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分集水器及辐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3173发布日期:2022-07-29 23:2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分集水器及辐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分集水器及辐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辐射空调系统工程上采用的分集水器,均为传统用于地板辐射供暖配套用的分集水器,材质以黄铜或不锈钢为主。其中,分水器主要起到调节作用,将来自于热源产生的热水通过埋在地板的地暖管分配到室内需地板采暖的各房间。对支管中的水路进行水力平衡调节,实现支路的供回水温差保持一致,防止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集水器是将连接各路加热管回水管的汇水装置,实现开关水路的作用,即分户控制。
3.基于保冷需求,在工程应用中通常利用橡塑保温板(至少20mm厚)将分集水器的主体覆盖。然而,受分集水器本体形状的限制,实际保温效果较不理想。随着辐射空调系统市场推广的发展,采用塑料作为分集水器的材质的产品就应运而生。
4.现有一种典型的分集水器以高强度尼龙为主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保冷需求。该分集水器主体为一体结构,通过紧固在墙上的支架实现安装固定,并选用直条型固定带将分集水器主体固定在支架上。该分集水器主体为一体式结构,装配灵活性不高,且其支路接口数量确定,无法更好地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5.另外,基于该安装方式下,为了将分水器与集水器主体固定在不同平面内,需要配合其他施工技术手段辅助安装,以便于各支路的布置。
6.有鉴于此,亟待针对分集水器主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上述一体式分集水器主体所存在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分集水器及辐射空调系统,通过结构改进得以合理优化分集水器的组装机制,提高装配工艺性,为广泛应用于不同应用场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包括多个模块单体、两个端部单体和多个密封过渡件;其中,多个模块单体依次可拆卸拼接形成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内部主流道的主体,每个所述模块单体具有贯通腔及与其贯通腔连通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接口,且各所述模块单体的贯通腔顺次连通形成所述内部主流道;两个端部单体分别与位于两端侧的所述模块单体可拆卸拼接,两个端部单体中的一者具有贯通腔和主路接口,所述主路接口位于所述端部单体的贯通腔的外端侧;多个密封过渡件,分别设置在邻接的两个所述模块单体中,以及两个所述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所述模块单体中;且每个所述密封过渡件的外周表面分别与邻接的两个所述模块单体密封连接,以及与每个所述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所述模块单体密封连接。
9.可选地,还包括多个锁紧块,每个所述锁紧块的两侧端分别与邻接的两个所述模
块单体,以及所述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所述模块单体之间分别楔紧,以构建所述可拆卸拼接;所述模块单体、所述端部单体和所述锁紧块均采用塑料制成。
10.可选地,所述锁紧块的楔紧适配部开设有燕尾槽,相应地,所述模块单体两端侧的楔紧适配部配置有单边燕尾凸条,所述端部单体一端侧的楔紧适配部配置有单边燕尾凸条,且所述楔紧由所述燕尾槽与相邻邻接的两个所述单边燕尾凸条形成。
11.可选地,所述模块单体上的所述支路接口的通流截面的中心线,与所述贯通腔的通流截面的中心线非共面设置。
12.可选地,所述模块单体上还包括与其贯通腔连通的功能接口,且所述功能接口与所述支路接口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模块单体的两侧。
13.可选地,所述密封过渡件的外周表面具有径向外伸的限位环,所述模块单体的内两侧端腔壁和所述端部单体的拼接端腔壁分别具有环形止定位台阶,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环形止定位台阶的内径尺寸,且所述限位环分别与邻接的所述环形止定位台阶相抵限位。
14.可选地,所述环形止定位台阶的外侧端具有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环形止定位台阶;邻接的两个所述密封台阶形成第一密封环槽,并通过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内的第一密封件形成密封。
15.可选地,所述限位环两侧的所述密封过渡件的外周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密封环槽,并通过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环槽内的第二密封件,形成与邻接的两个所述模块单体之间,以及与每个所述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所述模块单体之间密封。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集水器,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分水主体和集水主体;所述分水主体和集水主体分别采用如前所述的分集水器主体结构。
17.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底座上的第一扣紧条和第二扣紧条,所述支架底座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中段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第二方向上相对错开设置;所述分水主体和所述集水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扣紧条和第二扣紧条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扣紧条和所述第二扣紧条的可拆卸适配部在第三方向上相对错开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扣紧条和所述第二扣紧条均配置为:自本体延伸的两个卡扣部,所述两个卡扣部间隔设置且两者沿第二方向相向延伸形成;相应地,所述模块单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卡槽,两侧所述卡槽沿第一方向布置形成,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扣部扣合适配,以构建所述可拆卸连接。
19.可选地,所述分水主体的各所述模块单体均配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插装设置在与相应所述模块单体的贯通腔连通的功能接口中;所述集水主体的各所述模块单体均配置有截止型阀芯,所述截止型阀芯插装设置在与相应所述模块单体的贯通腔连通的功能接口中。
