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废水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434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废水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废水曝气装置。
技术背景现今的废水处理,从废水进入处理厂经过一连串的过程至处理完成放流,过程 中除了臭味问题外,还涉及若废水中有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随曝气程序逸散至空 气中,造成污染,为了降低VOCs污染的问题,国外已有公司利用氧化方式进行控制, 即将传统以空气为主的细泡扩散系统改成现场氧气注入系统,目前此系统已有许多 化学工厂及炼制厂采用,因在采用传统曝气时会发生大量VOCs被逸散出来,而在采 用此系统后除减少V0Cs的逸散,亦免除在曝气槽上加盖,减少操作以及不再须要停 机去确认曝气混合过程但传统的曝气方法较价格为低,且设置方便,虽然空气污染较不易控制,但仍 旧有业者不断的改良其缺点,关于此方面的技术文献,可参考下揭专利文献1中国 台湾专利公告M306587号「废水曝气装置」所示,为一种废水曝气装置,其中,具 有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一上层之混气部以及下层之导流部,并于主体之顶部接设一 废水之引入管,该引入管接入主体内部位于混气部上方之空间内;主体顶部透空另 设有至少一组马达带动之风扇;混气部内设置有扰动体;导流部内部则具有至少一 组以上之导水部以及之至少一组以上之臭氧灯组者。前述专利文献1在进行曝气的过程中,会将废水喷洒于扰动体上,再经由主体 顶部的风扇,抽出其导流部内的臭氧与空气的混合体,产生曝气与杀菌的效果,但 是其过程中,废水被细化,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加,但其风扇不可避免的,会将其内 的混合气体与废水的挥发性有机物质, 一起抽出,对环境会有影响,容易造成二次 污染,且曝气效果与含氧量提升有限。有鉴于此,如何有效的避免挥发性有机物质外泄、提高废水含氧量,便成为本 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其次,现行自来水公司的曝气均需曝气于大气中,导致需使用大量的土地,在 现今土地取得不易、又地价高昂的时代里,采用大型化曝气是非常不利的,故如何 发展出小型化的曝气装置是绝对必要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空气污染,提高溶氧量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为解决前述的问题点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是这样实 现的,为一种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包括 一曝气箱(l),是由中空外槽(10)与中空内槽(ii)所组成,前述内槽(ii)底部设有与外槽(io)底部以一间隔设置的轴向开口(112),该内槽(ll)内壁更设有与废水涡流同向的导流板(lll); 一设置于前述曝气 箱(1)顶部的排放管(12); —设置于前述曝气箱(l)中央并能将废水导入前述内槽(11)内的入水管(3),前述入水管(3)的出水口(31)朝上设置; 一与前述入水管(3)连 接的进气管(4);及一设于前述曝气箱(1)顶部的混气装置(2),该混气装置(2)是由 至少一个以上设于前述入水管(3)出水口(31)前,并保持一间隔设置的搅拌体(21)、 及一带动前述搅拌体(21)旋转的驱动装置(20)所组成。根据上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内槽(11)顶部设有一导出于外槽(10)外的溢流 管(13)。根据上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外槽(10)顶部设有一端与前述溢流管(13)连接, 而另端与外槽(10)连接的溢流管(14)。根据上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搅拌体(21)旋向相反于导流板(111)设置的旋转 方向。根据上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搅拌体(21)的一端更设置一与前述搅拌体(21) 旋转方向相反的搅拌体(22)。根据上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搅拌体(21、 22)能为下列其一,叶片状、短棒状。本实用新型可获以下优点l.在要将废水注入内槽(ll)的时候,同时会经由进气管(4)加压气体(氧气或臭 氧),以进行第一次曝气,此能增加溶氧量;随后,经过入水管(3)朝上喷出,再经 过搅拌体(21)的均匀打散废水与气泡、及混合散溢的气体,以进行第二次曝气;随 后,水向内槽(ll)下方流出,会形成涡流,再经由内槽(ll)内壁的与其旋向相同的 导流板(lll)加速流出,完整的避免气体外泄与加速溶氧,形成第三次曝气,累积于 外槽(10)空间内,让气体能充分溶于废水之中,水位逐渐提高至一定的高度后便会 流出,经过以上的步骤,能有效增加废水的溶氧量。2. 因为是在曝气箱(l)的内槽(ll)之内进行曝气过程,由于其为密死循环境,遂 能有效的避免废水因直接接触空气,而使其产生挥发性的有机物外溢,故能避免造 成空气污染。3. 在曝气箱(1)的外槽(10)与内槽(11)的上端各自增加一溢流管(13、 14),其能 有效的回收多余的气体与废水,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且在回收后能再次进行曝气, 以降低环境污染。4. 由于小型化系统,故结合氧气注入及传统曝气两种方式,能提高废水溶氧比 率,遂比现今的大型曝气系统更为方便设置与使用,且无二次污染的疑虑。5. 搅拌体(21、 22)由叶片状改为短棒状后,可降低摩损率,使故障率降低。


