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225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塘增氧设备,具体讲是一种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鱼塘稳产高产的必备机械,在渔业养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所见到的增氧机一般为叶轮式,绝大多数是定点工作即固定式。由于增氧机的水面积负荷是有限的,所以,该增氧机的增氧效果随亏氧区与增氧机距离的增大而弱化。尤其是,一般开机后不到1小时,该增氧机所在中心区域就已达到氧气饱和状态,氧气只能依靠边界水域的相互交流来扩散,因此,降低了增氧机的使用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使增氧机直接作用于亏氧区,使增氧机变固定式为移动式,扩大机具直接作用区域,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而移动式增氧机的最大问题是电缆缠绕,目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式有两种,其一是船式,利用柴油机作动力,没有电缆这根“尾巴”,但需要人操作控制,且噪声太大,所以,难以推广;其二是类似直流电动机,利用炭刷、滑环作用,避免电缆自转,增氧机利用水体的反力偶,可绕固定点旋转,但由于价格较高、安全性差及可靠性不强等因素,也没有推广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人操作控制、噪声小、价格合理、安全性好及可靠性强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它包括叶轮增氧机、浮筒和电源的电缆;所述浮筒指定位浮筒及其浮筒杆和至少三个与叶轮增氧机固定连接的增氧机浮筒I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和增氧机浮筒II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与增氧机浮筒III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I;它还包括连接定位浮筒杆和增氧机浮筒杆I的连接杆I,设于定位浮筒杆上的凸轮机构I和设于增氧机浮筒杆I上的凸轮机构II,可由凸轮机构I和凸轮机构II拨动以拦住或通过增氧机浮筒杆II的横杆I和横杆II;连接杆I上有供电缆、横杆I和横杆II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装置;定位浮筒杆和增氧机浮筒杆I与连接杆I的连接处均有使其可相对转动的轴承;电缆经定位浮筒杆、滑动装置和增氧机浮筒杆I与叶轮增氧机的电动机连接;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I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横杆I和横杆II的水平高度。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一种全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叶轮增氧机交替绕增氧机浮筒杆I和定位浮筒杆轴线转动,电缆循环松紧即被正向绕紧180°与反向绕紧-180°,避免了电缆缠绕。它不需要人为操作控制,且无噪声,价格低,安全性能好,工作可靠性强。
作为改进,为避免横杆I与横杆II接触时硬顶,所述横杆II可由横杆体和安装在横杆体的远离凸轮机构II的另一端上的伸缩头组成,即可增设一具有弹性的伸缩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增氧机浮筒杆II上端为挡杆即挡杆体外有一外套,挡杆体与外套的配合面上有多个滚珠,以减少横杆在挡杆上滑动时的摩擦力。


