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50809发布日期:2022-10-19 01: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冰箱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冰箱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冰箱中具有如下类型:在最上方配置冷藏室、在最下方配置蔬菜室、在中央左上方配置制冰室、在中央右上方配置容积小的第一冷冻室、在中央下方配置容积大的第二冷冻室。
3.在冰箱中,箱内设备如下述那样与电源连接。例如将从箱内设备引出的引线的连接器与从电源引出的引线的连接器连接。
4.关于上述的引线和连接器的处理,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
5.在专利文献1中,在段落0017等中,从在作为设置于内箱的凹部的收纳部18内设置的孔23引出沿着聚氨酯16区域的来自电源的引线11。收纳部18的向储藏室侧的开口通过具有能够进行引线的出入的可动片22的闭塞板20闭塞。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47738号公报(段落0016-0019、图3、图4、图6)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0.但是,专利文献1的引线11中的沿着填充有聚氨酯16的区域的部分被聚氨酯16固定(段落0018)。即,从孔23引出的引线11的长度尺寸在比孔23靠里侧处被固定。
11.另一方面,收纳部18被设置在内箱侧面中的里侧,作业者在进行收纳部18处的接线时,例如需要经由内箱的前表面开口(由储藏室门闭塞的开口)进行连接。因此,向收纳部18的访问存在距离,比较难以作业。
12.因此,对于作业者而言,引出的引线11的长度越长,越能够在远离收纳部18且接近作业者的前表面开口附近进行作业,因此,作业性良好。关于这方面,与收纳部18处于内箱的背面或侧面中的前后方向的背面侧的情况相比更加显著。
13.但是,若引线11的长度长,则接线后的处理变得不方便。具体而言,即使将接线后的引线11安装于收纳部18,作为引出的起点的孔23、作为终点的接线部分也处于收纳部18内。因此,引线11为大致环状,容易挠曲而难以收纳。
14.另外,为了完全收纳从引线11的起点到终点的全部,需要增大凹部的收纳部18。若凹部的收纳部18大,则凹部的收纳部18周边的风路变窄,或聚氨酯流动区域变窄。但是,若将引线11放置在收纳部18外,则会导致之后的作业性的降低,或箱内容积变窄。
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6.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冰箱具有:
17.外箱;
18.内箱,其在前表面具有开口;
19.软线,其从所述外箱侧向所述内箱的开口侧通过孔被引出,在比该孔靠外箱侧处被机械地限制;
20.连接部分,其将该软线和其他软线连接起来,
21.收纳该连接部分的收纳部被设置在与所述孔不同的区域。
22.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冰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冰箱具有:
23.内箱,其在前表面具有开口;
24.第一凹部,其形成于所述内箱,配置有壳体,或者一部分或全部由防水性或防湿性的材料覆盖;
25.孔,其形成于该第一凹部的外侧,
26.所述制造方法包含:
27.软线准备步骤,通过该孔从所述外箱侧向所述内箱的开口侧来配置软线;
28.注入步骤,向所述外箱与所述内箱之间注入发泡隔热材料的泡沫液;
29.其他软线准备步骤,设置具有其他软线的部件;
30.连接部分配置步骤,将所述软线和所述其他软线的连接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凹部内;
31.引出步骤,从与所述第一凹部不同的第三凹部引出所述软线和/或所述其他软线。
附图说明
32.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33.图2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内箱安装了管线的状态的主视图。
34.图2b是图2a的ii-ii剖视图。
35.图3是图1的i-i剖视图。
36.图4是表示箱内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
37.图5是表示箱内背面内部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
38.图6是图4的iii-iii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39.图7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冰箱的下部的设置有第二蒸发器的第二蒸发器室的剖视图。
40.图8是图7的iv-iv剖视图。
41.图9是图1的viii-viii剖视图。
42.图10是从图7中省略了收纳壳体、电源供给软线、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的图。
43.图11a是从左斜上方观察收纳壳体的立体图。
44.图11b是打开了收纳壳体的壳体盖的状态的从左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45.图11c是图11b的v方向向视图。
46.图11d是图11b的vi方向向视图。
47.图12是表示将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和除霜加热器软线连接起来的连接器周围的立体图。
48.图13a是表示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和除霜加热器软线的连接器与电源供给软线
的连接器嵌合而收纳于收纳壳体50的过程的图。
49.图13b是表示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和除霜加热器软线的连接器与电源供给软线的连接器嵌合而收纳于收纳壳体50的过程的图。
