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9371发布日期:2022-12-21 00:3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2.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均衡饮食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中一个表现就是食材的种类多样化。为了对多种不同种类的食材进行有效地保鲜存储,需要针对不同食材的储存特性进行分类储存,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设置不同的温区进行分类储存。
3.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具有不同温区的储物间室的制冷装置,然而由于具有较低温区的储物间室所需的供冷量大,会导致给低温区储物间室供冷的压缩机启动压力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制冷装置给低温区的储物间室供冷时压缩机的启动压力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蓄冷容器和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所述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冷凝器,所述蒸发冷凝器包括贴靠设置且互相换热的蒸发管和冷凝管,所述蒸发冷凝器设于所述蓄冷容器中,所述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包括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和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所述蒸发管位于所述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中,所述冷凝管位于所述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中。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容器中填充有蓄冷介质,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蓄冷介质相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容器为金属块,所述蒸发冷凝器嵌置于所述金属块中。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容器中设置有蓄冷管,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蓄冷管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冷凝器包括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直管段和分别配置成连接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直管段的多个弯管段。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高温级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高温级压缩机吸气口处的高温级回气管,所述高温级回气管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设于所述高温级冷凝器和所述蒸发管之间的并联支路,所述并联支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供冷支路和第二供冷支路,所述第一供冷支路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高温级蒸发器,所述第二供冷支路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高温级回气管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并联支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低温级压缩机、低温级节流装置、低温级蒸发器、以及设于所述低温级蒸发器和所述低温级压缩机之间的第一回气管段,所述第一回气管段与所述低温级节流装置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二回气管段和放热管段,所述第二回气管段设于所述第一回气管段和所述低温级压缩机之间,所述放热管段和所述第二回气管道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通过蒸发管和冷凝管贴靠设置且互相换热,可以降低冷凝管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预冷,从而使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可以实现更低的温度;通过蓄冷容器对冷凝管进一步降温,从而可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的启动压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蓄冷容器与蒸发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25.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
2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中具有储物间室,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制冷装置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设于箱体中并向储物间室供冷。具体地,制冷装置可以设置为冷柜、冰箱等,以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7.实施例1
28.在本实施例中,箱体中具有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第一储物间室可以为冷藏间室或冷冻间室,第二储物间室可以为变温间室或深冷间室。制冷系统采用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100,其包括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和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
29.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以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为第一储物间室供冷,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为第二储物间室供冷为例展开描述。当然,二者也可以互换。
3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除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之外的其它储物间室。
31.参看图1,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包括高温级压缩机11、高温级蒸发器15和蒸发管12,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内流通有第一制冷剂,高温级压缩机11为变频压缩机。
32.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包括低温级压缩机22、低温级蒸发器24和冷凝管21,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内流通有第二制冷剂,流经冷凝管21的第二制冷剂与流经蒸发管12的第一制冷剂换热。
33.其中,蒸发管12和冷凝管21统称为蒸发冷凝器,二者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并且二者可互相换热。
34.这样,第一制冷剂于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中流通时,高温级蒸发器15为第一储物间室供冷;通过流经冷凝管21的第二制冷剂与流经蒸发管12的第一制冷剂换热,蒸发管12内的第一制冷剂可以吸收流经冷凝管21的第二制冷剂的热量,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凝管21中的第二制冷剂的温度,为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预冷,从而使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可以实现更低的温度。
35.其中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可为相同的制冷剂,也可以为不同的制冷剂。
36.另外,“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和“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中的“高温”和“低温”是相对而言的,相对而言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内所流经的第一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高于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内所流经的第二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37.参看图2,制冷装置还包括蓄冷容器3,所述蒸发冷凝器设于蓄冷容器3中,通过蓄冷容器3对冷凝管21进一步降温,从而可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启动压力。
3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蓄冷容器3中填充有蓄冷介质,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蓄冷介质相接触,从而可以使蓄冷介质与所述蒸发冷凝管发生热交换,进一步对对冷凝管21降温,从而可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启动压力。
39.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蓄冷容器3设置成金属块,所述蒸发冷凝器嵌置于所述金属块中,以利用所述金属块对冷凝管21中的第二制冷剂降温,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启动压力。
40.在变化的实施方式中,蓄冷容器3中也可以设置有蓄冷管,蓄冷管中填充有蓄冷介质,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蓄冷管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从而可以通过蓄冷管中的蓄冷介质与冷凝管21中的第二制冷剂互相换热,使得冷凝管21中的第二制冷剂进一步降温,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启动压力。
41.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冷凝器包括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直管段和分别配置成连接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直管段的多个弯管段,从而可以增加所述蒸发冷凝器和蓄冷容器3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且有利于合理排布蒸发管12和冷凝管21。