图1是本发明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本回转机构的凸轮机构I及定位浮筒杆与连接杆I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回转机构的凸轮机构II及增氧机浮筒杆I与连接杆I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回转机构的横杆II即横杆体上安装有伸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回转机构的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定位桩,2、定位浮筒,3、凸轮机构I,4、电缆,5、连接杆I,6、定位浮筒杆,7、横杆I,8、池塘底泥,9、水体,10、水平线,11、(上排)滑套,12、(滑套)支撑杆,13、(下排)滑套,14、横杆II,15、横杆体,16、增氧机浮筒I,17、凸轮机构II,18、增氧机浮筒杆I,19、叶轮,20、连接杆II,21、电动机、22、减速器,23、挡杆,24、增氧机浮筒杆II,25、增氧机浮筒II,26、增氧机浮筒杆III,27、增氧机浮筒III,28、连杆,29、轴承,30、螺栓及螺帽,31、螺钉,32、螺栓及螺帽,33、凸轮环形套,34、凸轮I,35、挡圈,36、轴承,37、凸轮II,38、螺栓及螺帽,39、限位套、40、压簧、41、伸缩管,42、止位台阶,43、定位台阶,44、滚珠,45、平垫圈,46、弹簧垫圈,47、螺帽,48、外套,49、挡杆体,50、伸缩头,51、增氧机浮筒杆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图1中,示意性画出池塘底泥8、水体9和水平线10。在图1、图2中,叶轮增氧机由从上至下顺序连在一起的电动机21、减速器22和叶轮19组成。本发明浮筒有定位浮筒2及其浮筒杆6和至少三个与叶轮增氧机固定连接的增氧机浮筒I 16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 18和增氧机浮筒II 25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 24与增氧机浮筒III 27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I 26。定位浮筒2由定位桩1定位,当然也可用锚等定位。空心的定位浮筒杆6固定在定位浮筒2的中心孔内。定位浮筒2及其定位浮筒杆6一般为一个及一根。增氧机浮筒I 16和空心的增氧机浮筒杆I 18连为一体。叶轮增氧机与增氧机浮筒杆I 18、增氧机浮筒杆II 24及增氧机浮筒杆III 26由三根连接杆II 20连接,每二根连接杆20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
连接杆I 5连接定位浮筒杆6和增氧机浮筒杆I 18。定位浮筒杆6和增氧机浮筒杆I18与连接杆I 5的连接处均有可使其相对转动的轴承36(参见图3、图4),即连接杆I 5可绕定位浮筒杆6的轴线旋转360°,而增氧机浮筒杆I 18则可相对连接杆I 5绕自身的轴线旋转360°。所述定位浮筒杆6上的轴承36为上下二个,相互之间由挡圈35隔开,二个轴承36的内圈均与定位浮筒杆6固紧,即与下述的套管和下述的凸轮I 34固定连接;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 18上的轴承36也为上下二个,相互之间由挡圈35隔开,二个轴承36的内圈均与增氧机浮筒杆I 18固紧,即与下述的套管和下述的凸轮II 37固定连接。
连接杆I 5上有供电源的电缆4、横杆I 7和横杆II 14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装置,本实施例采用以下具体结构连接杆I 5上有多个分别支撑电缆4、横杆I 7和横杆II 14并使电缆4、横杆I 7和横杆II 14能在其内滑动的滑套11和滑套13,即连接杆I 5上焊接有多根呈垂直状的支撑杆12,每根支撑杆12的两端各有一个水平滑套11和水平滑套13,其中上排滑套11的孔径大于电缆4的直径,所有上排滑套11均在一条水平线上;其中下排滑套13的孔径大于横杆I 7、横杆II 14(中的横杆体15)的直径,下排的所有滑套13也均在一条水平线上。
电缆4从空心的定位浮筒杆6底端进、顶端出,横穿多个上排滑套11,从空心的增氧机浮筒杆I 18顶端进、中部出,再与叶轮增氧机的电动机21连接。
在轴承36下方的定位浮筒杆6上部设有凸轮机构I 3偏心圆盘凸轮I 34的偏心孔经套管上的螺钉31固紧在定位浮筒杆6上,横杆I 7左端焊有连杆28,连杆28上有螺栓孔,螺栓及螺帽30将二个轴承29固定在连杆28的上下表面上,螺栓及螺帽32把上下对称的两个凸轮环形套33固定在凸轮I 34上,组成外周边上的开口槽,凸轮环形套33的径向外边的内壁与凸轮I 34的外壁平行,轴承29滚动配合在凸轮环形套33内,即,轴承29只能沿由凸轮I 34、凸轮环形套33构成的轨道内壁滚动,而连杆28则沿凸轮环形套33的外周边的开口槽转动(参见图3)。