50.图13c是表示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和除霜加热器软线的连接器与电源供给软线的连接器嵌合而收纳于收纳壳体50的过程的图。
51.图13d是表示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和除霜加热器软线的连接器与电源供给软线的连接器嵌合而收纳于收纳壳体50的过程的图。图13b的vi方向向视图。
52.图14是在收纳壳体中放入连接器、电源供给软线、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将收纳壳体设置于内箱的第一凹部的过程的立体图。
53.图15是在收纳壳体中放入连接器、电源供给软线、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将收纳壳体设置于内箱的第一凹部的过程的立体图。
54.图16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隔热箱体的图。
55.图17是图16的vii-v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的内容,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而实施。另外,以下,以图1以及图3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57.<<第一实施方式>>
58.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主视图。此外,以下,列举6门的冰箱1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6门。
59.图2a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内箱10b安装了管线8d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b表示图2a的ii-ii截面。
60.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从上方起依次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3以及冷冻室4(第一冷冻室)、第一切换室5以及第二切换室6。第一切换室5也可以是冷冻室(第二冷冻室)。冷冻室4的内容积也可以比第一切换室5的内容积小。
61.第一切换室5将温度带从冷藏温度带(例如,1℃~6℃)切换至长期冷冻保存温度带(例如,约-20℃~-15℃。优选-18℃以下)。第二切换室6也同样地将温度带从冷藏温度带切换至长期冷冻保存温度带。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比长期冷冻保存温度带高的温度带有冷冻保存温度带(例如,-10℃~-14℃,优选约-12℃),此外,由于食品可能无法完全冻结,因此,冷冻保存温度带的上限温度可以设为-6℃。
62.冷藏室2被设定为冷藏温度带(例如6℃),制冰室3以及冷冻室4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带。
63.冰箱1具有隔热箱体10和对隔热箱体10的开口进行开闭的门(2a、2b、3a、4a、5a、6a)。
64.冰箱1在隔热箱体10的正面具有:冷藏室门2a、2b,其对冷藏室2进行开闭;制冰室门3a,其对制冰室3进行开闭;冷冻室门4a,其对冷冻室4进行开闭;第一切换室门5a,其对第一切换室5进行开闭;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其对第二切换室6进行开闭。
65.冷藏室门2a、2b构成为对开。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
切换室门6a构成为能够向近前方向引出。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是对箱内和外部空间进行隔热的隔热门。另外,在冷藏室门2a的箱外侧表面设置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等操作的操作部26。
66.冷藏室2与冷冻室4及制冰室3被隔热分隔壁28隔开。另外,冷冻室4及制冰室3与第一切换室5被隔热分隔壁29隔开。
67.在隔热分隔壁29中放入真空隔热材料25g(参照图3)。
68.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被隔热分隔壁30隔开。在隔热分隔壁30中放入真空隔热材料25h(参照图3)。
69.在隔热箱体10的顶面箱外侧的近前侧和隔热分隔壁28的左右的前缘具有用于固定隔热箱体10和门2a、2b的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被门铰链罩16覆盖。
70.冷藏室2具有贮存水的供水箱11。另外,在制冰室3内配设了具有制冰盘3d的自动制冰装置12。并且,供水箱11内的水经由供水管向制冰盘3d供给。
71.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室2和制冰室3隔着隔热分隔壁28相邻地设置。因此,供水管为贯通隔热分隔壁28而在供水箱11与自动制冰装置12之间连接的构造。供水箱11载置于隔热分隔壁28上,自动制冰装置12被安装于隔热分隔壁28的下侧面(制冰室3的天花板)。
72.在冰箱1的第一切换室5以及第二切换室6中,能够选择冷藏温度(平均维持在4℃左右)和长期冷冻保存冷冻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均维持在-18℃左右)中的任一个。
73.图3表示图1的i-i剖视图。
74.隔热箱体10形成为在钢板制的外箱10a与合成树脂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abs树脂)的内箱10b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93。
75.冰箱1通过隔热箱体10和关闭隔热箱体10的开口的门2a、2b、3a、4a、5a、6a将箱外和箱内隔开。
