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压缩机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7708发布日期:2023-07-23 23: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储液器、压缩机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电器。


背景技术:

1、储液器(accumulator)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

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的流体脉冲大,噪声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电器,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储液器的流体脉冲大,噪声大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储液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罐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分隔件,设于所述罐体内,以将所述罐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导流件,与所述分隔件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以遮挡部分所述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供气管,穿设于所述罐体,所述供气管开设有出气口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其中,流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导流件使部分所述流体沿所述罐体的切向流动,并冲击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另一部分所述流体,以使所述流体沿所述罐体的切向旋转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供气管内,并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4、由于罐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以,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罐体内,由于分隔件设于罐体内,以将罐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腔室,分隔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导流件与分隔件连接,并设于第一通气孔内,以遮挡部分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供气管穿设于罐体,供气管开设有出气口和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流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二腔室内,导流件使部分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流动,并冲击通过第一通气孔的另一部分流体,以使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旋转进入第一腔室内,所以,通过导流件使部分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流动,以避免流体沿罐体的法向直接冲击罐体的内壁,从而减少了流体的扰动,降低了吸气阻力和罐体内部压力脉动,降低了噪声,同时,通过导流件的部分流体会冲击通过第一通气孔的另一部分流体,采用冲击旋转导流,以使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旋转,进一步地减少了流体的扰动,降低了吸气阻力和罐体内部压力脉动,降低了噪声,不需要增大储液罐体积、或者增加系统的吸气消声器,降低了成本,而流体中的液体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到第一腔室的底部,流体中的气体则从第二进气口进入供气管内,并从出气口排出,通过出气口进入压缩机,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

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至少有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气孔内的所述导流件相对,以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并实现对冲,减小流体脉动,进一步地降低噪声。

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一个第一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分隔件的中心的连线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另一个第一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分隔件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30°≤α≤60°,以避免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气孔间隔太远,实现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气孔进入第一腔室内的流体对冲,可以减小流体脉动,进一步地降低噪声。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面积为s1,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面积之和为s2,其中,s1<s2<2s1,以形成膨胀消声器,可以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以降低噪声。

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每个第一通气孔的面积不同,减小流体脉动,进一步地降低噪声。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件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实现导流件将流体导入第一腔室内。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件的另一端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中心和所述分隔件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60°≤β≤60°,减小流体脉动,进一步地降低噪声。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件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保证导流件可以将流体导入第一腔室内。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分隔件的中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以将由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二腔室内的流体引导至第一通气孔内。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分隔件之间,实现对进入罐体内的流体进行过滤。

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中部,保证罐体的结构强度。

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实现流体在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流动。

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供气管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保证供气管在第一腔室内安装的稳定性。

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储液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输送管,以将流体输送至罐体内。

18、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所述的储液器。

19、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器,包括所述的压缩机。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1、储液器的振动噪声是压缩机整机振动噪声的重要辐射部件,吸气所产生的脉动是导致储液罐振动噪声的重要原因。在现有技术中,改善储液罐吸气脉动的方案是采用增大储液罐体积、或者增加系统的吸气消声器来减小压力脉动,但是,会导致成本增加。

22、由于罐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以,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罐体内,由于分隔件设于罐体内,以将罐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腔室,分隔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导流件与分隔件连接,并设于第一通气孔内,以遮挡部分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供气管穿设于罐体,供气管开设有出气口和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流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二腔室内,导流件使部分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流动,并冲击通过第一通气孔的另一部分流体,以使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旋转进入第一腔室内,所以,通过导流件使部分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流动,以避免流体沿罐体的法向直接冲击罐体的内壁,从而减少了流体的扰动,降低了吸气阻力和罐体内部压力脉动,降低了噪声,同时,通过导流件的部分流体会冲击通过第一通气孔的另一部分流体,采用冲击旋转导流,以使流体沿罐体的切向旋转,进一步地减少了流体的扰动,降低了吸气阻力和罐体内部压力脉动,降低了噪声,不需要增大储液罐体积、或者增加系统的吸气消声器,降低了成本,而流体中的液体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到第一腔室的底部,流体中的气体则从第二进气口进入供气管内,并从出气口排出,通过出气口进入压缩机,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至少有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气孔内的所述导流件相对,以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并实现对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一个第一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分隔件的中心的连线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另一个第一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分隔件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30°≤α≤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面积为s1,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面积之和为s2,其中,s1<s2<2s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中每个第一通气孔的面积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的另一端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中心和所述分隔件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60°≤β≤60°。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分隔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中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供气管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输送管。

15.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16.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缩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电器。所述储液器包括:罐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分隔件,设于所述罐体内,以将所述罐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导流件,与所述分隔件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以遮挡部分所述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供气管,穿设于所述罐体,所述供气管开设有出气口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本技术的储液器、压缩机及电器可以减小流体脉冲,降低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高科科,钟磊,龚纯,廖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