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246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初沉、调节、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二次沉淀几个环节。由于设置了初沉池,使得存在于城市污水的收集、输送中的这部分活性很强的微生物(占生化系统微生物量的15%以上)还未能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就被去除了,造成资源浪费;水解酸化池一般采用升流污泥床形式,反应器底部设有配水系统,配水系统易堵塞;水解酸化池内污水与污泥混合强度较低,污水与污泥间传质效果差。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中的油脂、洗涤剂等污染物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造成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污水中有机物及油脂浓度较原设计高,曝气池运行不稳定;冬季,因油脂降解不彻底,产生多糖类物质聚集在氧化沟内,经常发生污泥膨胀,处理出水不能稳定达标;夏季,因洗涤剂的大量使用,曝气池中产生大量的泡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克服了已有技术的缺点,对城市污水进行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处理,然后进入好氧池,提高系统污水处理质量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城市污水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搅拌,从水解酸化池排出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并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从沉淀池出来的污水进入后续的好氧处理工序。
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内水力停留时间为2~3hr。
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沉淀池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的回流比污泥流量/水解酸化池进水流量=30%~50%。
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5~2.0m3/m2.h。
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入水解酸化池的城市污水为经过格栅、沉砂池后的污水。
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水流经的沟渠和管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而沟渠和管道就像一个中间反应器,在此中间反应器中即进行着有机物的分解及微生物的适应、选择和生长繁殖过程。本发明采用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工艺,使得高活性的微生物会在水解酸化池内富积,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种群,促进对污水中油脂、洗涤剂等难降解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
水解酸化池内水力停留时间(指水解酸化池容量/小时进水流量)为2~3hr,混合消耗功率约10~15W/m3;沉淀池表面负荷可高于二沉池,可取1.5~2.0m3/m2.h;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工艺对城市污水的COD去除率达到约40%~50%。
本发明采用从水解酸化池出来的污泥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后,再回流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内潜水搅拌机使污泥处于流化态,污泥和废水的接触非常好,物质与污泥间的传质效果好,能有效降低长链脂肪酸局部浓度过大的危险,也可促使长链脂肪酸降解,适用于高浓度油脂污水的处理。完全混合水解酸化池不会堵塞,而且由于完全混合水解酸化池内混合较好,不利于产氨细菌和甲烷菌的生长,将大大减少不良气味的产生,改善厂区工作环境。
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工艺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贡献1、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就被池内大量混合液稀释,水解酸化池使水质得到均衡,使完全混合水解酸化池对高浓度进水引起的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确保原水水质均衡。
2、提高后续氧化沟进水的可生化性。利用水解菌和产酸菌的反应,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3、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水解酸化池可降解部分有机物,且提高了污水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氧化沟的负荷,提高了处理出水的水质。
4、可降低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水解酸化池可降解部分有机物,减轻了后续氧化沟的负荷,减少了氧化沟的需氧量,可节约曝气充氧的动力费用。
本发明工艺实现了各处理单元优势互补和总体技术性能的提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具体表现在(1)、水解酸化池使水质得到均衡,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大大地削减了后续好氧处理工序的冲击负荷。
(2)水解酸化工艺可降解部分有机物,减轻了后续氧化沟的负荷,减少了氧化沟的需氧量,节约了曝气充氧的动力费用,降低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氧化沟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运行平稳,确保污水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3)、本发明针对系统内无细格栅的特点,采用完全混合水解酸化池,解决了水解酸化池可能的堵塞问题。
(4)、水解酸化工艺可将污水中的油脂、表面活性剂等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可生化性较好的小分子有机物,以避免在后续氧化沟中产生多糖类物质聚集而发生污泥膨胀或产生大量泡沫。水解池可部分降低污泥有机物,减少整个系统污泥排放量。
本发明应用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可减少工程建设投资,降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停留时间,降低系统处理能耗;应用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系统运转能耗,增加污水处理水量。


附图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应用于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城市污水经过粗、细格栅除杂,经过沉砂池除沙后,再经过本发明工艺处理流程。
经过上述处理的城市污水送入水解酸化池,池内设潜水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消耗功率约10~15W/m3,水解酸化池内水力停留时间(指水解酸化池有效容积/小时进水流量)为2~3hr,从水解酸化池排出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表面负荷可高于二沉池,可取1.5~2.0m3/m2.h。并将沉淀池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污泥的回流比污泥流量/水解酸化池进水流量=30%~50%。从沉淀池出来的污水进入后续的好氧处理工序。经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其COD去除率达到约40%~50%。较原工艺相比,改善了出水水质,节约运行费用约0.12元/吨水;节约建设投资约200元/吨水(占总投资约20%)。
权利要求
1.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城市污水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搅拌,从水解酸化池排出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并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从沉淀池出来的污水进入后续的好氧处理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内水力停留时间为2~3h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沉淀池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的回流比污泥流量/水解酸化池进水流量=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5~2.0m3/m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入水解酸化池的城市污水为经过格栅、沉砂池后的污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全混合水解酸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城市污水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搅拌,从水解酸化池排出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并将沉淀池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从沉淀池出来的污水进入后续的好氧处理工序。本发明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达到约40%~50%,可有效改善出水品质,减少了后续氧化处理工序的负荷,解决了已有技术的水解酸化池堵塞问题。
文档编号C02F3/28GK1693233SQ20041004164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7日
发明者刘绍根, 黄显怀, 赵峰, 黄明, 王坤, 王健 申请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