76.在隔热箱体10中,除了发泡隔热材料之外,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安装多个导热率比发泡隔热材料低(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抑制内容积的降低而提高隔热性能。冰箱1在隔热箱体10的背面安装有真空隔热材料25a,在下表面(底面)安装有真空隔热材料25b,在左侧面和右侧面安装有真空隔热材料,抑制来自温度比储藏室高的箱外的热的侵入,提高隔热性能。同样地,冰箱1在第一切换室门5a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e,在第二切换室门6a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f,由此,提高冰箱1的隔热性能。
77.冷藏室门2a、2b在箱内侧具有多个门兜。另外,冷藏室2内被搁板34a、34b、34c、34d划分为多个储藏空间。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具有分别一体地拉出的制冰室容器3b、冷冻室容器4b、第一切换室容器5b、第二切换室容器6b。
78.在冷藏室2的背部具有安装了第一蒸发器14a的第一蒸发器室8a。另外,在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大致背部具有安装了第二蒸发器14b(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冷却器室)。另外,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与第二蒸发器室8b、后述的第二风扇排出风路12e之间被隔热分隔壁27隔开。蒸发器14、蒸发器室8优选未到达制冰室3和冷冻室4的背部。
79.此外,隔热分隔壁27与隔热箱体10、隔热分隔壁29及隔热分隔壁30为分体。隔热分隔壁27经由未图示的密封部件(作为一例为软质聚氨酯泡沫)以与隔热箱体10、隔热分隔壁29以及隔热分隔壁30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并能够装卸。
80.图4表示箱内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将图1的门及容器拆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81.在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箱内背面侧,分别设置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第一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3a、43b、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a、44b。
82.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在向冷冻室4放入食品时进行急速冷冻时使用。如图3所示,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被设置在冷冻室4的里侧上部。
83.如图3所示,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
84.通过这些温度传感器,检测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第一蒸发器室8a、第一蒸发器14a、第二蒸发器室8b以及第二蒸发器14b的温度。另外,在冰箱1的顶棚部的门铰链罩16的内部设置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7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8,检测外部空气(箱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此外,通过设置门传感器(未图示),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
85.接着,对箱内的风路结构进行说明。
86.图5表示箱内背面内部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此外,图5是将图1的门、容器、后述的隔热分隔壁27拆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87.在制冰室3的背面,在上部设置有制冰室排出口120a。在冷冻室4的背面,在上部设置有冷冻室排出口120b。制冰室排出口120a以及冷冻室排出口120b与冷冻室风路130连通。从第二风扇9b送出的冷气如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冷冻室风路130而分支,如实线箭头所示,从制冰室排出口120a和冷冻室排出口120b排出。
88.冰箱1具有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作为向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的送风遮断单元。
89.图6表示图4的iii-iii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90.第二蒸发器14b被设置在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以及隔热分隔壁30的大致背部的冷却室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内。冷却室的第二蒸发器室8b由管线8d形成外廓。
