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机组及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0991发布日期:2024-05-20 11:2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热源机组及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源机组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执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制冷制热同时运转的空调装置。如专利文献1中的图2所示,在空调装置的热源机组中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部、第二热交换部以及三个换向阀。第一换向阀在将高低压气体连接管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通的状态和将高低压气体连接管与压缩机的喷出侧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二换向阀在使第一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状态与使第一热交换部作为散热器(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三换向阀在使第二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状态与使第二热交换部作为散热器(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1915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热源机组具有三个换向阀。因此,热源机组变得复杂。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简化热源机组。

4、-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热源机组,其通过液体连接管2、高低压气体连接管3以及低压气体连接管4与第一流路切换机组50a和第二流路切换机组50b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切换机组50a与第一利用机组40a对应,所述第二流路切换机组50b与第二利用机组40b对应,所述热源机组设置在空调装置1中,所述空调装置1执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制冷制热同时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机组包括压缩机11、第一热交换部21、第二热交换部22、液体管道28、第一换向阀35以及第二换向阀36,所述压缩机11压缩制冷剂,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使所述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使所述制冷剂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液体管道28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液侧端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的液侧端相连,所述第一换向阀35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高低压气体连接管3与所述压缩机11的喷出侧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使该高低压气体连接管3与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36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使所述压缩机11的喷出侧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气侧端连通,同时使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的气侧端连通,在所述第四状态下,使所述压缩机11的喷出侧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的所述气侧端连通,同时使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所述气侧端连通。

6、在第一方面的热源机组10中,通过两个换向阀35、36的切换,能够切换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制冷制热同时运转。此处,制冷运转是第一利用机组40a及第二利用机组40b都对对象空气进行冷却的运转。制热运转是第一利用机组40a及第二利用机组40b都对对象空气进行加热的运转。制冷制热同时运转是第一利用机组40a及第二利用机组40b中的一部分对对象空气进行冷却而剩余部分对对象空气进行加热的运转。

7、若第一换向阀35成为第二状态,第二换向阀36成为第三状态,则空调装置1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中,进行使第一热交换部21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使第一利用机组40a及第二利用机组40b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第二热交换部2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冷循环。

8、当第一换向阀35成为第一状态、第二换向阀36成为第四状态时,空调装置1能够进行制热运转和制冷制热同时运转。在制热运转中,进行使第二热交换部22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使第一利用机组40a及第二利用机组40b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使第一热交换部2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冷循环。

9、在制冷制热同时运转中,进行使第二热交换部22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使第一利用机组40a及第二利用机组40b中的一者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另一者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并且使第一热交换部2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冷循环。

10、在热源机组10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换向阀的数量,因此能够简化热源机组10。

11、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

12、在第二方面中,在制冷运转中,尺寸较大的第一热交换部21成为散热器。因此,能够增大制冷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在制热运转中,尺寸较大的第一热交换部21成为蒸发器。因此,能够增大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在制冷制热同时运转中,尺寸较大的第一热交换部21成为蒸发器。因此,能够增大制冷制热同时运转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

13、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的尺寸s2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尺寸s1之比s2/s1为1/10以上且1/5以下。

14、在第三方面中,通过使比s2/s1在1/10以上,从而使得第二热交换部22的尺寸不会过小。通过使比s2/s1在1/5以下,从而使得第一热交换部21的尺寸不会过小。

15、第四方面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下侧。

16、在第四方面中,在制热运转中,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的第二热交换部22位于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第一热交换部21的下侧。在第一热交换部21,有时会伴随着空气的冷却而产生结露水。第二热交换部22通过放热来抑制结露水在第一热交换部21的下侧冻结。

17、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热源机组还包括风扇18,所述风扇18布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的上侧,将已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之后的空气向上方输送。

18、在第五方面中,流经第一热交换部21的空气的流量容易大于流经第二热交换部22的空气的流量。这是因为风扇18与第一热交换部21之间的距离比风扇18与第二热交换部22之间的距离短。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作为主要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部21的放热量和吸热量。

19、第六方面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下侧,所述热源机组还包括风扇18,所述风扇18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的上侧,将已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之后的空气向上方输送。

20、在第六方面中,流经第二热交换部22的空气的流量容易大于流经第一热交换部21的空气的流量。这是因为风扇18与第一热交换部21之间的距离比风扇18与第二热交换部22之间的距离短。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尺寸小的第二热交换部22的放热量和吸热量。

21、第七方面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热源机组10执行除霜运转,在所述除霜运转下,使所述第二换向阀36成为第三状态,使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1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使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22、在第七方面的除霜运转中,第一热交换部21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利用从第一热交换部21所释放出的热量使第一热交换部21上的霜融化。第二热交换部2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将从第二热交换部22吸收的热量用于第一热交换部21的除霜。

23、第八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热源机组10的空调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