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空调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5216发布日期:2022-10-29 00:1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空调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空调器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器在开启过程中,大量液态冷媒存在于冷凝器后端管道。由于冷媒中间可能存在气泡,连通冷凝器和储液罐之间的管道可能被气泡堵住,从而导致液态冷媒流入储液罐的管道被堵塞,即出现“气堵”现象,使储液罐中液位逐渐下降,甚至导致空调器停机。
3.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敲动冷凝器后端,以使气泡破碎,使连通冷凝器和储液罐之间的管道内的冷媒恢复流动;如若不行,就需要对空调器进行拆机,放掉冷媒,然后对连通冷凝器和储液罐之间的管道进行高压气体吹扫,这极大地影响了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4.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空调器及制冷系统,以有效解决气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空调器及制冷系统,以有效解决气堵。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包括冷凝器、储液罐和抽气装置;
8.所述冷凝器包括用于接收气态冷媒的入口管段和用于输出液态冷媒的出口管段,所述入口管段与所述出口管段相连通,且所述出口管段连通至所述储液罐;
9.所述抽气装置包括连接管、气泵和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管开闭的电磁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管段,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上以用于将所述储液罐内气体抽送至所述入口管段。
10.可选地,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换热管段,所述换热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口管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口管段。
11.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罐内冷媒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12.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储液罐内冷媒液位高度低于设定高度时,所述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连接管保持畅通,所述气泵将所述储液罐内气体抽送至所述入口管段。
13.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输送管、空调内机和用于向所述空调内机输送冷媒的制冷剂泵,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另一端连通所述制冷剂泵。
14.可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的冷媒出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
15.所述第三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另一端连通所述入口管段。
16.可选地,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置有磁悬浮压缩机。
17.可选地,所述冷凝器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换热管段喷淋冷却液的喷淋装置;
18.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头、用于向所述喷淋头供给冷却液的供液泵和设置于所述喷淋头底部一侧的储水箱,所述换热管段位于所述喷淋头和所述储水箱之间。
19.可选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用于向所述供液泵供给冷却液的供液管,所述供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液泵,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水箱中。
20.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
2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施例中,通过气泵抽气能将储液罐内气体抽送至入口管段,从而使入口管段至储液罐之间的压差变得更大,压差更大从而能冲破气堵,使冷媒重新流通,即解决了气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5.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7.图示说明:1、冷凝器;2、储液罐;11、入口管段;12、出口管段;13、换热管段;3、抽气装置;31、连接管;32、气泵;33、电磁阀;4、液位传感器;5、空调内机;6、制冷剂泵;7、气液分离器;8、悬浮式压缩机;9、喷淋装置;91、喷淋头;92、供液泵;93、储水箱;101、第一输送管;102、第二输送管;103、第三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
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实施例一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通过气泵32抽气,能使储液罐2内气体压强下降,入口管段11的压强增高,从而能有效推动冷媒向储液罐2流动,解决气堵问题,进而避免停机。
33.请参阅图1,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包括冷凝器1、储液罐2和抽气装置3;
34.冷凝器1包括用于接收气态冷媒的入口管段11和用于输出液态冷媒的出口管段12,入口管段11与出口管段12相连通,且出口管段12连通至储液罐2;
35.抽气装置3包括连接管31、气泵32和用于控制连接管31开闭的电磁阀33;连接管31的一端连通入口管段11,另一端连通储液罐2;气泵32安装于连接管31上以用于将储液罐2内气体抽送至入口管段11。
36.具体地,在出现气堵时,启动气泵32和电磁阀33,电磁阀33动作以使连接管31保持畅通,然后气泵32抽气。气泵32抽气能有效降低储液罐2的罐内气压,且能有效增大入口管段11处的压强,从而使入口管段11至储液罐2的压差变得更大,更大的压差将气堵冲破,从而使冷媒流入至储液罐2。
37.值得说明的是,在入口管段11的冷媒一般为高压气态冷媒,然后经冷凝器1降温后形成液态冷媒。
38.可选地,冷凝器1还包括换热管段13,换热管段13的一端连接入口管段11,另一端连接出口管段12。
39.具体地,换热管段13为气态冷媒转化为液态冷媒的主要区域。一般地,换热管段13呈多段弯曲状结构。
40.可选地,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还包括用于检测储液罐2内冷媒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4分别与气泵32和电磁阀33电连接;
41.液位传感器4检测到储液罐2内冷媒液位高度低于设定高度时,电磁阀33开启以使连接管31保持畅通,气泵32将储液罐2内气体抽送至入口管段11。
42.具体地,通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以控制电磁阀33、气泵32的开闭,从而能自动破除气堵,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还需说明的是,设定高度可以为储液罐2总高度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或者其他的具体高度值。
43.可选地,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还包括第一输送管101、空调内机5和用于向空调内机5输送冷媒的制冷剂泵6,第一输送管101的一端连通储液罐2,另一端连通制冷剂泵6。
44.具体地,制冷剂泵6抽取储液罐2中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输入至空调内机5并吸热,以降低房间内的温度。
45.可选地,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第二输送管102和第三输送管103,第二输送管102的一端连通空调内机5的冷媒出口端,另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7;
46.第三输送管103的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7,另一端连通入口管段11。
47.具体地,气液分离器7能有效防止返回压缩机的低压低温蒸汽携带过多的液滴,防止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气缸,防止液体冷媒对压缩机造成液击。
48.可选地,第三输送管103上设置有悬浮式压缩机8,如磁悬浮压缩机、气悬浮压缩机
和无油压缩机等。
49.悬浮式压缩机8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50.可选地,冷凝器1还包括用于向换热管段13喷淋冷却液的喷淋装置9;
51.喷淋装置9包括喷淋头91、用于向喷淋头91供给冷却液的供液泵92和设置于喷淋头91底部一侧的储水箱93,换热管段13位于喷淋头91和储水箱93之间。
52.可选地,喷淋装置9包括用于向供液泵92供给冷却液的供液管,供液管的一端连接供液泵92,另一端伸入至储水箱93中。具体地,喷淋装置9能对冷却液循环进行利用,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53.实施例二
5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实施例一的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
55.实施例三
5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有实施例一的防气堵冷媒循环结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7.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