图l: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曝气流程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全剖面及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l的部分剖视图。图式中揭示出一种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包括一曝气箱(l),是由中空外槽(10)与中空内槽(11)所组成,前述内槽(ll)底部设有与外槽(10)底部以一间隔设置的轴向开口(112),该内槽(ll)内壁更设有与废水涡流同向的导流板(lll);一设置于前述曝气箱(1)顶部的排放管(12);一设置于前述曝气箱(1)中央并能将废水导入前述内槽(11)内的入水管(3),前 述入水管(3)的出水口(31)朝上设置;一与前述入水管(3)连接的进气管(4);及一设于前述曝气箱(1)顶部的混气装置 (2),该混气装置(2)是由至少一个以上设于前述入水管(3)出水口(31)前,并保持一 间隔设置的搅拌体(21)、及一带动前述搅拌体(21)旋转的驱动装置(20)所组成。上述利用与入水管(3)连接的进气管(4),在废水要进入内槽(ll)前,先加压气 体并强制加入,以增加废水中的溶氧量。其次,入水管(3)的出水口(31)朝上设置,其除了能让废水朝混气装置(2)的搅 拌体(21)涌出,能让气泡向上溢出,之后被旋转中的搅拌器(21)打散,如此便能经 由搅拌体(21)与溢出的气体一同混合,再次达到曝气,以进一步提升废水的溶氧比 率。经由内槽(ll)内壁向下流出的废水,会形成涡流,且经过内槽(ll)内的顺向导 流板(lll),而由底下的轴向开口(112)加速流出,如此能避免静置时气体溢出的问 题与加速废水溶氧。上述内槽(11)顶部设有一溢流管(13),而外槽(10)顶部设有一端与前述溢流管 (13)连接而另端与外槽(10)顶部连接的溢流管(14);由前述二溢流管(13、 14)的实 施,能有效的回收多余的气体与废水,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更能回收后再次进行曝 气,以提高曝气效率。上述搅拌体(21)旋向相反于导流板(111)设置的旋转方向;以便让搅拌体(21)将 入水管(3)喷出的废水打散后,能有时间溶氧,之后再经导流板(lll)加速导出。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流程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 面及实施示意图。上图中揭示出,进行废水(5)曝气时,首先为步骤(6a)让进气管(4)加压气体到 入水管(3),其利用现今大多采用的注入气体(02/03)曝气方法,进行第一次曝气, 让废水(5)中的含氧量初步增加;随后为步骤(6b),其设于曝气箱(l)中央的入水管 (3)出水口(31)喷水至搅拌体(21);接着为步骤(6c),让搅拌体(21)打散水的同时将 溢出气体混入(6c),经由以上的步骤后,再使用传统的曝气搅拌法,即由混气装置 (2)的驱动装置(20)带动搅拌体(21)旋转,以进行第二次曝气,让废水(5)中的含氧 量再次增加,而有效的将多余的气体混入废水(5)中;仅接着为步骤(6d),水向下流 出经由导流板(lll)加速溶氧,其利用水向下流动会产生涡流的效应,再经过设置于 内槽(ll)内壁且与涡流同向的导流板(lll)后,而加快流速与涡流旋转速度,提高废 水(5)溶氧效率,以进行第三次曝气;最后,如步骤(6e),经由内槽(11)开口 (112) 流出至外槽(10)内,由于排放管(12)位置在外槽(10)上,所以废水(5)能累积深度, 使气体能充分的溶于废水中,并能避免气体溢出,最后才由排放管(12)朝外流出, 如果未能实时出,则可由设于外槽(10)与内槽(11)的溢流管(13、 14)排出,如此能 有效回收多余的气体与废水(5),且在回收后再次进行曝气,并藉由上述步骤,来有 效的提高曝气效率,且避免发生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随曝气程序散溢至空气中所 造成的污染问题。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中揭示出搅拌体(21)的一端可增设与前述搅拌体(21)旋转方向的搅拌体 (22);如此在增加一逆向旋转的搅拌体(22)状态下,能让入水管(3)喷出的废水在二搅拌体(21、 22)的作用下能搅拌的更加分散与细致,使其能有更好的溶氧效果。上述中,搅拌体(21、 22)可为叶片状或短棒状,当以短棒状实施时,能降低摩 损率,使故障率降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 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 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 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箱(1),是由中空外槽(10)与中空内槽(11)所组成,前述内槽(11)底部设有与外槽(10)底部以一间隔设置的轴向开口(112),该内槽(11)内壁更设有与废水涡流同向的导流板(111);在前述曝气箱(1)顶部设置有排放管(12);在前述曝气箱(1)中央设置有能将废水导入前述内槽(11)内的入水管(3),前述入水管(3)的出水口(31)是朝上设置;还进一步设有与前述入水管(3)连接的进气管(4);及一设于前述曝气箱(1)顶部的混气装置(2),该混气装置(2)是由至少一个以上设于前述入水管(3)出水口(31)前,并保持一间隔设置的搅拌体(21)、及一带动前述搅拌体(21)旋转的驱动装置(20)所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槽(ll)顶部设有 一导出于外槽(10)外的溢流管(1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槽(10)顶部设有 一端与前述溢流管(13)连接,而另端与外槽(10)连接的溢流管(1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体(21)旋向相 反于导流板(lll)设置的旋转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体(21)的一端 更设置一与前述搅拌体(21)旋转方向相反的搅拌体(22)。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体(21、 22)的形状能为下列其一,叶片状、短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废水曝气装置,由中空外槽(10)与中空内槽(11)所组成,内槽(11)底部设有与外槽(10)底部以一间隔设置的轴向开口(112),该内槽(11)内壁设有与废水涡流同向的导流板(111);一设置于曝气箱(1)顶部的排放管(12);一设置于曝气箱(1)中央并能将废水导入内槽(11)内的入水管(3),入水管(3)的出水口(31)朝上设置;一与入水管(3)连接的进气管(4);及一设于曝气箱(1)顶部的混气装置(2),该混气装置(2)由一个以上设于入水管(3)出水口(31)前,并保持一间隔设置的搅拌体(21)、及一带动搅拌体(21)旋转的驱动装置(20)所组成。该装置能降低空气污染,提高溶氧量的小型废水曝气装置。
文档编号C02F7/00GK201092552SQ20072017550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0日
发明者刘佳昌 申请人:刘佳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