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8874发布日期:2023-12-14 04:2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循环水热量回收利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较多处于匮乏状态,因此在北方地区建设电厂,为保证电厂建设,满足电厂用水需求,多采用节水型间接空冷机组。这样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目前电厂采用的间接空冷系统大多数是由表面式凝汽器与散热器构成,采用除盐水作为中间冷却介质,首先是汽轮机乏汽与中间冷却水通过表面式凝汽器换热,然后是中间冷却水和空气通过空冷塔换热。间接空冷系统避免了中间冷却水蒸发、风吹等损失,从而达到节水目的。

3、同时对于北方电厂冬季工业用水来水水温较低,为保障系统处理设备维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工业水来水制取锅炉补给水需要先进行升温,一般采用机组辅助蒸汽通过生水加热器提高来水温度。

4、综上所述,存在现有间接空冷机组存在运行中热量白白在空冷塔中换热消耗掉,而生水需要额外辅助蒸汽进行加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通过将需要在空冷塔中进行换热的中间冷却水与需要升温的生水在一换热装置中进行换热,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3、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的进水处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生水来水装置,该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循环冷却水来水装置。

4、作为优选,该生水来水装置为中水深度处理系统的生水管,该循环冷却水来水装置为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的循环水泵出水管。

5、作为优选,该换热装置的出水处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该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生水箱,该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循环冷却水泵入口。

6、作为优选,该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

7、作为优选,该第一阀门至少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一手动阀门,以及该第二阀门至少为两个,分别为第二电动阀门和第二手动阀门。

8、作为优选,该换热装置设置为两个。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0、1、本方案通过将间接空冷机组循环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生水加热,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以及加热后的生水,满足冬季锅炉补给水系统对于生水水温的要求。

11、2、本方案可最大限度降低系统能耗,提高整个机组的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换热装置(1),该换热装置(1)的进水处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3),该第一进水管(2)的另一端连接至生水来水装置(12),该第二进水管(3)的另一端连接至循环冷却水来水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生水来水装置(12)为中水深度处理系统的生水管,该循环冷却水来水装置(13)为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的循环水泵出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热装置(1)的出水处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管(4)和第二出水管(5),该第一出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至生水箱(14),该第二出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至循环冷却水泵入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3)、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阀门至少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电动阀门(6)和第一手动阀门(7),以及该第二阀门至少为两个,分别为第二电动阀门(8)和第二手动阀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热装置(1)设置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热量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的进水处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生水来水装置,该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循环冷却水来水装置,其中该生水来水装置为中水深度处理系统的生水管,该循环冷却水来水装置为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的循环水泵出水管,以及该换热装置的出水处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该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生水箱,该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循环冷却水泵入口。本方案通过将凝汽器换热后的循环冷却水和生水之间进行换热,实现生水升温的同时,还避免了循环冷却水热量的浪费,更节省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梅,鲁燕宁,银国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