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8336发布日期:2023-11-22 19:2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制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制冷系统可能会从接头处泄漏出制冷剂并带有润滑油,会散发到整个制冷环境空间,造成污染。一些载冷剂系统可能会泄漏出载冷剂,同样可能散发到整个制冷环境空间,造成污染。洁净机房用的制冷机组通常为水冷,进出水路也同样存在接头漏水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其不仅不干扰制冷环境空间,还能够避免向制冷环境空间排放废气、有害气体,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2、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机组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机组包括外壳、冷凝器、散热盘管、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4、所述外壳封闭,于其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

5、所述冷凝器和散热盘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6、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穿过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的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

7、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穿过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的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

8、所述散热盘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散热盘管的另一端通过一三通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连通。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机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0、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却介质,

11、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进入到所述冷凝器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到所述散热盘管后通入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另一路直接通入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12、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盘管贴附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13、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顶部、身部和底板,

14、所述顶部呈拱形,

15、所述顶部通过其边缘与所述身部的上边缘固定连接,

16、所述顶部与所述身部的上边缘之间连接的过渡部呈圆角,

17、所述底板封闭住所述身部的底面边缘,

18、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穿过所述底板。

19、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20、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件,

21、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管段、环形垫片和第二管段,

22、所述第一管段通过底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垫片的内壁,所述第二管段通过顶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垫片的内壁,

23、所述第二管段的底边缘向内设置有环形凸台,

24、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和/或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紧配合;

25、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26、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

27、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其中一个连接件的环形垫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另一个连接件的环形垫片的上表面,

28、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穿过所述其中一个连接件的芯孔,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穿过另一个连接件的芯孔。

29、作为优选,所述紧配合为焊接或者过盈配合。

30、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一插头、连接法兰和第二插头,

31、所述第一插头通过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法兰的一端,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32、所述第二插头通过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法兰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插头的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

33、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通孔,

34、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外径等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

35、所述法兰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使得所述第三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所述法兰的上表面。

3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头和/或第二插头为航空插头。

37、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过滤结构,

38、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四通孔,

39、所述过滤结构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侧。

4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级过滤层、第二级过滤层、第三级过滤层,

41、所述第一级过滤层、第二级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空间,

42、所述第二级过滤层、第三级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二缓冲空间。

43、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机组还包括:

44、气体浓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制冷剂挥发所得的气体的浓度数据;

45、和/或,

46、湿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湿度数据;

47、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处。

48、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

49、报警信号表达装置,用于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感应的数据超过阈值时,进行报警。

50、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环境空间的技术方案如下: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环境空间包括地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机组,

52、所述地板下方设有第二容置空间;

53、所述制冷机组通过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板,

54、处于所述底板下部的部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5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环境空间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56、作为优选,所述制冷环境空间还包括密封垫,

57、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板之间。

58、作为优选,所述地板上设有通风机构,使得一旦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产生正压,能够通过所述通风机构释压。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机组通过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向冷凝器和散热盘管输入冷却介质,该冷却介质通过散热盘管和冷却介质出口管路输出,并且,该冷凝器、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的输入端,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的输出端,以及,散热盘管均设置在封闭的外壳内,因此,其不仅不干扰制冷环境空间,还能够避免向制冷环境空间排放废气、有害气体。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冷凝器(2)、散热盘管(3)、冷却介质入口管路(4)、冷却介质出口管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3)贴附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顶部(8)、身部(9)和底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件(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配合为焊接或者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头(18)、连接法兰(19)和第二插头(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18)和/或第二插头(20)为航空插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结构(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21)包括第一级过滤层(22)、第二级过滤层(23)、第三级过滤层(2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一种制冷环境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27)、权利要求4-13中任一所述的制冷机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环境空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29),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环境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27)上设有通风机构,使得一旦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8)内产生正压,能够通过所述通风机构释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该制冷机组包括外壳、冷凝器、散热盘管、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及出口管路。外壳封闭,于其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冷凝器和散热盘管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及出口管路穿过外壳,并且,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其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其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散热盘管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其另一端通过一三通与冷却介质出口管路连通。该制冷环境空间包括地板、该制冷机组,地板下方设有第二容置空间;制冷机组通过底板固定连接于地板,处于底板下部的部件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其不干扰制冷环境空间,还避免向其中排放废气、有害气体。

技术研发人员:杨钦阳,季夏名,王狄辉,陈黎君,朱焱,周宏伟,陈国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