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2551发布日期:2023-11-22 14:2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制冷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制冷器具的门把手,主要分为外置把手和内置把手两大类。然而,外置把手外露于门体表面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内置把手的存在则会导致两门之间的间隙较大,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器具。

2、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箱体,限定至少一个间室;门,可运动地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前方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间室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门包括:门本体,所述门本体包括前面板、后盖以及封闭所述门本体的侧面的门框,所述前面板、后盖以及门框限定一个隔热空间,所述隔热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以形成隔热层,所述门本体具有朝向所述门本体的一个侧面及前表面开放的凹槽;把手组件,安装于所述凹槽,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可活动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把手本体齐平或者突出于所述前面板,所述把手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更加突出于所述前面板;所述门包括:位于所述凹槽正后方的门后端部,所述门后端部具有隔热层,所述门后端部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1小于所述凹槽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2。

3、本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应用于制冷器具的隐藏式门把手,平时不使用时位于第一位置的把手本体隐藏在门本体,由于大部分结构不外露于门体的表面,因而相较于现有制冷器具的门所采用的外置把手更安全也更美观。需要开关门时,把手本体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以自门体的表面弹出,此时把手本体形成为供抓握的抓手部,把手本体和门后端部之间形成供手伸入的操作空间。在多门冰箱场景中,相较于现有制冷器具的门在侧框采用的内置把手,本实施方案由于把手本体是朝前弹出因而左右门之间的间距可以做的很小,进而制冷器具的外观更美观。

4、进一步,由于把手本体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为了实现把手本体平稳的运动,以及为了使在第二位置的把手本体能够突出于前面板一定距离以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给用户,安装把手组件的凹槽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进一步,凹槽厚度越大,对把手组件的结构要求更小,用于驱动把手本体运动的驱动机构运行的会更加平稳。另一方面,把手组件处的门本体的隔热性能也是有要求的,凹槽的正后方不能没有隔热层,否则把手组件处的隔热性能差,把手组件处容易产生凝露。因此,本实施方案通过合理设计w1和w2各自的尺寸和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能够提供足够的把手操作空间以及实现把手平稳运动,并且把手组件处不易于凝露。

5、可选的,把手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或直线运动。由此,把手本体可以直线运动弹出或旋转弹出,以从隐藏状态切换至弹出状态供用户抓握。

6、可选的,所述门后端部于所述门本体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1与所述凹槽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2的关系为:2w1≤w2。由此,把手组件既可以比较平稳的运行,把手组件处的门的隔热性能又可以达到要求,不易于产生凝露。

7、可选的,所述把手本体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d、所述门后端部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1与所述凹槽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2的关系为:w1≤d≤w2。由此,确保在第二位置的把手本体突出于前面板的距离足够大以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使用者手伸入操作空间不易被夹手,在操作空间内的操作舒服。

8、可选的,所述把手本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前面板共同构成所述门的前表面。由此,位于第一位置的把手本体基本隐藏在门本体,门的正面更美观。进一步,门体的表面没有突出结构,安装本实施例所述门的制冷器具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更高。

9、可选的,所述门后端部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1的范围为:8mm≤w1≤15mm。由此,在把手组件后方形成足够厚的隔热层,强化把手附近的隔热效果。

10、可选的,所述凹槽于所述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w2的范围为:30mm≤w2。由此,实现把手本体较平稳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11、可选的,所述把手本体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d≥25mm。由此,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使用者手伸入操作空间不易被夹手,在操作空间内的操作舒服。

