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2456发布日期:2022-12-17 11:1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霜蒸发器。


背景技术:

2.制冷设备的制冷原理是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传统的蒸发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结霜,通常利用水化霜、电化霜或热气冲霜的方式进行化霜。
3.水化霜,是通过用水冲入蒸发器把霜化掉,需要一定容量的续水池循环,水管的走向相对麻烦,造价相对较高;
4.电化霜,在蒸发翅片上插入一定数量的发热管,通过发热管的热量将霜化掉,发热管的功率较大,能耗较高,发热管容易损坏;发热管的热量对库温产生的波动较大;
5.热气冲霜,是通过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功能对换,此时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将霜化掉,需要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实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对换,四通阀的故障率较高,压缩机的能耗也高,整机的控制和工艺较为复杂,造价比较高,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霜蒸发器。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霜蒸发器,包括供液端,供液端通过一分液排出结构与蒸发盘管相连接,蒸发盘管缠绕分布于翅片内侧,且蒸发盘管另一端部连接有回汽管,回汽管一侧与供液端连接以形成闭合循环回路。
8.优选的,所述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分成三路的整数倍。
9.优选的,所述分液排出结构按周期三组自动轮换,单次两路同时动作。
10.优选的,所述分液排出结构包括电磁阀组、分液器组和管路组,电磁阀组一端与供液端相连接,且电磁阀组另一端连接有分液器组,分液器组通过管路组与蒸发盘管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通道一端均通过输送管与供液端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分液器组包括第一分液器、第二分液器和第三分液器,第一分液器、第二分液器和第三分液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出液通道处相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管路组的管路个数与蒸发盘管个数相同,且管路组的管路平均分为三组,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液器、第二分液器和第三分液器上,管路组管路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于蒸发盘管上。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液器、第二分液器和第三分液器上连接的管路分别交错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优化设置了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分成三路的整数倍,单次两路同时动作,一路通过电磁阀切断供液,在无制冷液流通时,表面的霜慢慢化掉;且按一定周期三组自动轮换,从而实现不需要停机和额外的热能去化霜,故障率低;对库温不产生任何温度的损耗和波动;从而大大节省了能耗和对产品的存储品质的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液排出结构与蒸发盘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供液端-1、蒸发盘管-3、翅片-4、管路组-7、回汽管-8、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第三电磁阀-53、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第三分液器-63、管路组-7。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1.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霜蒸发器,包括供液端1、分液排出结构、蒸发盘管3、翅片4和回汽管8,供液端1通过一分液排出结构与蒸发盘管3相连接,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3分成三路的整数倍,且按一定周期三组自动轮换,单次两路同时动作,在无制冷液流通时,表面的霜慢慢化掉,实现不需要停机和额外的热能去化霜,蒸发盘管3缠绕分布于翅片4内侧,保证蒸发的效果,且蒸发盘管3另一端部连接有回汽管8,回汽管8一侧与供液端1连接以形成闭合循环回路,以使制冷液循环流动;
22.分液排出结构包括电磁阀组、分液器组和管路组7,电磁阀组一端与供液端1相连接,且电磁阀组另一端连接有分液器组,分液器组通过管路组7与蒸发盘管3相连接,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的通道一端均通过输送管与供液端1连接,以对供液端1的排出进行控制,分液器组包括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分别与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的出液通道处相连接,以分别通过三组电磁阀对三组分液器的通断进行选择控制;
23.管路组7的管路个数与蒸发盘管3个数相同,且管路组7的管路平均分为三组,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上,管路组7管路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于蒸发盘管3上,便于实现多组通道内的制冷液流入蒸发盘管3内,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上连接的管路分别交错设置,以使停止一路工作时,保证翅片4蒸发的均匀性;
24.将本设计安装在一外壳内,且外壳上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将翅片4上的冷量进行导出,从而组装成整体进行使用,在工作时分别启动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中的两个,使另一电磁阀个切断供液,两个工作的电磁阀启动后使供液端1的制冷液进入对应的两组分液器内,再通过管路组7内的管路流经蒸发盘管3和回汽管8后,重新回到供液端1,蒸发盘管3通过翅片4蒸发导热,一路无制冷液流通的管道,表面的霜慢慢化掉;可定期分别对三组电磁阀进行轮换通断,以保证蒸发过程的无霜环境。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霜蒸发器,优化设置了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3,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3分成三路的整数倍,单次两路同时动作,一路通过电磁阀切断供液,在无制冷液流通时,表面的霜慢慢化掉;且按一定周期三组自动轮换,从而实现不需要停机和额外的热能去化霜,故障率低;对库温不产生任何温度的损耗和波动;从而大大节省了能耗和对产品的存储品质的大大提升。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供液端(1),供液端(1)通过一分液排出结构与蒸发盘管(3)相连接,蒸发盘管(3)缠绕分布于翅片(4)内侧,且蒸发盘管(3)另一端部连接有回汽管(8),回汽管(8)一侧与供液端(1)连接以形成闭合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3)分成三路的整数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排出结构按周期三组自动轮换,单次两路同时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排出结构包括电磁阀组、分液器组和管路组(7),电磁阀组一端与供液端(1)相连接,且电磁阀组另一端连接有分液器组,分液器组通过管路组(7)与蒸发盘管(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的通道一端均通过输送管与供液端(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组包括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分别与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53)的出液通道处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无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7)的管路个数与蒸发盘管(3)个数相同,且管路组(7)的管路平均分为三组,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液器(61)、第二分液器(62)和第三分液器(63)上,管路组(7)管路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于蒸发盘管(3)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霜蒸发器,包括供液端、分液排出结构、蒸发盘管、翅片和回汽管,供液端通过一分液排出结构与蒸发盘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优化设置了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分液排出结构和蒸发盘管分成三路的整数倍,单次两路同时动作,一路通过电磁阀切断供液,在无制冷液流通时,表面的霜慢慢化掉;且按一定周期三组自动轮换,从而实现不需要停机和额外的热能去化霜,故障率低;对库温不产生任何温度的损耗和波动;从而大大节省了能耗和对产品的存储品质的大大提升。产品的存储品质的大大提升。产品的存储品质的大大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彭福洋 林福盛 张水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中雪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