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9511发布日期:2022-12-23 23:0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冰箱已成为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产品。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要求的提高,对冰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冰箱的压机仓室通常设计有通风结构,足够的通风空间能够促进压机仓室的风循环,降低压机仓室的温度,并间接提升冰箱的整体性能。
3.目前市场上的嵌入式冰箱产品中,压机仓室的通风结构通常设计在箱体的侧壁面或背面上,当冰箱嵌入到柜体内时,冰箱背侧或侧壁会靠墙放置,冰箱四周留存间隙会非常小,导致冰箱散热时向前吹风的热风风感比较强烈,特别是用户在冰箱前侧站立时,会感受到冰箱底部散发出较高的空气温度,会引起用户的不良体验,温度过高甚至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的结构,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并改善冰箱底部向前出热风的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压机仓,设于所述箱体的背部底端;所述压机仓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挡风条,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面,所述第一挡风条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并向所述箱体的前侧延伸,所述第一挡风条将所述箱体的底面下方的空间分隔为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压机仓,所述出风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压机仓;挡风组件,遮挡于所述进风区域和所述出风区域的前侧,且所述挡风组件与所述第一挡风条的前端部具有间隔;其中,所述进风区域的前端与所述出风区域的前端在所述挡风组件与所述第一挡风条之间的间隔区域处连通;所述压机仓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向所述出风区域,并通过所述挡风组件将空气导入所述进风区域,再使所述进风区域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回到所述压机仓内。
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箱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压机仓内,并将所述压机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风空间和出风空间;所述进风空间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吸风侧,所述出风空间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侧;所述进风空间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区域,所述出风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区域。
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条和第二导风条;所述第一导风条设于所述出风区域的前侧,所述第二导风条设于所述进风区域的前侧,所述第一导风条的靠近所述进风区域的端部抵靠或连接在所述第二导风条的靠近所述出风区域的的一端;所述第一挡风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条和所述第二导风条之间均具有间隔。
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底罩,所述底罩设于所述箱体的底侧空间的前端区域,且所述底罩沿所述箱体前端的底侧边沿横向延伸布置。
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箱还包括底脚,所述底脚凸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底脚的前端凸伸出所述箱体的前壁;所述底罩套设在所述底脚的前端部上。
1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脚包括固定板、螺杆和支撑块;所述固定板的后端固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凸伸出所述箱体的前壁;所述螺杆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并由所述固定板的前端沿竖向向下延伸;所述支撑块螺纹套接在所述螺杆的下端;所述底罩的后侧凹设有呈上下连通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在所述底罩套设在所述底脚的前端时,所述固定板的前端插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机仓的底部设有托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底壳板;所述托板设于所述底壳板的背侧,且所述托板与所述底壳板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连通所述压机仓的内部空间;所述通风间隙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将所述通风间隙分隔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板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挡风条,所述第二挡风条设于所述托板的底面下方,且所述第二挡风条遮挡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二挡风条的前侧,并围成于所述第一挡风条和所述第二挡风条之间。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条与所述第二挡风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一挡风条与所述第二挡风条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二挡风条由所述第二密封件向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方向延伸。