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72995发布日期:2023-06-05 05:5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1、一般而言,冰箱是能够在由门遮蔽的内部的储存空间中以低温方式储存食物的家用电器。所述冰箱通过利用冷气来冷却储存空间内部,可以将所储存的食物以冷藏或冷冻状态保存。通常,在冰箱提供有用于制冰的制冰器。所述制冰器将从供水源或水箱供应的水容置在托盘后,通过冷却水来生成冰。并且,所述制冰器可以将制冰完毕的冰以加热方式或旋扭方式从所述冰托盘移冰。如上所述自动地供水及移冰的制冰器以向上方呈开口的方式形成,从而盛起成型的冰。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制冰器中制成的冰如月牙模样或立方体模样等其至少一面具有平坦的面。

2、另外,在冰的模样形成为球形的情况下,在使用冰时将可以更加便利,并能够向用户提供另类的使用感。并且,在将制成的冰储存时,也能够使冰间接触的面积最小化,从而能够使冰彼此缠结的情形最小化。

3、作为现有文献的韩国授权特许公报第10-1850918号(以下称为“现有文献1”)中披露有制冰器。

4、现有文献1的制冰器包括:上部托盘,排列有半球形态的复数个上部壳,包括从两侧端向上侧延伸的一对联接件引导部;下部托盘,排列有半球形态的复数个下部壳,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上部托盘;转轴,连接在所述下部托盘和上部托盘的后端,以使所述下部托盘相对于所述上部托盘旋转;一对联接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下部托盘,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联接件引导部;以及上部推挤销组件,在其两端部插入到所述联接件引导部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联接件,并与所述联接件一同升降。

5、在现有文献1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利用半球形态的上部壳及半球形态的下部壳来生成球形态的冰,但是由于冰在上部壳及下部壳中同时生成,水中包含的气泡未能完全地排出,而是气泡将分散在水内部,存在有所生成的冰不透明的缺点。

6、作为现有文献的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9-269172号(以下称为“现有文献2”)中披露有制冰装置。

7、现有文献2的制冰装置包括:制冰碟;加热部,加热供应到制冰碟的水的底部。在现有文献2的制冰装置的情况下,在制冰过程中,利用加热器加热制冰块的一侧面及底面的水。由此,在水面侧进行凝固,并在水内引起对流,从而可以生成透明冰。当随着进行透明冰的生长,制冰块内的水的体积变小时,凝固速度将逐渐地变快,从而无法引起与凝固速度相适应的充分的对流。因此,在现有文献2的情况下,当水的大致2/3程度被凝固时,通过增加加热器的加热量来抑制凝固速度的上升。但是,根据现有文献2,其仅单纯地披露有在水的体积减少时增加加热器的加热量,而未能披露有在减小制冰速度的降低的同时生成透明度高的冰的结构及加热器控制逻辑。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其通过减小在制冰过程中运转的加热器传递给邻近的一个托盘的热量向另一个托盘形成的制冰隔室传递,能够生成透明度均匀的冰。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其在形成透明的冰的同时使冰的每单位高度的透明度均匀。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其在移冰过程中能够将冰容易地从托盘组件分离。

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其能够防止水在用于分离冰的推进器的边缘结冰。

6、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7、根据一方式的冰箱,可以包括:第一托盘组件,形成制冰隔室的一部分;第二托盘组件,形成制冰隔室的另一部分。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能够在移冰过程中开启的移冰加热器。

8、可以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方邻近地配置有推进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向正方向移动到移冰位置之前,开启所述移冰加热器以使容易地从所述托盘组件分离冰。所述托盘组件可以被定义为托盘。所述托盘组件可以被定义为托盘及包围所述托盘的托盘壳体。所述一个托盘组件可以比所述另一个托盘组件更靠近所述移冰加热器。可以在所述一个托盘组件配置有所述移冰加热器。

9、当所述制冰过程完毕时,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中的一个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大于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中的另一个托盘之间的附着度。这是因为,所述推进器最好配置在所述冰和所述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大的托盘。所述附着度大可以被定义为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托盘之间的结合角度大。所述结合角度可以是所述托盘的材质特性。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可以小于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托盘壳体之间的附着度。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在所述制冰过程中所述制冰隔室的冰附着在所述托盘。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托盘壳体之间的附着度可以小于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冰箱的壳体之间的附着度。一般而言,所述冰箱的壳体可以是包括铁的金属材质。所述金属材质在热传递度方面上可能会有利,但是在与所述冰的附着度方面上可能会不利。所述附着度大可以被定义为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和所述托盘结合的时间长。作为一例,当在所述制冰过程中冰从所述第一托盘的制冰隔室向所述第二托盘的制冰隔室方向生成时,所述冰和所述第一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可以大于所述冰和所述第二托盘之间的附着度。