20.可选地,所述分水主体的两个端部单体中另一者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集水主体的两个端部单体中另一者上,设置有泄水阀。
21.可选地,所述分水主体和所述集水主体的各所述支路接口,均通过快接接头与相应的管路连接。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用于供回水的集配、流量调节及控制
的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采用如前所述的分集水器。
23.针对传统的一体式分集水器主体,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可拆卸组装形成的分体式分集水器主体,以便于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组装。具体地,该分集水器主体由多个模块单体依次可拆卸拼接形成,每个模块单体具有贯通腔及与其贯通腔连通的支路接口,拼接组装后,各贯通腔连通形成主体内部的内部主流道,且各所述模块单体的贯通腔顺次连通形成内部主流道;两个端部单体分别与位于两端侧的模块单体同样采用可拆卸拼接,且其中一者具有贯通腔和主路接口;同时,多个密封过渡件分别设置在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中,以及两个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中,且每个密封过渡件的外周表面分别与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密封连接,以及与每个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24.首先,应用本方案提供的分体式分集水器主体,可根据需要拼接相应的模块单体,由此构建主流道与各支路的相应路径,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
25.其次,基于该分集水器主体可拆卸拼接的特点,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组装及检修维护,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
26.再次,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中,通过锁紧块分别与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以及端部单体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之间分别楔紧,以构建相应的可拆卸拼接;结构简单可靠,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另外,在具体应用中,模块单体、端部单体和锁紧块均采用塑料制成,以获得良好的保温效果,不易结露,同时可避免内部结垢。
27.第四,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各模块单体上的支路接口的通流截面的中心线,与贯通腔的通流截面的中心线非共面设置;如此设置,有效增加了主流道过流面积,流动阻力小。
28.第五,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可选方案中,分集水器的支架包括固定在支架底座上的两个扣紧条,用于组装分水主体和集水主体;一方面,支架底座上用于固定两个扣紧条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第二方向上相对错开设置;同时,两个扣紧条的可拆卸适配部在第三方向上相对错开设置,也就是说,基于扣紧条的尺寸关系配置,达成将分水器与集水器主体固定在不同平面内,无需其他施工技术手段辅助安装。整体上,解决了分支管路在空间上相互干扰的问题,可进一步提高装配工艺性。
附图说明
29.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分集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所示分集水器的主视图;
31.图3为图1中所示分集水器的侧视图;
32.图4为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分集水器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33.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34.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水主体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35.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两个模块单体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36.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过渡件的适配结构剖面图;
37.图9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集水器的一种功能状态示意图。
38.图中:
39.分水主体10、集水主体20、支架30、支架底座31、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中段连接部313、第一扣紧条32、卡扣部321、本体322、第二扣紧条33、卡扣部331、本体332、螺纹紧固件34、排气阀40、泄水阀50、流量计60、罩盖61、快接接头70、截止型阀芯80、罩盖81;
40.模块单体1、卡槽11、贯通腔12、支路接口13、单边燕尾凸条14、环形止定位台阶15、密封台阶16、功能接口17、端部单体2、主路接口21、单边燕尾凸条22、端部单体3、密封过渡件4、限位环41、第二密封环槽42、锁紧块5、燕尾槽51、第一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7。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2.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分集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分集水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分集水器的侧视图。
43.该分集水器包括分水主体10、集水主体20及支架30,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通过支架30固定;例如但不限于,通过支架30固定在应用空间的墙面上。
44.其中,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的一端分别与主管路连通,不失一般性,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均以三个支路作为示意。相应地,在分水主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阀40,集水主体20的另一端设置有泄水阀50。