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机仓内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进风空间内,且所述冷凝器将所述进风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所述冷凝器的远离所述散热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通风间隙的与所述第一空间对应的区段,以使所述第一空间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隔离。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压机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配合第一挡风条将箱体底部的区域分隔为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使进风区域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连通压机仓,出风区域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连通压机仓;使得压机仓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出风空间,配合挡风组件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导风条的前侧,并遮挡在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的前侧,因此挡风组件能够将出风区域内的热风导入进风区域,并使进风区域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导入压机仓内,实现压机仓内的散热循环,有效地保证冰箱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在此散热循环过程中,由于挡风组件遮挡在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的前侧,故热风不会从箱体的底部向前吹出,进而改善冰箱底部向前出热风的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冰箱底部及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压机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1的冰箱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压机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
26.图9是图8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图9的正视图。
28.图11是图8中通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图3的正视图。
30.图13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31.图14是图12中第一挡风条、第二挡风条、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散热风机及冷凝器的装配示意图。
32.图15是图14的正视图。
33.图16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17是图16的分解示意图。
35.图18是图17底脚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9是图18的分解示意图。
37.图20是图17中底罩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箱壳;13、箱门;14、压缩机;15、冷凝器;16、散热风机;17、冷凝水槽;2、压机仓;201、进风空间;2011、第一空间;2012、第二空间;202、出风空间;21、托板;211、第二出风口;22、左仓板;23、右仓板;24、顶仓板;25、前仓板;26、后罩;261、背罩部;262、第一侧罩部;263、第二侧罩部;264、装配口;265、第三出风口;266、第四出风口;3、通风件;31、通风槽;32、第二进风口;4、通风间隙;41、第一进风口;42、第一出风口;51、第一密封件;52、第二密封件;6、第一挡风条;61、进风区域;62、出风区域;7、第二挡风条;8、挡风组件;81、第一导风条;82、第二导风条;83、底罩;831、第一收容槽;832、第二收容槽;833、分隔筋;9、底脚;91、固定板;92、螺杆;93、支撑块;9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目前市场上的嵌入式冰箱产品中,压机仓室的通风结构通常设计在箱体的侧壁面或背面上,当冰箱嵌入到柜体内时,冰箱背侧或侧壁会靠墙放置,冰箱四周留存间隙会非常小,导致冰箱散热时向前吹风的热风风感比较强烈,特别是用户在冰箱前侧站立时,会感受到冰箱底部散发出较高的空气温度,会引起用户的不良体验,温度过高甚至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44.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冰箱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冰箱的门体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竖向方向上为上下方向,横向方向为左右方向。
45.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冰箱底部及背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压机仓2的结构示意图。
4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设于箱体1内的压机仓2及设于箱体1底部的第一挡风条6、第二挡风条7和挡风组件8。
47.其中,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48.箱体1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制冷间室,所隔开的每个制冷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多间制冷间室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49.箱体1包括箱壳11、设于箱壳11内的箱胆以及位于箱壳11和箱胆之间的发泡层(图中未示出)。箱胆内形成制冷间室,箱胆内的制冷间室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个。箱胆的外壁与箱壳11的内壁之间就均具有间隔,该间隔空间用于填充发泡层。发泡层作为保温层,用于为各个制冷间室进行隔热保温。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箱壳11的前侧设有箱门13,箱门13用于启闭制冷间室。箱门13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箱门13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箱门13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制冷间室。可以理解的是,箱门13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制冷间室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箱门13同时启闭一个制冷间室。
