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632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水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第十四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管道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的进水口连接,热水集箱的第一水口与第二十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一种柔性匹配热源、工质膨胀功回收型三联供方法,即科学匹配太阳能和地热能,跨季节储存太阳能于地下土壤或岩石,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和制取生活热水的需要,并回收热泵工质减压膨胀功。
【专利说明】
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能开发利用、太阳能开发利用、太阳能储存于土壤跨季节利用、室内供暖、供冷和制取生活热水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和地热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自然能源,都具有可持续、无污染、资源量大、分布广等特点。人们开发了各种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设备,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栗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同时遇到一些问题,如:采用太阳能采暖,有时由于受采光面积所限,供热负荷不足,同时,在非采暖季节热量无法利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采用地热能采暖,由于没有热量回补或回补的热量不够,造成土壤温度下降,导致供热负荷不足。如何用一个系统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实现两种热源的最优匹配,并同时满足建筑的供暖、制冷和制取生活热水的需要,是人们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热栗制冷、制热过程中,通过减压阀降低工质的压力,从而降低工质温度的方式浪费了一部分功,降低了系统运行效率,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柔性匹配太阳能和地热能,满足建筑供暖、供冷和制取生活热水的需要,并回收热栗工质减压膨胀功的方法,全称为柔性匹配热源、工质膨胀功回收型三联供方法。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工质换热器的第一盘管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工质换热器的第一盘管的第二端与第六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管道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第八管道的第二端与空调换热器的盘管的第一端连接,空调换热器的盘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管道的第二端与膨胀机的出气口连接,膨胀机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九管道和第十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管道的第二端与工质换热器的第二盘管的第一端连接,工质换热器的第二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五管道的第二端连接,第九管道的第二端与冷源换热器的盘管的第一端连接,冷源换热器的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道连接,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一管道的中部连接;第十二管道的第二端与热源换热器的盘管第一端连接,热源换热器的盘管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管道的第二端与第四管道中部连接;第四管道上安装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关闭能阻止工质由膨胀机向空调换热器的盘管流动,第十一管道与第四管道的连接点位于第一阀门与膨胀机出气口之间,第十一管道上安装第二阀门,第二阀门关闭能阻止工质由膨胀机向热源换热器流动,第一管道上安装第三阀门,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点位于第三阀门和压缩机的出气口之间,第三管道上安装第四阀门,第四阀门关闭能阻止工质流向冷源换热器的盘管,第五管道上安装第五阀门,第十二管道上安装第六阀门,第七管道上串联第九阀门;水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第十四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管道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的进水口连接,热水集箱的第一水口与第二十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管道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二十二管道和第二十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三管道和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二十五管道和第三十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管道和第二十三管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五管道的第二端与地热井第一水口连接,地热井的第二水口与第二十七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九管道和第二十六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九管道的第二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十六管道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三十一管道和第三十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地冷井的第二水口和第二十八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八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六管道、第十七管道和第三十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六管道的第二端与热源换热器的出水口连接,热源换热器的进水口与第十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管道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的第二水口连接,第十七管道的第二端与与冷源换热器的出水口连接,冷源换热器的进水口与第十八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八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十一管道和第二十九管道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九管道的第一端与地冷井的第一水口连接,第三十三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五管道的第二端和地热井第一水口连接;第十四管道上串联第一水栗,第十五管道上串联第二水栗,第二十一管道上串联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十三管道上串联第三水栗,第二十四管道上串联第十二阀门,第二十二管道上串联第十三阀门,第三十二管道上串联第十四阀门,第三十三管道上串联第十五阀门,第三十一管道上串联第十六阀门,第二十八管道上串联第十七阀门,第十八管道上串联第十八阀门,第十七管道上串联第十九阀门,第十六管道上串联第二十阀门。