45.本文中,定义沿分集水器内部主流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x,定义各支路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y,定义垂直于安装平面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仅用于清楚描述相关构成及结构的关联关系,未对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实质性的限制。
46.如图2和图3所示,沿第二方向y,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的安装位置相互错开布置,如图2中所示尺寸标记a所示;沿第三方向z,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的安装位置相互错开布置,如图3中尺寸标记b所示。整体上,解决了分支管路在空间上相互干扰的问题,可进一步提高装配工艺性。
47.本实施方式中,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采用相同的可拆卸连接的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各自组装完成后,再组装在支架30上相应的扣紧条(32、33)上,达成分集水器的定位安装。为了获得良好的定位关系,对应于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本方案基于两个支架30分别提供了两个适配安装位,以兼顾两者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装配精度。如图4所示,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分集水器的装配关系爆炸图。不失一般性,图4所示的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分别以四个支路作为示意。
48.这里,支架30作为基础固定结构件,其具体实现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优选结构形式,具体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其中,图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49.该支架30包括支架底座31和两个扣紧条:第一扣紧条32和第二扣紧条33,两个扣紧条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34固定在支架底座31上。其中,支架底座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和中段连接部313;第一连接部311对应固定第一扣紧条32,用于组装分水主体10;第二连接部312对应固定第二扣紧条33,用于组装集水主体20。
50.该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错开设置,以便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组装完成后,各支路的管路得以交错避免干扰。
51.如图5所示,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上相应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布置形成卡槽11,该卡槽11分别设置在各主体的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表面上(图中仅示出位于顶面上的卡槽11),以分别与相应扣紧条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扣部扣合适配,以实现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相对于支架30的可拆卸连接。
52.具体地,第一扣紧条32上的两个卡扣部321自其本体322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且两者间隔设置;这样,分水主体10置于两者之间后,两个卡扣部321可微形变后分别卡入相应的卡槽11中;同样地,第二扣紧条33上的两个卡扣部331自其本体332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两者间隔设置,以便分水主体10置于两者之间后,两个卡扣部331分别卡入相应的卡槽11中。
53.组装完成后,基于卡槽11的配置形式,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还可以相对于相应的扣紧条在第一方向x上位移,以便根据现场实际情形进行适当的微调,装配工艺性较好。
5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于构建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与支架30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具体实现,也可根据实际产品设计进行选择。
55.另外,为了合理实现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在第三方向z上的交错布置,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扣紧条32的本体322和第二扣紧条33的本体332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尺寸实现,结构简单可靠,且具有较好的可互换性。实际上,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扣紧条32和第二扣紧条33可拆卸连接,且两者的可拆卸适配部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错开设置均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56.本方案中,第一扣紧条32和第二扣紧条33均为单独结构件,且第一扣紧条32和第二扣紧条33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34与支架底座31组装固定。当然,在其他具体应用中,扣紧条也可与支架底座一体成型。
57.进一步地,支架30优选采用罩盖61材料制成,在系统安装后,可以减少分集水器棒体的紧固力,避免分集水器产生束缚扭曲,保障产品的性能稳定。
58.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分水主体10和集水主体20采用相同的分集水器主体结构。这里,以分水主体10作为描述对象进行详细说明。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其中,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分水主体的装配关系爆炸图,图7为两个模块单体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59.结合图6和图7所示,该主体结构包括四个模块单体1和两个端部单体(2、3)、五个密封过渡件4和五对锁紧块5,并基于此达成兼具良好密封性能的分体式分集水器主体结构。其中,一个端部单体2用于形成主路接口21,另一个端部单体3用于配置相应的功能阀,对于分水主体10来说,其上的端部单体3用于连接组装排气阀40,而对于集水主体20来说,其上的端部单体3用于连接组装泄水阀50。
