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7293发布日期:2023-07-28 05:2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1、超低温制冷机是一种在下提供冷量的封闭制冷设备,通过将气体以做功,即按逆向工作而进行制冷,以实现被冷却物的快速冷却。

2、相关技术中,低温制冷机通常包括制冷机本体以及安装在制冷机本体的导温极上的载物台,制冷机本体采用斯特林制冷器。使用时,斯特林制冷机在导温极处产生冷量,然后冷量经载物台的传导而对载物台上的物品进行降温,从而实现物品的快速低温冷却。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低温制冷机用于试验品的低温性能测试时,由于斯特林制冷器进行制冷工作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压缩活塞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使机体产生振动,从而使载物台上的物品产生振动,此振动容易对试验品的试验结果造成影响,使试验的结果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载物台上的试验品在试验时不易发生振动,本申请提供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制冷机本体,所述制冷机本体与所述箱体之间连接有弹性缓冲件,所述制冷机本体上连接有制冷极,所述制冷极伸入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与所述制冷极之间连接有柔性导温组件,所述柔性导温组件用于将制冷极上的冷量传导至载物台上。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启动制冷机本体时,制冷机本体产生振动,此时振动传导至弹性缓冲件处,从而通过弹性缓冲件的弹性形变进行制冷机本体传出的振动的削减,从而使振动难以传导至箱体上,使箱体不易产生振动,进而使箱体不易带动载物台进行振动;而制冷机本体在工作的过程中带动制冷极进行振动,此时制冷极处产生冷量,而冷量通过柔性导温组件传导至载物台上,该过程中,由于柔性导温组件本身的柔性特质,使制冷极的振动经柔性导温组件自身的变形而进行削减,从而使制冷极处的振动难以传导至载物台上,从而使载物台上的试验品在试验时不易发生振动,从而提高了试验的精准性。

5、可选的,所述弹性缓冲件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套设在制冷极的外周侧,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相连接,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机本体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管将箱体于制冷机本体连为一体,从而在制冷机本体产生振动时,波纹管受振动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制冷机本体的震动难以传导至箱体上,从而保障了箱体的摆放稳定性,进而保障了箱体内的载物台的摆放稳定性;而波纹管套设在制冷极的外周侧,从而通过波纹管进行制冷极与外界空气的分隔,使制冷极上的冷量不易散发至外界环境中,从而保障了制冷极对载物台上试验品的制冷效果。

7、可选的,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均固设有减震垫,一所述减震垫与所述制冷机本体相固定,另一所述减震垫与所述箱体相固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减震垫对制冷机本体传导出的振动进行多重消减,极大的保障了箱体的安装稳定性,使制冷机本体产生的振动难以传导至箱体上。

9、可选的,所述柔性导温组件包括多个柔性导温带,多个所述柔性导温带的一端分别与制冷极相连接,多个柔性导温带的另一端分别与载物台相连接,多个柔性导温带的长度均大于制冷极与载物台之间的间距。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制冷极通过柔性导温带进行冷量的传导时,制冷机本体带动制冷极进行振动,此时振动的制冷极带动柔性导温带的一端进行晃动,晃动传导至柔性导温带的另一端的过程中受柔性导温带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而进行消减,使晃动难以传导至柔性导温带的另一端,从而使柔性导温带的另一端上的载物台始终保持稳定,保障了试验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热支撑杆,所述隔热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相固定,所述隔热支撑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载物台相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物台通过隔热支撑杆悬空支撑于箱体内,从而使外界的热源难以通过箱体传导至载物台上,从而使载物台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

13、可选的,所述载物台的周侧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保持有间隙。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物台不与箱体之间产生直接接触,从而使箱体难以将外界高温传导至载物台上,从而减少了载物台上冷源的损耗,提高了制冷机本体产生的冷源的利用率。

15、可选的,多个所述柔性导温带的一端沿制冷极的周径等间距连接于冷极上,多个所述柔性导温带的另一端以载物台的中心为圆形呈环状连接于载物台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柔性导温带均衡的传导制冷极处的冷源,并呈等间距状将冷源传导至载物台上,从而使传导至载物台上的冷源进行均衡分布,使放置于载物台上的试验品处于较为同一的低温环境中,从而保障了试验的精准性。

17、可选的,与制冷机本体相邻近的一所述减震垫与所述制冷机本体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另一所述减震垫与所述箱体之间夹设有密封垫。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隔绝了制冷极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接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箱体保持于真空环境下,从而减少了箱体内冷源的损耗,提高了箱体内制冷极的制冷效果。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制冷极向载物台传出的振动经多个柔性导温带的变形而进行消减,使制冷极难以带动载物台进行振动,从而使载物台上的试验品在试验时不易发生振动;

21、2.制冷机本体的振动在往箱体传导的过程中经两个减震垫和一个波纹管的多重缓冲消减,使振动难以传导至箱体上,使箱体难以带动载物台进行振动;

22、3.载物台通过隔热支撑杆与箱体1进行间隔连接,从而使箱体难以将外界高温传导至载物台上,从而减少了载物台上冷源的损耗,提高了制冷机本体产生的冷源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制冷机本体(2),所述制冷机本体(2)与所述箱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3),所述制冷机本体(2)通过弹性缓冲件(3)弹性安装于箱体(1)上,所述制冷机本体(2)上连接有制冷极(21),所述制冷极(21)的一端伸入箱体(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3)为波纹管(31),所述波纹管(31)套设在制冷极(21)的外周侧,所述波纹管(3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相连接,所述波纹管(31)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机本体(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3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设有减震垫(7),一所述减震垫(7)与所述制冷机本体(2)相固定,另一所述减震垫(7)与所述箱体(1)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温组件(6)包括多个柔性导温带(61),多个所述柔性导温带(61)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制冷极(21)相连接,多个柔性导温带(61)的另一端分别与载物台(4)相连接,多个柔性导温带(61)的长度均大于制冷极(21)与载物台(4)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隔热支撑杆(5),所述隔热支撑杆(5)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相固定,所述隔热支撑杆(5)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载物台(4)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4)的周侧与箱体(1)的内侧壁之间保持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柔性导温带(61)的一端沿制冷极(21)的周径等间距连接于制冷极(21)上,多个所述柔性导温带(61)的另一端以载物台(4)端面的中心为圆形呈环状连接于载物台(4)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与制冷机本体(2)相邻近的一所述减震垫(7)上设有第一密封垫(23),第一密封垫(23)夹设在一所述减震垫(7)与制冷机本体(2)之间,另一所述减震垫(7)与所述箱体(1)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垫(14)。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真空超低温制冷机柔性导热减震机构,涉及制冷设备的领域,其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制冷机本体,制冷机本体与箱体之间连接有弹性缓冲件,制冷机本体上连接有制冷极,制冷极伸入箱体的内部;箱体内设置有载物台,载物台与制冷极之间连接有柔性导温组件,柔性导温组件用于将制冷极上的冷量传导至载物台上。本申请具有使载物台上的试验品在试验时不易发生振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许治伟,曹超,胡荣朝,戈松雨,罗有利,解修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润理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