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温区冷热垫及其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02856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与第二换热器32贴合的一面吸收该第二换热器32的热量而使第二换热器32温度降低时,第二制冷片31的另一面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器13快速散发,以提高第二制冷片31的制冷效率。第二加热片33贴合于第二换热器32上,用于制热,以加热第二换热器32中换热液体的温度。第二换热器32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通过第二水泵18对换热液体加压,以使换热液体通过第二换热器32而换热。第二制冷片31、第二加热片33及第二水泵18均与电路板15电连接;通过电路板15来调控第二制冷片31、第二加热片33及第二水泵18工作。在使用时,第二水泵18开启,使换热液体进入第二换热器32 ;当需要制冷时,第二制冷片31制冷时,第二加热片33不工作,仅第二制冷片31对第二换热器32降温,进而使第二换热器32中换热液体降温;当需要制热时,第二制冷片31不工作,仅第二加热片33工作,以加热第二换热器32,进而加热第二换热器32中的换热液体。这样第二调温器30即可以实现加热换热液体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对换热液体降温的功能,同时,在冬天需要加热时,也无需使用第二制冷片31加热,也不会因天冷而产生冷凝水,提高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加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当然,在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加热时,还可以使第二制冷片31与第二加热片33同时对第二换热器32进行加热,提高加热速度,当加热到合适温度时,再关闭第二制冷片31。
[0031]通过设置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可以使换热液体分别通过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从而产生两种温度的换热液体,以满足对不同温度的需要。另外,制冷片和加热片结合的设计,使用制冷片进行制冷,使用加热片制热,从而冬天加热时,不会产生冷凝水,提高加热效果;同时,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相比,在冬天制热时,无需风扇将制冷片产生的冷量排至较冷的环境中,从而更为省电和静音。另外,根据人体质不同,对温度的需要不同,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可以独立工作,以产生不同温度的换热液体。
[0032]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并排设置,且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间隔设置于散热器13的底部。将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间隔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调温器20与第二调温器30之间相互影响,使各调温器对相应换热器的温度调节更为准确。而将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并排设置,可以使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的排列整齐,方便安装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减小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体积,同时,方便散热器13的设计、加工制作,降低成本。
[0033]请一并参阅图4,第一制冷片21和第一加热片23分别贴合于第一换热器22的相对两面上;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制冷片21与第一加热片23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第一制冷片21与第一加热片23的使用寿命。同理,第二制冷片31和第二加热片33分别贴合于第二换热器32的相对两面上;从而可以减小第二制冷片31与第二加热片33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第二制冷片31与第二加热片33的使用寿命。
[0034]散热器13包括散热底板131和若干散热翅片132,若干散热翅片132凸设于散热底板131上,以提高散热器13的散热效率。第一制冷片21及第二制冷片31均贴合在散热底板131上,以尽可能增大散热器13与第一制冷片21和第二制冷片31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提高第一制冷片21和第二制冷片31的制冷效果。
[0035]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通连接扣和螺钉固定在散热器13上。散热器13上还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14,以提高散热器13的散热效率。风扇14安装在散热器13的散热翅片132上。当然,如果第一制冷片21和第二制冷片31 —个加热,一个制冷时;为方便描述,假定:第一制冷片21制热,第二制冷片31制冷,则第一制冷片21会向散热器13传递冷气(冷量),即会降低散热器13的温度,而第二制冷片31会向散热器13传递热量,即会加热散热器13,这样,可以使第一制冷片21传递的冷量与第二制冷片31传递的热量相抵消,从而可以使第一制冷片21与第二制冷片31相互提高对方的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第一制冷片21与第二制冷片31的工作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散热器13的散热(或散发冷量)的作用,达到更为节能的作用。如果安装有风扇14,也可以降低风扇14的转速,或停止风扇14的工作,从而更为静音。
[0036]另外,电路板15可以安装在散热器13上,或安装在风扇14上,或安装在风扇14旁边,以便对电路板15进行散热。当然,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还可以包括功能控制板16,功能控制板16与电路板15电连接,通过操作功能控制板16来控制第一调温器20、第二调温器30工作。功能控制板16或电路板15上还可以设置无线数据模块,从而可以通过摇控器、手机等无线远程控制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工作。功能控制板16同样可以安装在散热器13上,或安装在风扇14上,或安装在风扇14旁边,以便对功能控制板16进行散热。
[0037]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还包括保护壳10,散热器13、第一调温器20、第二调温器30、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电路板15等器件可以安装在保护壳10中,以保护这样器件,同时还可以方便移动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保护壳10上对应散热器13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口 111,以方便散热。为防止杂物进入保护壳10中,散热口 111上还可以设置防尘网113。当散热器13上安装有风扇14时,散热口 111的位置与风扇14的位置对应,以便使用风扇14通风,提高散热效率。保护壳10包括下壳体12和盖于下壳体12上的上壳体11。这种设计加工方便,结构简单且方便上述各器件的安装。
[0038]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还包括用于储存换热液体的储液盒40,储液盒40上设有注液口 421、第一出液嘴51、第二出液嘴52、第一回液嘴53和第二回液嘴54。储液盒40上安装用于封盖注液口 421的封堵盖43。正常来说,水泵一般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 ;换热器也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第一出液嘴51与第一水泵17相连通,而第一水泵17与第一换热器22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经第一水泵17加压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再流出以供使用,即第一出液嘴51与第一水泵17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水泵17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2的入口相连通。同理,第二出液嘴52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而第二水泵18与第二换热器32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经第二水泵18加压后,进入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再流出以供使用,即第二出液嘴52与第二水泵18的入口相连通,第二水泵18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32的入口相连通。设置储液盒40可以方便地向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32及使用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设备中加装换热液体,回液可以通过第一回液嘴53、第二回液嘴54流回储液盒40中。通过换热液体循环流动,排出该设备换热液体循环回路中的空气,提高换热效率。如果设有保护壳10,可以将储液盒40也安装在保护壳10中,以保护储液盒40。并且在保护壳10上对应储液盒40上注液口 421的位置开设开口 112,可以方便向储液盒40中加入换热液体。可以将储液盒40安装在散热器13的一侧,第一水泵17使用水管19与储液盒40的第一出液嘴51相连通,第二水泵18也使用水管与储液盒40的第二出液嘴52相连通。由于散热器13的体积和储液盒40的体积均相对较大,将储液盒40设置在散热器13的一侧,方便储液盒40的安装,并且可以相对减小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体积,方便使用和移动。
[0039]设置封堵盖43可以防止储液盒40中换热液体流出。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密封注液口 421,还可以设置封堵注液口 421的胶盖44,胶盖44扣入注液口 421中,再盖上封堵盖43,以使注液口 421更好地密封。
[0040]储液盒40包括盒体41和盖于盒体41上的盒盖42,注液口 421开设于盒盖42上,第一出液嘴51与第二出液嘴52设于盒体41底部。将第一出液嘴51和第二出液嘴52设于盒体41底部,可以方便换热液体流出,同时,可以减少储液盒40中空气进入第一水泵17或第二水泵18中,降低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运行时的噪音。
[0041]可以将第一水泵17和第二水泵18并排安装在储液盒40的底部,以缩短第一水泵17入口与储液盒40的第一出液嘴51之间的距离,方便于将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吸入第一水泵17中。同理,也可以缩短第二水泵18入口与储液盒40的第二出液嘴52之间的距离,方便于将储液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