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349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净化技术装置,尤其是涉及家用净水器。
在水处理的现有技术产品中,主要有下列两类1、桶、瓶装水生产设备。该类多数是膜法反渗透净化技术装置,其特点是净化效果好。但由于该装置成本高,而且占地面积大、移动不方便等因素,使适用范围受制于极限。况且耗能大,原水利用率低,检修麻烦。故实用价值差,不理想。
2、家用净水器。该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如今已是品种繁多。市场上有分子筛、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属脱盐、软化型的净水器;有活性炭、含碘树脂等属除灭菌型的净水器;有属矿化、磁化等其它类型的净水器。于是家用净水器的发展对于提高水质,促进人们的健康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均因净化技术性能单一,以及设计不够科学的因素,故而净化效果和实用价值还不够理想。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其净化技术性能装置在吸附饱和或积渣结垢堵塞,而必须对其进行再生、清除、反洗或换置时,均存在很不科学等问题。关于上列现有技术产品所存在的不足,均是本实用新型所能克服,并要改进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存在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检修容易,使用寿命长,经济实用,净化效果理想,且面积小的净水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一个载体结构其中设置有至少可装载二个净化器,至可装载十几个乃至更多个净化器的框架位置或套装载体,并至少用二个,至十几个乃至更多个净化器,装置于载体结构中。此外,如有必要,还可以在载体结构中,同时设置有可装载一至几个贮水容器的框架位置或载体,并装置上贮水容器。然后将所有的净化器或并连同有贮水容器装接串联紧,形成循环相连串通,并在终端装配一个供水阀。
本实用新型其特点在于合理地在载体结构中设置有少或多个可装载净化器的位置或载体,并可根据对不同原水处理的要求,而用少或多个相对适用、且可以有配套净化技术性能的净化器装置于载体结构中,从而使净化效果相对理想又经济实用。而且所配套的净化器设计均较科学,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清洗除垢、反洗去渣,再生或换置净化技术性能装置时的检修装配作业,以促使净化效果相对有长期的根本保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可移动方便地配合于高位水池、水箱、水塔或水泵对地表水或地井水,乃至海水进行净化处理,而有利于促进改善生活在没有自来水环境的人们之食用水质量。切实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略举实施例结合附图作实施说明如下


图1、图3、图5、图7、图9、
图11、
图13、
图19均是本实用新型净水机的一种载体结构剖视图。
图2、图4、图6、图8、
图10、
图12、
图14、图20均是本实用新型净水机的一种机体结构简略剖视图。
图15、
图17均是本实用新型所配套而设计的净化器的器体形状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配套于
图15的一种筒体过滤器形状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配套于
图17的一种筒体过滤器形状图。
实施例1结合
图1、图2、
图15、
图16。
图1是一个32×10×45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三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本实用新型建议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之下半部分,并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该器体之上半部分,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陶瓷微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6,并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3。
以下是结合图2,并将
图1中的载体1、2、3,简称为净化器1、2、3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上端的进水嘴4,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3下端的出水嘴9,装配一个供水阀。然后将净化器1下端的出水嘴5,与净化器2下端的进水嘴6串联通,将净化器2上端的出水嘴7,与净化器3上端的进水嘴8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4入,经玻璃纤维丝、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5流入进水嘴6,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7流入进水嘴8,再经玻璃纤维丝并经陶瓷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9的供水阀供出。
实施例2结合图3、图4、
图15、
图16。
图3是一个20×20×45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四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本实用新型建议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之下半部分,并填装上石英砂及麦饭石,用活性炭、阴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装进一个陶瓷微滤或膜法微滤或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6,并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
