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和湿度均匀的雪茄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7262发布日期:2022-11-03 03:5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和湿度均匀的雪茄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雪茄储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雪茄柜。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2121776622 .5,一种可增加湿度的雪茄柜,包括柜体;内胆,设置于所述柜体内;储物间室,设置于所述内胆中,所述储物间室内设置有等距相间的雪茄盒;水箱放置腔,设置于所述内胆底部;水箱,位于所述水箱放置腔内,所述水箱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放置有加湿板;压缩机,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部;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柜体背壁的外侧。存在问题是:储物箱内湿度过大时,不能降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和湿度均匀的雪茄柜,它具有储物箱内湿度和温度均匀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度和湿度均匀的雪茄柜,包括柜体、内胆、储物箱、门体、设在储物箱内的雪茄盒、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水箱,内胆的后下部设有梯级,梯级支撑储物箱的后部,雪茄盒与储物箱侧板上导轨滑动配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储物箱和内胆的顶板、侧板和后背板构成冷腔,蒸发器设在后部的冷腔内;冷腔的冷能传递到储物箱内;
5.还包括隔湿组件、除湿风机座、除湿风门、除湿风机、制冷循环风扇和水箱装饰门,
6.所述储物箱的后背板的下部设有除湿回风孔,除湿回风孔将储物箱与冷腔连通;
7.隔湿组件包括循环动力通道和动力加湿通道,
8.除湿风机座设在储物箱的后背板的上端,除湿风门与除湿风机座铰接,除湿风机与除湿风机座固定,除湿风门控制储物箱和冷腔通断;制冷循环风扇与冷腔的侧部底部相对应,制冷循环风扇吹出的冷气在冷腔内流动;隔湿组件设在梯级前部的内胆内构成水箱腔、水箱设在内胆的底板上、上开口与隔湿组件密封且可拆卸配合;水箱装饰门与水箱腔铰接;循环动力通道使储物箱的冷气流动,动力加湿通道使储物箱加湿。
9.优选的:所述隔湿组件上表面与梯级有高度差,
10.隔湿组件上部的内胆壁上设有胆导轨,还包括胆雪茄盒,胆雪茄盒与胆导轨滑动配合;
11.或隔湿组件上表面与梯级在同一平面上。
12.优选的:所述隔湿组件包括底座、隔湿组件面盖、循环通风风机、加湿风机和加湿风门,
13.底座包括设在右侧的加湿后出风腔,设在中部前部的进风腔、循环通风风机座及循环通风出风腔和设在左侧后部的加湿风机后出风腔、加湿风门座、加湿风机座和加湿进风腔;
14.隔湿组件面盖包括设在右侧的出风孔组,设在中部前部的循环进风孔组及设在后
部的循环出风孔和设在左侧的加湿进风孔组;
15.循环通风风机设在循环通风风机座上,加湿风机设在加湿风机座上,加湿风门与加湿风门座铰接,隔湿组件面盖与底座的扣合。
16.优选的:还包括循环风道槽盖,循环风道槽盖与梯级下部的内胆的后背板、储物箱后部的底板和储物箱的后背板扣合并固定构成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的下端与所述隔湿组件面盖上的循环出风孔连通;
17.或循环风道槽盖与储物箱后部的底板和储物箱的后背板扣合并固定构成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的下端与所述隔湿组件面盖上的循环出风孔连通;。
18.优选的:所述除湿回风孔位于所述循环风道内的储物箱的后背板上。
19.优选的:所述除湿回风孔位于所述循环风道两侧的储物箱的后背板上。
20.优选的:还包括前后方向的支撑隔条,支撑隔条与储物箱的侧板和内胆的侧板固定。
21.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度和湿度均匀的雪茄柜,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隔湿组件、降湿风机、除湿风门和制冷循环风扇的设置,储物箱内空气可以循环,降湿风机的设置,储物箱内可以降湿,实现保持储物箱内的湿度和温度均匀。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3.图2是图1的b—b视图。