[0005]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方案: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还与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管道的第二端和工质换热器的第二盘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管道上安装生活热水换热器,生活热水换热器的盘管串联于第二管道上,生活热水换热器的壳腔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第二管道上串联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七阀门或第八阀门。所述第六管道上安装汽液分离器。所述第八管道的第一端与第十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管道的第二端与第六管道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三十四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四管道上串联第二十一阀门。所述第十九管道的中部与第三十五管道连接,第三十五管道上串联第二十二阀门。所述第四管道上安装逆止阀,第十一管道与第四管道的连接点位于逆止阀和第一阀门之间。所述第九管道上串联第十阀门。所述膨胀机的进气口处安装过滤器。
[0006]积极效果在于:一种柔性匹配热源、工质膨胀功回收型三联供方法,即科学匹配太阳能和地热能,跨季节储存太阳能于地下土壤或岩石,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和制取生活热水的需要,并回收热栗工质减压膨胀功。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种工况:一是夏季室内制冷、制取生活热水和热源井储热,包括如下步骤:低沸点工质经压缩机压缩后升压升温,一部分工质将热量传递给冷源换热器中的冷水,这部分冷水的冷量从地冷井中提取;另一部分工质将热量传递给生活水,并经工质换热器进一步降温。两部分工质混合后经膨胀机降压降温,送至空调换热器用于降低空调循环水的温度,然后重新回到压缩机机压缩,如此反复循环。夏季将太阳能产生的热水一部分作为生活用热水,另一部分送入热源井,把夏季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二是采暖季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采暖和制取生活热水,包括如下步骤:低沸点工质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升温,一部分工质进入生活热水换热器制取生活热水,另一部分进入空调换热器供暖,两部分工质均经过减压膨胀后降温,然后进入热源换热器吸热升温,经工质换热器进一步升温后,重新返回压缩机压缩,如此反复循环。从热源换热器出来的冷水送入地冷井,将冷量储藏于地冷井。两种工况下,均回收工质减压膨胀功用于推动压缩机做功。两种工况下,供热时用地热井,供冷时用地冷井,提高了能效。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和利用率,实现了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柔性最优匹配,弥补了单独利用太阳能或单独利用地热能供暖的不足。这样的系统,能把能量消耗降低到比过去技术更低的水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一台机器即可实现供暖、制冷、制取生活热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投资;用膨胀机替代节流阀回收膨胀功,降低设备电力消耗;不用冷却塔,减少占地和投资,并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一套系统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实现了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柔性最优匹配,夏季地热井储热,冬季地冷井储冷,弥补了单独利用太阳能或单独利用地热能供暖的不足,实现了热量和冷量的季节平衡。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所述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夏季地冷井辅助制冷、地热井补热和制取生活热水工艺流程图;图3是冬季地热井辅助制热、地冷井蓄冷和制取生活热水工艺流程图。
[0008]附图标记:1_第二十三阀门;2-第四电动调节阀;3-第五电动调节阀;4-第二十二阀门;5-第六电动调节阀;6-太阳能集热器;7-阳光;8-第二十四阀门;9-第一水栗;10-热水集箱;11-第二水栗;12-汽液分离器;13-第七电动调节阀;14-压缩机;15-膨胀机;16-第三电动调节阀;17-第一电动调节阀;18-生活热水换热器;19-第三阀门;20-第七阀门;21-第四阀门;22-第二十五阀门;23-第八阀门;24-第九阀门;25-空调换热器;26-第五阀门;27-第一阀门;28-第二阀门;29-逆止阀;30-工质换热器;31-第二十七阀门;32-冷源换热器;33-热源换热器;34-第六阀门;35-第十阀门;36-过滤器;37-第^^一阀门;38-第二十一阀门;39-第十三阀门;40-第十四阀门;41-第二电动调节阀;42-第二十六阀门;43-第十九阀门;44-第二十阀门;45-第二水栗;46-第四水栗;47-第十八阀门;48-第十二阀门;49_第十七阀门;50-第十六阀门;51-第十五阀门;52-地冷井;53-土壤;54-地热井55第一管道56第二管道57第三管道58第四管道59第五管道60第六管道61第七管道62第八管道63第九管道64第十管道65第^^一管道66第十二管道67第十三管道68第十四管道69第十五管道70第十六管道71第十七管道72第十八管道73第十九管道74第二十管道75第二^^一管道76第二十二管道77第二十三管道78第二十四管道79第二十五管道80第二十六管道81第二十七管道82第二十八管道83第二十九管道84第三十管道85第三i^一管道86第三十二管道87第三十三管道88第三十四管道89第三十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0010]工质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压缩机14的出气口与第一管道5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道5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管道61和第八管道6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管道61的第二端分别与工质换热器30的第一盘管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管道66的第一端连接,工质换热器30的第一盘管的第二端与第六管道60