10、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根据所述驱动部的运动位置(直线/旋转运动)来决定所述第二托盘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供水完毕之后,将所述驱动部的运动位置向反方向改变,以使所述第二托盘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驱动部的运动位置进一步向反方向改变,从而在所述制冰位置上能够增大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之间的结合力。提供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冰箱中最好是设置有所述推进器。这是因为,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之间的结合力越大,所述冰和所述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可能会越大。

11、所述推进器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中与冰的附着度大的托盘。所述推进器可以包括:第一边缘,形成有施压冰或托盘的面,以使冰容易地从所述托盘分离;杆,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以及第二边缘,位于所述杆的末端。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通过移动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推进器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之前,使所述移冰加热器开启。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所述推进器或所述第二托盘的损坏。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移冰加热器关闭之后,使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变化。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因向所述移冰加热器供电的电线的漏电引起的危险。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的区间和所述移冰加热器开启的区间可以重叠。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移冰加热器开启之后以及所述加热器关闭之前,使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变化。

12、另外,所述推进器可以包括:第一推进器,与所述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中的一个托盘更邻近地配置;以及第二推进器,与所述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中的另一个托盘更邻近地配置。

13、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第一推进器的第一边缘在所述制冰隔室外部的第一地点经过所述一个托盘上形成的贯通孔。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所述第二推进器的第一边缘在所述制冰隔室外部的第一地点与所述另一个托盘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一推进器的第一边缘和经过所述制冰隔室的中心的水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推进器的第一边缘和经过所述制冰隔室的中心的水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推进器最好是配置在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中与冰的附着度大的托盘。所述第二推进器的第一边缘和经过所述制冰隔室的中心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0且小于所述制冰隔室半径的1/2。

14、另外,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加热器,在所述冷却器供应冷流(cold)中的至少一部分区间被开启,从而能够使所述制冰隔室内部的水中溶解的气泡从生成冰的部分向液体状态的水侧移动而生成透明的冰。所述加热器可以是透明冰加热器。在所述第一推进器与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中的一个托盘更邻近地配置的情况下,所述透明冰加热器可以与所述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中的另一个托盘更邻近地配置。作为一例,在所述透明冰加热器与所述第二托盘更邻近地配置的情况下,冰可以从所述第一托盘的制冰隔室向所述第二托盘的制冰隔室方向生成。在此情况下,所述冰和所述第一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可以大于所述冰和所述第二托盘之间的附着度。因此,所述第一推进器最好是与未配置有所述透明冰加热器的所述第一托盘更邻近地配置。

15、另外,所述推进器可以还包括引导连接部(作为一例,引导凸起)。所述冰箱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决定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移动路径的引导插槽。所述引导插槽可以包括:第一插槽,提供在所述移冰过程中布置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空间。所述引导插槽可以包括:第二插槽,提供在所述供水位置或制冰位置上布置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空间。所述第二插槽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槽倾斜地形成。所述引导插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形成。所述引导插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所述冰箱的托架形成。所述引导插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定义所述储存室的壁形成。

16、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引导连接部在所述供水位置和所述制冰位置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在所述供水位置上供应到所述制冰隔室的水附着在所述推进器并在制冰过程中结冰。作为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连接部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连接部向所述第一方向进一步运动。作为另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引导连接部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连接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第二方向的运动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第二方向的运动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角度的运动。

17、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利用所述驱动部的运动来决定所述引导连接部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引导连接部到达所述制冰位置之后,所述驱动部进一步运动。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在所述供水位置上供应到所述制冰隔室的水附着在所述推进器而在所述制冰过程中结冰。

18、可以控制为,利用所述驱动部的运动来决定所述引导连接部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引导连接部到达所述移冰位置之后,所述驱动部进一步运动。在此情况下,能够增大在所述移冰位置上所述引导连接部向冰施加的施压力。所述托盘的耐变形度可以小于金属的耐变形度,所述托盘的复原度大于金属的复原度。所述托盘的耐变形度可以小于托盘壳体的耐变形度,所述托盘的复原度大于托盘壳体的复原度。

