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5900发布日期:2023-06-10 02:1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1、循环冷却水泵房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常规循环冷却水泵房大多采用开式冷却塔进行循环水冷却,但是因其采用开放式结构会导致循环水蒸发浓缩损失较大,此外,在运行过程中,室外风沙、尘土会进入循环水中,造成循环水的水质不稳定,从而增加被冷却设备内部结垢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

2、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包括底部具有底板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右半部分通过围板围合成箱体结构,箱体结构顶面上设置有遮阳顶;矩形框架右半部分箱体结构构成水泵房,矩形框架左半部分构成制冷室;水泵房内设置有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撬装以及加药装置,制冷室内设置有空气源制冷机组以及钢制水箱;水泵房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回水口和循环出水口,循环回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钢制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钢制水箱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撬装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水泵撬装的出水口与循环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空气源制冷机组与板式换热器连接用于向板式换热器提供冷却水,加药装置与钢制水箱连接用于向钢制水箱中加入药剂。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循环水蒸发浓缩,且杜绝风沙等对循环水的污染,从而确保被冷却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确保较高的系统效率,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进而降低维护费用。

4、可选的,循环水泵撬装包括两台立式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两台立式循环水泵并联设置,两台立式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与钢制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两台立式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与循环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5、可选的,加药装置包括矩形箱体,矩形箱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将矩形箱体分隔为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的顶面上均安装有计量泵,计量泵的出水口与钢制水箱通过管道连接,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的一侧面上均安装有液位计,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的进水口与循环水泵撬装的出水管连接。

6、可选的,水泵房的前侧壁中部位置设置有出入门,水泵房的前侧壁右下部位置设置有进风百叶,水泵房的后侧壁左上部位置设置有排风机。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包括底部具有底板的矩形框架,其特征在于,矩形框架右半部分通过围板围合成箱体结构,箱体结构顶面上设置有遮阳顶;矩形框架右半部分箱体结构构成水泵房,矩形框架左半部分构成制冷室;水泵房内设置有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撬装以及加药装置,制冷室内设置有空气源制冷机组以及钢制水箱;水泵房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回水口和循环出水口,循环回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钢制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钢制水箱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撬装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水泵撬装的出水口与循环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空气源制冷机组与板式换热器连接用于向板式换热器提供冷却水,加药装置与钢制水箱连接用于向钢制水箱中加入药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循环水泵撬装包括两台立式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两台立式循环水泵并联设置,两台立式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与钢制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两台立式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与循环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加药装置包括矩形箱体,矩形箱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将矩形箱体分隔为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的顶面上均安装有计量泵,计量泵的出水口与钢制水箱通过管道连接,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的一侧面上均安装有液位计,阻垢剂加药箱和杀菌剂加药箱的进水口与循环水泵撬装的出水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水泵房的前侧壁中部位置设置有出入门,水泵房的前侧壁右下部位置设置有进风百叶,水泵房的后侧壁左上部位置设置有排风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冷式循环冷却水集成设备,包括底部具有底板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右半部分通过围板围合成箱体结构,箱体结构顶面上设置有遮阳顶;矩形框架右半部分箱体结构构成水泵房,矩形框架左半部分构成制冷室;水泵房内设置有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撬装以及加药装置,制冷室内设置有空气源制冷机组以及钢制水箱;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循环水蒸发浓缩,且杜绝风沙等对循环水的污染,从而确保被冷却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确保较高的系统效率,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进而降低维护费用。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杰,左贵宏,张永秋,厉英涛,张丽,吉鸿飞,王洁,宋利,于兴海,赵凯博,黄琨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