12、可选的,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座,固定于所述凹槽,所述把手本体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把手座;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把手座,所述驱动机构至少用于驱动所述把手本体沿第一方向朝着远离所述门的前表面的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门的前表面;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沿所述把手本体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一侧,两者中之一设置于所述把手座,两者中之另一连接所述把手本体;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把手座;第一连接结构,耦合于所述导向结构,且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并与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的齿轮或齿条固定连接;其中,随着所述把手本体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被所述导向结构导向地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并带动固定连接的齿轮或齿条在相啮合的齿条或齿轮上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由此,通过驱动机构实现把手本体沿直线运动以自门体的表面弹出。进一步,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导向结构的配合,确保把手本体沿延伸方向的各处同步运动,限制把手本体运动期间的摆动,实现把手本体整体平稳运动。在把手本体沿延伸方向的长度较大的场景中,有利于改善把手本体弹出和复位时的运动顺畅度,避免把手运动时发生卡顿。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或靠近所述把手本体的沿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门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的齿轮或齿条,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的齿轮或齿条。由此,实现把手本体整体同步运动,例如,使得把手本体基本保持平行于前面板的姿势运动。

14、可选的,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由此,位于把手本体沿延伸方向的中部的第二连接结构,与位于把手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共同作用,进一步确保把手本体沿延伸方向的各处同步运动。

15、可选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或导向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导向孔或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伸入所述导向孔。由此,导向结构上的导向特征和第一连接结构上的导杆特征配合起到导向功能,限制把手本体运动期间的摆动。

16、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同轴连接;和/或,机械驱动机构,包括反弹器,所述反弹器的推杆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朝着远离所述门的前表面的方向弹出。由此,电动或机械致动以至少使把手本体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隐藏把手的弹出。进一步,反弹器本身具有锁定作用,能够将把手本体保持在第一位置防止出现非预期运动;需要使用把手本体时,按压一下把手本体就可以使其弹开一定距离至第二位置。由此,本实施方案采用按压式的隐藏把手设计,操作简单。进一步,通过电控自动驱动把手本体弹出,以便用户拉动自动弹出的把手本体打开门。由此,用户只需一步动作即可打开门,简化了用户操作步骤,进一步优化用户的操作体验。进一步,安全性高,美观,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17、可选的,所述门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并与所述传动齿条和/或推杆固定连接。由此,通过第二连接结构确保驱动机构的作用力可靠传递至把手本体。

18、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推杆的头部设置有钩部,所述钩部夹在所述把手本体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由此,确保位于第一位置的把手本体齐平于前表面,或者,确保位于第一位置的把手本体平行于所述门的前表面地突出于所述门的前表面。

19、可选的,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推杆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孔内以限制所述推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运动。由此,使得推杆基本保持平行于第一方向地运动,进一步限制把手本体运动期间的摆动。

20、可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还包括滑块,固定于所述把手座,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传动齿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并可沿着所述滑槽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由此,滑槽起到导向作用,确保传动齿条的运动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

21、可选的,所述机械驱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弹力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把手座,其中,所述弹力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弹性件在把手本体沿延伸方向的两端提供支撑力,且该支撑力的作用方向和反弹器施加在把手本体中部的作用力方向相反。由此,位于第一位置的把手本体沿延伸方向多点受力且方向相反,进一步确保位于第一位置的把手本体和前面板保持平行。

22、可选的,所述门还包括:传感设备,设置于所述门和/或所述制冷器具的间室,所述传感设备用于感应人体靠近或离开所述门;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制冷器具,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设备和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相通信,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感设备的感应结果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运行。由此,通过感应人体的靠近或离开,智能化地控制把手本体自动弹出和自动复位的时机,用户在开关门时无需针对把手本体执行额外操作,操作体验更优。

23、可选的,所述门还包括:止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把手座,所述止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朝着远离所述门的前表面的方向的最大运行行程。

24、可选的,所述止位机构包括:挡壁,所述挡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和所述门的前表面齐平。由此,通过挡壁将把手本体止位在第二位置。进一步,还可以确保位于第二位置的把手本体也是平行于门的前表面的。

25、可选的,第一连接结构面向挡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撞件。把手本体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防撞件和挡壁相碰并被挡壁阻挡继续运动的趋势,此时,防撞件能够起到减缓撞击、降噪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