19、另外,所述冰箱可以进一步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包括支撑所述第二托盘的面。所述冰箱可以包括形成与所述托架形成支撑的面的第一部分。所述冰箱可以进一步包括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具有形成与所述储存室形成支撑的面的第三部分。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移冰位置上,所述引导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托盘被所述托架支撑的面和所述托架被所述盖构件的第一部分支撑的面之间。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供水位置上,使所述引导连接部位于所述托架被所述盖构件支撑的面和所述盖构件的第三部分被所述储存室支撑的面之间。这样的结构能够较宽地使用布置有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的储存室的空间。即,越是紧凑地布置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可以越宽地使用所述储存室的剩余空间。

20、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第二托盘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引导连接部向远离所述供水部上设置的贯通孔的方向移动。作为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引导连接部比所述贯通孔的一个地点更向上端移动。作为另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引导连接部向远离所述贯通孔的方向旋转移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所述推进器被结冰。所述贯通孔可以形成在所述供水部面向所述制冰隔室的方向。

21、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第二托盘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引导连接部进一步移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制冰位置上,使所述驱动部进一步旋转。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大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之间的结合力。

22、根据另一方式的冰箱,其可以包括:储存室,用于保存食物;冷却器,用于向所述储存室供应冷流(cold);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储存室内的温度;第一托盘组件,形成作为水因所述冷流(cold)相变为冰的空间的制冰隔室的一部分;第二托盘组件,形成所述制冰隔室的另一部分,且连接在驱动部,使得在制冰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接触,在移冰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隔开;供水部,用于向所述制冰隔室供应水;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制冰隔室的水或冰的温度;加热器,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方邻近地布置;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加热器及所述驱动部。

23、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制冰隔室的供水完毕之后,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移动到制冰位置,之后使所述冷却器向所述制冰隔室供应冷流(cold)。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制冰隔室中冰的生成完毕之后,为了取出所述制冰隔室的冰,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向正方向移动到移冰位置后向反方向移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移冰完毕之后,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向反方向移动到供水位置后开始供水。

24、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推进器,推进器包括:第一边缘,形成有对冰或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托盘组件施压的面,从而使冰容易地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分离;杆,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第二边缘,位于所述杆的末端;以及引导连接部。所述引导连接部可以位于所述推进器的一端或两端。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通过移动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的相对位置。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决定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移动路径的引导插槽。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托架,包括支撑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的面。

25、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盖构件,其包括:第一部分,形成支撑所述托架的面;第三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一部分隔开的面;以及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在所述移冰位置上,所述引导连接部位于所述托架中支撑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的面和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在所述供水位置上,所述引导连接部位于所述盖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在所述第二托盘组件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连接部向远离所述供水部上设置的贯通孔的方向移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在所述供水位置上,所述第一边缘向比所述贯通孔的一个地点更上侧的位置移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在所述第二托盘组件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边缘向远离所述贯通孔的方向旋转。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边缘进一步移动。所述引导插槽可以包括:第一插槽,提供在移冰过程中布置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空间。所述引导插槽可以还包括:第二插槽,提供在供水位置或制冰位置上布置所述引导连接部的空间。所述第二插槽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槽倾斜地形成。所述引导插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中的一个以上形成,或者由定义所述储存室的壁形成。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位置,以使所述引导连接部在所述供水位置和所述制冰位置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连接部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连接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运动。可以利用所述驱动部的运动来决定所述引导连接部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引导连接部到达所述制冰位置之后,使所述驱动部进一步运动。

26、另外,所述冰箱可以进一步包括:容置室,提供容置所述位置变化的推进器的空间。所述容置室可以包括:第一容置室,提供在所述移冰过程中布置所述第二边缘的空间。所述容置室可以包括:第二容置室,提供空间以使在所述移冰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不位于所述空间,仅使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空间。在所述第二容置室可以配置有所述供水部。所述第二容置室可以在所述供水位置上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外侧。所述容置室可以包括:第三容置室,提供在所述供水位置或制冰位置上布置所述第二边缘的空间,并位于第二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三容置室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置室倾斜地配置。所述容置室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中的一个来形成。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容置室可以是所述第一托盘上设置的辅助储存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所述辅助储存室供应水,或者冷流(cold)可以通过所述辅助储存室。

27、所述容置室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所述冰箱的托架来形成。所述容置室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定义所述储存室的壁来形成。

