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27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的铁、碳内电解技术,特别是一种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
背景技术
废水的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的一种电化学方法,该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到废水治理中,由于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的优点,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废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缺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目前,废水的微电解设备是一垂直设置的圆柱型固定床,废水从柱底进入,由柱上端排出,该类设备一般运行2-3个月后,碳会板结、结块,从而降低或中断内电解反应,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公告号为CN2663402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强化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该装置的主体为一水平设置的转筒,转筒的进、出水端分别设有密封旋转装置,从而增加了转筒的有效利用体积,提高了装置的废水处理效率。由于该装置用筛板将转筒分为进水区、填料区和出水区三个区域,进水区内的废水由筛板进入填料区进行微电解处理,该背景技术就存在着废水不能充分与物料接触,废水处理效果差,处理效果不稳定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罐,开设于转动罐罐体表面的入料孔2,设置于转动罐左、右两端且与其密封转动配合的进、出水管1、7,固定于转动罐内壁、且向心分布的档板17,设置于转动罐内部的隔板,隔板将转动罐内腔分为水平分布的多个工作腔,相邻的工作腔之间通过隔板上的开孔连通,相邻隔板上的开孔的开设位置上下间隔分布,进、出水管1、7均开口于转动罐内部物料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设计是隔板为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隔板5、8,隔板5、8将转动罐的内腔分为的左、中、右三个工作腔。
左、中两个工作腔通过开孔15、导水管14连通,导水管14设置于转动罐下方,导水管14的表面开设有孔,其一端与开孔15连通,另一端为盲端。
隔板8上的开孔6设置于隔板8的上方,开孔6的表面固定装配有筛网16。
还包括设置于转动罐下方的底座13,底座13为由工字钢构成的支架。
底座13上设置有导向轮9,转动罐与导向轮9的外表面滚动接触配合。
转动罐的动力输入装置包括与电机12、减速器11配合的传动轮10,传动轮10与转动罐罐体外壁、或与其外壁同轴或套装固定配合的转动轮4构成一付传动副。
设有出水管7的工作腔下端设有排污阀18,进、出水管1、7中同心配合有排气管19,排气管19一端开口于转动罐内腔顶部,另一端通过进、出水管1、7开口于罐体外部。
入料孔2上装配有安全阀3。
转动轮4和传动轮10分别为齿圈和齿轮。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在于转动罐内多个工作腔和相邻工作腔连通位置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废水在转动罐内部的多个工作腔内均能进行连续地微电解处理,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废水与铁、碳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底座为由工字钢构成的支架和导向轮与转动罐的配合方式,能保证转动罐转动平稳;它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处理量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水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罐,设置于转动罐左、右两端与其密封转动配合且开口于转动罐内部物料的上方的进、出水管1、7,固定于转动罐内壁、且向心分布的档板17,隔板为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隔板5、8,隔板5、8将转动罐的内腔分为的左、中、右三个工作腔。左、中两个工作腔通过开孔15、导水管14连通,导水管14设置于转动罐下方,导水管14的表面开设有孔,其一端与开孔15连通,另一端为盲端。中、右两个工作腔通过设置于隔板8的上方的开孔6连通,开孔6的表面固定装配有筛网16。
转动罐下方设置有底座13,底座13为由工字钢构成的支架。底座13上设置有导向轮9,转动罐与导向轮9的外表面滚动接触配合。
转动罐外壁套装固定有一齿圈4,转动罐的动力输入装置包括与电机12、减速器11配合的齿轮10,齿圈4与齿轮10构成一付传动副。进、出水管1、7中同心配合有排气管19,排气管19一端开口于转动罐内腔顶部,另一端通过进、出水管1、7开口于罐体外部。
设有出水管7的右工作腔下端设有排污阀18。左、中工作腔的上部开设有入料孔2,入料孔2上装配有安全阀3。
权利要求1.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罐,开设于转动罐罐体表面的入料孔(2),设置于转动罐左、右两端且与其密封转动配合的进、出水管(1)、(7),固定于转动罐内壁、且向心分布的档板(1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转动罐内部的隔板,隔板将转动罐内腔分为水平分布的多个工作腔,相邻的工作腔之间通过隔板上的开孔连通,相邻隔板上开孔的开设位置上下间隔分布,进、出水管(1)、(7)均开口于转动罐内部物料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为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隔板(5)、(8),隔板(5)、(8)将转动罐的内腔分为的左、中、右三个工作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中两个工作腔通过开孔(15)、导水管(14)连通,导水管(14)设置于转动罐下方,导水管(14)的表面开设有孔,其一端与开孔(15)连通,另一端为盲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8)上的开孔(6)设置于隔板(8)的上方,开孔(6)的表面固定装配有筛网(1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它还包括设置于转动罐下方的底座(13),底座(13)为由工字钢构成的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3)上设置有导向轮(9),转动罐与导向轮(9)的外表面滚动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罐的动力输入装置包括与电机(12)、减速器(11)配合的传动轮(10),传动轮(10)与转动罐罐体外壁、或与其外壁同轴或套装固定配合的转动轮(4)构成一付传动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有出水管(7)的工作腔下端设有排污阀(18),进、出水管(1)、(7)中同心配合有排气管(19),排气管(19)一端开口于转动罐内腔顶部,另一端通过进、出水管(1)、(7)开口于罐体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孔(2)上装配有安全阀(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轮(4)和传动轮(10)分别为齿圈和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的铁、碳内电解技术,特别是一种内电解废水处理转动罐。它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罐,开设于罐体表面的入料孔,设置于转动罐左、右两端且与其密封转动配合的进、出水管,固定于转动罐内壁、且向心分布的档板,设置于转动罐内部的隔板,隔板将转动罐内腔分为水平分布的多个工作腔,相邻的工作腔之间通过隔板上的开孔连通,相邻隔板上的开孔的开设位置上下间隔分布,进、出水管均开口于转动罐内部物料的上方。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废水处理效果差,处理效果不稳定的缺点,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废水净化效果好、处理量大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1/461GK2789231SQ20052002404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王东智, 王民杰 申请人:王民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