91.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风扇9b。第二风扇9b能够将旋转速度控制为高速和低速。对制冰室3以及冷冻室4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从图5所示的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92.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面下部形成有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参照图4)。对第一切换室5进行了冷却后的冷气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排出,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93.如图4所示,在图3所示的隔热分隔壁27设置有向第一切换室5内排出冷气的第一切换室第一排出口111a、111a。第一切换室第一排出口111a位于比箱内高度方向的中央靠上侧的位置。第一切换室第一排出口111a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细长,位于比宽度方向中央更靠左侧处(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在左右方向上相反的一侧)。
94.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向第一切换室5内排出冷气的第一切换室第二排出口111b。该第一切换室第二排出口111b形成于隔热分隔壁27的左侧的侧面。由此,从第一切
换室第二排出口111b排出的冷气朝向内箱10b的内壁面(左侧面)排出。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第一切换室第二排出口111b与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连通的第一切换室连通路111d。
95.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设置有向第二切换室6内排出冷气的第二切换室第一排出口112a、112a。第二切换室第一排出口112a位于比箱内高度方向的中央更靠下侧处。
96.第二切换室第一排出口112a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细长,位于比宽度方向中央靠左侧(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在左右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97.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的左侧侧面形成有向第二切换室6内排出冷气的第二切换室第二排出口112b。如图3、图4所示,从第二切换室第二排出口112b排出的冷气朝向内箱10b的内壁面(左侧面)排出。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第二切换室第二排出口112b与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连通的第二切换室连通路112d。
98.如图6所示,第二切换室6在背面上部具有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流入的空气流过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e,到达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向第二蒸发器室8b的下方流入。
99.在图6所示的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到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间具有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e,由此,在第二风扇9b停止时,第二蒸发器室8b内的低温空气难以向第二切换室6内逆流。由此,特别是在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藏温度时,难以产生第二切换室6过冷这样的事态。此外,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至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间,只要具有向下方延伸的风路即可,因此,也能够构成为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流入的空气在朝向上方流动后,流过向下方延伸的风路。
100.<第一凹部10b1和第二凹部10b2>
101.图7表示从前表面侧观察冰箱1的下部的设置有第二蒸发器14b的第二蒸发器室8b的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形成冷却室的第二蒸发器室8b的管线8d的安装前的状态。
102.图8表示图7的iv-iv截面。在图8中,仅表示隔热箱体10中的内箱10b,省略了图3所示的外箱10a和发泡隔热材料93。
103.图9表示图1的viii-viii截面。
104.在图7所示的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14b的上方设置有冷却室温度传感器8b1。从冷却室温度传感器8b1引出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
105.在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设置有除霜加热器14h。从除霜加热器14h引出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
106.图10表示从图7中省略了收纳壳体50、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图。
107.在冷却室的第二蒸发器室8b的后方侧的内箱10b形成有向后方凹陷而形成的第一凹部10b1及第二凹部10b2和连接凹部10b3。
108.连接凹部10b3以向后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以连接第一凹部10b1与第二凹部10b2。