28、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供水位置和所述制冰位置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在所述供水位置上供应到所述制冰隔室的水附着在所述推进器而在所述制冰过程中结冰。作为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所述第一方向进一步运动。作为另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方向的运动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方向的运动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角度的运动。

29、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利用所述驱动部的运动来决定所述第二边缘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第二边缘到达所述制冰位置之后,使所述驱动部进一步运动。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在所述供水位置上供应到所述制冰隔室的水附着在所述推进器而在所述制冰过程中结冰。

30、所述辅助储存室可以配置在所述制冰隔室的一侧,储存向所述制冰隔室过多地供应的水。所述辅助储存室可以配置在所述制冰隔室的一侧,储存所述供应的水相变的过程中膨胀的冰。所述第一容置室的体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三容置室的体积。所述第一容置室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二容置室的上部。所述第三容置室可以配置在第二容置室的上部。所述第一容置室的高度可以高于所述第三容置室的高度。所述第一容置室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容置室的宽度。所述第三容置室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容置室的宽度。所述容置室的高度可以大于宽度。所述容置室的数目可以与所述制冰隔室的数目相同。所述容置室的数目可以与所述推进器的数目相同。

31、根据又一方式的冰箱,其可以包括:储存室,用于保存食物;冷却器,用于向所述储存室供应冷流(cold);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储存室内的温度;第一托盘组件,形成作为水因所述冷流(cold)相变为冰的空间的制冰隔室的一部分;第二托盘组件,形成所述制冰隔室的另一部分,连接在驱动部,从而在制冰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接触,在移冰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隔开;供水部,用于向所述制冰隔室供应水;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制冰隔室的水或冰的温度;加热器,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方邻近地布置;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加热器及所述驱动部。

32、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制冰隔室的供水完毕之后,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移动到制冰位置,之后使所述冷却器向所述制冰隔室供应冷流(cold)。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制冰隔室中冰的生成完毕之后,为了取出所述制冰隔室的冰,在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向正方向移动到移冰位置之后向反方向移动。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移冰完毕之后,在使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向反方向移动到供水位置后开始供水。

33、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推进器,其包括:第一边缘,形成有对冰或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托盘组件施压的面,从而使冰容易地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分离;杆,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以及第二边缘,位于所述杆的末端。

34、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通过移动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的相对位置。所述冰箱可以还包括:容置室,提供容置位置变化的推进器的空间。所述容置室可以包括:第一容置室,提供在移冰过程中布置所述第二边缘的空间。所述容置室可以还包括:第二容置室,提供空间以在所述移冰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不位于所述空间,并仅使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空间。在所述第二容置室可以布置所述供水部。所述第二容置室可以在供水位置上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外侧。所述容置室可以还包括:第三容置室,提供在供水位置或制冰位置上布置所述第二边缘的空间,并位于第二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三容置室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置室倾斜地配置。所述容置室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及第二托盘组件中的一个形成,或者由定义所述储存室的壁形成。为了减小在供水位置上供应到所述制冰隔室的水附着在所述推进器并在所述制冰过程中结冰,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使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供水位置和所述制冰位置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所述第一方向进一步运动。

35、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从所述移冰位置向所述供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第一方向移动,在从所述供水位置向所述制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边缘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方向运动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方向运动可以是向与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向的运动。可以根据所述驱动部的运动位置来决定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为,在所述第二边缘到达所述制冰位置之后,使所述驱动部进一步运动。在所述制冰隔室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辅助储存室,所述辅助储存室中储存向所述制冰隔室过多地供应的水。在所述制冰隔室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辅助储存室,所述辅助储存室中储存在供应到所述制冰隔室的水相变的过程中膨胀的冰。

36、发明效果

37、根据所提示出的发明,在冷却器供应冷流(cold)中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开启加热器,由此,利用加热器的热量来减慢制冰速度,能够使制冰隔室内部的水中溶解的气泡从生成冰的部分向液体状态的水侧移动,从而生成透明的冰。

38、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控制为根据所述制冰隔室内的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来改变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力及所述加热器的加热量中的一种以上,由此,能够与制冰隔室的形态无关地生成整体上透明度均匀的冰。

39、并且,根据本实施例,与制冰隔室内的水和储存室内的冷流(cold)之间的热传递量改变对应地改变透明冰加热器的加热量和/或冷却器的制冷力,由此,能够生成整体上透明度均匀的冰。

40、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增大推进器施压冰的施压力,由此,能够在移冰过程中将冰容易地从托盘组件分离。

41、并且,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防止水在推进器的第一边缘结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