51.图4是图1的冰箱背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压机仓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正视图。
52.请参阅图4至图10,箱体1内设置有制冷组件,制冷组件用于为冰箱内部提供制冷,
以保持各个制冷间室内的低温环境。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14、冷凝器15、蒸发器(图中未示出)、节流器件(图中未示出)等,制冷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可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53.请参阅图4至图10所示,压机仓2设于箱体1的背部下端。压机仓2用于供压缩机14、冷凝器15等器件提供安装空间。
54.请参阅图8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底部设有托板21,托板21作为压机仓2的底部仓壁,托板21用于支撑和固定压缩机14、冷凝器15等部件。
55.请参阅图5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左侧设有左仓板22,左仓板22作为压机仓2的左侧仓壁。压机仓2的右侧设有右仓板23,右仓板23作为压机仓2的右侧仓壁。左仓板22位于箱壳11的左壳板的内侧,且左仓板22与左侧板之间具有间隔。右仓板23位于箱壳11的右壳板的内侧,且右仓板23与右壳板之间具有间隔。发泡料可以填充在左仓板22与左壳板之间以及右仓板23与右壳板之间的间隔内。
56.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箱壳11的左壳板可以直接作为左仓板22,箱壳11的右壳板可以直接作为右仓板23,即左壳板和右壳板直接作为压机仓2的左侧仓壁和右侧仓壁。
57.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顶部设有顶仓板24,顶仓板24作为压机仓2的顶侧仓壁。压机仓2的前侧设有前仓板25,前仓板25作为压机仓2的前侧仓壁,前仓板25位于压机仓2的靠近箱门13的一侧。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仓板25和顶仓板24可以由箱壳11的底壳板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后再向后延伸形成。即箱壳11的底壳板与前仓板25和顶仓板24可以是一体弯折结构。
59.请参阅图5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背侧设有后罩26,后罩26作为压机仓2的后侧仓壁。左仓板22、右仓板23、托板21、前仓板25、顶仓板24、后罩26之间围合形成压机仓2。
60.请参阅图5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罩26包括背罩部261和由背罩部261的左右两端分别向箱体1的前侧弯折延伸的第一侧罩部262和第二侧罩部263。背罩部261外露于箱体1的背侧,且背罩部261作为压机仓2的后侧仓壁。第一侧罩部262和第二侧罩部263分别位于压机仓2的左右两侧,第一侧罩部262作为压机仓2的部分的左侧仓壁,第二侧罩部263作为压机仓2的部分的右侧仓壁。具体地,左仓板22和第一侧罩部262前后相拼接,并共同作为压机仓2的左侧仓壁。右仓板23和第二侧罩部263前后相拼接,并共同作为压机仓2的右侧仓壁。
61.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罩部262和第二侧罩部263也可以分别直接作为左侧仓壁和右侧仓壁,即此时第一侧罩部262可以作为压机仓2的整个左侧仓壁,第二侧罩部263可以作为压机仓2的整个右侧仓壁。
62.请参阅图8至图10,压机仓2内设有散热风机16,散热风机16支撑在托板21上。散热风机16用于在压机仓2内提供风力,进而使压机仓2内的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能够带走压缩机14和冷凝器15上的热量,进而对压缩机14和冷凝器15进行散热。
63.请参阅图10,散热风机16将压机仓2内的空间分隔形成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其中,进风空间201位于散热风机16的吸风侧,出风空间202位于散热风机16的出风侧。因此,在散热风机16运行时,散热风机16产生的风力使得进风空间20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散
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内。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机16的周侧与压机仓2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图中未标示),该密封件使得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能够相互隔离,进而使进风空间201内的空气只能通过散热风机16吹向出风空间202。
65.请参阅图8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5设于散热风机16的进风侧,即冷凝器15设于进风空间201内,冷凝器15支撑在托板21上。冷凝器15将进风空间201分隔形成第一空间2011和第二空间2012。其中,第一空间2011位于冷凝器15的靠近散热风机16的一侧,第二空间2012位于冷凝器15的远离散热风机16的一侧。因此,在散热风机16运行时,第二空间2012内的空气能够流经冷凝器15中的空隙后进入第一空间2011,再使第一空间2011内的空气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5的周侧与压机仓2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图中未标示),该密封件使得第一空间2011和第二空间2012能够相互隔离,进而使第二空间2012内的空气只能通过冷凝器15上的空隙吹向第一空间2011。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4设于散热风机16的出风侧,即压缩机14设于出风空间202内。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内还设有冷凝水槽17。冷凝水槽17设于冷凝器15的下方,冷凝水槽17支撑在托板21上。冷凝器15的下端伸入布置于冷凝水槽17内。冷凝器15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存储在冷凝水槽17内,冷凝器15的下端能够部分浸泡在冷凝水中。当散热风机16运行时,流动的空气能够时冷凝水蒸发,产生一定地湿冷空气,并带走冷凝器15上的热量,同时湿冷空气从散热风机16的出风侧吹向出风空间202,进而带走出风空间202内及压缩机14上的热量。
