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冷循环系统和冻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7057发布日期:2023-09-16 23:2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载冷循环系统和冻融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载冷循环系统和冻融机。


背景技术:

1、冻融机作为一种制冷设备,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制药领域蛋白原液的冻存、融化及实验室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性质研究。

2、冻融机的控温范围为-82~35℃。冻融机的载冷循环系统用于对目标对象制冷或加热。

3、相关技术中,冻融机在对目标对象制冷的过程中,载冷循环系统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系统内容易形成冰晶,进而容易造成载冷循环系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载冷循环系统由高温向低温变换的过中,载冷循环系统内容易产生冰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冷循环系统和冻融机。

2、第一方面,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载冷循环系统包括:载冷循环管路、缓冲罐和稳压罐,缓冲罐与载冷循环管路相连,且缓冲罐用于存储载冷循环管路溢出的载冷剂。稳压罐与缓冲罐连通,且稳压罐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在稳压罐处于第一形态的情况下,稳压罐的容积为第一容积。在稳压罐处于第二形态的情况下,稳压罐的容积为第二容积,第二容积大于第一容积。

3、根据上述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中,在载冷循环系统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载冷循环系统中的载冷剂的体积增加,进而使得载冷循环管路中的至少部分载冷剂可以溢出至缓冲罐内。在载冷剂从载冷循环管路进入缓冲罐的过程中,稳压罐向第二形态切换,即稳压罐的容积增加,以使缓冲罐内的介质可以进入稳压罐。因此,可以在载冷循环系统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保持载冷循环管路内的压强恒定。

4、在载冷循环系统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载冷循环系统中的载冷剂的体积减小,即载冷循环管路内的压强减小,以使缓冲罐内的载冷剂可以进入载冷循环管路。在载冷剂从缓冲罐进入载冷循环管路的过程中,稳压罐向第一形态切换,即稳压罐的容积减小,以使稳压罐内的介质可以进入缓冲罐。因此,可以在载冷循环系统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保持载冷循环管路内的压强恒定。

5、另外,上述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可以通过稳压罐密封缓冲罐,进而形成封闭的载冷循环系统。进而可以避免外部气体进入载冷循环管路内,进而可以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汽进入载冷循环管路。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避免载冷循环管路内冷却形成冰晶,以达到保护载冷循环管路系统的目的。

6、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稳压罐包括柔性内胆和保护壳。柔性内胆设置于保护壳内,且柔性内胆与缓冲罐连通。在稳压罐处于第二形态的情况下,柔性内胆的外壁止抵于保护壳的内壁。

7、上述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中,柔性内胆与缓冲罐连通。这样,载冷循环系统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载冷循环管路中的载冷剂进入缓冲罐,使得缓冲罐内的压强增加。随着缓冲罐内的压强增加,缓冲罐内的部分介质会进入柔性内胆,进而使得柔性内胆内的容积增大,即稳压罐向第二形态切换。

8、另外,柔性内胆设置于保护壳内,有益于防止柔性内胆与外部其他部件发生擦刮,避免柔性内胆被刮破。另外,在稳压罐处于第二形态的情况下,柔性内胆的外壁止抵于保护壳的内壁,以避免柔性内胆过渡膨胀,进而有益于保护柔性内胆,避免柔性内胆被胀破。

9、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载冷循环管路与缓冲罐的底部相连。这样,有益于缓冲罐内的载冷剂在载冷循环系统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进入载冷循环管路内。

10、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稳压罐与缓冲罐的顶部连通。这样有益于防止缓冲罐内的载冷剂进入稳压罐。

11、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稳压罐的底部与缓冲罐连通,这样有益于进入稳压罐内的载冷剂回流至缓冲罐内。

12、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载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泵,循环泵设置于载冷循环管路,且循环泵用于驱动载冷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沿载冷循环管路流动。这样,可以利用循环泵驱动载冷剂在循环管路内流动,以用于对目标对象制热或制冷。

13、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载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加热器和连接管路,连接管路的第一端与缓冲罐相连,连接管路的第二端与稳压罐相连。第一加热器设置于连接管路,且第一加热器用于加热流经连接管路的介质。

14、上述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中,第一加热器可以对进入稳压罐内的介质加热,以避免进入稳压罐内的介质的温度过低而损坏稳压罐。

15、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载冷循环系统还包括毛细管,毛细管设置于连接管路。

16、上述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中,毛细管的孔径较小,进而有益于防止缓冲罐内的载冷剂沿连接管路进入到稳压罐内。

17、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连接管路包括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第一子路连接于毛细管和缓冲罐之间,第二子路连接于毛细管与稳压罐之间。第一加热器设置于第二子路。

18、上述提供的实施例中,毛细管有益于减小第一加热器加热流经第二子路的载冷剂,对稳压罐和载冷循环管路内压强的影响。

19、第二方面,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冻融机。该冻融机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并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20、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冻融机包括冻融室、换热器、压缩系统和本申请实施提供的载冷循环系统。冻融室用于放置待制热或制冷的目标对象。冻融室和换热器均设置于载冷循环管路。压缩系统与换热器相连,且压缩系统通过换热器对载冷循环管路的载冷剂制热或制冷。

21、上述提供的冻融机中,压缩系统通过对载冷循环管路中的载冷剂制热或制冷,以使载冷剂可以通过循环管路流动至冻融室,并通过冻融室对冻融室内的目标对象制热或制冷。



技术特征:

1.一种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冷循环管路、缓冲罐和稳压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包括柔性内胆和保护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循环管路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与所述缓冲罐的顶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的底部与所述缓冲罐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载冷循环管路,且所述循环泵用于驱动所述载冷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沿所述载冷循环管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热器和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罐相连,所述连接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罐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所述第一子路连接于所述毛细管和所述缓冲罐之间,所述第二子路连接于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稳压罐之间;

10.一种冻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冻融室、换热器、压缩系统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冷循环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冷循环系统和冻融机。本技术旨在解决载冷循环系统内容易产生冰晶的问题。该的载冷循环系统包括:载冷循环管路、缓冲罐和稳压罐。缓冲罐与载冷循环管路相连,且缓冲罐用于存储载冷循环管路溢出的载冷剂。稳压罐与缓冲罐连通,且稳压罐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在稳压罐处于第一形态的情况下,稳压罐的容积为第一容积。在稳压罐处于第二形态的情况下,稳压罐的容积为第二容积,第二容积大于第一容积。该载冷循环系统利用稳压罐的容积变化适应载冷循环管路内载冷剂的体积的变化,不仅有益于保证载冷循环系统内压力稳定,还能封闭载冷循环系统,避免载冷循环系统内形成冰晶。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闫循正,袁顺涛,张翰,李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