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8204发布日期:2023-06-08 13:5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饭点时间经常会被工作或突发情况所耽误,人们经常要对烹饪后的饭菜进行保温。另外,随着快餐文化的越发普及,快餐店等一次性烹煮完大量的菜肴后,通常都要对菜肴进行保温处理。现有的饭菜保温通常使用锅灶、电磁炉或者微波炉,不仅需要增加烹饪器具采购的成本,占用厨房的空间,费时费力,而且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额外增加保温器具采购,而且不需要额外使用能源进行加热的带保温功能的冰箱。

2、一种冰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分别设有冷藏室、保温室以及容置腔,所述保温室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制冷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保温室连通。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箱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冰箱的箱体内同时设置冷藏室和保温室,在冰箱通电工作时,制冷组件启动并对冷藏室进行制冷,与此同时制冷组件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发热量。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制冷组件出口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保温室连通,制冷组件产生的热气流通过第一连接管输送至保温室内,从而达到对保温室进行加热保温的效果。此时,将需要加热的食物放置于保温室内,即可使用热气流对其进行保温。从而免除使用蒸锅、电饭锅、微波炉或燃气灶等进行反复加热而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保温室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通过在将第一连接管与压缩机出口端连接,即,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通过保温室上的第一安装孔与保温室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如此,经压缩机的出口端排出的高温冷媒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输送到保温室内,提高保温室的温度,从而对放置于保温室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保温。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和散热件,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保温室的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上述的冰箱中,散热件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散热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远离保温室的一端连接。当冰箱上电工作时,压缩机开设启动给冷藏室制冷,同时也会散发出对应制冷量相等的发热量,并通过散热件进行散热。依据产品相关性能及结构设计的差异,散热件的散热温度大多处于60~80℃这个区间。在散热件上方设置第一连接管,散热件产生的热气流引入到保温室实现保温功能。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为冷凝器。通过使用冷凝器作为散热件,散热效率高,从而有利于大量的热气流进入到保温室中,有利于保温室的快速加热保温。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为散热风扇。通过使用散热风扇作为散热件,有利于根据散热量调整风速,从而能够灵活控制热气流向保温室的输送量,有利于调整保温室的保温温度。同时,通过设置散热风扇,有利于扩大散热范围,从而使保温室在冰箱内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

8、可选地,保温室设置在冷藏室的上方,从而利用热气流上升的原理,加速散热风扇更快速地将热气流引入到保温室实现保温功能。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通过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第一阀体,从而通过第一阀体控制第一连接管与保温室的连通或断开,保温室的使用更灵活。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保温室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保温室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在保温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将保温室内的温度数据传送至第一控制装置上,同时通过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体工作,从而可以保证保温室内的温度恒定,有利于维持保温室内的食物的风味。

11、可选地,在冰箱的箱体上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温度显示装置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从而可以实时监控保温室内的温度情况。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冷藏室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保温室上还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冷藏室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保温室连通。通过在冷藏室和保温室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安装于冷藏室的第二安装孔处,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冷藏室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安装于保温室的第三安装孔处,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保温室连通。第二连接管为冷风风管,冷藏室内的冷空气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保温室内,从而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调节保温室的温度。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三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上述的冰箱中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第二阀体,同时在第二连接管上设置第三阀体,且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的开启和关闭可自由切换,当需要使用制冷或保温功能时,通过控制面板装置控制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的开闭,实现功能的切换。

14、可选地,在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以实现阀体之间切换的控制。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保温室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保温室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阀体以及所述第三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在冰箱的保温室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使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分别与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使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保温室内的温度数据实时控制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保证保温室内的温度限定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16、可选地,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控制程序,并通过控制程序与冰箱上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数据连接,从而使用户能够实时监控保温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实现对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的远程操控,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所述保温室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活动时所述门体至少部分能覆盖所述开口。保温室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从而方便食物的放置与拿取。同时,在箱体上活动连接有门体,门体通过移动能够闭合保温室上的开口。可选地,门体与箱体之间通过铰接或枢接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以覆盖开口。可选地,在箱体上设置有滑槽,门体的部分嵌入滑槽内,并能够在滑槽上与箱体滑动连接以覆盖开口。



技术特征: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200)包括压缩机(210),所述第一连接管(300)远离所述保温室(102)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10)的出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200)包括压缩机(210)和散热件(220),所述压缩机(210)的一端与所述散热件(2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300)远离所述保温室(102)的一端与所述散热件(2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20)为冷凝器;或,所述散热件(220)为散热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03)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保温室(102)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保温室(102)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容置腔(103)内,所述冷藏室(10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保温室(102)上还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冷藏室(10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保温室(10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00)上,所述第三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03)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保温室(102)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保温室(102)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阀体以及所述第三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所述保温室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活动时所述门体至少部分能覆盖所述开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冰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分别设有冷藏室、保温室以及容置腔,所述保温室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制冷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保温室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冰箱,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保温室,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制冷组件和保温室,从而将制冷组件上的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第一连接管输送至保温室中,不需要额外使用能源来对保温室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省时、省力,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区炳根,杨晓,佘永亮,曾传阳,田有和,余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永亮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