、第三水阀(14)、第四水阀(15)、第四水管(16)、第五水阀(12)、第五水管(10);所述外壳(61)将套管换热器(6)紧紧包裹并密封在其里面;套管换热器(6)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置于外管内部,内管和外管之间存有一定间隙,套管换热器(6)上方为入口端,下方为出口端,套管换热器(6)的外部中间空腔部分充有热水;位于入口端的内管出水口通过三通阀(62)与第一水管(8)连通,三通阀(62)的入口端与内管出水口连通,三通阀(62)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水管(8)的入口连通,三通阀(62)的第二出水口与外壳(61)内的蓄热介质连通;采暖回水通过第二水管(9)输入至位于出口端的内管入水口;冷媒通过位于入口端的内管和外管的间隙入口输入至热交换模块;冷媒通过位于出口端的内管和外管的间隙出口回输至冷媒循环模块;套管换热器(6)的中间空腔部分设置有大波纹管(17)、上横梁(18)、小波纹管(19)、下横梁(20)和弹簧(21);所述大波纹管(17)的上端与上横梁(18)的下面密封固定连接,小波纹管(19)的下端与上横梁(18)的上面密封固定连接,小波纹管(19)的上端同时与第三水管(13)的出口端和第四水管(16)的入口端连通,第三水管(13)的人口端与水泵(7)的入口端连通,第三水阀(14)设置在第三水管(13)上,第四水管(16)的出口端与外壳(61)内的蓄热热水连通,第四水阀(15)设置在第四水管(16)上,大波纹管(17)的下端密封固定在下横梁(20)上,弹簧(21)的一端固定在下横梁(20)的中间位置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横梁(18)的中间位置上,下横梁(20)固定外壳(61)上,小波纹管(19)内充有热水;第五水管(10)的入口端与水泵(7)的入口端连通,第五水管(10)的出口端与热交换模块内的热水连通,外壳(61)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大波纹管(17)是由橡胶或pvc材质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媒循环模块包括压
缩机(1)、四通阀(2)、风冷蒸发器(3)、节流阀(4)、气液分离器(5);经热交换模块的内部中空部出口输送回的冷媒通过管路与节流阀(4)的入口端连接;风冷蒸发器(3)的进口与节流阀(4)的出口连通;风冷蒸发器(3)的出口中出来的冷媒经四通阀(2)和气液分离器(5)后被压缩机(1)的吸气口吸入;压缩机(1)输出的冷媒经过四通阀(2)通过内部中空部入口输送至热交换模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系统,包括采暖水循环模块、蓄热模块、冷媒循环模块、热交换模块;冷媒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采暖水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冷媒循环模块与采暖水循环模块通过热交换模块进行热量传递;热交换模块设置在蓄热模块内,蓄热模块用于通过热交换模块储蓄热量;蓄热模块中的蓄热介质包括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多种制热蓄热运行模式,不同制热蓄热模式之间切换简单,可实现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系统制热量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系统的供热效果和除霜效果均能令用户满意,大大提高供暖期间室内的舒适性。供暖期间室内的舒适性。供暖期间室内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运 乔利祥 乔平 袁章 刘杨 杜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孚莱美科(江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