69.图11是图8中通风件3的结构示意图。
70.请参阅图5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罩26的背罩部261和第一侧罩部262之间的衔接处开设有装配口264,装配口264处嵌装有一通风件3,即通风件3设于压机仓2的后侧仓壁和侧部仓壁之间的衔接处。该通风件3的外侧凹设形成有通风槽31,通风槽31直接连通箱体1的外部空间,通风槽31凹设形成于背罩部261与侧罩部之间的衔接处。通风槽31的槽面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32,通风槽31通过第二进风口32连通压机仓2内部,进而使通风槽31能够连通压机仓2内部和箱体1的外部空间。
71.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通风件3也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罩26上。
72.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通风件3可以设置两个,一通风件3设于背罩部261和第一侧罩部262之间的衔接处,另一通风件3设于背罩部261和第二侧罩部263之间的衔接处。两个通风件3中,一个通风件3上的通风槽31作为进风口,另一个通风件3上的通风槽31作为出风口。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32位于第二空间2012的外壁上,即第二进风口32仅与第二空间2012相连通。因此,箱体1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通风槽31及第二进风口32进入第二空间2012,经冷凝器15上的空隙吹向第一空间2011,再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内。
74.在一些实施例中,背罩部261的远离第二进风口32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出风口265,第二侧罩部263上开设有第四出风口266。第三出风口265和第四出风口266分别连通出风空
间202。出风空间202内的热量能够分别通过第三出风口265和第四出风口266排出箱体1外。
75.当冰箱嵌入到柜体内时,可将后罩26的第一侧罩部262的一侧靠墙放置,此时通风槽31始终能够与箱体1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使后罩26的第一侧罩部262的一侧与墙壁之间留存一定的间隙,进而使箱体1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32进入压机仓2内进行散热,并使压机仓2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三出风口265和第四出风口266排出箱体1外部,保证压机仓2的内部空间和箱体1的外部空间之间能够顺利地进行空气流动。
76.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中若后罩26的背罩部261和第二侧罩部263均靠墙放置的情形下,压机仓2内的空气很难通过第三出风口265和第四出风口266排出箱体1外部,散热效果会降低。
77.图12是图3的正视图。图13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78.请参阅图12和图13,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板21设于箱体1的底面上,托板21设于箱壳11的底壳板的背侧,且托板21与底壳板共同作为箱体1的底部外观面。托板21与箱壳11的底壳板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4,该通风间隙4连通压机仓2的内部空间,即该通风间隙4能够分别连通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
79.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间隙4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横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通风间隙4可以与箱体1的前壁或后壁平行布置,也可以相对于箱体1的前壁或后壁具有一定倾斜角度。
8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间隙4内设有第一密封件51,第一密封件51设于通风间隙4的中部位置。第一密封件51可采用海绵、橡胶等密封材料,通过第一密封件51对通风间隙4的所在位置进行密封隔断,进而将通风间隙4分隔形成间隔的两段间隙,这两段间隙分别作为第一进风口41和第一出风口42。
81.其中,第一进风口41连通进风空间201,第一出风口42连通出风空间202。箱体1底部外侧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41进入进风空间201,再通过散热风机16、出风空间202、第一出风口42排到箱体1的底部外侧,进而利用箱体1的底部空间与压机仓2之间形成散热循环。因此,在嵌入式冰箱的侧壁或背侧空间较小的情形下,第一进风口41和第一出风口42形成的底部散热循环仍然能够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
8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1和第一出风口42也可以分别开设在压机仓2底部的其他区域处,即开设在托板21的其他位置处。
83.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挡风条6,第一挡风条6设于第一进风口41和第一出风口42之间,且第一挡风条6由第一密封件51处向箱体1的前侧延伸,进而通过第一挡风条6将箱体1的底面下方的空间分隔为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在散热风机16的风力作用下,进风区域61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41进入进风空间201,进风空间201内空气流向出风空间202,出风空间20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42进入出风空间202,使得箱体1底部下方的空间与压机仓2形成散热循环能够更加稳定,具有足够长的循环路径,以保证底部散热循环的散热效果。
