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01714发布日期:2023-12-28 05: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分液器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液器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1、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换热器,换热器起到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器包括翅片、换热管、集流管及分液器,分液器主要起到将介质均匀分配的作用。

2、现有分液器包括套管及分配板,换热管的一端伸入套管,并与套管内部连通。分配板安装于套管内,且分配板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介质进入分液器,经分配孔进行分配后进入换热管中,从而达到均匀分配的效果。

3、但通常进入分液器的介质都是以气液两相形式存在的,由于应用条件和气液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分配板很难实现介质的均匀分配。很多情况下,气液两相的介质进入分液器时,由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不一样,会产生分流现象,导致介质混合不均匀便进入换热管,从而大大影响了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介质均匀性、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分液器及换热器。

2、一种分液器,包括套管、分配结构及紊流板,所述套管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分配结构位于所述套管内,并与所述套管连接,且所述分配结构能够将所述套管内部至少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分配结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分配结构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紊流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与所述套管连接,且所述紊流板与所述分配结构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的部分插入所述紊流板内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3、可以理解的是,紊流板的设置能够填充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间隙,避免介质流入间隙内,并且能够减小气液两相介质的分离空间,再配合分配结构使介质混合均匀并均匀分配,从而使气液两相介质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每个所述换热管伸入对应的所述紊流孔内,且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紊流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紊流孔的深度;或者,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紊流孔的一端与所述紊流板靠近所述分配结构的一侧面相齐平。

5、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气液两相介质的分离空间,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结构呈板状设置,且所述分配结构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多个分配孔。

7、如此设置,能够使介质分配均匀。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配孔沿所述分配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或者,多个所述分配孔呈矩阵式排列。

9、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的混合均匀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11、如此设置,便于介质的流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孔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分配孔的半径为r1,0.5㎜≤r1≤2㎜。

13、如此设置,能够平衡介质的均匀性及流动阻力。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结构包括多个填充件,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沿所述紊流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形成板状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填充件之间至少围成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一个均液孔。

15、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填充件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紊流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呈错位布设。

17、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件为旋转体或多面体。

19、如此设置,能够增加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件为球形,且所述填充件的半径为r2,0.5㎜≤r2≤3㎜。

21、如此设置,能够平衡介质的均匀性及流动阻力。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结构包括分配板及多个填充件,所述分配板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多个分配孔;多个所述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并与所述分配板连接;及/或,多个所述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并与所述分配板连接。

23、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沿所述分配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形成板状结构;其中,多个所述填充件之间至少围成有一个均液孔。

25、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并增加分液器的结构稳定性。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填充件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分配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呈错位布设。

27、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多个所述紊流孔沿所述紊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分配孔沿所述分配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紊流孔与所述分配孔的中心线重合。

29、如此设置,便于介质的流通。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所述紊流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配孔的横截面积。

31、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介质混合的均匀性。

3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液器、多片翅片及多根换热管,所述分液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多片所述翅片相互间隔且并列地设置;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翅片上,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液器连通。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分配结构及紊流板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介质的均匀性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每个所述换热管(20)伸入对应的所述紊流孔(151)内,且所述换热管(20)伸入所述紊流孔(151)的长度小于所述紊流孔(151)的深度;或者,所述换热管(20)伸入所述紊流孔(151)的一端与所述紊流板(15)靠近所述分配结构(12)的一侧面相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12)呈板状设置,且所述分配结构(12)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13)与所述第二腔室(14)连通的多个分配孔(1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配孔(1221)沿所述分配结构(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或者,多个所述分配孔(1221)呈矩阵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孔(122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孔(1221)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分配孔(1221)的半径为r1,0.5㎜≤r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12)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121)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121)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错位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121)为旋转体或多面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121)为球形,且所述填充件(121)的半径为r2,0.5㎜≤r2≤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12)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沿所述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填充件(121)相互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形成板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矩阵式排列;或者,沿所述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填充件(121)被分成多排,在相邻两排所述填充件(121)中,其中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分别与另一排所述填充件(121)中的多个所述填充件(121)呈错位布设。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多个所述紊流孔(151)沿所述紊流板(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分配孔(1221)沿所述分配板(1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紊流孔(151)与所述分配孔(1221)的中心线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15)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换热管(20)形状相适配的紊流孔(151),所述紊流孔(15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配孔(1221)的横截面积。

1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液器及换热器。该分液器包括套管、分配结构及紊流板,套管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分配结构位于套管内,并与套管连接,且分配结构能够将套管内部至少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分配结构远离换热管的一侧,第二腔室位于分配结构靠近换热管的一侧;紊流板位于第二腔室内并与套管连接,且紊流板与分配结构间隔设置,换热管的部分插入紊流板内并与第二腔室连通。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分配结构及紊流板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介质的均匀性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