在轴承36下方的增氧机浮筒杆I 18上部设有凸轮机构II 17偏心圆盘凸轮II 37的偏心孔经套管上的螺钉31固紧在增氧机浮筒杆I 18上,横杆II 14的横杆体15的右端焊有连杆28,连杆28上有螺栓孔,螺栓及螺帽30将二个轴承29固定在连杆28的上下表面上,轴承29外圈的外表面可与凸轮II 37外壁紧贴并可沿凸轮II 37外壁滚动。
横杆I 7和横杆II 14可由凸轮机构I 3和凸轮机构II 17拨动以拦住或(允许)通过增氧机浮筒杆II 24套于多个滑套13内的横杆I 7与横杆II 14同轴线并有一端相抵,横杆I 7和横杆II 14的总长度为一凸轮机构中的一凸轮的远点与另一凸轮机构中的另一凸轮的近点之间的距离;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 24的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横杆I 7和横杆II14的水平高度而低于连接杆I 5的水平高度。下面进一步说明本自然段的结构。
横杆I 7、横杆II 14的横杆体15套于多个滑套13内,横杆I 7的右端为自由端,横杆II 14的两端均为自由端。横杆I 7在左,横杆II 14在右,横杆I 7与横杆II 14同轴线并有一端即横杆I 7的右端与横杆II 14的左端即下述的伸缩头50的左端相抵。横杆I 7和横杆II 14的总长度既可以是凸轮I 34的近点与凸轮II 37的远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凸轮I 34的远点与凸轮II 37的近点之间的距离。所述横杆I 7的长度包括横杆I 7左端面至轴承29外圈的右外表面之间的连杆28的长度加轴承29的直径。
所述横杆II 14采用以下具体结构它由横杆体15和安装在横杆体15的远离凸轮机构II 17的另一端上的伸缩头50组成。所述伸缩头50的结构为横杆体15左端有一限位套39,横杆体15左端和限位套39右端有供螺栓横穿的孔,限位套39右端套合在横杆体15左端上,螺栓38横穿限位套39及横杆体15上的孔后用螺帽38(螺栓及螺帽共同标注38)固紧。轴向滑配合在限位套39左端内的伸缩管41的右端与限位套39的左端有相配的止位台阶42,伸缩管41内的压簧40的两端分别顶至横杆体15的左端与伸缩管41的左内端。所述横杆II 14套于多个滑套13内,指横杆体15套于多个滑套13内。所述横杆II 14的长度为伸缩头50外的横杆体15的长度加伸缩头50呈自然延伸状态时的长度。所述横杆体15的长度包括横杆体15右端面至轴承29外圈的左外表面之间的连杆28的长度加轴承29的直径(参见图4、图5)。
增氧机浮筒杆II 24固定在增氧机浮筒II 25上。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 24由设于上端的挡杆23和挡杆23以下的增氧机浮筒杆体51两部分组成。挡杆23设于增氧机浮筒杆体51的顶端,并与增氧机浮筒杆体51同轴线。挡杆23的高度高于横杆I 7和横杆II 14的水平高度而低于连接杆I 5的水平高度。所述挡杆23的结构为挡杆体49上套合有一外套48,两者的配合圆柱面上有多个滚珠44,增氧机浮筒杆体51的直径大于挡杆体49的直径,因此在两者之间形成定位台阶43,挡杆体49顶端为螺杆,并有防止外套48轴向上窜的平垫圈45、弹簧垫圈46及螺帽47(参见图6)。前面所述的增氧机浮筒杆II 24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横杆I 7和横杆II 14的水平高度而低于连接杆I 5的水平高度,即指设于增氧机浮筒杆体51上端的挡杆23即挡杆体49顶端的螺帽47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连接杆I 5的水平高度,而挡杆体23的外套48的高度高于横杆I 7和横杆II 14的水平高度。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I 26顶端的水平高度则远低于横杆I 7和横杆II 14的水平高度。
本发明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1、图2)我们以图1、图2所示为起始时的静止状态来说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此时,凸轮机构II 17的凸轮II 37的远点与横杆II 14的横杆体15右端的轴承29接触,横杆II 14已被凸轮机构II 17推离至最远点;而凸轮机构I 3的凸轮I 34的近点与横杆I 7的左端的轴承29接触。工作时,接通电源,电动机21通过减速器22带动叶轮19旋转,提升水体形成水花,同时搅动水体9旋转(假设自上往下看为逆时针旋转),水体9对叶轮19作用反力偶,使增氧机绕增氧机浮筒杆I 18轴线顺时针旋转,凸轮机构II 17的凸轮II 37的远点与横杆II 14的横杆体15的右端脱离。