109.第一凹部10b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且浅的深度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第一凹部10b1形成为宽浅形状,即,第一凹部10b1的开口的与主视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即宽度尺寸s22、高度尺寸s21比该开口的主视方向的尺寸即深度尺寸(进深尺寸)s23(参照图9)长。因此,能够将软线类8b2、14h1等在第一凹部10b1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上扩展地收纳。
110.在第一凹部10b1的下部形成有以内箱10b的高度向第一凹部10b1突出的第一凸部10b5。
111.后述的收纳壳体50被压入到第一凹部10b1的上缘10b4与第一凸部10b5之间。
112.第二凹部10b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且浅的深度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
113.在第二凹部10b2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内箱10b的贯通孔10h。
114.从贯通孔10h将电源供给软线d1的一侧从内箱10b与外箱10a之间通过贯通孔10h向内箱10b的近前侧引出。在电源供给软线d1的一侧连接连接用的连接器k2(参照图13a)。
115.电源供给软线d1的另一侧通过内箱10b与外箱10a之间的发泡隔热材料93而与冰箱1的上部后方的电源基板39(参照图3)连接。
116.将贯通孔10h设置于第一凹部10b1的外部(参照图7),由此,可以使得从贯通孔10h到第一凹部10b1为止的电源供给软线d1即使收纳在第一凹部10b1中也不会产生挠曲。另外,作业者能够以从贯通孔10h到第一凹部10b1为止的长度的量把持电源供给软线d1和其连接器在远离第一凹部10b1的场所进行作业。
11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凹部10b1和防水带t1包围的空间以及收纳壳体50内的空间分别是收纳部的一例。第一凹部10b1设置于内箱10b或管线8d等,妨碍水、高湿空气的通过。防水带t1紧贴于第一凹部10b1的缘而抑制水、高湿空气的通过,并且防水带t1的材料本身也妨碍水、高湿空气的通过。收纳壳体50通过后述的构造来抑制水、高湿空气的通过。不限于带,也可以是获得同样的功能的盖。
118.这样,收纳部在空间内包含连接连接器k1、k2的连接部分,具有赋予针对外部空间的防水性或防湿性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第一凹部10b1和防水带t1包围的空间内配置有收纳壳体50,但如果在由第一凹部10b1和防水带t1包围的空间内连接有连接器k1、k2,则由第一凹部10b1和防水带t1包围的空间为收纳部。另一方面,在没有由第一凹部10b1和防水带t1包围的空间而仅具有收纳壳体50的情况下,收纳壳体50内的空间相当于收纳部。
119.此外,第一凹部10b1中的连接连接器k1、k2的连接部分与贯通孔10h的分离距离对于形成这些凹部10b1、贯通孔10h而可以设为例如5cm以上。另外,需要以超过这些分离距离的长度将电源供给软线d1从贯通孔10h引出,从作业性的观点出发越长越优选,因此,例如分离距离或电源供给软线d1中的从贯通孔10h引出的长度尺寸能够设为10cm以上、15cm以上、20cm以上或30cm以上。
120.与电源供给软线d1连接的一方的连接器k2嵌合连接于与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连接的另一方的连接器k1(参照图12)。由此,向冷却室温度传感器8b1和除霜加热器14h供给电源。
121.连接器k1、k2、分别与连接器k1、k2连接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以及电源供给软线d1的一部分被收纳在图2b所示的设置于第一凹部10b1的收纳壳体50(参照图7、图8)中。贯通孔10h被设置在比收纳在收纳壳体50中的连接部的连接器k1、k2低的位置。由此,抑制水分顺着软线类8b2、14h1、d1到达连接部的连接器k1、k2。
122.如图7所示,在从收纳壳体50出来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一侧,呈卷筒状卷绕弹性材料的软线出口封止用密封材料r1(参照图12)。软线出口封止用密封材料r1例如由软质聚氨酯形成。软线出口封止用密封材料r1只要是弹性材料且
发挥密封功能,则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123.在第一凹部10b1内的收纳壳体50之上,在第一凹部10b1周围的内箱10b粘贴有半透明的防水带t1。
124.<收纳壳体50>
125.图11a表示从左斜上方观察收纳壳体50的立体图,图11b表示打开收纳壳体50的壳体盖51的状态的从左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126.图11c表示图11b的v方向向视图,图11d表示图11b的vi方向向视图。
127.图11a所示的收纳壳体50是对将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连接起来的连接器k1与连接电源供给软线d1的连接器k2嵌合连接而成的部分进行收纳的壳体。
128.收纳壳体50形成为与第一凹部10b1的上缘部和第一凸部10b5的上缘部嵌合的厚度薄的扁平的箱形形状。收纳壳体5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成形。
129.收纳壳体50具有箱部51和壳体盖52。收纳壳体50的宽度尺寸b1(参照图11a)形成为具有收纳壳体50的前表面50z侧长而收纳壳体50的后表面50k侧短的倾斜。即,形成为具有随着远离前表面侧的壳体盖52而宽度变窄的倾斜。