以下是结合图4,并将图3中的载体1、2、3、4,简称为净化器1、2、3、4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下端的进水嘴5,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4下端的出水嘴12,装配一个供水阀。然后将净化器1上端的出水嘴6,与净化器2上端的进水嘴7串联通,将净化器2下端的出水嘴8,与净化器3下端的进水嘴9串联通,将净化器3上端的出水嘴10,与净化器4上端的进水嘴11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5入,经玻璃纤维丝、石英砂、麦饭石处理后,由出水嘴6流入进水嘴7,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8流入进水嘴9,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0流入进水嘴11,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并经筒体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12的供水阀供出。
实施例3结合图5、图6、
图15、
图16。
图5是一个圆体结构其中设置有四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及一套可装载贮水容器的套装承吊载体5。本实用新型建议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陶瓷微滤或膜法微滤或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6,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其两端小,中间大的容器作为贮水容器。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5。
以下是结合图6,并将图5中的载体1、2、3、4、5,简称为净化器1、2、3、4,贮水容器5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上端的进水嘴6,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贮水容器5下端的出水嘴15,装配一个供水阀。然后将净化器1下端的出水嘴7,与净化器2下端的进水嘴8串联通,将净化器2上端的出水嘴9,与净化器3上端的进水嘴10串联通,将净化器3下端的出水嘴11,与净化器4下端的进水嘴12串联通,将净化器4上端的出水嘴13,与贮水容器5上端的进水嘴14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6入,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7流入进水嘴8,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9流入进水嘴10,经筒体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11流入进水嘴12,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3流入进水嘴14,而备用于贮水容器,并由出水嘴15的供水阀供出。另外,如有必要,可用麦饭石填装于贮水容器5的下半部分。
实施例4结合图7、图8、
图15、
图16。
图7是一个20×10×40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二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本实用新型建议用石英砂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之下半部分,并填装上活性炭,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装进一个陶瓷微滤或膜法微滤或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6,并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
以下是结合图8,并将图7中的载体1、2,简称为净化器1、2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下端的进水嘴3,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2下端的出水嘴6,装配一个供水阀。然后将净化器1上端的出水嘴4,与净化器2上端的进水嘴5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3入,经石英砂并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4流入进水嘴5,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并经筒体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6的供水阀供出。
实施例5结合图9、
图10、
图15、
图16。
图9是一个30×20×45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六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5、6。本实用新型建议用麦饭石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之下半部分,并填装上石英砂,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陶瓷微滤或膜法微滤或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6,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5、6。
以下是结合
图10,并将图9中的载体1、2、3、4、5、6,简称为净化器1、2、3、4、5、6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下端的进水嘴7,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6下端的出水嘴18,装配一个供水阀。然后将净化器1上端的出水嘴8,与净化器2上端的进水嘴9串联通,将净化器2下端的出水嘴10,与净化器3下端的进水嘴11串联通,将净化器3上端的出水嘴12,与净化器4上端的进水嘴13串联通,将净化器4下端的出水嘴14,与净化器5下端的进水嘴15串联通,将净化器5上端的出水嘴16,与净化器6上端的进水嘴17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7入,经麦饭石、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8流入进水嘴9,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10流入进水嘴11,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2流入进水嘴13,经筒体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14流入进水嘴15,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6流入进水嘴17,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8的供水阀供出。