60.其中,模块单体1、端部单体(2、3)和锁紧块5均采用塑料制成,以获得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可避免内部结垢。例如但不限于ppsu等材质,适用介质温度范围:5℃~8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他复数个支路接口的应用场景,可通过增减模块单体1、密封过渡件4和锁紧块5确定实际主体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可以根据房间数量或服务区域面积增减模块数量,同时还可根据主管路的相对位置调整左右进水方向。
61.本实施例中,四个模块单体1依次可拆卸拼接,以此形成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内部主流道的主体。其中,每个模块单体1具有贯通腔12及与其贯通腔12连通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接口13,且各模块单体1的贯通腔12顺次连通形成主体结构的内部主流道。
62.两个端部单体(2、3)分别与位于两端侧的模块单体1可拆卸拼接,端部单体2具有贯通腔和主路接口21,该主路接口21位于端部单体2的贯通腔的外端侧,与主流道连通。
63.进一步地,上述可拆卸拼接关系采用锁紧块5及相应适配结构实现。结合图5所示,每个锁紧块5的两侧端分别与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1,以及端部单体(2、3)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1之间分别楔紧,以构建可拆卸拼接;再结合图6所示,锁紧块5的楔紧适配部开设有燕尾槽51,相应地,模块单体1两端侧的楔紧适配部配置有单边燕尾凸条14,同样地,端部单体2一端侧的楔紧适配部配置有单边燕尾凸条22,另一端部单体3一端侧的楔紧适配部配置有单边燕尾凸条,以由燕尾槽51与相邻邻接的两个单边燕尾凸条(14、22)插装适配,构建基于锁紧块5形成的楔紧关系。
64.这里,“单边燕尾凸条”是指适配于燕尾槽51一侧边槽的结构,换言之,相邻待接接构件上的两个“单边燕尾凸条”对应适配于一个锁紧块5的燕尾槽51。再结合图6、图7和图8所示,其中,图8示出了密封过渡件的适配结构剖面图。
65.其中,密封过渡件4分别设置在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1中;且每个密封过渡件4的外周表面分别与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1密封连接,以及与每个端部单体(2、3)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1密封连接。当然,以及两个端部单体(2、3)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1中;也就是说,利用密封过渡件4在每处可拆卸拼接位置处建立相应的密封。
66.为了提高拼接组装效率,本方案的密封过渡件4整体呈套筒状结构,且其外周表面具有径向外伸的限位环41。相应地,模块单体1的内两侧端腔壁具有环形止定位台阶15,请一并参见图8,该限位环41的外径尺寸大于环形止定位台阶15的内径尺寸。
67.组装后,该限位环41的两侧面分别与邻接的环形止定位台阶15相抵限位。如此设置,通过构件自体结构提供装配定位功能。当然,端部单体(2、3)的拼接端腔壁也分别具有环形止定位台阶,以得各自的装配定位。
68.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可靠性,本方案中提供两组密封件: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
69.再如图8所示,环形止定位台阶15的外侧端具有密封台阶16,该密封台阶16的径向尺寸大于环形止定位台阶15;邻接的两个密封台阶形成第一密封环槽,并通过置于该第一密封环槽内的第一密封件6形成密封。
70.另外,限位环41两侧的密封过渡件4的外周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密封环槽42,并通过置于第二密封环槽内的第二密封件7,形成与邻接的两个模块单体1之间。这里,密封件可采用epdm材料制成。
71.同样地,上述两道密封件,同样应用在每个端部单体(2、3)和相应邻接的模块单体1之间密封,在此不再赘述。
72.本方案中,模块单体1上的支路接口13的通流截面的中心线,与贯通腔12的通流截面的中心线非共面设置;由此,有效增加了主流道过流面积,流动阻力小。
73.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模块单体1上还包括与其贯通腔12连通的功能接口17,且该功能接口17与支路接口13沿第二方向y分别位于模块单体1的两侧。
74.这里,对于分水主体10来说,其各模块单体1均配置有流量计60,该流量计60插装设置在与相应模块单体1的贯通腔12连通的功能接口17中;对于集水主体20来说,其各模块单体1可均配置有截止型阀芯80,截止型阀芯80插装设置在与相应模块单体1的贯通腔连通的功能接口中(图中未示出)。
75.在具体应用中,在分水主体10上的流量计60操作部外周配置有罩盖61,当需要调节支路流量时,如图9所示,移除罩盖61可露出位于流量计60根部的操作部,旋动即可进行相应支路的流量调节,操作完成后再将罩盖61将流量计60操作部遮住,避免误操作。
76.在其他具体应用中,在集水主体20的功能接口处配置有罩盖81,可将罩盖81拆下,换上电控阀(需另外配置),从而升级为智能控制型。
77.为了快速实现组装操作,本实施方式中的分水主体10各支路接口13,均通过快接接头70与相应的管路(图中未示出)连接;例如但不限于,采用速接组件实现了快速插接,管材与速接头的连接为一级直插,速接头与支路接头是二级直插,安装便捷,效率高。这里,快接接头70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实现,只要能够满足快速组装的功能需要均可。
78.同样地,集水主体20的各支路接口,也通过快接接头70与相应的管路连接(图中未示出)。
79.除前述分集水器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用于供回水的集配、流量调节及控制的分集水器,该分集水器采用如前图1至图8所示的分集水器。该辐射空调系统的其他功能构成非本技术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80.下面简要说明清洗维护的操作方式:清洗时,不需要拆卸分集水器,将清洗机连接到供暖主路中,将流量计60的罩盖61取掉,将集水器的塑料手轮装好,顺时针旋转流量计主体、塑料手轮,将各支路关闭。逆时针旋转第1支路的流量计、手轮,打开第1支路,清洗第1支路管道。清洗完毕,顺时针旋转第1支路的流量计、手轮,关闭第1支路阀门。同样方法,打开第2支路,清洗第2支路管道,清洗完毕关闭第2支路。以此类推,逐步清洗各支路管道。
81.应当理解,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分集水器,仅需一人即可实现棒体与支架的固定,并且安装效率高,且安装后,还可以通过棒体模块表面的可滑动的暗槽左右微调棒体的位置,便于系统分支管道错位连接,解决了在空间上相互干扰的难题。除辐射空调系统,该分集水器还可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下。
82.本文所使用的序数词“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在描述技术方案中相同功能的构成或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序数词“第一”和“第二”的使用,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理解上的限制。
83.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