130.如图11b所示,箱部51在左侧部具有开口51a。即,收纳壳体50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开口51a。与之相对地,在第一凹部10b1的开口侧设置了开口51a的情况下,当软线进入时没有进深,因此在收纳壳体50内挠曲较大,但若软线类8b2、14h1、d1从可取得距离的宽度方向进入则并非那样。箱部51在侧方具有开口51a,由此能够抑制软线类(8b2、14h1、d1)向第一凹部10b1的近前侧飞出。
131.壳体盖52是关闭箱部51的开口51a的盖。
132.箱部51形成为在侧部具有开口51a的扁平的长方体的箱形形状。箱部51的外表面由耐火用(燃烧防止用)的铝片50a覆盖。
133.箱部51形成有开口51a侧的下部具有切口的软线切口部51k并向下方延伸的软线插通部51c。如图11c、图11d所示,在软线插通部51c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软线钩挂部51h。
134.软线插通部51c供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插通。
135.如图11a、图11b所示,在箱部51的前表面,呈凸状形成一对爪部51t1、51t2。
136.在箱部5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上下方向定位肋51r。并且,包含上下方向定位肋51r的收纳壳体50的高度方向尺寸s11(参照图11a)形成为比第一凸部10b5的高度尺寸s21(参照图10)稍大。
137.此外,也可以将上下方向定位肋51r设置在第一凹部10b1的上部而不是箱部51。或者,也可以将上下方向定位肋51r设置于箱部51的下部或第一凹部10b1的下部。
138.上下方向定位肋51r形成为收纳壳体50的角部不与第一凹部10b1的r角部接触的高度,在拐角形成倒角51r1和r部51r2。向上方突出地形成上下方向定位肋51r,由此,能够使收纳壳体50向第一凹部10b1的组装位置恒定,并且能够稳定地嵌合。
139.壳体盖52具有侧盖部52a和前盖部52b。
140.侧盖部52a与箱部51连续地形成,直接闭塞箱部51的开口51a。在直接闭塞开口51a
的侧盖部52a的背面粘贴用于防止湿气、水浸入的片状的密封材料52s。片状的密封材料52s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密封材料52s例如由软质聚氨酯形成。密封材料52s只要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当然也可以使用软质聚氨酯以外的材料。
141.通过使用密封材料52s,如图11a所示,在关闭了壳体盖52时,密封材料52s被侧盖部52a和开口51a周围的箱部51按压而弹性变形,能够将箱部51的开口51a密封。这样,在关闭了壳体盖52时,能够抑制湿气、水从收纳壳体50的外部向内部浸入。
142.如图11a所示,在侧盖部52a的外表面向侧外侧突出地形成左右方向定位凸部52a1。并且,包含左右方向定位凸部52a1的收纳壳体50的宽度方向尺寸s12(参照图11a)形成为比第一凸部10b5的宽度方向尺寸s22(参照图10)稍大。
143.此外,也可以将左右方向定位凸部52a1设置于第一凹部10b1的左侧部或右侧部,而不是侧盖部52a。或者,也可以设置于箱部51的侧部。
144.前盖部52b与侧盖部52a连续,形成为与侧盖部52a的连续部位成为底边的梯形。
145.前盖部52b勾挂在箱部51的前表面,形成有供箱部51的前表面的一对爪部51t1、51t2卡合的一对卡合孔52b1。
146.如图11a所示,相对于箱部51关闭壳体盖52,使箱部51的前表面的一对爪部51t1、51t2分别与壳体盖52的一对卡合孔52b1卡合,由此,能够将壳体盖52固定于箱部51。
147.图12示出表示连接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连接器k1的周围的立体图。
148.在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一端部连接有连接器k1。
149.并且,在与连接器k1隔开间隔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卷绕片状的软线用密封材料r1。软线用密封材料r1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软线用密封材料r1例如由软质聚氨酯形成。软线用密封材料r1当然也可以使用软质聚氨酯以外的材料。
150.图13a~图13d表示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其连接器k1、电源供给软线d1的连接器k2嵌合而收纳在收纳壳体50中的过程。此外,图13c是图13b的vi方向向视图。
151.如图13a所示,将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与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连接器k1和电源供给软线d1的连接器k2嵌合连接。并且,将连接的连接器k1、k2、与连接器k1连接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与连接器k2连接的电源供给软线d1收纳在打开了壳体盖52的箱部51的内部。并且,将从连接器k1延伸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从连接器k2延伸的电源供给软线d1以不从收纳壳体50突出的方式勾挂在壳体盖52的软线钩挂部51h。
152.并且,如图13b、图13c所示,以安装在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和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软线用密封材料r1的大致正中与箱部51的软线插通部51c对齐,其他电源供给软线d1收纳在软线用密封材料r1之下的方式,将软线用密封材料r1压入箱部51的软线插通部51c的周边(参照图13b)。
153.之后,如图13d所示,相对于箱部51关闭壳体盖52,将箱部51的前表面的一对爪部51t1、51t2卡合于壳体盖52的一对卡合孔52b1,将壳体盖52固定于箱部51。
154.<发泡隔热材料93的填充和收纳壳体50的设置>