42.进一步地,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还包括包括高温级冷凝器14、第一节流装置161、以及设于高温级压缩机11吸气口处的高温级回气管13,高温级回气管13与第一节流装置161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从而可以使流经第一节流装置161内的第一制冷剂与流经高温级回气管13内的第一制冷剂换热,从而可以利用高温级回气管13中的第一制冷剂给第一节流装置161中的第一制冷剂降温,增大制冷量,并提高高温级压缩机11的吸气温度,使其升温至环温左右,提高高温级压缩机11的制冷效率,提高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的工作效率,这样,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可以实现-30~10℃的温度范围。
43.参看图1,进一步地,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还包括设于高温级冷凝器14和蒸发管
12之间的并联支路,所述并联支路包括设于其入口处的切换阀17、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供冷支路和第二供冷支路,所述第一供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节流装置161和高温级蒸发器15,所述第二供冷支路包括第二节流装置162。切换阀17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供冷支路或所述第二供冷支路的至少其一连通。
44.进一步地,高温级回气管13与第二节流装置162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流经第二节流装置162内的第一制冷剂与流经高温级回气管13内的第一制冷剂换热,从而可以利用高温级回气管13中的第一制冷剂给第二节流装置162中的第一制冷剂降温,增大制冷量,并提高高温级压缩机11的吸气温度,使其升温至环温左右,提高高温级压缩机11的制冷效率,提高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的工作效率,这样,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可以实现-30~10℃的温度范围。
45.优选地,第一节流装置161、第二节流装置162均为毛细管。
46.进一步地,高温级制冷循环回路1还包括设于高温级冷凝器14和所述并联支路之间的高温级干燥过滤器18,以及设置于蒸发管12和高温级回气管13之间的储液包19。
47.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低温级节流装置23和第一回气管段25,冷凝管21设于低温级压缩机22与低温级节流装置23之间。
48.进一步地,流经第一回气管段25内的第二制冷剂与流经低温级节流装置23内的第二制冷剂换热,从而可以使流经第一回气管段25内的第二制冷剂吸收流经低温级节流装置23内的第二制冷剂的热量,提高流向低温级压缩机22吸入口的第二制冷剂的温度,从而提高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吸气温度,而且提高了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的能量利用率,提高了整个制冷装置的能效。
49.优选地,低温级节流装置23为毛细管,第一回气管段25与低温级节流装置23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以利于二者中流通的第二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
50.进一步地,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第二回气管段26和放热管段27,第二回气管段26设于低温级蒸发器24和低温级压缩机22之间,放热管段27设于低温级压缩机22和冷凝管21之间,流经第二回气管段26内的第二制冷剂与流经放热管段27内的第二制冷剂换热。从而可以使流经第二回气管段26内的第二制冷剂吸收流经放热管段27内的第二制冷剂的热量,提高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吸气温度,并且降低了自放热管段27流向冷凝管21的第二制冷剂的冷量,使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可以实现更低的温度,使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在-60~-20℃的温度范围内实现温度可调,而且提高了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的能量利用率,提高了整个制冷装置的能效。
51.优选地,第二回气管段26位于第一回气管段25和低温级压缩机22之间,可以最大化地提高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的能量利用率。
52.第二回气管段26与放热管段27相互套接或贴靠设置,以利于二者中流通的第二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
53.进一步地,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设置于冷凝管21和低温级节流装置23之间的低温级干燥过滤器29。通过低温级干燥过滤器29,可以对冷凝管21流出的第二制冷剂进行干燥和过滤。
54.实施例2
55.请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
仅在于:
56.所述并联支路还包括与第二节流装置162并联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163,切换阀17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供冷支路、所述第二供冷支路、第三节流装置163的至少其一连通。另外,流经第三节流装置163的第一制冷剂不与流经高温级回气管13内的第一制冷剂换热。
57.这样,在低温级压缩机22启动时,可以使第一制冷剂于第三节流装置163中流通,相较于第一制冷剂于第二节流装置162中流通,可以进一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启动瞬间制冷系统的启动压力,避免由于第一制冷剂流入高温级回气管13中与第二节流装置162换热而导致的第二节流装置162中的第一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58.优选地,第三节流装置163为毛细管。
59.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除上述区别外,其他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60.实施例3
61.请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62.所述第一供冷支路包括第一节流装置161,所述第二供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162和蒸发管12,高温级蒸发器15设于所述并联支路与高温级压缩机11之间,高温级回气管13设于高温级蒸发器15和高温级压缩机11之间。
63.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除上述区别外,其他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64.实施例4
65.请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方式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
66.所述并联支路还包括与第二节流装置162并联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163,切换阀17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供冷支路、所述第二供冷支路、第三节流装置163的至少其一连通。另外,流经第三节流装置163的第一制冷剂不与流经高温级回气管13内的第一制冷剂换热。
67.这样,在低温级压缩机22启动时,可以使第一制冷剂于第三节流装置163中流通,相较于第一制冷剂于第二节流装置162中流通,可以进一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启动瞬间制冷系统的启动压力,避免由于第一制冷剂流入高温级回气管13中与第二节流装置162换热而导致的第二节流装置162中的第一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68.优选地,第三节流装置163为毛细管。
69.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与实施例3除上述区别外,其他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70.实施例5
71.请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该第五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72.所述第一供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节流装置161和高温级蒸发器15,所述第二供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162和蒸发管12,高温级回气管13设于所述并联支路和高温级压缩机11之间。
73.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除上述区别外,其他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74.实施例6
75.请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该第六实施方式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
76.所述并联支路还包括与第二节流装置162并联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163,切换阀17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供冷支路、第二节流装置162、第三节流装置163的至少其一连通。另外,流经第三节流装置163的第一制冷剂不与流经高温级回气管13内的第一制冷剂换热。
77.这样,在低温级压缩机22启动时,可以使第一制冷剂于第三节流装置163中流通,相较于第一制冷剂于第二节流装置162中流通,可以进一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启动瞬间制冷系统的启动压力,避免由于第一制冷剂流入高温级回气管13中与第二节流装置162换热而导致的第二节流装置162中的第一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78.优选地,第三节流装置163为毛细管。
79.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与实施例5除上述区别外,其他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蒸发管12和冷凝管21贴靠设置且互相换热,可以降低冷凝管21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预冷,从而使低温级制冷循环回路2可以实现更低的温度;通过蓄冷容器3对冷凝管21进一步降温,从而可以降低低温级压缩机22的启动压力。
81.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82.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