84.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风条6的后端也可以向后延伸至托板21的底部下方。
85.请参阅图12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风条6可以由第一密封件51处沿垂直于通风间隙4的延伸方向向前延伸形成,如图12所示。
8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风条6也可以由第一密封件51处相对于通风间隙4的延伸方向倾斜地向前延伸。此时,通过第一挡风条6的倾斜布置,可以调节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的面积大小,进而调整第一进风口41与第一出风口42之间的散热循环的循环路径及循环效果。
87.请参阅图10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板21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211,第二出风口211连通压机仓2内的出风空间202。因此,出风空间202的热气也能够通过第二出风口211排到箱体1底部下方的空间内。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4架设在托板21上方,并位于第二出风口211的上侧,且压缩机14的底部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具有间隔。因此,当出风空间202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211排到箱体1底部下方时能够在压缩机14的表面形成较大的风力,进而带走更多的压缩机14的热量,提高对压缩机14的散热性能。
89.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板21的底面下方设有第二挡风条7,第二挡风条7遮挡于第一出风口42和第二出风口211之间,出风区域62形成于第二挡风条7的前侧,并围成于第一挡风条6和第二挡风条7之间。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挡风条7将第一出风口42和第二出风口211进行物理隔离,使第一出风口42和第二出风口211的散热相互不影响。
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风条6与第二挡风条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52,第二密封件52可采用海绵、橡胶等密封材料,通过第二密封件52密封第一挡风条6与第二挡风条7之间的间隙,有效地保证第一出风口42与第二出风口211及第一进风口41之间相互隔离。
9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挡风条7由第二密封件52向远离第一进风口41的方向延伸。第二挡风条7的延伸方向与通风间隙4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进风口41所在的进风区域61与第二出风口211所在区域能够在第二挡风条7与第一挡风条6之间的连接处的外侧进行连通。
92.因此,出风空间202的热气通过第二出风口211排到箱体1底部下方后,能够沿着第二挡风条7流向第一进风口41,并通过第一进风口41回到压机仓2的进风空间201,即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出风口211配合也能够在箱体1的底部空间与压机仓2之间形成散热循环,并且通过第一挡风条6和第二挡风条7的物理隔离,使得两个底部散热循环能够相互不影响,并共同提高冰箱的散热性能。
9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与第二密封件52相互叠置布置,第一密封件51与第二密封件52均靠近第一挡风条6和第二挡风条7之间的衔接处。
94.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和第二密封件52也可以一体成型。
95.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1仅连通第二空间2012。因此,进风区域61的空气能够经第一进风口41进入第二空间2012,经冷凝器15上的空隙吹向第一空间2011,再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内。
96.图14是图12中第一挡风条6、第二挡风条7、第一密封件51、第二密封件52、散热风机16及冷凝器15的装配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正视图。
97.请参阅图12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与第一空间2011相对布置,第一密封件51密封通风间隙4的与第一空间2011对应的区段,因此,第一空间2011不与第一进风口41相连通,也不与第一出风口42相连通,进而使第一空间2011分别与第一进风口41和第一出风口42密封隔离。进风区域61的空气只能经第一进风口41进入第二空间
2012,再经冷凝器15上的空隙吹向第一空间2011,并通过散热风机16吹向出风空间202内。
98.请参阅图12至图15所示,挡风组件8设于箱体1的底部,挡风组件8用于遮挡于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的前侧,且挡风组件8与第一挡风条6的前端部具有间隔。进风区域61的前端与出风区域62的前端能够在挡风组件8与第一挡风条6之间的间隔区域处连通。因此,压机仓2的出风空间20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42进入出风空间202后,可在挡风组件8的作用下将空气导入进风区域61,再使进风区域61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41回到压机仓2的进风空间201内,以形成散热循环。在此循环过程中,由于挡风组件8遮挡在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的前侧,故热风不会从箱体1的底部向前吹出,进而改善冰箱底部向前出热风的现象,避免因热风温度过高引起人体不适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99.请参阅图12至图15,并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组件8包括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其中,第一导风条81遮挡在出风区域62的前侧,第二导风条82遮挡在进风区域61的前侧。第一导风条81的靠近进风区域61的端部抵靠或连接在第二导风条82的靠近出风区域62的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条81的靠近第二导风条82的端部与第二导风条82相抵。