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399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修 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污染物排放的多样化、复杂化和频繁化,污染物的主要受体土壤受污染程 度日益加重,污染土壤修复的复杂性和难治理性特征也越发突出(文献I=Paton GI, Vivent sova E,Kumpene J,et al. 2006. Anecotoxicity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forest soils from the KolaPeninsul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355(13) 106-117),其中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是较常见的污染类型,如Cd-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复合污染。镉在较低浓度时就能够通过降低植物光合 作用、产生氧化胁迫等途径抑制植物生长、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文献2 :Sch ill R0, GOr IitZ H,KOhler HR. 2003.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a mining accident :acute toxicity hsc/hsp70response and recovery from sress in Gammarus fossarum (Crustaceasmphipoda) exposed to a pulse of cadmium. Biometals, 16 :391-401),并不 同程度地对人和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还可诱发癌变;而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 生物具有慢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由于Cd、PAHs在土壤环境中表现为具有隐蔽 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致使修复此类复合污染土壤的难度加大,寻求高效、安全、经济的修复 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 用低廉、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美化环境、易于为社会所接受等优点,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修 Mii^ ( ^lK 3 =Chaney RL, Malik Μ, Li YM. 1997.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 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 :279-284 ;Brooks RR,Chambers MF,Nickls L J, et al. 1998. Phytomining.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3 (9) :359-362)。重金属污染土壤 的植物修复主要是通过超富集植物或富集植物的超量去除作用来实现(文献4 魏树和, 周启星,Pave 1 V. Koval, Galina A. Belogolova.有机污染环境植物修复技术.生态学杂 志.2006,25(6) :716-721);对于有机污染如多环芳烃主要是利用植物根际圈微生物的降 解作用来完成(文献4 魏树和,周启星,Pavel V. Koval, Galina A. Belogolova.有机污染 环境植物修复技术.生态学杂志.2006,25 (6) :716-721)。但是,植物修复技术也存在着 一些缺陷和某些限制性,如极易受环境条件及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修复周期较长等。 故需采用施入土壤添加剂的方法来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以期为该技术的早日完善提供参 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可提高作物修复效率的镉-多环芳烃复 合污染土壤添加剂及其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其组成按摩尔比计为,柠檬 酸Tween80 = 0. 5-5. 0 0.1-1.0。所述添加剂投加于种植有超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物的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 污染土壤中。所述添加剂在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中种植的超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 物成熟前30-60天一次施加。所述添加剂投加于污染土壤中的量为,每千克污染土壤中 含柠檬酸和Tween80 0. 1-1. Ommol0所述添加剂为将柠檬酸和Tween80,按摩尔比计为 0.5-5.0 0.1-1.0的比例混合后溶于水中。所述添加剂于污染土壤中的投加浓度每千克 土壤,其是以土层表面0-20厘米深的土层厚度的土壤重量计量。所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 的含量0. 3-100mg/kg,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0. 3-600mg/kg。所述超富集植物为龙葵。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本发明将柠檬酸和TweenSO混合后溶于水中作为强化剂,而后将其施入种植有超 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物的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中,特别是种有龙葵的污染 土壤中,待龙葵成熟时,收获植物和土壤样,与没有投加强化剂的对照相比,施加强化剂处 理效果最佳,龙葵地上部Cd提取率增加了 38. 7%,同时,土壤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 23.6%,显著地提高了龙葵对镉与多环芳烃的修复效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柠檬酸和TweenSO混合液对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菜地土壤的强化修复 作用试验材料盆栽试验所使用的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采抚顺市的沈抚灌区 曾经过石油污水多年灌溉的蔬菜田。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其理化性质为PH值6. 8,有机质 18. 05mg/kg,全 N 1. 39mg/kg,全 P 1. 43mg/kg,速效 K 148. 35mg/kg。土壤中总镉含量平均为0. 85mg/kg,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的2级 标准,属于镉污染菜田土壤。所采集土壤中美国环保署公布的优先控制16种多环芳烃总量 为1. 174g/kg,2-4环多环芳烃含量为0. 856mg/kg, 5-6环多环芳烃含量为0. 318mg/kg,苯 并(a)芘含量为0. 089mg/kg。若与荷兰土壤修复目标值相比,所采集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 明显超标;若与沈抚灌区未污灌旱田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清洁旱田土壤相比, 所采集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是2者的5倍以上,明显高出沈阳地区背景值(表1)。若采用 Muller地积指数(Geo-accumulatior^ndex,Ige。)来定量评价,则为中度-重度污染(表1)。 因此,可视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为龙葵(Solanum nigrum),种子采自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非污灌 农业土壤。表1供试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及污染程度比较(mg/kg)2-4环5-6环BAP总量荷兰修复目标值0. 1250. 0770. 0250. 304沈抚灌区非污灌土壤0. 2410. 0360. 0050. 276沈阳生态站土壤0. 2450. 0490. 0090. 294供试污灌土壤0. 8560. 3180. 0891. 174污染指数2. 375. 8911. 872. 84污染程度中度污染-重度 污染极重污染极重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根据参考文献,确定对以下对环境相对比较友好且价 格比较便宜的投加水平的添加剂进行单一投加、两两混合投加,即将EGTA、柠檬酸或 Tween80 溶于水中,即 0. 