实施例6结合
图11、
图12、
图15、
图17、
图18。
图11是一个60×30×80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八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5、6、7、8。本实用新型建议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石英砂及麦饭石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贝灰渣及松木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陶瓷微滤或膜法微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8,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膜法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8,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5、6、7、8。
以下是结合
图12,并将
图11中的载体1、2、3、4、5、6、7、8,简称为净化器1、2、3、4、5、6、7、8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下端的进水嘴9,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8中端的超滤水出水嘴24,串联一个供水阀,在该净化器上端的排水嘴25,以及在净化器5上端的排水嘴26各装配一个控制阀。然后将净化器1上端的出水嘴10,与净化器2上端的进水嘴儿串联通,将净化器2下端的出水嘴12,与净化器3下端的进水嘴13串联通,将净化器3上端的出水嘴14,与净化器4上端的进水嘴15串联通,将净化器4下端的出水嘴16,与净化器5下端的进水嘴17串联通,将净化器5中端的微滤水出水嘴18,与净化器6上端的进水嘴19串联通,将净化器6下端的出水嘴20,与净化器7下端的进水嘴21串联通,将净化器7上端的出水嘴22,与净化器8下端的进水嘴23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9入,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10流入进水嘴11,经石英砂、麦饭石处理后,由出水嘴12流入进水嘴13,经贝灰渣、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4流入进水嘴15,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6流入进水嘴17,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过滤水由出水嘴18流入进水嘴19,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0流入进水嘴21,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2流入进水嘴23,经筒体超滤的过滤器处理后,过滤水由出水嘴24的供水阀供出。在操作过程中,浓水排出可由排水嘴25、26的控制阀调节控制。
实施例7结合
图13、
图14、
图15、
图17、
图18。
图13是一个60×45×80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十二套可装载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5、6、7、8、9、10、11、12。本实用新型建议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石英砂及麦饭石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贝灰渣或石灰渣及松木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膜法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8,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石英砂及麦饭石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贝灰渣或石灰渣及松木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一个膜法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8,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
以下是结合
图14,并将
图13中的载体1~12,简称为净化器1、2、3、4、5、6、7、8、9、10、11、12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1下端的进水嘴13,串联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8下端的出水嘴28,装配一个供水阀,在净化器12上端的排水嘴38,装配一个控制阀。在净化器5上端的排水嘴29,及在净化器6上端的进水嘴23,均装配一个三通,并均在三通两端各联接一个控制阀。然后将净化器1上端的出水嘴14,与净化器2上端的进水嘴15串联通,将净化器2下端的出水嘴16,与净化器3下端的进水嘴17串联通,将净化器3上端的出水嘴18,与净化器4上端的进水嘴19串联通,将净化器4下端的出水嘴20,与净化器5下端的进水嘴21串联通,将净化器5中端的超滤水出水嘴22,与净化器6上端的进水嘴23的其一控制阀串联通,将净化器6下端的出水嘴24,与净化器7下端的进水嘴25串联通,将净化器7上端的出水嘴26,与净化器8上端的进水嘴27串联通。将净化器5上端的排水嘴29的其一控制阀,与净化器9上端的进水嘴30串联通,将净化器9下端的出水嘴31,与净化器10下端的进水嘴32串联通,将净化器10上端的出水嘴33,与净化器11上端的进水嘴34串联通,将净化器11下端的出水嘴35,与净化器12下端的进水嘴36串联通,将净化器12中端的超滤水出水嘴37,与净化器6上端的进水嘴23的另一控制阀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13入,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14流入进水嘴15,经石英砂、麦饭石处理后,由出水嘴16流入进水嘴17,经贝灰渣或石灰渣及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8流入进水嘴19,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20流入进水嘴21,经膜法超滤处理后,过滤水由出水嘴22流入进水嘴23,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4流入进水嘴25,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6流入进水嘴27,再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28的供水阀供出。在操作过程,排浓控制及其压力调节可由排水嘴29的两个控制阀控制,其一可控制将浓水排出;另一是可控制为流入进水嘴30,利用为再处理,再经石英砂、麦饭石处理后,由出水嘴31流入进水嘴32,再经贝灰渣或石灰渣及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33流入进水嘴34,再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35流入进水嘴36,再经膜法超滤处理后,过滤水由出水嘴37而同样流入进水嘴23。浓水可由排水嘴38的控制阀控制调节排出。