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管道6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4的回气口连接;第八管道62的第二端与空调换热器25的盘管的第一端连接,空调换热器25的盘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管道58和第五管道59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管道58的第二端与膨胀机15的出气口连接,膨胀机15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九管道63和第十管道64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管道64的第二端与工质换热器30的第二盘管的第一端连接,工质换热器30的第二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五管道59的第二端连接,第九管道63的第二端与冷源换热器32的盘管的第一端连接,冷源换热器32的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道57连接,第三管道57的第二端与第一管道55的中部连接;第十二管道66的第二端与热源换热器33的盘管第一端连接,热源换热器33的盘管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管道65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管道65的第二端与第四管道58中部连接;第四管道58上安装第一阀门27,第一阀门27关闭能阻止工质由膨胀机15向空调换热器25的盘管流动,第十一管道65与第四管道58的连接点位于第一阀门27与膨胀机15出气口之间,第十一管道65上安装第二阀门28,第二阀门28关闭能阻止工质由膨胀机15向热源换热器33流动,第一管道55上安装第三阀门19,第三管道57与第一管道55的连接点位于第三阀门19和压缩机14的出气口之间,第三管道57上安装第四阀门21,第四阀门21关闭能阻止工质流向冷源换热器32的盘管,第五管道59上安装第五阀门26,第十二管道66上安装第六阀门34,第七管道61上串联第九阀门24;所述工质换热器30可以是现有的内设两组换热管的热交换器,也可以是管壳式热交换器。生活热水换热器18、空调换热器25、冷源换热器32和热源换热器33可以是管壳式热交换器。
[0011 ]水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太阳能集热器6的出水口与第十四管道68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管道68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10的进水口连接,热水集箱10的第一水口与第二十管道7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管道74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二十二管道76和第二十一管道7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管道7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三管道77和第二十四管道7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四管道78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二十五管道79和第三十二管道8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管道8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管道76和第二十三管道7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五管道79的第二端与地热井54第一水口连接,地热井54的第二水口与第二十七管道8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管道8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九管道73和第二十六管道8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九管道73的第二端与太阳能集热器6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十六管道80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三十一管道85和第三十管道8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管道84的第二端分别与地冷井52的第二水口和第二十八管道8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八管道8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六管道70、第十七管道71和第三十三管道8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六管道70的第二端与热源换热器33的出水口连接,热源换热器33的进水口与第十五管道69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管道69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10的第二水口连接,第十七管道71的第二端与与冷源换热器32的出水口连接,冷源换热器32的进水口与第十八管道7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八管道7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十一管道85和第二十九管道83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九管道83的第一端与地冷井52的第一水口连接,第三十三管道8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五管道79的第二端和地热井54第一水口连接;第十四管道68上串联第一水栗9,第十五管道69上串联第二水栗11,第二i^一管道75上串联第二电动调节阀41,第二十三管道77上串联第三水栗45,第二十四管道78上串联第十二阀门48,第二十二管道76上串联第十三阀门39,第三十二管道86上串联第十四阀门40,第三十三管道87上串联第十五阀门51,第三^^一管道85上串联第十六阀门50,第二十八管道82上串联第十七阀门49,第十八管道72上串联第十八阀门47,第十七管道71上串联第十九阀门43,第十六管道70上串联第二十阀门44。柔性匹配热源:指根据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工况,以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科学匹配热源。工质膨胀功回收:指将传统技术用节流阀减低工质压力改为用膨胀机减低工质压力,同时把膨胀功回收利用。
[0012]所述压缩机14的出气口还与第二管道5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管道5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管道59的第二端和工质换热器30的第二盘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管道56上安装生活热水换热器18,生活热水换热器18的盘管串联于第二管道56上,生活热水换热器18的壳腔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第二管道56上串联第一电动调节阀17、第七阀门20或第八阀门23,以便利用压缩机14排气的热量为用户提供生活用水。
