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6899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填料模 块,属于环保技术。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自20世纪70年兴起以来,以其投资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 简单、出水水质好、生态效果好还兼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等特点和优势,正逐渐成为一种应 用更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机理和机制是依靠人 工湿地内的填料、植物和填料上附着微生物的共同协同作用来实现的,在除污过程中人工 湿地填料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去除污染物效果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污水中磷素的去除影响 更大。但是,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和工程实际进展来看,人工湿地填料的选择多是在以 往工程和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选择,而且在人工湿地的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雍水和堵塞或 短流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易于控制各层的粒径厚度,人工湿地内部孔隙率不易于控制, 这样就会造成工程实际和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易于工程施工,模块化 标准化,填料内部颗粒级配及孔隙率优化科学的填料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旨在解决人工湿地填料在颗粒级 配、孔隙率优化和堵塞现象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填料模块为长方体构造模块化填料,具体尺寸为 长X宽X高为24cmX 12cmX 12cm,填料模块由粒径为2mm 7mm炉渣,以粉煤灰、水泥的 混浆为粘结剂,由对应的填料模具在常温下制作而成,经14天的凝结固化期后即可使用。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中等粒径的颗粒级配填料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和避免出现堵塞现象的 优点,因此,确定填料模块上半部孔隙率为20% 30%,下半部孔隙率为30% 40%。填 料模块上半部粒径为2mm 4mm,下半部粒径为5mm 7mm,填料材料选择粒径为2mm 7mm 炉渣。该填料模块可简化人工湿地填料的选择,方便人工湿地填料的工程施工;可提高人工 湿地填料的使用寿命,强化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可避免或减弱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的 堵塞现象。本实用新型创新点是1、本实用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通过对填料的模块化,进而简化人工湿地填料的 选择,方便人工湿地填料的工程施工;2、该填料模块通过对颗粒级配的优化,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弱人工湿地在运行 过程中的堵塞现象,由于炉渣中富含CaO等物质能对污水中磷素的去除进行强化和提高, 为实现人工湿地的持续运行和提高污水净化效果奠定了基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中1、粒径为2mm 4mm,孔隙率为20%至30%的炉渣颗粒;2、颗粒内部空隙;3、粒径 为4mm 6mm,孔隙率为30%至40%的炉渣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填料模块由不同颗粒级配的炉渣(1)、(3)和炉渣 颗粒间空隙(2)组成,填料模块为长方体构造模块化填料,具体尺寸为长X宽X高为 24cmX 12cmX 12cm,填料材料选择粒径为2mm 7mm炉渣,由对应的填料模具制作而成。通 过实验研究得出,中等粒径的颗粒级配填料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和避免出现堵塞现象的优 点,因此,确定填料模块上半部孔隙率为20% 30%,下半部孔隙率为30% 40%。填料 模块上半部粒径为2mm 4mm,下半部粒径为5mm 7mm。该填料模块可直接从潜流人工湿 地底部防渗层向上砌筑,可简化人工湿地填料的选择,方便人工湿地填料的工程施工;可提 高人工湿地填料的使用寿命,强化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可避免或减弱人工湿地运行过 程中的堵塞现象。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模块内部不同颗粒级配的炉渣颗粒(1)、(3);所述填料模块为长方体构造,长×宽×高为24cm×12cm×12cm;所述的填料模块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组成(1)由粒径为2mm~4mm,孔隙率为20%至30%的炉渣颗粒构成;下部组成(3)由粒径为5mm~7mm,孔隙率为30%至40%的炉渣颗粒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为长方体构造,长×宽×高为24cm×12cm×12cm,填料模块由粒径为2mm~7mm炉渣,以粉煤灰、水泥的混浆为粘结剂,由对应的填料模具制作而成。填料模块上半部孔隙率为20%~30%,下半部孔隙率为30%~40%。填料模块由粒径为2mm~7mm炉渣经模具制作而成。该填料模块可简化人工湿地填料的选择,方便人工湿地填料的工程施工;可提高人工湿地填料的使用寿命,强化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可避免或减弱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的堵塞现象。
文档编号C02F3/32GK201648099SQ20102010587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刘建, 李轶, 胡啸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