8mmol/kg EGTA (简称 EG), 0. 5-5. Ommol/kg 柠檬酸(简称柠檬), 0. 1-1. Ommol/kg Tween80 (简称T80),或将EGTA、柠檬酸或Tween80两两混合后溶于水中, 其中两种物质的摩尔比为0.5-5.0 0.1-1.0。具体处理如下,并按此计量进行施入1).不栽植物的对照2).不栽植物,投加 0. 1-1. Ommol/kg T803) ·植物 +0. 5-5. Ommol/kg 柠檬4).植物+0. 8mmol/kg EG5).植物 +0. 1-1. Ommol/kg T806).植物 +0. 5-5. Ommol/kg 柠朦 +0. 1-1. Ommol/kg T807).植物 +0. 8mmol/kg EG+0. 1-1. Ommol/kg T80试验用植物为龙葵。当植物苗高约5cm时移栽,2苗/盆。按上述1)_7)各处理水 平,于植物收获前30-60天一次性施加添加剂,生长期间根据失水情况适当补水至田间持 水量的60%-80%。全部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站网室进行,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 验于2008年5月中旬开始,9月末收获植物及相应土壤样品。样品分析收获的植物样品一部分用于地上部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其余部分分根、 茎、叶、果4部分,分别用自来水充分冲洗,然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浙去水分,在105°C下杀 青30min,然后在70°C下于烘箱中烘至恒重。烘干后的植物样品粉碎过筛备用,土壤样品风 干后过100目筛备用。植物及土壤样品均采用HNO3-HClO4法消化(二者体积比为3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Cd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日立180-80,镉的吸收波长 为228. 8。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采用常规的测定方法。收获的土壤样品风干后过100目筛,储藏在_80°C冰箱里备用。土壤PAHs提取方法 参考宋玉芳等(宋玉芳,区自清,孙铁绗.土壤、植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研究.应 用生态学报.1995,6(1) 92-96)及高彦征等(高彦征,朱利中,胡晨剑,等.Tween80对植 物吸收菲和芘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5,MG) :713-718)。称取5. Og 土壤样品于25ml 玻璃离心管中,用15ml的二氯甲烷超声萃取池,其间采用换水的方式控制提取温度40°C以 下,以4000r rniiT1离心分离并吸取上清液在旋转蒸发仪中蒸发近干,再加入1. OOml的环己 烷溶解,准确吸取0. 5ml过Ig硅胶柱净化,用Ilml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 1) 混合液洗脱。弃去前Iml洗脱液后开始收集,将收集到的洗脱液于40°C恒温下旋转蒸发至 干,再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ml,过0. 45 μ m有机相滤膜后上机测定。PAHs的测定采用荧光-紫外串联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饶竹,李松,何淼,等.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分析化学.2007,35 (7) 954-958)。HPLC 为 Waters 1525,荧光检测器(Multi λ Fluorescence Detector)为 Waters M75,紫外检测器(DualAAbsorbance Detector)为Waters 2487,色谱柱为多环芳烃专用 色谱柱(4. 6 X 250mm, 5um)。分析条件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淋洗36min (0-3min乙腈 /水体积比为60 40 ;3-30min乙腈/水体积比为100 0 ;30-36min乙腈/水体积比为 60 40)。流速1.00ml mirT1,进样量为20u 1,柱温25°C,16种PAHs的相应测定波长参 见饶竹等(饶竹,李松,何淼,等.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 烃.分析化学.2007,35 (7) =954-958) 0以16PAHs混合标样为外标,以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直接对照进行PAHs的定性和定量。本方法对16种PAHs的测定线形较好,相关系数r值均 大于0. 999,检出范围为0. 011-0. 513ng,对16种PAHs的加标回收率除2环的萘为53.4% 外其余均在75% -110%之间。数据统计所获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16. 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Duncan 新复极差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 < 0. 05)。结果从植物的长相、叶色及地上部干重来看,施加各种添加剂后,龙葵的生长没 有受到影响(表2,各处理水平与1)-7)相同)。添加剂柠檬酸、EGTA和柠檬酸与T80混合 液施入后,龙葵对土壤中镉的地上部积累均显著提高,与没有施加添加剂的对照相比分别 提高了 23. 7%,42. 7%,38. 7%,其原因可能在于提高了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表2龙葵对镉的富集(mg/kg)
权利要求
1.一种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摩尔比计为,柠檬 酸Tween80 = 0. 5-5. 0 0.1-1.0。
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添加剂投加于种植有超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物的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 中。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添加剂在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中种植的超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物成熟前30-60天 一次施加。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 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投加于污染土壤中的量为,每千克污染土壤中含柠檬酸和 Tween800. 1-1. Ommol0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 述添加剂为将柠檬酸和TweenSO,按摩尔比计为0. 5-5. 0 0. 1-1. 0的比例混合后溶于水 中。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添加剂于污染土壤中的投加浓度每千克土壤,其是以土层表面0-20厘米深的土层厚度的土壤重量计量。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的含量0. 3-100mg/kg,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0. 3_600mg/kg。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富集植物为龙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修复镉-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添加剂及其应用。添加剂其组成按摩尔比计为,柠檬酸∶Tween80=0.5-5.0∶0.1-1.0。所述添加剂投加于种植有超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物的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中。本发明将柠檬酸和Tween80混合后溶于水中作为强化剂,而后将其施入种植有超富集植物和/或富集植物的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中,特别是种有龙葵的污染土壤中,待龙葵成熟时,收获植物和土壤样,与没有投加强化剂的对照相比,施加强化剂处理效果最佳,龙葵地上部Cd提取率增加了38.7%,同时,土壤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23.6%,显著地提高修复效率。
文档编号B09C1/00GK102049409SQ20091021962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4日
发明者周启星, 胡亚虎, 魏树和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