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34417发布日期:2024-05-07 19:0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储液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液器、一种制冷系统和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液体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而击碎压缩机的回气阀片,以及调节制冷系统内的冷媒量,通常在压缩机吸气口设置储液器,储液器内部有一根内管,内管下端开了一个回油孔,回油孔的作用是将运转中留在储液器中的液体冷媒输送回蒸发器。

2、但是,在压缩机停机时,蒸发器内剩下的液体冷媒蒸发变成气体冷媒状态进入储液器,这时气体冷媒通过回油孔会变成气泡状,穿过液体冷媒及油混合的液体后在油面爆破产生冷媒流动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因设置储液器而在压缩机停止工作时,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液器。

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

4、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5、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管体,设于壳体,管体上具有进口、出口和回收口,进口暴露在壳体外,出口和回收口位于壳体内,沿着进口到出口的方向,管体在回收口处的通过面积小于进口的通过面积。

6、本发明提出的储液器,包括壳体和管体,管体插设在壳体上,并且,管体上具有进口、出口和回收口,其中,回收口可以位于管体的管壁,而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其中,进口暴露在壳体的外,介质通过进口进入管体,之后由出口排出到壳体内,从而实现对介质的存储,并且,回收口可以根据制冷系统的需求,吸取壳体内的介质。

7、并且,沿着进口到出口的方向,管体上设置回收口处的通过面积,要小于进口的通过面积,进而在制冷系统工作时,介质通过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流道回收口位置时,由于通过面积的减小,因此,介质的速度增加,回收口处的压力降低,从而可以将壳体内的介质通过回收口吸入管体内,增加制冷系统中的介质量,提升制冷系统运行的流畅度,进而降低壳体内的介质的高度,进而在压缩机停机后,蒸发器内的气态介质通过回收口进入到介质中,由于介质的高度降低,进而减少了气态介质爆破时的能量,进而降低气态介质爆破时的声音能量,降低储液器在压缩机停机后产生的噪音,降低制冷设备的噪音。

8、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储液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管体包括喉道,回收口位于喉道。

10、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的中部具有喉道,喉道在管体中收缩,喉道的管径小于管体其他位置的管径,进而回收口设置在喉道的侧壁,可以确保回收口处通过面积的减小。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管体为文丘里管。

12、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采用文丘里管,回收口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喉道处,具体地,文丘里管具有喉道、收缩段和扩张段,收缩段位于喉道朝向进口的一侧,扩展段位于喉道背离进口的一侧,进而利用收缩段和扩张段可以对介质进行缓冲,降低介质对管体的冲击,降低管体的噪音。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收管,设于管体,回收管的一端和回收口对接,回收管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内。

14、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器还包括回收管,回收管的一端和回收口对接,回收管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内,从而可以实现直接在壳体和管体中的流动。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回收管的另一端相对于回收口靠近进口。

16、在该技术方案中,回收管的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回收口和进口之间,也就是,回收管的另一端更加靠近壳体的底部,从而可以由壳体内吸收更多的介质,使得制冷系统具有更加宽泛的冷媒调节量,并且,回收管另一端和介质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回收口和介质表面之间的距离,所以回收管另一端处受到的压力要大于回收口处的压力,进而利用增加的压力,使得气态介质无法通过回收管排出,只能通过管体流动到壳体内,从而进一步降低气态介质在液态介质中爆破时产生的声音。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回收管的另一端的开口朝向进口。

18、在该技术方案中,回收管的另一端的开口朝向进口,也就是回收管的另一端朝向壳体的底部,进而在介质压强的作用下,回收管内可以存留一部分气态介质,进一步较少气态冷媒通过回收管的量,从而进一步减少气态介质在壳体中留存的介质的所产生的爆破音。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回收管为弯折结构。

20、在该技术方案中,回收管采用弯折结构,基于回收口所在的管体的位置的通过面积较小,因此,回收管采用折弯结构可以降低回收管和管体之间的干涉。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回收管的外壁具有凹槽,回收管位于凹槽内。

22、在该技术方案中,回收管设置在管体的凹槽内,进而回收管含在管体中,便于管体和壳体的安装,降低回收管和管体脱离的可能性。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出口朝向壳体的内壁。

24、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的出口朝向壳体的内壁,进而管体的介质可以冲击在壳体上,减少介质的动能,降低介质直接冲击压缩机的回气阀的风险。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管体穿设于第一开口。

26、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管体穿设在第一开口中,进而管体可以和蒸发器相连接,第二开口和压缩机相连接。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设置。

2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壳体的相背的两侧,进而可以提升介质出口的高度,使得壳体中可以存储能多的介质。

2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管体为折弯结构。

30、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采用折弯结构,进而在管体安装第一开口后,出口朝向壳体的内壁,而不是位于第一开口背侧的第二开口处,降低储液器的装配难度。

3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管体的折弯处相对于喉道靠近第二开口。

32、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的折弯处相对于更加靠近第二开口,而远离喉道,进而使得管体的折弯处到出口处的距离较短,使得整个储液器的重心更加靠近中心,减小储液器偏重的可能性。

3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储液器。

34、本发明提出的制冷系统,因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储液器,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储液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3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制冷系统。

36、本发明提出的制冷设备,因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制冷系统,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制冷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3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