当转动180°后,横杆II 14远离凸轮机构II 17的一端拦住挡杆23,阻止增氧机继续转动,此时电缆被绕紧180°,凸轮机构II 17的凸轮II 37的近点与横杆II的横杆体15右端的轴承29相对(未接触),而凸轮机构I 3的凸轮I 34的近点仍与横杆I 7的左端的轴承29接触。当挡杆23阻止增氧机继续转动时,反力偶便使增氧机绕定位浮筒杆6的轴线顺时针转动,当转动180°后,凸轮机构I 3的凸轮I 34的远点与横杆I 7的左端的轴承29接触,横杆I 7被凸轮机构I 3推离至最远点,并将横杆II 14送至凸轮II 37的近点位置,横杆II 14挡住挡杆23的通道,电缆4被反向绕紧-180°,电缆4绝对绕紧为0°。增氧机继续绕定位浮筒杆6顺时针转动至180°,电缆绝对绕紧为180°,此时,横杆I 7被凸轮机构I 3拉回至凸轮I 34的近点位置,横杆I 7右端为挡杆23的通过留出空缺,挡杆23自由通过,增氧机又开始绕增氧机浮筒杆I 18轴线顺时针旋转,凸轮机构II 17开始推动横杆II 14,电缆4又被反向绕紧。当转动180°后,电缆被绕紧-180°,绝对绕紧为0°,此时,凸轮机构II 17的凸轮II 37的远点与横杆II 14的横杆体15右端的轴承29接触,横杆II 14已被推离至最远点,系统工作回到起始状态。如此循环往复,电缆4永不缠绕。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允许有各种变化,如所述连接杆I上有供电缆、横杆I和横杆II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装置,也可采用上下各一排滑钩的结构,还可采用上下各安装一排其轴线与电缆、横杆I和横杆II的轴线相互垂直的滚动轴承等;所述伸缩头也可以是套管直接用弹簧撑开的结构等;所述凸轮机构I和凸轮机构II也可以是凸轮表面的凹槽加连杆等其它常规凸轮机构的具体结构等;所述挡杆也可采用简单的套管结构等;所述与叶轮增氧机固定连接的增氧机浮筒及其增氧机浮筒杆也可为四个及四根(四根增氧机浮筒杆中有二根增氧机浮筒杆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横杆I和横杆II的水平高度);所述叶轮增氧机也可以采用市售的其它结构的叶轮增氧机;等等。这些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它包括叶轮增氧机、浮筒和电源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指定位浮筒(2)及其浮筒杆(6)和至少三个与叶轮增氧机固定连接的增氧机浮筒I(16)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18)和增氧机浮筒II(25)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24)与增氧机浮筒III(27)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I(26);它还包括连接定位浮筒杆(6)和增氧机浮筒杆I(18)的连接杆I(5),设于定位浮筒杆(6)上的凸轮机构I(3)和设于增氧机浮筒杆I(18)上的凸轮机构II(17),可由凸轮机构I(3)和凸轮机构II(17)拨动以拦住或通过增氧机浮筒杆II(24)的横杆I(7)和横杆II(14);连接杆I(5)上有供电缆(4)、横杆I(7)和横杆II(14)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装置;定位浮筒杆(6)和增氧机浮筒杆I(18)与连接杆I(5)的连接处均有可使其相对转动的轴承(36);电缆(4)经定位浮筒杆(6)、滑动装置和增氧机浮筒杆I(18)与叶轮增氧机的电动机(21)连接;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I(26)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横杆I(7)和横杆II(14)的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I(5)上有供电缆(4)、横杆I(7)和横杆II(14)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装置指,连接杆I(5)上焊有多个支撑杆(12),每根支撑杆(12)的两端各有一个分别供电缆(4)、横杆I(7)和横杆II(14)在其内滑动的水平滑套(11、13),上排的所有滑套(11)均在一条水平线上,下排的所有滑套(13)也均在一条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