第一挡风条6的前端与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之间均具有间隔。因此,出风区域62的空气能够顺着风力沿第一导风条81导向第二导风条82,并沿着第二导风条82导入进风区域61。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条82沿横向延伸,且第二导风条82的延伸方向与通风间隙4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导风条81呈倾斜延伸。具体地,第一导风条81在由后向前延伸的同时,由出风区域62倾斜地向靠近进风区域61的方向延伸,直至第一导风条81与第二导风条82相抵。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相连处设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进而密封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相连处的间隙。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也可以是一体弯折的弧形或c形或u形结构。
103.图16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分解示意图。
104.请参阅图12至图17,并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组件8包括底罩83,底罩83设于箱体1的底侧空间的前端区域,且底罩83沿箱体1前端的底侧边沿横向延伸布置。底罩83设于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的前侧。因此,即使有少部分热风由于流动的原因,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吹向箱体1的前侧,也可以通过底罩83遮挡剩余的这部分热风,进一步改善冰箱底部向前出热风的现象,避免因热风温度过高引起人体不适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0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挡风组件8也可以仅设置底罩83,即在不安装第一导风条81和第二导风条82的前提下,底罩83也可以遮挡在出风区域62和进风区域61的前侧,并将出风区域62的空气顺利风力导入进风区域61。
106.请参阅图12至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设有底脚9,底脚9凸设于箱体1的底面下方。箱体1通过底脚9支撑在底面上,进而使箱体1的底部形成有空间,进而能够在箱体1的底部行程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底部的前端设有两个底脚9,两个底脚9呈左右间隔布置。底脚9的前端凸伸出箱体1的前壁,底罩8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底脚9的前端部上,进而遮
挡在箱体1底部的前侧。
108.图18是图17底脚9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分解示意图。
109.请参阅图17至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脚9包括固定板91、螺杆92和支撑块93。其中,固定板91呈前后延伸布置,固定板91的后端固设于箱体1的底面上,固定板91的前端凸伸出箱体1的前壁。螺杆92由固定板91的前端沿竖向向下延伸,支撑块93螺纹套接在螺杆92的下端。箱体1通过支撑块93支撑在底面上。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脚9还包括滚轮94,滚轮94可转动地设于固定板91的底部,以便于箱体1移动。
111.图20是图17中底罩83的结构示意图。
112.请参阅图17至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罩83的后侧凹设有第一收容槽831,第一收容槽831与固定板91相对布置,底罩83通过第一收容槽831套设在固定板91的前端部上。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螺杆92固定在固定板91的前端。同时,底罩83的后侧凹设有第二收容槽832,第一收容槽831位于第二收容槽832的上方,且第一收容槽831和第二收容槽832呈上下连通。当底罩83套设在固定板91的前端部上时,固定板91的前端插接固定于第一收容槽831内,支撑块93能够位于第二收容槽832内,螺杆92能够分布在第一收容槽831和第二收容槽832的连通处。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容槽831和第二收容槽832的连通处的两侧分别设有分隔筋833。当固定板91的前端插接固定于第一收容槽831内,且支撑块93位于第二收容槽832内时,分隔筋833能够位于固定板91的前端与支撑块93之间。
1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16.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压机仓2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41和第一出风口42,配合第一挡风条6将箱体1底部的区域分隔为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使进风区域61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41连通压机仓2,出风区域62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42连通压机仓2;使得压机仓2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42进入出风区域62,配合挡风组件8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导风条81的前侧,并遮挡在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的前侧,因此挡风组件8能够将出风区域62内的热风导入进风区域61,并使进风区域61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41导入压机仓2内,实现压机仓2内的散热循环,有效地保证冰箱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降低冰箱的能耗和提升冰箱的制冷效果。在此散热循环过程中,由于挡风组件8遮挡在进风区域61和出风区域62的前侧,故热风不会从箱体1的底部向前吹出,进而改善冰箱底部向前出热风的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117.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