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

文档序号:34710712发布日期:2023-07-07 14: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

本技术涉及制冷制热设备的,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


背景技术: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各样饮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不同的饮料我们有不同的温度需求,为了满足顾客的这种需求,各种商超以及便利店有着大量的冷藏柜和加热柜。

2、传统的冷藏柜依靠压缩机制冷,传统的加热柜依靠ptc热风循环,冷藏柜和加热柜都只有一种运行模式。存在压缩机方案的冷暖两用柜,但同一时间段也只能开启一种模式,无法满足同时制冷和加热的需求。

3、冷藏柜的设定温度基本在0-8℃之间,受限于制冷能力,饮料从存入到达到目标温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存取较为频繁的情况下,饮料通常无法达到顾客所要求的温度,顾客的用户体验较差。

4、饮料柜通常有着较大的空间且长期处于开启状态,当其中存储饮料较少的情况下,饮料柜依然需要满功率运行,这样就造成了制冷或制热能力的冗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此外,饮料柜通常有着很大的空间冗余,内容积100l的冷藏柜,实际能存储的饮料通常不到30l,由于饮料瓶高度与储物格高度之间缺乏匹配,纵向上有很大的空间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对饮料柜进行空间分割,利用热电器件实现独立空间的制冷与制热。通过独立空间与所存储饮料结构上的匹配设计,减小了冗余空间,增强了换热效率,可以实现快速制冷与制热。独立的空间调节也使得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制冷以及制热模式。此外饮料量较少的情况下,只需要开启很少量的独立空间,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多分区热电模块通过灵活的冷热模式切换,为其他分区分担散热和加热需求,有效地提升了饮料柜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3、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包括并列排布的若干个独立空间。所述独立空间呈阵列排布,通过热电器件产生的冷量或热量为空间里存储的物品降温或加热;

4、所述多分区饮料柜还包括:热电器件;所述热电器件设置在传热模块与散热模块之间;所述热电器件的前端产生的冷量或热量通过传热模块传递到独立空间,后端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则通过散热模块转移到环境之中;所述与腔体接触的一端是所述热电器件的前端;

5、所述多分区饮料柜还包括:传热模块;所述传热模块与所述独立空间相通过螺钉固定或通过导热硅胶固定结合,呈阵列排布,数量若干;

6、所述多分区饮料柜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装置置于热电器件的后端,将所述热电器件后端产生的热量或冷量转移到环境之中。

7、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8、1、快速制冷和制热;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空间与所存储饮料结构上的匹配设计,减小了冗余空间,增强了换热效率,可以实现快速制冷与制热。

9、2、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饮料的数量,开启合适数量的模块,当饮料较少时,制冷以及制热负载较低,该饮料柜耗电量只有传统饮料柜的20%左右。

10、3、同时制冷和制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各个独立空间的开关、模式设定以及温度设定是可以独立调节的,可以部分空间运行制热模式,部分空间运行制冷模式,部分空间处于关闭模式,真正意义上的一机多用。

11、4、饮料柜在个别分区大负荷制冷需求条件下,散热模块温度较高的时候,闲置的独立空间可以灵活切换制冷/制热模式,利用后端产生的冷量为散热模块降温,提升制冷空间的制冷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包括并列排布的若干个独立空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模块为冷管和/或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独立空间之间通过保温材料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区饮料柜设置有一个公用的散热模块;所述热电器件后端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导入到散热模块上;所述散热模块为水冷排和/或热管散热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多分区饮料柜,包括并列排布的若干个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呈阵列排布,通过热电器件产生的冷量或热量为空间里存储的物品降温或加热;多分区饮料柜还包括:热电器件;热电器件设置在传热模块与散热模块之间;热电器件的前端产生的冷量或热量通过传热模块传递到独立空间,后端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则通过散热模块转移到环境之中;与腔体接触的一端是热电器件的前端;多分区饮料柜还包括:传热模块;传热模块与独立空间相通过螺钉固定或通过导热硅胶固定结合,呈阵列排布,数量若干;多分区饮料柜还包括:散热模块;散热装置置于热电器件的后端,将热电器件后端产生的热量或冷量转移到环境之中。

技术研发人员:姜鹏,王卓发,刘国涛,包信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