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废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26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废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废水净化器。
技术背景在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中排放大量的生产废水,其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悬浮物浓度较高。通常用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以利于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该工艺虽然能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构筑物较多,占地面积多,动力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占地、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集约化程度高的净化设备——高效废水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净化器筒体、和筒体相连通的污水进水管、设置在筒体下端的污泥斗、和污泥斗相连通的排泥管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端的出水槽、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设置在筒体内的锥形筒状涡流反应器的下端相连通,在涡流反应器外套装有导流筒。
本实用新型涡流反应器上端为圆筒状,下端为锥筒状。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工艺和沉淀工艺集中在一个设备中进行,利用了高效的混凝反应设备——涡流式反应器和对絮凝体有较好沉淀去除效果的竖流式沉淀池组合在一起,通过导流筒完成了两个高效设备有机结合,使该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占地面积更小,动力消耗更小,净化效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在废水处理时既可连接运行,也可间歇运行,灵活方便,可适用于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废水处理,也可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餐饮废水处理等的处理。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净化器筒体2、和筒体2相连通的污水进水管3、设置在筒体2下端的污泥斗9、和污泥斗9相连通的排泥管1以及设置在筒体2上端的出水槽6、出水管8,其特征在于进水管3和设置在筒体2内的锥形筒状涡流反应器5的下端相连通,在涡流反应器5外套装有导流筒4,涡流反应器5上端为圆筒状,下端为锥筒状。
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反应器5、导流筒4、竖流式沉淀池三个部分。混凝反应器为一涡流反应器,置于沉淀池内部,废水从涡流反应器5下部进入在此完成废水与混凝剂的混合和反应过程,生成粒径较粗大的絮体后从上部流出,经过导流筒4向下流入沉淀池即污泥斗9,大絮体在沉淀池进行沉淀,完成絮体与废水的分离,使废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净化后的废水经溢流堰7流入出水槽6排出,沉淀产生的污泥经排泥管1排泥泵定期外排。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废水净化器,其包括净化器筒体(2)、和筒体(2)相连通的污水进水管(3)、设置在筒体(2)下端的污泥斗(9)、和污泥斗(9)相连通的排泥管(1)以及设置在筒体(2)上端的出水槽(6)、出水管(8),其特征在于进水管(3)和设置在筒体(2)内的锥形筒状涡流反应器(5)的下端相连通,在涡流反应器(5)外套装有导流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涡流反应器(5)上端为圆筒状,下端为锥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废水净化器,包括净化器筒体、和筒体相连通的污水进水管、设置在筒体下端的污泥斗、和污泥斗相连通的排泥管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端的出水槽、出水管,进水管和设置在筒体内的锥形筒状涡流反应器的下端相连通,在涡流反应器外套装有导流筒,本实用新型利用涡流式反应器和对絮凝体有较好沉淀去除效果的竖流式沉淀池组合在一起,通过导流筒完成了两个高效设备有机结合,使该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占地面积更小,动力消耗更小,净化效率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C02F1/52GK2793048SQ20052002364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
发明者杨景亮, 李再兴, 李雪梅, 叶莉, 霍然 申请人:河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