155.接着,对从图3所示的发泡隔热材料93的填充到将收纳了图7所示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及其连接器k1、电源供给软线d1及其连接器k2的收纳壳体50设置于内箱10b的第一凹部10b1为止的过程进行说明。
156.将从图10所示的内箱10b与外箱10a之间通过内箱10b的贯通孔10h向内箱10b的近前侧引出的电源供给软线d1收纳在第二凹部10b2的内部。
157.并且,将发泡用夹具(按压夹具)抵接于内箱10b的成为储藏室侧的面(图10所示的内箱10b的面)和第一凹部10b1,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注入发泡隔热材料93的泡沫液并填充发泡隔热材料93。在进行发泡隔热材料93的填充时,未设置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14b,另外,也未设置冷却室温度传感器8b1及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14h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并且,在发泡隔热材料93的发泡作业中,使发泡用夹具抵接于内箱10b的第一凹部10b1来进行。
158.另外,从贯通孔10h向近前侧引出的电源供给软线d1收纳在第二凹部10b2的内部,发泡用夹具抵接于第二凹部10b2的周围的内箱10b,进行发泡隔热材料93的填充。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凹部10b1的周围的变形。因此,内箱10b中的第一凹部10b1的周边部形成为平坦或大致平坦的形状,能够确保接近第一凹部10b1的内箱10b的平面度。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将半透明的防水带t1覆盖第一凹部10b1而顺畅地粘贴于内箱10b。防水带t1具有防水性或防湿性,优选具有两者。
159.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与电源供给软线d1的连接步骤在发泡隔热材料93的填充后进行,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发泡用夹具的按压。
160.内箱10b中的第一凹部10b1的周边部平坦或大致平坦,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发泡隔热材料93的发泡中的发泡用夹具的按压。
161.在发泡作业中,第一凹部10b1抵接发泡用夹具,因此,第一凹部10b1形成为尺寸精度高。因此,能够将收纳壳体50压入并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凹部10b1的内部。
16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发泡用夹具抵接于第一凹部10b1而进行发泡,从而抑制包含第一凹部10b的范围的内箱10b的变形。因此,若在电源供给软线d1收纳在第一凹部10b1的状态下进行发泡,则可能不会获得发泡用夹具的功能,或电源供给软线d1断线。因此,作为收纳从贯通孔10h引出的电源供给软线d1的空间,第二凹部10b2被设置于贯通孔10h附近或包含贯通孔10h的范围。
163.另外,在第一凹部10b1的开口粘贴防水带t1,因此,开口被堵塞。因此,以容易从第一凹部10b1取出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方式设置第三凹部10b3。第三凹部10b3与第一凹部10b1连通,因此,也能够理解为第一凹部10b1的一部分,但未被防水带t1覆盖。尤其是,若第三凹部10b3大,则水或高湿空气会进入到第一凹部10b1中,因此,优选实质上形成为与通过第三凹部10b3的软线类大致相同的大小,或在软线类中的通过第三凹部10b3的部分卷绕弹性材料而堵塞第三凹部10b3。因此,优选第三凹部10b3的深度(前后尺寸)比第一凹部10b1浅。第三凹部10b3只要能够扩大内箱10b与管线8b之间即可,也可以不设置。
164.另外,在发泡作业中,在内箱10b的第二凹部10b2的内部收纳电源供给软线d1,使发泡用夹具抵接于第二凹部10b2的周围的内箱10b,进行发泡作业。发泡作业后,将发泡用夹具从内箱10b除去。
165.在发泡隔热材料93向内箱10b与外箱10a之间的填充后,如图10所示,设置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14b、冷却室温度传感器8b1以及除霜加热器14h。此外,在图10中,省略地示出了通过贯通孔10向内箱10b的近前侧引出的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
166.图14、图15表示将连接器k1、k2及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一部分放入收纳壳体50,将收纳壳体50设置于内箱10b的第一凹部10b1的过程的立体图。
167.将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连接器k1和电源供给软线d1的连接器k2嵌合。并且,如图14所示,使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通过打开了收纳壳体50的壳体盖52的箱部51的下部的软线切口部51k(参照图11b),将连接器k1、k2、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电源供给软线d1的一部分收容在箱部51的内部。
168.并且,如图15所示,将嵌合了连接器k1、k2的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安装在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卷筒状的软线出口封止用密封材料r1贴在箱部51的下部(参照图13b、图13c),将箱部51的一对爪部51t1、51t2卡合在壳体盖52的一对卡合孔52b1,将壳体盖52固定在箱部51,成为放入了连接器k1、k2、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以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收纳壳体50(参照图13d)。