实施例8结合
图19、图20、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是一个120×45×90cm的结构其中设置有十二套可装载小型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6、7、8、10、11、12、13、15,并有三套可装载大型净化器的套装承吊载体5、9、14。本实用新型建议用石英砂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之下半部分,并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该器体之上半部分,用贝灰渣或石灰渣混合于麦饭石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松木炭、活性炭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用一个膜法反渗透或超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8,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石英砂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之下半部分,并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该器体之上半部分,再用贝灰渣结合于麦饭石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松木炭、活性炭各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再用一个膜法反渗透的筒体过滤器
图18,套装进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6、7、8、10、11、12、13、15,再用活性炭装进三个膜法微滤或陶瓷微滤的筒体过滤器
图16,并各套装进一个其两端小,中间大的净化器的器体,然后分别装置于载体结构中的大型载体5、9、14。
以下是结合图20,并将
图19中的载体1~15,简称为净化器1、2、3、4、5、6、7、8、9、10、11、12、13、14、15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化器5下端的出水嘴25,与净化器6下端的进水嘴26之间,以及在净化器14下端的出水嘴44,与净化器15下端的进水嘴45之间各串联配置一台压力泵。在净化器1上端的进水嘴16,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在净化器9下端的出水嘴33,装配一个供水阀,在净化器15上端的排水嘴47,装配一个排水阀。在净化器6中端的膜法反渗透或超滤水出水嘴27,在该净化器上端的排水嘴34,在净化器7上端的进水嘴28,在净化器14上端的进水嘴43,均装配一个三通,并均在三通两端各联接一个控制阀。然后将净化器1下端的出水嘴17,与净化器2下端的进水嘴18串联通,将净化器2上端的出水嘴19,与净化器3上端的进水嘴20串联通,将净化器3下端的出水嘴21,与净化器4下端的进水嘴22串联通,将净化器4上端的出水嘴23,与净化器5上端的进水嘴24串联通,将净化器6中端的出水嘴27的两个控制阀其中一个与净化器7上端的进水嘴28的其一控制阀串联通,另一个与净化器14上端的进水嘴43的其一控制阀串联通。将净化器7下端的出水嘴29,与净化器8下端的进水嘴30串联通,将净化器8上端的出水嘴31,与净化器9上端的进水嘴32串联通。将净化器6上端的排水嘴34的其一控制阀,与净化器10上端的进水嘴35串联通,将净化器10下端的出水嘴36,与净化器11下端的进水嘴37串联通,将净化器11上端的出水嘴38,与净化器12上端的进水嘴39串联通,将净化器12下端的出水嘴40,与净化器13下端的进水嘴41串联通,将净化器13上端的出水嘴42,与净化器14上端的进水嘴43的另一个控制阀串联通,将净化器15中端的出水嘴46,与净化器7上端的进水嘴28的另一个控制阀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16入,经玻璃纤维丝、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17流入进水嘴18,经贝灰渣或石灰渣混合于麦饭石处理后,由出水嘴19流入进水嘴20,经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21流入进水嘴22,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23流入进水嘴24,再经活性炭并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25并经压力泵推动而从进水嘴26入,经膜法反渗透或超滤处理后,由出水嘴27的两个控制阀控制其一是可控制流经进水嘴28的其一控制阀而进入净化器7,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9流入进水嘴30,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31流入进水嘴32,最后再经活性炭并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33的供水阀供出;另一是可控制为流经进水嘴43的其一控制阀而流入净化器14,再经活性炭处理并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由出水嘴44并经压力泵推动而从进水嘴45入,再经膜法反渗透处理后,渗透水由出水嘴46流经进水嘴28的另一控制阀而流入净化器7,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9流入进水嘴30,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31流入进水嘴32,最后经活性炭并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33的供水阀供出。