[0013]所述第六管道60上安装汽液分离器12,以确保工质循环系统运行稳定。
[0014]所述第八管道62的第一端与第十三管道6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管道67的第二端与第六管道60的中部连接。
[0015]所述第二十二管道76的第一端与第三十四管道88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四管道88上串联第二十一阀门38。第二十一阀门38打开,第三十四管道88可向用户供生活用水。
[0016]所述第十九管道73的中部与第三十五管道89连接,第三十五管道89上串联第二十二阀门4。
[0017]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热源三联供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18]工况1:夏季室内制冷、制取生活热水和热源井储热
[0019]夏季室内制冷、制取生活热水和热源井储热如附图2所示。
[0020]a)低沸点工质进入压缩机14升压升温。一部分工质经过第三电动调节阀16、第四阀门21、第二十五阀门22进入冷源换热器32,将热量传递给冷源换热器32的循环水后降温。另一部分工质经第一电动调节阀17进入热水换热器18,制取生活热水,降温后进入工质换热器30,加热冷工质,进一步降温。降温后的两部分工质分别经第十阀门35和第二十七阀门31后混合。
[0021]b)混合后的工质经过滤器36进入膨胀机15降压降温,同时推动膨胀机15转动。由于膨胀机15和压缩机14同轴,因此膨胀机15转动时带动压缩机14转动,从而压缩工质气体做功。
[0022]c)经膨胀机15降温降压后的低沸点工质经逆止阀29、第一阀门27进入空调换热器25,降低空调循环水的温度,同时自身被加热升温。降温后的空调循环水用于降低室内空气温度。
[0023]d)升温后的工质经第九阀门24进入工质换热器30,吸收高温工质的热量后升温,经第十一阀门37进入气液分离器12,去除工质中的少量液体后又返回压缩机14升温升压。如此反复循环。
[0024]e)制取生活热水的功能可供选择。当不需要制取生活热水时,工艺流程为:低沸点工质进入压缩机14升压升温,然后经过第第三电动调节阀16、第四阀门21、第二十五阀门22进入冷源换热器32,将热量传递给冷源换热器32的循环水后降温。经第十阀门35、过滤器36进入膨胀机15降压降温,同时推动膨胀机15转动,并带动压缩机14压缩工质气体做功。降温降压后的低沸点工质经逆止阀29、第一阀门27进入空调换热器25,降低空调循环水的温度,同时自身被加热升温,经第七电动调节阀13进入进入气液分离器12,去除工质中的少量液体后又返回压缩机14升温升压。如此反复循环。
[0025]f)冷水经太阳能集热器6加热后经第一水栗9、第二十四阀门8、第四电动调节阀2送至热水集箱10。一部分热水经生活热水调节用的第二十一阀38供生活热水,剩余部分经第十三阀门39、第三水栗45、第十二阀门48至地热井54,将热量传递给地热井周边土壤后降温。降温后的冷水经第二十三阀门1、第五电动调节阀3、电动调节阀5至太阳能集热器6吸热升温变为热水。如此反复循环。通过第二十二阀门4补充冷水。
[0026]g)从冷井中出来的冷水经第十八阀门47、第四水栗46、第二十六阀门42至冷源换热器32,吸收低沸点工质的热量后升温,经第十九阀门43、第十五阀门51至热井54,将热量传递给热井54周边土壤后降温,然后进入冷井,吸收冷井52周边土壤的冷量后温度进一步降低,经第十八阀门47、第四水栗46、第二十六阀门42至冷源换热器32,如此反复循环。
[0027]工况2:采暖季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包括夏季储存于地下土壤中的太阳能,采暖和制取生活热水,地冷井储冷。
[0028]采暖和制取生活热水的工艺流程如附图3所示。
[0029]a)低沸点工质进入压缩机14升压升温。一部分升温升压后的工质经第一电动调节阀17至热水换热器18制取生活热水后降温,经第七阀门20、第八阀门23至工质换热器30。另一部分升温升压后的工质经第三电动调节阀16、第三阀门19至空调换热器25,将热量传递给空调循环水后降温,经第五阀门26至工质换热器30,和另一部分降温后的工质混合。被加热的空调循环水用于室内采暖。
[0030]b)混合后的两部分工质在工质换热器30内将热量传递给低温工质后温度进一步降低,经第二十七阀门31、过滤器36至膨胀机15,膨胀减压后变为低温低压工质,同时推动膨胀机15带动压缩机14做功。
[0031]c)低温低压工质经逆止阀29、第二阀门28进入热源换热器33,吸收热源换热器33循环低温热水的热量后温度升高,经第六阀门34至工质换热器30进一步升温,然后经过第十一阀门37进入气液分离器12,去除少量液体后进入压缩机14升压升温,重新变为高温高压液体,如此反复循环。
[0032]d)冷水经太阳能集热器6加热后变为热水,经第一水栗9、第二十四阀门8、第四电动调节阀2至热水集箱10。从地热井出来的热水经第十四阀门40、第三水栗45、第二电动调节阀41至热水集箱10,和太阳能产生的热水混合。
[0033]在热水集箱10混合后的热水经第二水栗11送至热源换热器33加热低沸点工质,降温后变为冷水,经第二十阀门44、第十七阀门49送至冷井52,将冷量传递给冷井52周边土壤后升温,一部分冷水经第十六阀门50、第五电动调节阀3、第六电动调节阀5至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变为热水;另一部分经第十六阀门50、第二十三阀门I至地热井54加热变为热水。如此反复循环。
【主权项】
1.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工质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压缩机(14)的出气口与第一管道(5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道(5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管道(61)和第八管道(6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管道(61)的第二端分别与工质换热器(30)的第一盘管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管道(66)的第一端连接,工质换热器(30)的第一盘管的第二端与第六管道(60)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管道(6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4)的回气口连接;第八管道(62)的第二端与空调换热器(25)的盘管的第一端连接,空调换热器(25)的盘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管道(58)和第五管道(59)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管道(58)的第二端与膨胀机(15)的出气口连接,膨胀机(15)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九管道(63)和第十管道(64)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管道(64)的第二端与工质换热器(30)的第二盘管的第一端连接,工质换热器(30)的第二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五管道(59)的第二端连接,第九管道(63)的第二端与冷源换热器(32)的盘管的第一端连接,冷源换热器(32)的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道(57)连接,第三管道(57)的第二端与第一管道(55)的中部连接;第十二管道(66)的第二端与热源换热器(33)的盘管第一端连接,热源换热器(33)的盘管的第二端与第^^一管道(65)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管道(65)的第二端与第四管道(58)中部连接;第四管道(58)上安装第一阀门(27),第一阀门(27)关闭能阻止工质由膨胀机(15)向空调换热器(25)的盘管流动,第i^一管道(65)与第四管道(58)的连接点位于第一阀门(27)与膨胀机(15)出气口之间,第十一管道(65)上安装第二阀门(28),第二阀门(28)关闭能阻止工质由膨胀机(15)向热源换热器(33)流动,第一管道(55)上安装第三阀门(19),第三管道(57)与第一管道(55)的连接点位于第三阀门(19)和压缩机(14)的出气口之间,第三管道(57)上安装第四阀门(21),第四阀门(21)关闭能阻止工质流向冷源换热器(32)的盘管,第五管道(59)上安装第五阀门(26),第十二管道(66)上安装第六阀门(34),第七管道(61)上串联第九阀门(24); 