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2740发布日期:2024-05-20 11:3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道,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


背景技术:

1、小发热件一般通过风道进行散热,现有的风道如图1所示,包括风箱,风箱的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小发热件的散热盒,风箱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通风的管道。现有的风道虽然能够完成小发热件的散热工作,但是,对多个小发热件进行散热,则需要扩大发热件之间的间隙,从而,需要占地面积较大的风箱和散热盒,如此设计不仅精度难以控制,而且大大增加散热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包括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的顶部连接有散热风道盖板,所述散热风道内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挡风斜板,两组所述挡风斜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有与散热风道连接的风道底板,所述风道底板的顶部承载连接有发热件定位板,所述散热风道的一侧连接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与散热腔的一端相通,所述散热风道的另一侧连接有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与散热腔的另一端相通,所述散热腔与回风风道的相通处设有与散热风道连接的导流片。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散热风道与散热风道盖板密封连接。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风道底板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风圆孔,所述承载底板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风槽。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发热件定位板包括前板、与前板连接的后板,所述前板开设有定位发热件的前板槽,所述后板开设有定位发热件并与前板槽对应的后板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送风风道包括与散热风道连接的送风风道板,所述送风风道板密封连接有送风风道盖板,所述送风风道板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送风口,多组所述送风口与多组所述散热腔一一对应,所述送风风道板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回风风道板、回风口、出风口、回风风道盖板。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回风风道包括与散热风道连接的回风风道板,所述回风风道板密封连接有回风风道盖板,所述回风风道板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回风口,多组所述回风口与多组所述散热腔一一对应,所述散热腔外侧的导流片与回风口插接,所述回风风道板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挡风斜板改变风向和分布,通过风道底板为每个发热体散热,通过导流片快速进入回风道,有效完成热风外排,通过上述设置,无需较大占地面积的设备即可同时为多个小型发热件进行散热,同时,发热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较小,散热温度控制精度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道(1),所述散热风道(1)的顶部连接有散热风道盖板(2),所述散热风道(1)内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挡风斜板(3),两组所述挡风斜板(3)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腔(4),所述散热腔(4)内设有与散热风道(1)连接的风道底板(5),所述风道底板(5)的顶部承载连接有发热件定位板(6),所述散热风道(1)的一侧连接有送风风道(7),所述送风风道(7)与散热腔(4)的一端相通,所述散热风道(1)的另一侧连接有回风风道(9),所述回风风道(9)与散热腔(4)的另一端相通,所述散热腔(4)与回风风道(9)的相通处设有与散热风道(1)连接的导流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1)与散热风道盖板(2)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5)包括承载底板(501),所述承载底板(501)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风圆孔(502),所述承载底板(501)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风槽(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定位板(6)包括前板(601)、与前板(601)连接的后板(603),所述前板(601)开设有定位发热件的前板槽(602),所述后板(603)开设有定位发热件并与前板槽(602)对应的后板槽(6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7)包括与散热风道(1)连接的送风风道板(701),所述送风风道板(701)密封连接有送风风道盖板(704),所述送风风道板(701)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送风口(702),多组所述送风口(702)与多组所述散热腔(4)一一对应,所述送风风道板(701)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7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9)包括与散热风道(1)连接的回风风道板(901),所述回风风道板(901)密封连接有回风风道盖板(904),所述回风风道板(901)的侧部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回风口(902),多组所述回风口(902)与多组所述散热腔(4)一一对应,所述散热腔(4)外侧的导流片(8)与回风口(902)插接,所述回风风道板(901)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90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高精度散热风道,包括散热风道,散热风道连接有散热风道盖板,散热风道内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挡风斜板,两组挡风斜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腔,散热腔内设有与散热风道连接的风道底板,风道底板承载连接有发热件定位板,散热风道连接有送风风道,回风风道,散热腔与回风风道的相通处设有与散热风道连接的导流片。有益效果:无需较大占地面积的设备即可同时为多个小型发热件进行散热,同时,发热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较小,散热温度控制精度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翁文兵,时宗菊,严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源知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7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