在操作过程,排浓控制及其压力调节第一程序可由净化器6上端的排水嘴34的两个控制阀选择控制,其一是可控制将浓液排出,并可串联一台回收器经回收处理后再排放;另一是可控制为流入净化器10上端的进水嘴35,利用为经第二程序进行再处理,经玻璃纤维丝、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36流入进水嘴37,经麦饭石、贝灰渣处理后,由出水嘴38流入进水嘴39,经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40流入进水嘴41,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42流经进水嘴43的另一控制阀而进入净化器14,再经活性炭并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44并经压力泵推动而从进水嘴45入,经膜法反渗透处理后,渗透水由出水嘴46流经进水嘴28的另一控制阀而进入净化器7,而同样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9流入进水嘴30,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31流入进水嘴32,最后经活性炭并经筒体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由出水嘴33的供水阀供出;第二程序可由净化器15上端的排水嘴47的控制阀控制排出,或串联于回收器经回收处理后再排放。
上述中所说载体结构,是可以多种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可以窗、门框形,箱形,桌形,柜形,床形,鼓形,球形,桶形等等形状的结构中,设置以吊或承或夹或扛或扣或套等方式的载体;并可设置为可供将净化器装载为有竖、卧式相结合。
上述中所说串联通,是用一种其两端均有螺帽调节环的管材联接器,经联接而串通。
上述实施例8,其中所说的一个其两端小、中间大的净化器的器体,其目的是可同时作为贮水容器,使其有较大的容水量,以利于配合压力泵工作。
上述中所说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7是内、外圆,其顶端是筒体嘴,并配有一个盖,其下端是有底的中空筒体容器。在顶端的盖有一个水嘴,在下端的底有一个套嘴孔,并均配有密封圈。在筒体中间有一个出水嘴,在内圆上端有一下凸、上凹阶的圆形框,在外圆有一凸出框架,及套有一个调节环。
上述中所说的筒体过滤器
图18是其顶端是筒体嘴,其下端是有底的中空容器,在下端的底有一个水嘴,在筒体嘴有一凸出圆形框,并配有一个密封圈。
上述中所说一个净化器的器体
图15是内、外圆,其顶端是筒体嘴,并配有一个盖,其下端是有底的中空筒体容器。在顶端的盖及其下端的底均有一个水嘴,并配有滤网及密封圈。在内圆上端有一下凸、上凹阶的圆形框,在外圆有一凸出框架,及套有一个调节环。
上述中所说的筒体过滤器
图16是其顶端是筒体嘴,其下端是有底的中空容器,在筒体嘴有一凸出圆形框,并配有一个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配套的净化器的器体及其筒体过滤器,除上述
图17、
图18、
图15、
图16之外,还可以根据载体结构的构造,而设计相应的规格形状来配套。
上述的净水机,另可以组合或串联一台回收器,从而对浓缩物进行回收处理。
上述的净水机,可以组合或串联一个脱气塔,从而处理除去水中所含的CO2气体。
上述的净水机,必要时可用氧化剂同时对水进行氧化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一个载体结构至少装载有二个,至十几个,乃至更多个净化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净化器是经串联,从而形成循环相连串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器是内、外圆,其一端是器体嘴,并配有盖,另一端是有底的中空筒体容器,在盖有一个水嘴,在底有一个孔,并均配有密封圈,在筒体中间有一个出水嘴,在容器中套装有一个筒体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器是内、外圆,其顶端是器体嘴,并配有盖,其下端是有底的中空筒体容器,在顶端的盖及其下端的底均有一个水嘴,并配有密封圈,在容器中套装有一个筒体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器是内、外圆,其顶端是器体嘴,并配有盖,其下端是有底的中空筒体容器,在顶端的盖及其下端的底均有一个水嘴,并配有密封圈,在容器中装有净化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的筒体过滤器是膜法或陶瓷产品,其一端是筒体嘴,另一端是有底的中空容器,在底有一个水嘴,在筒体嘴有一凸出圆形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的筒体过滤器是膜法或陶瓷产品,其顶端是筒体嘴,其下端是底的中空容器,在筒体嘴有一凸出圆形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其中所说的净化物质是无烟煤,砂,石英砂,素烧陶瓷碎,矿石类,贝壳,贝灰渣,石灰渣,谷壳,锯屑,玻璃珠,纤维丝,木炭,活性炭,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等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4、5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器是在外圆有一凸出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必要时可以在所述的载体结构中,同时装载有贮水容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涉及水处理净化技术装置,尤其是涉及家用净水器的净水机。其特点在于一个载体结构中,设置有少或多个可装置净化器的框架位置或载体,并可根据对不同原水处理的要求,而用少或多个相对适用、且可以有配套净化技术性能的净化器,装置于载体结构中,从而使净化效果相对理想又经济实用。而且所配套的净化器设计均较科学,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清洗除垢,反洗去渣,再生或换置净化技术性能装置时的检修装配作业,以促使净化效果相对有长期的根本保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可移动方便地配合于高位水塔、水池、水箱或水泵对地表水或地井水,乃至海水进行净化处理。切实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文档编号C02F9/04GK2568639SQ02203779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4日
发明者庄彦杰 申请人:庄彦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