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713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辐流式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治理的辐流式人工湿地。
技术背景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相交产废水的技术,是国外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污水治 理新工艺,并且发展迅速,大有取代部份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发展趋势。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价廉、快速有效的、可广泛应用的废水处理新技术,其持续运作能 力非常重要。但人工湿地在运行中容易出现基质阻塞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更好的发 挥出人工湿地的应用潜力。有研究表明,湿地基质中有机质积累具有很高的引起阻塞的可 能。随着基质的逐渐阻塞,湿地的水力传导性也降低,从而影响水流路径(例如促进表面 流动),最终也影响到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同时,基质的通气状况又会影响到基 质的供氧状况,从而影响到好氧微生物的活动,最终也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目前解决这 一问题的的措施是采用收割的方法,但收割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而只能缓解堵塞的程 度和适当延长使用寿命,但随着植物根系的发展及使用时间的增加,堵塞问题会再次出现。 在进水的前端堵塞后,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进水,进而使湿地无法使用。堵塞的根本原因 在于进水端的有机负荷大大高于其它部分,解决堵塞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通常的人工湿 地的有机负荷与过水面积的矛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辐流式人工湿地,以解决通常的人工湿地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其任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湿地、沉淀池、进水渠和出水渠, 并且以沉淀池为中心,往外依次是出水渠、湿地、进水渠,在进水渠的内侧即与植物湿地 接触的一侧、出水渠的外侧即与植物湿地接触的一侧均为透水墙,由此构成由外围进水、 中心位置出水的辐流式人工湿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恰当的设计,将湿地建设为由外围进水,中心位置出水, 大大增加进水部分过水面积的形式,因此,植物对拦截的有机物可充分吸收,而在后段由 于有机负荷已大大降低,单位面积的水力负荷可大幅增加,使有机负荷在整个系统的分布 更加均匀,在基质中的积累也大大变缓,通常的人工湿地的堵塞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从 而大大延长了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

图1是辐流式人工湿地俯视图。图2是图1的纵向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克服有机物在基质中积累的人工湿地类型,它是由进水部分, 植物湿地系统,出水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污水从湿地的外围进入,随着有机负荷的下降 而逐渐增加单位面积的水力负荷,最后汇聚到中心地点集中出水,它可根据污水水质、污 水流量对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高效的处理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包括植物湿地2、沉淀池4,还包括进水渠1和出水渠3,并且以沉淀 池4为中心,往外依次是出水渠3、植物湿地2、进水渠l,在进水渠l的内侧即与植物 湿地2接触的一侧为透水墙5,在出水渠3的外侧即与植物湿地2接触的一侧为透水墙(未 标号),由此构成由外围进水、中心位置出水的辐流式人工湿地。所述的出水渠3,其水流速度大于进水渠l的水流速度,这样可以使有机负荷在湿地 中的分布更均匀。所述的植物湿地2向沉淀池4方向倾斜,其坡度为0.5 10度,其宽度与沉淀池4的 直径之比为2 10: 1。该植物湿地2可分割为若干块,例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小湿地 组成,以使水流更均匀。植物湿地2,其外围的形状可设计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也 可以设计为方形,或多边形;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为其它形状。上述植物湿地2的纵向截面如图2所示土层12在上,往下是沙层11和卵石层6。
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处理污水的工作过程污水从进水渠1通过透水墙5进入植物湿地2,此后水中的污染物被植物湿地拦截且 由湿地上的植物吸收,而一部分的水和经土层12、沙层11和卵石层6的渗入后的水继续 前行;由于进水面积很大,植物湿地不会堵塞。前行的水流经出水渠3的透水墙流入出水 渠3中,出水渠的水位比沉淀池4外围池壁高,因此水溢流入沉淀池4。沉淀池4中心还 设有挡板10,使水从上端流入后再流入下部,最后从上端出水管7流出;而水中污泥落 入排泥管8中,再由污泥泵9抽走。
权利要求1.一种辐流式人工湿地,包括植物湿地(2)、沉淀池(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渠(1)和出水渠(3),并且以沉淀池(4)为中心,往外依次是出水渠(3)、植物湿地(2)、进水渠(1),在进水渠(1)的内侧即与植物湿地(2)接触的一侧、出水渠(3)的外侧即与植物湿地(2)接触的一侧均为透水墙,由此构成由外围进水、中心位置出水的辐流式人工湿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湿地(2)以0.5 IO坡度向沉淀池(4)方向倾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植物湿地(2)的宽度与沉淀池 (4)的直径之比为2 10: 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湿地(2)至少由 两块小湿地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辐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湿地(2), 其外围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辐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湿地(2), 其外围的形状为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流式人工湿地,其包括以沉淀池(4)为中心,往外依次是出水渠(3)、植物湿地(2)、进水渠(1),在进水渠(1)的内侧即与植物湿地(2)接触的一侧、出水渠(3)的外侧即与植物湿地(2)接触的一侧均为透水墙,由此构成由外围进水、中心位置出水的辐流式人工湿地。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有机物在基质中积累,先是植物对拦截的有机物充分吸收,而在后段由于有机负荷已大大降低,单位面积的水力负荷可大幅增加,使有机负荷在整个系统的分布更加均匀,在基质中的积累也大大变缓,从而解决了通常的人工湿地的堵塞的问题,并且可延长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02F3/32GK201052985SQ20072008323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8日
发明者敏 鲁 申请人:武汉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