24.图3是图1的a—a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隔湿组件的立体图之一。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隔湿组件的立体图之二。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隔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隔湿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如图1所示,一种温度和湿度均匀的雪茄柜,包括柜体1、内胆2、设在内胆2和柜体1之间的发泡保温层、储物箱3、门体4、设在储物箱3内的雪茄盒5、压缩机61、蒸发器63、冷凝器62和水箱7,内胆2的后下部设有梯级,梯级支撑储物箱3的后部,储物箱3的底板前部的下开口与梯级前部的内胆相对且连通;储物箱3的顶板、侧板和后背板和内胆2的顶板、侧板和后背板构成冷腔,冷腔包括顶冷腔、侧冷腔和后冷腔,蒸发器设在后部的冷腔内;雪茄盒5与储物箱3侧板上导轨滑动配合且可拆卸;
34.还包括隔湿组件8、除湿风机座91、除湿风门92、除湿风机93、制冷循环风扇10和水箱装饰门11,
35.所述储物箱3的后背板的下部设有除湿回风孔31,除湿回风孔31将储物箱3与冷腔连通;
36.隔湿组件8包括循环动力通道和动力加湿通道,
37.除湿风机座91设在储物箱3的后背板的上端,除湿风门92与除湿风机座91铰接,除湿风机93与除湿风机座91固定;制冷循环风扇10设在冷腔后部底部的两侧且与冷腔的侧部底部相对应,制冷循环风扇10将冷气吹向侧冷腔的底部,然后从侧冷腔底部向上移动进入顶冷腔再回到后冷腔;隔湿组件8设在梯级前部的内胆2内且与内胆2构成水箱腔、水箱7设在内胆2的底板上、上开口与隔湿组件8密封且可拆卸配合,水箱装饰门11与水箱腔铰接,水箱装饰门11的底部两侧与水箱腔铰接,水箱装饰门11翻转后,可以将水箱7从水箱腔中取出。除湿风门92控制储物箱3和冷腔二者通断,使湿度方便控制;需要除湿时,除湿风门92打开、除湿风机93向储物箱3内吹冷气、然后向下移动,经除湿回风孔31的回到后冷腔;
38.所述隔湿组件8上表面与梯级有高度差,
39.隔湿组件8上部的内胆2壁上设有胆导轨,还包括胆雪茄盒12,胆雪茄盒12与胆导轨滑动配合;
40.或隔湿组件8上表面与梯级在同一平面上。
41.如图7、图8、图9所示,所述隔湿组件8包括底座81、隔湿组件面盖82、循环通风风机83、加湿风机84和加湿风门85,
42.底座81包括设在右侧的加湿后出风腔811,设在中部前部的进风腔8121、循环通风风机座8122及循环通风出风腔8123和设在左侧后部的加湿风机后出风腔8131、加湿风门座8132、加湿风机座8133和加湿进风腔8134;
43.隔湿组件面盖82包括设在右侧的出风孔组821,设在中部前部的循环进风孔组8221及设在后部的循环出风孔8222和设在左侧的加湿进风孔组823;
44.循环通风风机83设在循环通风风机座8122上,加湿风机84设在加湿风机座8133上,加湿风门85与加湿风门座8132铰接,隔湿组件面盖82与底座81的扣合;出风孔组821与加湿后出风腔811相对应,加湿进风孔组823与加湿进风腔8134相对应,循环进风孔组8221与进风腔8121相对,循环出风孔8222与循环通风出风腔8123相对应;加湿风门85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常态下,水箱7对储物箱3内湿度的影响;将水箱和储物腔3隔离;
45.动力加湿通道,储物箱3的空气经加湿进风孔组823、加湿进风腔8134、加湿风机后出风腔8131进入水箱7内;再经加湿后出风腔811和出风孔组821回到储物箱3完成加湿过程;
46.循环动力通道,储物箱3内的空气循环时,循环通风风机83工作,储物箱内的空气经循环进风孔组8221、进风腔8121、循环通风出风腔8123及循环出风孔8222回到储物箱3内。
4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循环风道槽盖13,循环风道槽盖13与梯级下部的内胆2的后背板、储物箱3后部的底板和储物箱3的后背板扣合并固定构成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的下端与所述隔湿组件面盖82上的循环出风孔8222连通;
48.或循环风道槽盖13与储物箱3后部的底板和储物箱3的后背板扣合并固定构成循
环风道,循环风道的下端与所述隔湿组件面盖82上的循环出风孔8222连通;
49.所述除湿回风孔31位于所述循环风道内的储物箱3的后背板上;
50.或所述除湿回风孔31位于所述循环风道两侧的储物箱3的后背板上。
51.还包括前后方向的支撑隔条14,支撑隔条14与储物箱3的侧板和内胆2的侧板固定。
5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