由凸轮机构I(3)和凸轮机构II(17)拨动以拦住或通过增氧机浮筒杆II(24)的横杆I(7)和横杆II(14)指,套于多个滑套(13)内的横杆I(7)与横杆II(14)同轴线并有一端相抵,横杆I(7)和横杆II(14)的总长度为一凸轮机构中的一凸轮的远点至另一凸轮机构中的另一凸轮的近点之间的距离;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24)的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横杆I(7)、横杆II(14)的水平高度而低于连接杆I(5)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II(14)由横杆体(15)和安装在横杆体(15)上的远离凸轮机构II(17)的另一端的伸缩头(50)组成;所述横杆II(14)的长度为伸缩头(50)外的横杆体(15)的长度加伸缩头(50)呈自然延伸状态时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头(50)的结构为横杆体(15)左端有一个限位套(39),横杆体(15)左端和限位套(39)右端有供螺栓横穿的孔,限位套(39)右端套合并经螺栓及螺帽(38)固定在横杆体(15)左端,轴向滑配合在限位套(39)左端内的伸缩管(41)的右端与限位套(39)的左端有相配的止位台阶(42),伸缩管(41)内的压簧(40)的两端分别顶至横杆体(15)的左端与伸缩管(41)的左内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II(17)的结构是凸轮II(37)的偏心孔经套管上的螺钉(31)固紧在增氧机浮筒杆I(18)上,横杆体(15)右端焊有连杆(28),连杆(28)上有螺栓孔,螺栓及螺帽(30)将二个轴承(29)固定在连杆(28)的上下表面上,轴承(29)外圈的外表面可与凸轮II(37)外壁紧贴并可沿凸轮II(37)外壁滚动;所述横杆体(15)的长度包括横杆体(15)右端面至轴承(29)外圈的左外表面之间的连杆(28)的长度加轴承(29)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I(3)的结构是凸轮I(34)的偏心孔经套管上的螺钉(31)固紧在定位浮筒杆(6)上,横杆I(7)左端焊有连杆(28),连杆(28)上有螺栓孔,螺栓及螺帽(30)将二个轴承(29)固定在连杆(28)的上下表面上,螺栓及螺帽(32)把由上下对称的二个凸轮环形套(33)固定在凸轮I(34)上,组成开口槽,凸轮环形套(33)的径向外边的内壁与凸轮I(34)的外壁平行,轴承(29)滚动配合在凸轮环形套(33)内;所述横杆I(7)的长度包括横杆I(7)左端面至轴承(29)外圈的右外表面之间的连杆(28)的长度加轴承(29)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24)由设于上端的挡杆(23)和挡杆(23)以下的增氧机浮筒杆体(51)两部分组成;所述挡杆(23)包括挡杆体(49)和外套(48),两者相配合的圆柱面上有多个滚珠(44),挡杆体(49)的顶端为螺杆,并有防止外套(48)轴向上窜的平垫圈(45)、弹簧垫圈(46)及螺帽(4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三个增氧机浮筒均布于叶轮增氧机周围,且由三根连接杆II(2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增氧机由从上至下顺序连在一起的电动机(21)、减速器(22)和叶轮(19)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连接杆I(5)连接定位浮筒杆(6)和增氧机浮筒杆I(18),凸轮机构I(3)设于定位浮筒杆(6)上,凸轮机构II(17)设于增氧机浮筒杆I(18)上;电缆(4)经定位浮筒杆(6)、多个滑套(11)和增氧机浮筒杆I(18)与叶轮增氧机连接;套于多个滑套(13)内的横杆I(7)与横杆II(14)可被上述两凸轮机构拨至向左或向右以使增氧机浮筒杆II(24)通过或被拦住,从而实现增氧机交替绕定位浮筒杆(6)的轴线和增氧机浮筒杆I(18)的轴线转动,避免了电缆缠绕;该回转机构不需要人为操作控制,且无噪声、价格低,安全性能好,工作可靠性强。
文档编号C02F7/00GK101015286SQ200710066980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6日
发明者孙明敏 申请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