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797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印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污染废水,这类废水的色度、悬浮物浓
度、C0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污染指数都很高,而且由于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不稳定,较难处理。通常印染废水的处理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处理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水量变化大,更有某些废水处理工艺中采用的添加剂不利于生物反应菌种的生长,所以采用这些方法难以使废水做到达到回用或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 物化处理将印染车间产生的废水通过格栅清除掉垃圾,然后投入酸或碱控制废水的PH值处于8 9之间,而后加入聚合硫酸铁进行褪色处理,再把褪色后的废水静置处理,使其中大的悬浮颗粒沉淀;
b、 生化处理用兼性厌氧菌对物化处理后的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缺氧分解,使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生化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接着将兼氧后的废水引入搅拌池,使其与回流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搅拌、接触、粘附;然后将废水引入生化曝气池,利用池中的生物絮凝体吸收、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把废水引入二沉池,将废水中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回流到搅拌池中;
c、后续处理往生化处理后的上清液中按清液量的千分之一投加混凝剂,使清水中剩余的有机物分解、水与泥分离,然后用溶汽水把清水中的悬浮物去除,再经过滤后将清水引入回用水清水池备用。
所述的生化处理中,废水与回流活性污泥的混合搅拌在一次混合搅拌池中进行,接触、粘附在二次混合搅拌池中进行,且废水在两个池中滞留时间均为10 20分钟。
所述的生化曝气池的环境条件控制在1)溶解氧2 4mg/L, 2)温度35。C 40。C, 3)ra值7. 5 8. 5之间,4)污泥沉降比控制在28% 32%左右,5)污泥浓度控制在2 4g/L之间,6)污泥容积指数控制在90 110ml/g;其中废水在生化曝气池停留时间为40 60小时。
所述的混凝剂是,所述的后续处理中,往清液中投加混凝剂在一级气浮池中进行,其溶气压力控制在4 4.5at范围内,用溶汽水把清水中的少量悬浮物去除在二级气浮池中进行,其溶气压力控制在3. 5 4at范围内。
本发明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采用多道处理程序,废水经处理后不但达到排放标准,还可回流到车间再利用,以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本发明还具有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图1是本发明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及后续处理三个阶段,参见图h
物化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将印染车间产生的废水流经格栅后引入调节池,其中格栅的作用是清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垃圾,以免影响后道工序,往调节池中投入酸或碱使废水的PH值控制在8. 5左右;再将废水引到反应池并加入聚合硫
酸铁,加入量是每升水0.8克聚合硫酸铁,主要作用是将印染废水的色度降低;然后将废水引入初沉池,因为原废水具有大量的悬浮物,为了减少后续处理程序中对生化曝气池的负荷,防止悬浮物沉积在曝气池内壁或底部造成供氧系统的阻塞,让废水在初沉池中静置一段时间使悬浮物沉淀,同时废水温度也有所下降。
生化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核心处理,以除去其中的
有机物。其步骤为把物化处理后的废水引入生存有兼性厌氧菌的兼
氧池,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对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进行不完全分解,使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生化
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废水的B0D/C0D值,污泥本身在池中自身消化分解一部分;将兼性厌氧菌处理后的废水流入一次混合搅拌池,使生化处理后的回流活性污泥与兼氧后的废水得到充分混合搅拌,搅拌时间是15分钟左右,接着把废水引入到二次混合搅拌池,其作用是将活性污泥的菌胶团与废水充分接触、粘附,时间也为15分钟左右;然后将废水引入生化曝气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生化曝气池中有由人工培育的生物絮凝体,它由好氧性微生物(包括微型动物、细菌及其他菌类)及其吸附、粘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所组成,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有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活性污泥
法处理废水,就是使这些生物絮凝体悬浮于生化曝气池中,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同活性污泥微生物充分接触,溶解性的有机物质被吸附和吸收,渗透过细菌的细胞膜进入原生质,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废水中胶态和悬浮状态的有机物颗粒被吸附后,先由细菌外酶作用分解成能溶解性的有机物质,然后再进入细胞原生质,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一方面废水中的有机物获得分解,废水也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又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其中生
化曝气池的环境条件控制在1)溶解氧2 4mg/L, 2)温度35°C 40°C, 3) PH值7. 5 8.5之间,4)污泥沉降比控制在30%左右,5)污泥浓度控制在2 4g/L之间,6)污泥容积指数控制在100ml/g,废水在生化曝气池停留时间为50小时左右;经微生物分解后把废水引入二沉池滞留一段时间进行沉淀,将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回流到一次混合搅拌池中备用。
后续处理是将生化处理后的上清液进一步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其步骤为将清液引入一级气浮池,并按清液量的千分之一投加混凝剂,对清液中剩余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泥与水分离,其溶气压力控制在4一4.5at范围内;然后将清液导入二级气浮池,在该池内用溶气水把一级气浮池中浮出的悬浮物进行去除,溶气压力控制在3.5—4at范围内;再将清液分别流经气浮清水池、无阀滤池和回用水清水池,其中无阀滤池的作用是对清液进行过滤,最后将清水提供给印染车间生产使用,以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
权利要求
1、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物化处理将印染车间产生的废水通过格栅清除掉垃圾,然后投入酸或碱控制废水的PH值处于8~9之间,而后加入聚合硫酸铁进行褪色处理,再把褪色后的废水静置处理,使其中大的悬浮颗粒沉淀;b、生化处理用兼性厌氧菌对物化处理后的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缺氧分解,使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生化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接着将兼氧处理后的废水引入搅拌池,使其与回流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搅拌、接触、粘附;然后将废水引入生化曝气池,利用池中的生物絮凝体吸收、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把废水引入二沉池,将废水中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回流到搅拌池中;c、后续处理往生化处理后的上清液中按清液量的千分之一投加混凝剂,使清水中剩余的有机物分解、水与泥分离,然后用溶汽水把清水中的悬浮物去除,再经过滤后将清水引入回用水清水池备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生化处理中,废水与回流活性污泥的混合搅拌在一次混合搅拌池 中进行,接触、粘附在二次混合搅拌池中进行,且废水在两个池中滞 留时间均为10 20分钟。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生化曝气池的环境条件控制在1)溶解氧2 4mg/L, 2)温度 35。C 40。C, 3) PH值7,5 8.5之间,4)污泥沉降比控制在28% 32 %, 5)污泥浓度控制在2 4g/L之间,6)污泥容积指数控制在90 110ml/g;其中废水在生化曝气池停留时间为40 60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剂是,后续处理中,往清液中投加混凝剂在一级气浮池中进行,其溶气压力控制在4 4.5at范围内,用溶汽水把清水中少量的悬 浮物去除在二级气浮池中进行,其溶气压力控制在3. 5 4at范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对废水分别采用去除垃圾沉淀、调节pH值、褪色、沉淀悬浮颗粒、缺氧分解有机大颗粒、混合搅拌、有氧分解、沉淀活性污泥絮凝体、分解剩余有机物、去除悬浮物、过滤等多道程序处理,废水经处理后不但达到排放标准,还可回流到车间再利用以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本发明还具有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C02F1/66GK101549940SQ20091011538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8日
发明者张善华, 鹏 金 申请人: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