169.之后,将收纳壳体50压入到图10所示的内箱10b的第一凹部10b1。此时,如图11a所示,在收纳壳体50的箱部51的上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上下方向定位肋51r,且在壳体盖52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左右方向定位凸部52a1。因此,收纳壳体50利用上下方向定位肋51r对上下方向进行定位,并且利用左右方向定位凸部52a1对左右方向进行定位,压入并固定于第一凹部10b1的内部的规定位置。收纳壳体50具有弹性,因此,当利用左右方向定位凸部52a1按压壳体盖52时,壳体盖52和/或箱部51被压扁。在壳体盖52与箱部51之间具有片状的密封材料52s,密封材料52s因弹性变形而被压扁,因此,能够防止水向收纳壳体50的内部的浸入。
170.另外,由于收纳壳体50的侧部打开,因此软线d1、8b2、14h1不会在前后方向上挠曲而伸出。并且,从开口的软线切口部51k到与其对置的箱部51的上端具有一定距离,因此,不需要软线d1、8b2、14h1的按压构造。此时,通过在软线d1、8b2卷绕弹性密封的软线用密封材料r1,弹性的软线用密封材料r1因壳体盖52和箱部51而被压扁从而成为软线按压件(d1、8b2、14h1)。另外,收纳壳体50在第一凹部10b1的特别是开口侧(前方侧)具有面,因此,能够抑制软线d1、8b2、14h1等从第一凹部10b1脱离。
171.之后,如图7所示,半透明的防水带t1覆盖固定了收纳壳体50的第一凹部10b1的开口10k1(参照图9)地粘贴。在此,第一凹部10b1的周边的内箱10b平坦或大致平坦,因此,能够利用防水带t1可靠地密封固定了收纳壳体50的第一凹部10b1。
172.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引出电源供给软线d1的贯通孔10h被设置于内箱10b的第一凹部10b1的外部,因此第一凹部10b1处的电源供给软线d1的长度短即可。因此,接线后的处理容易。具体而言,在将接线后的电源供给软线d1安装于第一凹部10b1时,容易收纳且作业性好。
173.另外,将收纳壳体50收纳于内箱10b向后方凹陷的第一凹部10b1,因此不采用形成
冷却室的第二蒸发器室8b的管线8d的容积,冷却风路不会变窄。因此,能够维持或提高冷却性能。另外,发泡隔热材料93能够在内箱10b向后方凹陷的第一凹部10b1与外箱10a之间流动,因此,不会对发泡隔热材料93的填充作业造成影响。另外,内箱10b的第一凹部10b1与储藏室的内部无关,因此不会使箱内容积变窄。
174.<<实施方式2>>
175.图16表示从前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冰箱1a的隔热箱体10a的图。图17表示图16的vii-vii截面。此外,在图17中省略地示出了外箱10a和发泡隔热材料93。
176.实施方式2构成为,将收纳了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及其连接器k1、电源供给软线d1及其连接器k2的收纳壳体50固定于管线8d(参照图8)来代替内箱10b。代替管线8d,也可以是形成管线8d那样的壁状的构造的部件。
177.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178.如图16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在管线8d的前板8d1形成有收纳凹部8d2,收纳凹部8d2具有比收纳壳体50的高度尺寸s11(图11a)稍短的高度尺寸s31,并且具有比收纳壳体50的宽度尺寸s12稍短的宽度尺寸s32。
179.将收纳了连接器k1、k2及电源供给软线d1、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8b2及除霜加热器软线14h1的收纳壳体50压入并固定于管线8d的收纳凹部8d2。
180.根据实施方式2,通过在管线8d形成收纳凹部8d2,能够将收纳壳体50固定于管线8d。此外,作为包含实施方式1、2的范围,收纳凹部8d2能够设置于作为从内箱10b背面(优选为前方侧的面。)到形成管线8d等的壁状的部件(优选为前方侧的面。)的区域的第一区域。关于这一点,与连接器k1、k2连接的软线d1、8b2、14h1中的至少任一个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延伸,因此收纳凹部优选设置于内箱10b。
181.<<其他实施方式>>
182.1.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183.附图标记说明
184.1 冰箱
185.3 制冰室
186.3d 制冰盘
187.4 冷冻室(第一冷冻室)
188.5 第一切换室(第二冷冻室、冷冻室、切换室)
189.8b 第二蒸发器室(冷却室)
190.8b1 冷却室温度传感器(部件)
191.8b2 冷却室温度传感器软线(其他软线)
192.8d 管线
193.10 隔热箱体(第二区域)
194.10b 内箱
195.10b1 第一凹部(凹部、不同的区域)
196.10b2 第二凹部
197.10b3 连接凹部(第三凹部)
198.10h 贯通孔(孔)
199.10k 开口
200.10k1 第一凹部的开口(凹部的开口)
201.11 供水箱(水箱)
202.14h 除霜加热器(部件)
203.14h1 除霜加热器软线(其他软线)
204.22 水泵
205.37 控制装置
206.42 冷冻室温度传感器(第一冷冻室温度传感器)
207.50 收纳壳体(壳体)
208.51 箱部(收纳空间)
209.51a 开口
210.51r 上下方向定位肋(支承部)
211.52 壳体盖(盖)
212.52a1 左右方向定位凸部(凸部)
213.93 发泡隔热材料
214.103 冷冻室风门(制冰和第一冷冻室风门)
215.410 第一切换室风门(第二冷冻室风门)
216.d1 电源供给软线(软线)
217.k1、k2 连接器(连接部分)
218.s22 宽度尺寸
219.s23 深度尺寸
220.t1 防水带(密封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