水循环系统结构如下:太阳能集热器(6)的出水口与第十四管道(68)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管道(68)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10)的进水口连接,热水集箱(10)的第一水口与第二十管道(7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管道(74)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二十二管道(76)和第二十一管道(7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管道(7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三管道(77)和第二十四管道(7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四管道(78)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二十五管道(79)和第三十二管道(8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管道(8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管道(76)和第二十三管道(7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五管道(79)的第二端与地热井(54)第一水口连接,地热井(54)的第二水口与第二十七管道(8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管道(8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九管道(73)和第二十六管道(8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九管道(73)的第二端与太阳能集热器(6)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十六管道(80)的第二端与分别与第三十一管道(85)和第三十管道(8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管道(84)的第二端分别与地冷井(52)的第二水口和第二十八管道(8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八管道(8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六管道(70)、第十七管道(71)和第三十三管道(8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六管道(70)的第二端与热源换热器(33)的出水口连接,热源换热器(33)的进水口与第十五管道(69)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管道(69)的第二端与热水集箱(10)的第二水口连接,第十七管道(71)的第二端与冷源换热器(32)的出水口连接,冷源换热器(32)的进水口与第十八管道(7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八管道(7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十一管道(85)和第二十九管道(8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九管道(83)的第一端与地冷井(52)的第一水口连接,第三十三管道(8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五管道(79)的第二端和地热井(54)第一水口连接;第十四管道(68)上串联第一水栗(9),第十五管道(69)上串联第二水栗(11),第二 ^^一管道(75)上串联第二电动调节阀(41),第二十三管道(77)上串联第三水栗(45),第二十四管道(78)上串联第十二阀门(48),第二十二管道(76)上串联第十三阀门(39),第三十二管道(86)上串联第十四阀门(40),第三十三管道(87)上串联第十五阀门(51),第三十一管道(85)上串联第十六阀门(50),第二十八管道(82)上串联第十七阀门(49),第十八管道(72)上串联第十八阀门(47),第十七管道(71)上串联第十九阀门(43),第十六管道(70)上串联第二十阀门(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4)的出气口还与第二管道(5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管道(5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管道(59)的第二端和工质换热器(30)的第二盘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管道(56)上安装生活热水换热器(18),生活热水换热器(18)的盘管串联于第二管道(56)上,生活热水换热器(18)的壳腔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第二管道(56)上串联第一电动调节阀(17)、第七阀门(20)或第八阀门(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管道(60)上安装汽液分呙器(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管道(62)的第一端与第十三管道(6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管道(67)的第二端与第六管道(60)的中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十二管道(76)的第一端与第三十四管道(88)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四管道(88)上串联第二十一阀门(3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九管道(73)的中部与第三十五管道(89)连接,第三十五管道(89)上串联第二十二阀门(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58)上安装逆止阀(29),第十一管道(65)与第四管道(58)的连接点位于逆止阀(29)和第一阀门(27)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管道(63)上串联第十阀门(3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热源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15)的进气口处安装过滤器(36)。
【文档编号】F24J2/00GK205593218SQ201620174795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8日
【发明人】蔡晓虎, 张炳哲, 蔡倩文
【申请人】山东星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